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头悬梁,锥刺股”是说哪两个人 “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是说哪俩个人(即主要人物)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孙敬是头悬梁,苏秦锥刺股
头悬梁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粱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从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奋苦读。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编辑本段锥刺股(另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疲倦睡觉时。就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头悬梁是说汉朝的孙敬,锥刺股是说战国时期政治家苏秦。

头悬梁就是晋时孙敬,锥刺骨就是战国时候苏勤

头悬梁-孙敬
锥刺股-苏秦

孙敬,苏秦

“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是说哪俩个人(即主要人物)~

头悬梁 孙敬
锥刺股 苏秦
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
1.“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
西汉时期,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2.“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 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或“刺股悬梁”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相关要点总结:

17288183536:头悬梁,锥刺股指的是哪两个古人?
党昭答: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 虽然很疼,但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传说,他晚上念书的时候还把头发用带子系起来拴到房梁上,一打瞌睡,头向下栽,揪得头皮疼,他就清醒过来了。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头悬梁,锥刺股”,用来表示读书刻苦的精神。就这样用了一年...

17288183536: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讲的是什么故事?
党昭答:如果读书疲劳困倦,眼睛一闭上,睡着了,头必然要低下来,那么,悬在梁上的绳子就会拉起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这样就能够继续读书了。后来,孙敬终于成为当时有名的大学士。这就是孙敬“头悬梁”的故事。二、锥刺股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

17288183536:头悬梁锥刺股讲述的是谁的故事?
党昭答:悬梁讲的是孙敬,刺骨讲的是苏秦。1、悬梁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

17288183536:头悬梁锥刺股的两位历史名人分别是谁
党昭答:但无一个国君欣赏他,苏秦只好垂头丧气,穿着旧衣破鞋回到洛阳。洛阳的家人见他如此般落魄,都不给他好脸色,连苏秦央求嫂子做顿饭,嫂子都不给做,还狠狠训斥了他一顿。苏秦从此振作精神,苦心攻读。把头发束住吊在房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腿,“头悬梁,锥刺骨”便由此而来。

17288183536:头悬梁,锥刺股说的是哪两个人?
党昭答:3、相关成语:悬梁刺股 [成语解释]形容刻苦学习。[典故出处]清·李渔《比目鱼赠行》:“我悬梁刺股年复年,把铜雀磨穿。”译文:我每年刻苦学习,把铜雀都磨穿了 [近义词]悬头刺股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形容刻苦学习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

17288183536:头悬梁锥刺骨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党昭答:头悬梁、锥刺骨的主人公分别是西汉的孙敬、战国的苏秦。锥刺股出自于《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头悬梁出自于《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17288183536:“头悬梁,锥刺股”是说哪两个人
党昭答: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孙敬是头悬梁,苏秦锥刺股 头悬梁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

17288183536:“头悬梁,锥刺股”,刺股的主人公是谁?
党昭答:苏秦。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

17288183536:“头悬梁 锥刺股 如囊萤 如映雪 如负薪 如挂角”主人公分别是谁?
党昭答:头悬梁:讲的是汉朝的孙敬少年好学 ,刻苦读书的故事。锥刺股:讲的是战国时期的苏秦发奋读书,累时用锥子扎自己大腿的感人故事。如囊萤:讲的是晋代车胤少时利用萤火虫的光亮刻苦读书的故事。如映雪:讲的是晋代孙康小时候家里无法买起灯油,利用雪的光线努力读书的事。如负薪:讲的是汉朝的朱买臣少年...

17288183536: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哪两个
党昭答: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两个人,这其实是由两个故事组成的,“头悬梁”是东汉的孙敬,“锥刺股”是战国时期的苏秦,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为了读书刻苦,不怕疼痛,也要废寝忘食的学习。有趣的是这两个主人公虽然生活都不在一个时期,相差百年,但是孙敬和苏秦都是纵横家,孙敬刻苦读书,最后成为当世大儒,...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