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美国的阿波罗11号到底在月球上发现了什么? 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机船成功的在月球上留下什么?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阿波罗11号"登月八大内幕:途中发现UFO “阿波罗11号”登月八大内幕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从“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舱走出,在月球表面留下人类登月的第一个脚印,实现了人类登月梦想。40年后,美国开始长达一周的庆祝活动,纪念人类登上月球40周年。
  日前,英国媒体披露了更多“阿波罗11号”的登月内幕,以及英国400年前的“载人登月计划”。
  内幕一 登月美国国旗化为灰烬
  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中插在月球表面的那面美国国旗,一直是“月球阴谋论”中饱受质疑的主角,阴谋论者质疑称,月球上没有空气,可宇航员插在月球表面的美国国旗却能迎风飘扬,这一漏洞显示宇航员仍然身处地球。
  而反驳者解释称,由于月球地质较硬,宇航员要用力扭动才能将旗插上,所以这个扭动再加上旗杆本身弹性引起的振动,便造成了国旗的摆动,给人以“迎风飘扬”的假象。
  事实上,宇航员在插这面美国国旗时,一直担心它插不牢,从而在电视直播中歪倒在月球表面上。据“登月第二人”巴兹·奥尔德林回忆称,当他们驾驶“鹰号登月舱”飞离月球表面时,他们看到火箭引擎强大的冲击波立即将这面美国国旗“刮”倒在地,躺在月球尘土中。
  在美国宇航局的6次载人登月任务中,共有6面美国国旗被插在了月球上。不过,即使是最强大的望远镜也无法看到月球上的这些美国国旗,因为地球人需要直径大约200米的望远镜才能看清这些月球上的美国星条旗,而地球上最大望远镜的直径也只有10米左右。事实上,由于可怕的太阳紫外线,再加上这些月球上的美国国旗都使用的尼龙材料,所以随着时间流逝,月球上的美国国旗可能早就化为灰烬了。
  内幕四 赴月途中发现神秘“UFO”
  据报道,“阿波罗11号”飞向月球的过程中,还曾遭遇过神秘的“UFO”。当时,地面任务控制中心接到一名宇航员发来的信息,要求地面控制中心提供其中一截被抛弃的火箭的具体方位。地面任务控制中心向宇航员证实,那枚火箭根本不在飞船附近。“阿波罗11号”的3名宇航员都处于异常震惊的状态,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不明飞行物。那个神秘的UFO一直漂浮在距飞船大约6000英里远的地方。奥尔德林说:“迈克尔能够通过望远镜看到它,它呈L形。我们3人都决定不报告给地面控制中心……谁知道是否有人会因此要求我们立即返航,因为我们遇到了外星人或其他什么东西?”3名宇航员决定不再讨论这个神秘UFO,而是闭上眼睛睡觉。等他们醒来时,他们发现那个神秘的UFO已经消失了。
  内幕五 “阿波罗”算不过现代手机
  事实上,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一开始也对“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任务能否成功心里丝毫没底。因为“阿波罗”飞船的计算机处理能力还不如一部现代手机。“阿波罗11号”任务计算机工程师杰克·加曼说:“我们地面控制中心的监控屏幕和设备摆满了整个房间,但所有这些设备的总处理能力,只相当于一台现在的笔记本电脑。而阿波罗11号飞船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就更加原始了,它的处理能力大约在一块电子表和一部手机之间。”
  而“鹰号登月舱”和现代的太空舱相比也十分脆弱形同玩具,“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主管吉恩·克朗兹说:“如果你用手指狠狠地戳向它的墙壁,说不定能将它戳个洞,因为它的墙壁只有两层铝箔那么厚。”
  内幕六 圆珠笔救了“登月任务”
  尽管“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表面看起来非常顺利和成功,但鲜为人知的是,因为“鹰号登月舱”的一个潜在故障,曾差点儿令登月宇航员永远被困在月球上。
  据悉,“鹰号登月舱”准备飞离月球表面时,竟然只剩下一个引擎可以工作。雪上加霜的是,发动登月舱引擎的电路开关也失灵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尽力保持平静,和地面控制中心商量着各种解决办法,在一切尝试都无效果后,奥尔德林做出了一个最后的努力,他拿起一支旧圆珠笔,将圆珠笔顶端的铜芯卡进了电路中,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引擎启动了。一支旧圆珠笔挽救了阿波罗11号的“登月任务”! 内幕七 宇航员返回后被隔离3周
  当“阿波罗11号”的3名宇航员安全返回地球后,他们并没有立即返回家中,而是在一个无菌化的密室中被隔离了整整3个礼拜。因为美国宇航局担心他们可能会从月球上带回某种不为人知的太空病原体,从而给对这种病毒毫无免疫能力的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在美国科幻恐怖电影中,异形和外星病毒经常会寄生在宇航员身上,“暗度陈仓”抵达地球肆虐人类。直到3名宇航员被隔离了3个礼拜后,美国宇航局的医学专家认为他们并没有被病毒感染,这才将他们放出“隔离室”,和家人幸福团聚。
 

氦三,一种地球上很少的物质

问阿波罗。 有这么多资料你要问哪一个!

