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论某某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与对策”论文 求工商管理或者企业管理或者市场营销的论文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第一,建立科学、实战的营销组织框架,确立企业整体营销观念,使企业所有部门和员工紧密地协作,共同实现理想的经营业绩。 现代营销强调的整体攻防能力,当前许多企业的业务人员没有真正地组织起来,从而难以有效地进行市场开发和管理。这就象两军对垒抢占地盘一产,其中一方军队管理不善,组织不起来,没有像样的攻势或者抢到了地盘却没有能力固守,这样的军队必输无疑。可见,高层的营销管理在市场营销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市场开发需要,建立销售组织体系、市场信息管理体系、目标和计划管理体系,通过完善的销售管理体系明确销售管理层次及其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将目标市场和市场目标、销售管理人员和业务员、经销商、市场信息以最佳方式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攻防能力,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实现最佳的营销目标。

第二,树立辩证的买方市场观。 买方市场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同时,也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在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的购进方面,买方市场的压力只是施加给商品的卖方,而生产企业作为买方不仅没有压力,反而是大好的机遇,因为买方市场的压力,主要来自产品销售企业在采购时,处于买方的地位,可以充分享受买方市场的偏爱和优惠。在机电设备和原材料的采购上,企业可以充分“货比三家”地进行挑选,不仅可以讲质量,而且可以压价格。再者,买方市场带来的市场空隙,给企业提供了破土而出的希望,利用优质低廉的材料、机器设备生产高品质的产品,逐渐地适应买方市场,才能抓住买卖方市场带来的机遇,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第三,确立名牌战略。 当今的世界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它已成为企业进入市场的“敲门砖”,这是由于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识逐步加深,对选择产品的条件更为苛刻,这样就加剧了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因而企业必须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大家认可的名牌产品才可以成功。在我国,如彩电行业有“长虹”、“康佳”、“TCL”、“创维”,VCD行业有“爱多”、“先科”、“金正”、“新科”。经济专家们断言,从本世纪末起,我国商品市场的竞争将主要表现为名牌之间的竞争。 然而,当前有的企业尚未意识到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只要看到别人生产什么,自己就生产什么,没有自己的特色,更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怎样创立自己的品牌呢?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一方面,要制定名牌战略;企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立不同阶段的目标规划、可行性的实施步骤。另一方面把质量创新作为名牌产品的根基和企业的生命。企业创名牌应当在质量管理上下功夫,不能一味追求“上档次”、“高售价”。世界名牌商标就象征着高质量,如日本的“本田”,美国的“可口可乐”、“麦当劳”。再者,当今市场竞争的一个主要内容是科技竞争。在这方面,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开发新产品,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吸收先进技术,并予以创新。这样,企业的产品才可以走在市场前列,名扬中外的熊猫电子集团正是坚持科技开路而占领了巨大的市场份额。

第四,制定合理实务的营销政策,充分发挥业务人员的促销作用。 人员推销是人类最古老的推销手段。人员推销是最直接的促销形式。当今的推销人员除了商品销售这一作用外,他们可以了解和熟悉顾客的需求动向,及时地向顾客提供企业的产品介绍以及顾客所需的各类服务,另外,业务人员还可以利用直接接触市场和消费者的便利,进行市场调研和情报工作,从而为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可见,业务人员在市场营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位著中的营销大师曾经说过,没有推销不出去的产品,只有推销不出去产品的推销员。可见,优秀的推销员可以推销任何产品,怎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推销员呢?业务人员选择营销这项辛苦而艰巨的工作的重要原因就是基本动力。当前,国内的许多企业企图通过道德和思想教育达成发挥业务人员作用的目的。这种作法是无可厚非的,但企业必须明白,当利益不成问题,业务员才不关心利益。松下幸之助曾经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所以能够繁荣,主要是利益原则在起作用,正所谓利益所趋奋不顾身。所以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相应的营销政策,调动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五,建立科学、高效的营销网络。 营销网络可以促进商品流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营销意识的增强,网络也被赋予了营销推广的重要职能。企业应当转变传统的网络仅为销售渠道的观念,认识到当今网络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创立自己的营销网络,首先,企业应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其依据可以是地理、人口等。然后,企业根据市场的特点、企业的目标及营销资源的具体情况确定细分变量。最后,调动自己的营销资源,分配到分市场,加强各细分市场的联系,形成高效的网络。企业甚至可以先构筑自己的营销网络,再建设工作。如TCL集团在1992年进军彩电市场时,根本没有自己的彩电基地,他们倡导“有计划的市场推广”观念,大力筹建自己在全国营销网络,没有工厂找人代加工,硬是靠着网络,在各地进行强有力的市场营销推广,强立促销,奇迹般地在五年内跻身于中国彩电业三强之列,成为现代营销学“先有市场,再有工厂”的模式典范。

