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城市主干道一般宽多少? 城市标准车道宽度是多少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城市道路等级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0—24米,支路14—18米。
城市道路等级分为四类:
⑴快速路 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80km/h。
⑵主干路 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⑶次干路 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⑷支路 次干路与街坊路(小区路)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支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

主干道的每条车道的宽度应为3.75m,根据不同的交通状况可设计城3.75的双倍数(即2倍、4倍、6倍等)。再加上3~5米的人行道和中间隔离带(如果有的话)。

有些关于中国道路发展史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路自古有之,我们能做的就是去发展,去完善!而汽车是后出现的

中国古代道路 原始的道路是由人践踏而形成的小径。东汉训诂书《释名》解释道路为“道,蹈也,路,露也,人所践蹈而露见也”。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中国有记载役使牛马为人类运输而形成驮运道,并出现了原始的临时性的简单桥梁。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因看见蓬草随风吹转,而发明了车轮,于是以“横木为轩,直木为辕”制造出车辆,对交通运输作出了伟大贡献,故尊称黄帝为“轩辕氏”。随着车辆的出现产生了车行道,人类陆上交通出现了新局面。

商朝(公元前16~前11世纪) 已经懂得夯土筑路,并利用石灰稳定土壤。从商朝殷墟的发掘,发现有碎陶片和砾石铺筑的路面,并出现了大型的木桥。

周朝(公元前11~前5世纪) 道路的规模和水平有很大的发展。《诗经·小雅》记载:“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说明当时道路坚实平坦如磨石,线形如箭一样直。对道路网的规划、标准、管理、养护、绿化以及沿线的服务性设施方面,也有所创建。首先把道路分为市区和郊区,前者称为“国中”,后者称为“鄙野”,分别由名为“匠人”和“遂人”的官吏管理。可以说是现代城市道路和公路划分的先河。城市道路的规划,分为“经、纬、环、野”四种,南北之道为经,东西之道为纬,都城中有九经九纬,成棋盘形,围城为环,出城为野。规定有不同的宽度(其单位是轨,每轨宽八周尺,每周尺约合0.2米),经涂、纬涂宽九轨,环涂宽七轨,野涂宽五轨。郊外道路分为路、道、涂、畛、径五个等级,并根据其功能规定不同的宽度,有如现代的技术标准。在路政管理上,朝庭设有“司空”掌管土木建筑及道路,而且规定“司空视涂”,按期视察,及时维护;如“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并“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是以后养路、绿化和标志的萌芽。而且“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名侯馆,侯馆有积”;其道路服务性设施的齐备程度,可想而知。以上情况,足见中国周朝的道路,已臻相当完善的程度。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车战频仍,交往繁忙,道路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甚至一国道路的好坏,为其兴亡的征兆。《国语》载有东周单子经过陈国时,看见道路失修,河川无桥梁,旅舍无人管理,预言其国必亡,后来果然应验。当时在山势险峻之处凿石成孔,插木为梁,上铺木板,旁置栏杆,称为栈道,是中国古代道路建设的一大特色。

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 修筑的驰道可与罗马的道路网媲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即开始修建以首都咸阳为中心、通向全国的驰道网。据《汉书·贾山传》:“为驰道于天下,东穷齐、燕,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史记》记载了秦始皇于公元前220年至公元前210年的11年间,曾巡视全国,东至山东,东北至河北海滨,南至湖南,东南至浙江,西至甘肃,北至内蒙古,大部分是乘车,足见其路网范围之广。道路路基土壤采用金属椎夯实,以增加其密实度;路旁种以四季常绿的青松。定线的原则是尽量取直。公元前 212年,秦始皇使蒙恬由咸阳修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公里,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修通,“堑山堙谷”(逢山劈石,遇谷填高),其工程之巨,时间之短,可称奇迹,今陕西省富县境内尚依稀可见其路形。除了驰道、直道而外,还在西南山区修筑了“五尺道”以及在今湖南、江西等地区修筑了所谓“新道”。这些不同等级、各有特征的道路,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通达全国的道路网。秦始皇还统一了车轨距的宽度(宽6秦尺,折合1.38米),使车辆制造和道路建设有了法度。除修筑城外的道路外,对于城市道路的建设也有突出之处,如在阿房宫的建筑中,采用高架道的形式筑成“阁道”,自殿下直抵南面的终南山,形成“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的壮观。

