百韵网 >>  正文

道德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注释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1、物:指“道”。混成:混然而成,指浑朴的状态。
2、寂兮寥兮:没有声音,没有形体。
3、独立而不改:形容“道”的独立性和永恒性,它不靠任何外力而具有绝对性。
4、周行:循环运行。不殆:不息之意。
5、天地母:一本作“天下母”。母,指“道”,天地万物由“道”而产生,故称“母”。
6、强字之曰道:勉强命名它叫“道”。
7、大:形容“道”是无边无际的、力量无穷的。
8、逝:指“道”的运行周流不息,永不停止的状态。
9、反:另一本作“返”。意为返回到原点,返回到原状。
10、人亦大:一本作“王亦大”,意为人乃万物之灵,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才,即天大、地大、人亦大。
11、域中:即空间之中,宇宙之间。
12、道法自然:“道”纯任自然,本来如此。



老子的道德经解释~

老子(道德经)
《老子》八十一章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
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
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道冲而用�......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从无法计算的年代之前。天仍然是这个天。地仍然是这个地。可见它的生命是长久的。那麼天地为什麼能够如此的长久呢。就是因为它不是自己生长自己。而生长万物。不为自己而为别人。所以它能够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因此圣人。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他也学著天地一样。将自己的事放在后面。将别人的事放於前面。可是他的灵性。却永远在别人之上。

▼外其身而身存。
他虽然将自己置之度外。但是他的真我。反而永远长存。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这就是圣人。他没有私心。反而能成就他的伟大。而且等到他的身体死了以后。他的灵性永远超脱三界。不再受到六道轮回之苦。还受到后人的敬仰。这就是他没有私心。反而得到了好处。


另,天长地久。
注:天地长久不灭。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注:天地所以能有这麼长久的寿数,就是天地无私不择贵贱高下亲疏。

故能长生。
注:所以天地能这样的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注:是因为圣人之处事,体天地之道,先人而后己,不为先於天下,而天下之人莫不推尊而仰为圣人,故其身未有不先於人。

外其身而身存。
注:圣人以道德为本,以假体色身为末,不求显荣於身,而天下之人莫不尊亲於圣人。

非以其无私也。
注:圣人以诚而无私,而成其私,所以无私之人反成其私。

故能成其私。
注:圣人因为大公无私,所以成为圣人,故成为其私。

相关要点总结:

17225642110:25《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严有答:【经解】第二十五章也是《道德经》里非常重要的一章,因为老子在这个道的形象里边概括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哲学内容,把道看作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所以第二十五章一开始就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这个东西,它是在天地之前就浑然产生而存在的。“寂兮寥兮”,你看这个寂寥,佛家叫做空,道家叫做无...

17225642110:道德经第25章原文及译文解读
严有答:译文:有一种物质,混然而成,先于天地而生。它处在寂静、清澈的状态之中。它独立存在着,不依赖于任何其他力量而改变。它循环往复地运动不息,可以说它就是生天生地的母亲。本人不知晓它的名字,就给它起个字叫“道”,勉强给它起个名就叫“大”。它极其博大,无边无际,就消逝在茫茫太空了。它...

1722564211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什么意思?此物在哪?出处?
严有答:意思: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这个“物”,就是指“道”,"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作“道”,再勉强给它取名叫做“大”。道是浑朴状态的,是个圆满自足的和谐体,是无限的完满与整全,周流不息的运转着。道法自然,道以自然为...

17225642110:《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翻译与解读
严有答:注释 01 物:即二十一章“道之为物”之物,指天地万物未形成之前的大道。 混成:混沌而成为一体。混与浑,古代通用。两句:河上公曰:“谓道无形,混沌而成万物,乃在天地之前。” 02 寂寥:河上公曰:“寂者,无声音;寥者,空无形。” 03 独立而不改:谓独立存在,常久不变。林希逸曰:“独...

17225642110: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严有答: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翻译是:有一种浑然而成的东西,在...

17225642110:道德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注释
严有答:1、物:指“道”。混成:混然而成,指浑朴的状态。2、寂兮寥兮:没有声音,没有形体。3、独立而不改:形容“道”的独立性和永恒性,它不靠任何外力而具有绝对性。4、周行:循环运行。不殆:不息之意。5、天地母:一本作“天下母”。母,指“道”,天地万物由“道”而产生,故称“母”。6...

17225642110:《道德经》解读宇宙的起源
严有答:“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章节是讲宇宙起源的。“有...

1722564211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翻译
严有答:“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翻译的内容如下: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出自《道经·第二十五章》。《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

17225642110: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描述的是不是黑洞?
严有答:道德经整篇都采用比喻的方式去阐述“道”的状态,所以自古很多人用很多的角度去注解道德经,比如军事角度、商业角度、做人的角度等。但是作者的本意一定只是尽全力去阐述“道”。我们在看书的时候只能沿着作者的思维去思考,不能偏离中心思想。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就是宇宙的状态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17225642110:先天地生,是什么意思?
严有答: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意思是: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 选自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德经》里很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物混成”,用...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