论某某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与对策素着我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新概念的出现还仅仅只有五年时间,但它如今所带来的震撼性影响力是当初的设计者所没有想象到的。过去,我们只知道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而现在,由我国联手东盟十国组成的自贸区已启动了全面建设进程,引人关注的是,这一自贸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被称为未来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我们在加快开放步伐中正创造着东亚发展的崭新格局。
毫无疑问,决定这场宏伟创举的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身,在于我们十一个国家如何在开放中合作,如何在增进合作中达到“双赢”,这是我们在自贸区建设中面临的最大现实。
一、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近况
到2005年6月底,向WTO通报的区域贸易安排已经达到了328个,其中大多数是在最近几年出现的,今年1到6月就新增了21个。除了蒙古以外,所有WTO成员都参与了一个以上的自由贸易区或其他区域贸易安排。像美国、日本这些贸易大国,还有印度、巴西、南非这些重要的发展中国家,既高度重视WTO多边贸易谈判,又在积极开展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而且把商谈自由贸易区作为对外经贸政策,甚至是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盟是自贸区的积极推动者,正在与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商谈自贸区。
可以说,世界各大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都在加速发展。据WTO秘书处估计,目前在国际贸易中,至少有50%是在各种区域贸易安排下进行的。
我国也不例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方面高度重视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多哈回合谈判;另一方面,主动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积极稳妥地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商谈自由贸易区,取得了重要进展。到目前为止,我国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区一共有9个,涉及到27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我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接近3000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约1/4,而且发展潜力还很大。
2004年11月底,我国和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按此协议,2005年7月全面启动了货物贸易降税进程。
一般来说,我国在选择共同建自由贸易区的国家或地区时,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政治关系友好或发展相互间友好关系意义重大,二是经贸互补性强,三是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同样也是东盟与外部建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目前主要遇到的问题是:1、东盟内部协调问题,因为十国情况各异;2、东盟国家的有些行业及企业担心开放市场后竞争不过中国产品而严重受损;3、区域外一些国家出于各自的目的而与东盟及其中有的国家商建自由贸易区,这易分散东盟国家与我国建自贸区的注意力,比如日本,完全摆出与我国争东盟的架式。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正呈现十大走向
1.中国与东盟及其国家间的友好关系正走向又一新的发展阶段。政治互信,友好关系制度化,对于CAFTA的建立具有首要作用。我国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我国与东盟确定了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性伙伴关系,通过了《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一个新的中国与东盟的外交关系,将有利于地区稳定和发展,有利于CAFTA的建立。
2.CAFTA的建立由坐而论道走向起而行之。近年来,日本、美国、欧盟、印度等均在与东盟加快商谈建立自由贸易关系,而在与东盟签定FTA框架协议方面,中国则已先行一步。2004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早期收获的免税行动开始实施,2005年7月《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开始实施。这种贸易门栏的逐步降低和拆除,将带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开发市场的新选择。
3.在中国,人们对FTA正由陌生走向逐步熟悉。一年前,自由贸易区的简称FTA对于不少中国人还不知何物。在CAFTA建立中,人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这一具有丰富内容的名词。正如WTO一词,今后一段时间,FTA将成为流行词,因为它将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新的变化,尤其是企业家,具有FTA意识是迎接新挑战的需要。在学术研究界,“东南亚热”也将兴起。
4.建立中的CAFTA,正由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扩展。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政府间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执行,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CAFTA,双边贸易额已有大幅上升,双向投资有了新的扩大。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将有力推动CAFTA的建立。
5.在国际经贸领域,中国与东南亚间的竞争性和合作性正发生着新的变化,由竞争走向合作将带来“双赢”。东南亚普遍认为,中国与东南亚的一些产品在争夺国际市场,中国是东南亚最有力的吸引外资的竞争对手。经济规律告诉人们,合作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CAFTA的建立正是为了共同发展。随着CAFTA的建立,中国与东南亚将在一个更广阔的区域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来整合资源、强化优势。双方的合作目标已经确定。新的合作将带来本地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强的竞争力,将有利于本地区吸引更多的外资。
6.中国与东盟间经贸合作,由侧重一般贸易向全面合作快速发展。在政府的有力推动下,次区域经济合作、科技合作、旅游合作、资源开发合作、农业合作、能源合作、信息产业合作、人才培训合作等一系列多领域的合作已经启动,而且正呈突破性发展趋势。
7.中国与东盟十国的板块市场正走向一个相互溶合的大市场。CAFTA的建立,将相互间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成为现实,也将对相互间人员流动、货币流动的便利化提出新要求。对于企业家来说,则要考虑新的跨国经营和新的市场开发策略。
8.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相互投资,由东盟企业在中国大量投资的单向投资,走向中国与东盟互为投资的双向投资。近些年来,中国企业对东南亚的投资不断增多,今后一段时间将有加速增长的势头。
9.中国与东盟国家商会之间的合作正走向日益活跃、密切的新时期。随着CAFTA的建立,相互间企业合作的迫切性增强,对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各类商会、行业协会之间的合作提出了许多新的需求,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已应运而生。今后一段时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商会之间的新合作将为其企业会员广开商路。
10.由“中国机遇”走向“中国—东盟共同机遇”。面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面对中国加入WTO后新的市场开放,东南亚提出随中国繁荣而繁荣的“中国机遇论”。CAFTA建设的启动,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区外一些国家看重东南亚,并与东盟及其国家确定了或正在商定建立自由贸易关系,这对东南亚经济增长是有利的。随着CAFTA的建立,一个共同繁荣的新地区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国家应注意解决或防范十大问题
在中国与东盟相互开放市场之时,中国企业对东盟国家的投资也将呈加速增长的势头。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自由贸易区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关注如何有效开发开放后的对方市场,关注对东盟十国投资和贸易需注意哪些问题。建议,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国家应注意解决或防范下列十大问题:
一是不了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规则;
二是缺乏开发东盟市场的意识和长期战略计划;
三是缺乏东盟国家商务渠道,选错东盟商务合作伙伴;
四是企业同类产品在东盟市场竞相压价,恶性竞争;
五是有的企业将假冒伪劣产品出口到东盟市场;
六是缺乏对东盟市场的可行性分析,盲目投资;
七是在东盟国家开展投资和贸易时不能入乡随俗,简单照搬本企业文化和在国内的市场营销经验;
八是遭遇东盟有些国家主要是欠发达国家不透明、不稳定的投资环境;
九是遭遇东盟有些国家贸易、投资壁垒;
十是缺乏善长东南亚市场开发的营销人才。