汉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在邮驿与管理制度上,更加完善,驿站按其大小,分为邮、亭、驿、传四类,大致上五里设邮,十里设亭,三十里设驿或传,约一天的路程。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汉时全国共有亭29635个,如是则估计当时共有干道近15万公里。沟通欧亚大陆的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在公元前1世纪起已经形成商业之途,并将中国的丝绸穿逾沙漠,输送到欧洲而得名,但主要是在公元前138到前115年,由西汉王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远抵大夏国(即今阿富汗北部)而载之于史册。丝绸之路主要路线,起自长安(今西安),沿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由此分成经塔里木河南北两通道,均西行至木鹿城(今苏联境内)。然后横越安息(在今伊朗)全境,到达安都城(今土耳其安塔基亚)。又分两路,一路至地中海东岸,转达罗马各地;一路到达地中海东岸的西顿(今黎巴嫩)出地中海。3世纪时,又有取道天山北面的较短路线,沿伊犁河西行到达黑海附近。丝绸之路不但在经济方面,而且在文化各方面,沟通了中国和中东与欧洲各国。

后汉时期,在今陕西褒城鸡头关下修栈道时,经过横亘在褒河南岸耸立的石壁,名为“褒屏”,曾用火煅石法开通了长14米,宽3.95~4.25米、高4~4.75米的隧洞,就是著名的石门,内有石刻《石门颂》、《石门铭》纪其事。火煅石法先用柴烧炙岩石,然后泼以浓醋,使之粉碎,再用工具铲除,逐渐挖成山洞。

隋朝(581~618年) 匠人李春等在赵郡(今河北省赵县)洨河上修建了著名的赵州桥(见彩图)首创圆弧形空腹石拱桥,是建桥技术上的卓越成就。在道路建设中较巨大的工程有长数千里的御道,《资治通鉴·隋记》:“发榆林北境至其牙,东达于蓟,长三千里,广百步,举国就役,开为御道”,可见规模之大。

Image:TM005012.jpg

唐朝(618~907年) 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重视道路建设。唐太宗即位不久就曾下诏书,在全国范围内要保持道路的畅通无阻,对道路的保养也有明文规定,不准任意破环,不准侵占道路用地,不准乱伐行道树,并随时注意保养。唐朝重视驿站管理,传递信息迅速,紧急时,驿马每昼夜可行500里以上。唐朝时已出现了沿路设置土堆,名为堠,以记里程,即今天的里程碑的滥觞。唐朝不但郊外的道路畅通,而且城市道路建设也很突出。首都长安是古代著名的城市,东西长9721米,南北长8651米,道路网是棋盘式,南北向14条街,东西向11条街,位于中轴线的朱雀大街宽达150米,街中80米宽,路面用砖铺成,道路两侧有排水沟和行道树,布置井然,气度宏伟,不但为中国以后的城市道路建设树立了榜样,而且影响远及日本。

宋朝、元朝、明朝(960~1644年) 均在过去的道路建设基础上有所提高,尤其是元朝地域辽阔,自大都(今北京)通往全国有7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宏大的道路网。

清朝(1644~1911年) 利用原有驿道修建了长达约15万公里的“邮差路线”。在筑路及养路方面也有新的提高,规定得很具体。在低洼地段,出现高路基的“叠道”,在软土地区用秫秸铺底筑路法,有如今天的土工织物(见预压法),对道路建设有不少新贡献。

清朝的茶叶之路,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北越长城,贯穿蒙古,经西伯利亚通往欧洲腹地,是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清朝兴起的又一条陆上国际商路。它始于汉唐时代,鼎盛于清道光时期。但中国的道路建设发展至清朝末年,已是驿道时代的尾声,代之而起者是汽车公路的逐渐兴起。从此,近代道路的发展史重点,由东方而转移到西方.

一般城市主干路 快速路最少是双向四车道,每条车道宽度为3.75米!

城市标准车道宽度是多少~

标准车道宽度:双向四车道是2*7.5米;双向六车道是2*11.25米;双向八车道是2*15米。
国家对公路每条机动车道的宽度是有标准的,三级以上多车道公路每条机动车道宽度为3.5~3.75米。中央隔离带无统一标准,因地制宜,单纯的水泥制中央隔离带宽度为一米,如果是中央绿化隔离带,宽度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的“形象工程”路可以做到几十米宽。

扩展资料:
城市道路等级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快速路不小于40米,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0—24米,支路14—18米。
1、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型载客汽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km/h,其他机动车不得超过每小时100公里。
2、快速路 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80km/h。
3、主干路 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80km/h。
4、次干路 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60km/h。
5、支路 次干路与街坊路(小区路)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支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路宽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车道宽度