在月球上发现了许多的地质资料

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机船成功的在月球上留下什么?~

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活动时留下的脚印。还有被动式地震实验包和激光测距反射器。

月表停留时间:21小时36分钟20秒

相关要点总结:

17657445613:美国的阿波罗11号到底在月球上发现了什么?
厍伦答:"阿波罗11号"登月八大内幕:途中发现UFO “阿波罗11号”登月八大内幕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从“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舱走出,在月球表面留下人类登月的第一个脚印,实现了人类登月梦想。40年后,美国开始长达一周的庆祝活动,纪念人类登上月球40周年。日前,英国媒体披露了更多“阿...

17657445613:阿波罗11号的登月发现
厍伦答:科学家表示,他们对月球以及整个太阳系的了解很多都是由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证实和揭示出来的,此外对带回来的月球岩石和尘埃的研究也起了很大作用。NASA已公布了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十大发现: 月球是一颗逐步演化而成的拥有类似于地球内部结构的“陆行星”。现今我们知道月球是由岩石构成的。而且这些岩石受过...

17657445613:11号阿波罗在月球上拍到了什么照片,照片里有什么秘密?
厍伦答:阿波罗11号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约翰·肯尼迪总统在1961年5月25日制定的国家目标——成功登月且安全返回,在探索期间,两名宇航员还将从月球采集样本并送回地球。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在大约6个半小时后,阿姆斯特朗成为了第一个在月...

17657445613:阿波罗11号到底是真是假?请说出理由。
厍伦答:是真的!装载着阿波罗11号的土星5号火箭于当地时间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13时32分UTC)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12分钟后进入地球轨道。环绕地球一圈半后,第三级子火箭点火,航天器开始向月球航行。30分钟后,指令/服务舱从土星5号分离,在转向后与登月转接器中的登月舱连接。月球转移轨道射入将...

17657445613:美国有一个宇航员(忘记名字了)在月球上说过我看到了...他看到了什么...
厍伦答:首次载人飞船降落在月球上的是美国阿波罗11号。1969年7月21日早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安稳地降落在月球表面,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走上月球,他与另一名宇航员奥尔德林在月球上放“金牌”、插国旗、采月岩。金属的纪念牌上写道:“1969年7月,太阳系里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

17657445613:阿波罗11号究竟有没有登上月球?
厍伦答:更进一步地说,肯定骗局论的代表哈姆雷特教授多以科学实证的手段来鉴别“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真伪。如哈姆雷特根据人在月球表面照片上活动时的投射阴影来发现有关破绽。再者,哈姆雷特对阿波罗14号飞船登月中的一位宇航员从1米多高的登月梯一跳而下的录象镜头,进行精确计算,发现那是地球重力场的结论。就...

17657445613:美国人第一次登上月球是哪一年?有什么发现呢?
厍伦答:人类登月第一人,是阿姆斯特朗,美国NASA宇航员,在1969年乘坐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首次用脚在月球上留下了痕迹,还留下了“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样的名言,阿姆斯特朗也是第一次实现了月球漫步。在登月任务完成后,退役进入大学担任教职。人类迈出的一大步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也是...

17657445613: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点在哪里?
厍伦答:阿波罗11号的成功实现了美国总统肯尼迪在1961年5月25日的演说中声称美国会在1970年以前“把一个宇航员送到月球上并把他安全带回来”的目标。任务名称 阿波罗11号 呼号: 指令/服务舱:哥伦比亚号 登月舱:鹰号 成员人数: 3 发射地点: 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 LC 39A 发射: 1969年7月16日 13:...

17657445613: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
厍伦答: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于1969年7月21日登上月球,首次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在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太空技术方面一直落在苏联后面,因而美国制订了人类登月的“阿波罗计划”,加紧了从事人类登月方面的研究与实验。为了阿波罗计划的早日实现,美国方面动员了四十多万人、约2万...

17657445613:阿波罗11号真的登陆上月球了吗?
厍伦答: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在全世界的关注下开始了月球之旅。美国东部时间7月20日下午4点18分,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踏出了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步,他的那句“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随之传遍世界。但几十年来,质疑美国宇航局造假的声音一直也没停息,甚至形成了一个“反阿...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