四、展望:双赢合作共铸辉煌
2005年7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的实施,不仅是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一件历史性的大事,而且也是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一件大事,是世界上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件大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必将给这一区域带来积极而深刻的变化,必将使这一区域呈现出崭新、活跃、全面的合作格局。
1.开好好是CAFTA顺利建成的重要保障
中国有句俗语:“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既然中国—东盟自贸区是我国参与建设的第一个自贸区,那就必须力争建成。
执行好CAFTA“早期收获”。虽然列入“早期收获”计划内的商品贸易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量比重并不大,但其影响较大,不可忽视。一是要及时加快双方贸易便利化步伐;二是强化企业的“早期收获”意识,协助企业享受到市场开放,对开放后的市场有所准备。在“早期收获”计划执行的第一年,由于中国不少企业不了解情况,交了本可节省的关税,影响了相互间的“早期收获”商品贸易更大的发展,这是应吸取的教训。同样,东盟新的四个成员国的商家应尽量避免出现此类问题。
执行好CAFTA《货物贸易协议》。中国与东盟双方应力促《货物贸易协议》得以顺利执行,并在初期对双方经济增长带来益处。一是要吸取“早期收获”计划执行中的经验教训,既然“早期收获”商品减免关税是“实验田”,那么就要充分注意实验效果;二是尽快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行业商会之间的对接和合作,共同商讨市场开放带来的新变化、新挑战和新商机,商讨产业内的分工合作、组合优化,扩大贸易创造和投资合作,从而提高区域竞争力;三是要加快中国与东盟《投资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的谈判,完善CAFTA的开放框架等,这是我们增进合作、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CAFTA得以建成的客观要求。
2.促合作,是贯穿CAFTA建设整个过程的基本原则
中国—东盟自贸区伴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快速增长而诞生。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就建自贸区达成共识,2002年双方贸易额较上年增长了32%;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以自贸区为主要内容的《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3年双方贸易额增长了43%;2003年10月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条约》,与东盟确定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2004年1月1日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全面启动,这一年双方贸易额增长了35%。
3.放眼量,积极发挥CAFTA在东亚经济一体化中促进作用
CAFTA是颇具影响力的一个自贸区,扩大共识,着力建设,创造共赢,不仅将惠及我们自身,而且必将惠及整个东亚。 众所周知,区域经济一体化正改变着世界经济贸易格局。近些年来,东亚经济一体化呈活跃、快速的发展态势,这与CAFTA建设有着密切关系。CAFTA既是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催化剂,又是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登高望远,中国与东盟在CAFTA建设的同时,合力推动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则符合我们共同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增长要求。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合作已成为一个古老的亚洲正在走向复兴、一个崭新的亚洲正在蓬勃崛起的重要力量。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依,睦邻友好,让我们在相互开放中合作,在增进合作中创造新的发展奇迹。