快速路大于等于40米,主干道在30—40米之间,次干道在25—40米之间,支路在12—25米之间。
城市道路等级分为四类:
1、快速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100km/h。
2、主干路: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3、次干路: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30-50km/h。
4、支路:次干路与街坊路(小区路)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支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20-40km/h。 

扩展资料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各国汽车保有量飞速增加,各国城市道路为适应汽车交通的需要在数量上有大幅度增长,在质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如世界大都市伦敦、巴黎、柏林、莫斯科、纽约、东京等,均建有完善的道路网为汽车交通运输服务,其他各国的城市道路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由于城市的发展,人口的集中,各种交通工具大量增加,城市交通日益拥挤,公共汽车行驶速度缓慢,道路堵塞,交通事故频繁,人民生活环境遭到废气、噪声的严重污染。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当前重要课题。已开始实施或正在研究的措施有:
①改建地面现有道路系统,增辟城市高速干道、干路、环路以疏导、分散过境交通及市内交通,减轻城市中心区交通压力,以改善地面交通状况;
②发展地上高架道路与路堑式地下道路,供高速车辆行驶,减少地面交通的互相干扰;
③研制新型交通工具,如气垫车、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等速度高、运量大的车辆,以加大运输速度和运量;
④加强交通组织管理,如利用电子计算机建立控制中心,研制自动调度公共交通的电子调度系统、广泛采用绿波交通(汽车按规定的速度行驶至每个平交路口时,均遇绿灯,不需停车而连续通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等;
⑤开展交通流理论研究,采用新交通观测仪器以研究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市道路等级

相关要点总结:

13299407707:城市道路宽度
段届答:法律分析:快速路大于等于40米,主干道在30—40米之间,次干道在25—40米之间,支路在12至25米之间。主干路: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至60km每小时。次干路: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30至50km每小时。法律...

13299407707:城市主干道一般宽多少?
段届答:城市道路等级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0—24米,支路14—18米。城市道路等级分为四类:⑴快速路 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

13299407707:主干路宽度
段届答:30-40米左右。主干路宽度一般在30-40米左右,因为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主要干道,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交通枢纽,主要服务交通功能。主干路的宽度通常在30米至40米之间,以确保其能够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和舒适性,同时符合城市规划和城市形象的要求。

13299407707:道路宽度一般多少米
段届答:法律分析:快速路大于等于40米,主干道在30—40米之间,次干道在25—40米之间,支路在12—25米之间。城市道路等级分为四类:1、快速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100...

13299407707: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宽度设计规范
段届答:2.主干道:一般有4、6条分划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总宽度30~40m。3.二级公路:一般为4车道,但不需要单独的非机动车道,总宽度为20~24米。4.绕行:一般是两条车道,中间没有隔离带,总宽度14~18m。城市机动车道宽度设计为3.5-3.75米。根据路况和交通需求:道路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

13299407707:主干道宽多少米
段届答:对于人口超过200万的大城市而言,各级道路宽度如下:快速路40-45米,主干道45-55米,次干道40-50米,支路15-30米。对于人口低于200万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各级道路的宽度均有所差异。(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主干道主要用来联系重要...

13299407707:道路宽度一般多少米
段届答:城市道路的宽度由好多因素决定:大致有:城市级别(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道路类别(主,次干道);车速等等。几个参考值:城市人口20~50万时主干道宽度30~40米。城市人口10~20万时主干道宽度20~30米。道路交通标线宽度的具体尺寸:1、单车道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路不应小于7m;2、人行道路...

13299407707:主次干道划分的依据
段届答:城市主次干道的划分依据是道路所在位置,功能以及宽度等方面的标准。主干道在最新的规范和技术上有考虑更高等级的交通性主干道或者结构性主干道,主要是交通性的通过性的道路,设计速度一般为50-60。一般性主干道主要考虑交通功能,生活性功能为辅,设计速度一般为40-50。支路一般是生活性道路,主要服务在...

13299407707:主干道是什么意思?
段届答:1、主干道:又称城市主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城市公共场所等相连,为城市的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米;2、次干道:又称区干道,为了联系主干道之间的辅助交通线路,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米;3、支路:又称街坊公路,是连接邻里道路的一条,一般红线宽度为...

13299407707:城市主干道一般宽多少?
段届答:城市道路按照等级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个级别,各自的红线宽度有明确的控制标准。主干道的宽度一般在30至40米之间,次干道宽度为20至24米,而支路的宽度则控制在14至18米之间。城市道路的等级体系分为四个类别:1. 快速路:这类道路中央设有分隔带,通常包含四条或更多的机动车道,部分或全部...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