求工商管理或者企业管理或者市场营销的论文~

方向都很常见,很简单

  一、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常用的方法为SWOT法,它是英文Strength(优势)、Weak(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en(威胁)的意思。下面予以介绍。
  (一)外部环境分析(机会与威胁)
  环境机会的实质是指市场上存在着“未满足的需求”。它即可能来源于宏观环境也可能来源于微观环境。随着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和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引起旧产品的不断被淘汰、要求开发新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新的机会。
  环境机会对不同企业是不相等的,同一个环境机会对这一些企业可能成为有利的机会,而对另一些企业可能就造成威胁。环境机会能否成为企业的机会,要看此环境机会是否与企业目标、资源及任务相一致,企业利用此环境机会能否比其竞争者带来更大的利益。
  环境威胁是指对企业营销活动不利或限制企业营销活动发展的因素。这种环境威胁,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环境因素直接威胁着企业的营销活动,如政府颁布某种法律,诸如《环境保护法》,它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来说,就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另一方面,企业的目标、任务及资源同环境机会相矛盾,如人们对自行车的需求转为对摩托车的需求,给自行车厂的目标与资源同这一环境机会造成矛盾。自行车厂要将“环境机会”变成“企业机会”,需淘汰原来产品,更换全部设备,必须培训、学习新的生产技术,这对自行车厂无疑是一种威胁。摩托车的需求量增加,自行车的销售量必然减少,给自行车厂又增加一份威胁。
  (二)内部环境分析(优势/劣势分析)
  识别环境中有吸引力的机会是一回事,拥有在机会中成功所必需的竞争能力是另一回事。每个企业都要定期检查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这可通过“营销备忘录优势/劣势绩效分析检查表”的方式进行。管理当局或企业外的咨询机构都可利用这一格式检查企业的营销、财务、制造和组织能力。每一要素都要按照特强、稍强、中等、稍弱或特弱划分等级。
  很清楚,公司不应去纠正它的所有劣势,也不是对其优势不加利用。主要的问题是公司应研究,它究竟是应只局限在已拥有优势的机会中,还是去获取和发展一些优势以找到更好的机会。
  有时,企业发展慢并非因为其各部门缺乏优势,而是因为它们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例如有一家大电子公司,工程师们轻视销售员,视其为“不懂技术的工程师”;而推销人员则瞧不起服务部门的人员,视其为“不会做生意的推销员”。因此,评估内部各部门的工作关系作为一项内部审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波土顿咨询公司的负责人乔治•斯托克提出,能获胜的公司是取得公司内部优势的企业,而不仅仅是只抓住公司核心能力。每一公司必须管好某些基本程序,如新产品开发、原材料采购、对订单的销售引导、对客户订单的现金实现、顾客问题的解决时间等等。每一程序都创造价值和需要内部部门协同丁作。虽然每一部门都可以拥有一个核心能力,但如何管理这些调子中的优势能力开发仍是一个挑战。斯托克把它称为能力基础的竞争。

  二、市场机会分析
  市场机会是指某种特定的营销环境条件,在该营销环境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营销活动创造利益。市场机会可以为企业赢得利益的大小标明了市场机会的价值,市场机会的价值越大,对企业利益需求的满足程度也越高。市场机会的产生来自于营销环境的变化,如新市场的开发、竞争对手的失误以及新产品新工艺的采用等等,都可能产生新的待满足需求,从而为企业提供市场机会。
  明了市场机会的特点,分析市场机会的价值,有效地识别市场机会,对于避免环境威胁及确定企业营销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市场机会的特点
  市场机会作为特定的市场条件,是以其利益性、针对性、时效性、公开性四个特征为标志的。
  1.针对性
  特定的营销环境条件只对于那些具有相应内部条件的企业来说是市场机会。因此,市场机会是具体企业的机会,市场机会的分析与识别必须与企业具体条件结合起来进行。确定某种环境条件是不是企业的市场机会,需要考虑企业所在行业及本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与经营特色,包括企业的产品类别、价格水平、销售形式、工艺标准、对外声誉等等。例如,折扣销售方式的出现,对生产价低量大产品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可以加以研究利用的市场机会;对在顾客心目中一直是生产高质、高价产品的企业来说,就不能算作是一个市场机会。
  2、利益性
  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的或社会的效益,是市场机会的又一特性。市场机会的利益特性意味着企业在确定市场机会时,必须分析该机会是否能为企业真正带来利益、能带来什么样的利益以及利益的多少。
  3、时效性
  对现代企业来讲,由于其营销环境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快,它的市场机会从产生到消失的过程通常也是很短暂的,即企业的市场机会往往稍纵即逝。同时,环境条件与企业自身条件最为适合的状况也不会维持很长时间,在市场机会从产生到消失这一短短的时间里,市场机会的价值也快速经历了一个价值逐渐增加、再逐渐减少的过程。市场机会的这种价值与时而变的特点,便是市场机会的时效性。
  4、公开性
  市场机会是某种客观的、现实存在的或即将发生的营销环境状况,是每个企业都可以去发现和共享的。与企业的特有技术、产品专利不同,市场机会是公开化的,是可以为整个营销环境中所有企业所共用的。市场机会的公开化特性要求企业尽早去发现那些潜在的市场机会。
  市场机会的上述四个特性表明,在市场机会的分析和把握过程中,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内部、外部环境的具体条件,发挥竞争优势,适时、迅速地做出反应,以争取使市场机会为企业带来的利益达到最大。

  (二)市场机会的价值分析
  不同的市场机会可以为企业带来的利益大小也不一样,即不同市场机会的价值具有差异性。为了在千变万化的营销环境中找出价值最大的市场机会,企业需要对市场机会的价值进行更为详细具体的分析。
  1.市场机会的价值因素
  市场机会的价值大小由市场机会的吸引力和可行性两方面因素决定。
  (1)市场机会的吸引力
  市场机会对企业的吸引力是指企业利用该市场机会可能创造的最大利益。它表明了企业在理想条件下充分利用该市场机会的最大极限。反映市场机会吸引力的指标主要有市场需求规模、利润率、发展潜力。
  市场需求规模。市场需求规模表明市场机会当前所提供的待满足的市场需求总量的大小,通常用产品销售数量或销售金额来表示。事实上,由于市场机会的公开性,市场机会提供的需求总量往往由多个企业共享,特定企业只能拥有该市场需求规模的一部分,因此,这一指标可以由企业在该市场需求规模中当前可能达到的最大市场份额代替。尽管如此,若提供的市场需求规模大,则该市场机会使每个企业获得更大需求份额的可能性也大一些。因此,一般说来,该市场机会对这些企业的吸引力也在不同程度上更大一些。
  利润率。利润率是指市场机会提供的市场需求中单位需求量当前可以为企业带来的最大利益(这里主要是指经济利益)。不同经营现状的企业其利润率是不一样的。利润率反映了市场机会所提供的市场需求在利益方面的特性。它和市场需求规模一起决定了企业当前利用该市场机会可创造的最高利益。
  发展潜力。发展潜力反映市场机会为企业提供的市场需求规模、利润率的发展趋势及其速度情况。发展潜力同样也是确定市场机会吸引力大小的重要依据。即使企业当前面临的某一市场机会所提供的市场需求规模很小或利润率很低,但由于整个市场规模或该企业的市场份额抑或利润率有迅速增大的趋势,则该市场机会对企业来说仍可能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2)市场机会的可行性
  市场机会的可行性是指企业把握住市场机会并将其化为具体利益的可能性。从特定企业角度来讲,只有吸引力的市场机会并不一定能成为本企业实际上的发展良机,具有大吸引力的市场机会必须同时具有强可行性才会是企业高价值的市场机会。例如,某公司在准备进入数据终端处理市场时,意识到尽管该市场潜力很大(吸引力大),但公司缺乏必要的技术能力(可行性差,市场机会对该公司的价值不大),所以开始并未进入该市场。后来,公司通过收购另一家公司具备了应有的技术(此时可行性已增强,市场机会价值已增大),这时公司才正式进入该市场。
  市场机会的可行性是由企业内部环境条件、外部环境状况两方面决定的。
  内部环境条件。企业内部环境条件如何是能否把握住市场机会的主观决定因素。它对市场机会可行性的决定作用有三:首先市场机会,只有适合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规模与资源状况,才会具有较大的可行性。例如,一个具有很大吸引力的饮料产品的需求市场的出现,对主营方向为非饮料食品的企业来说,可行性就不如对饮料企业的可行性大;同时,即使是同一行业的企业,该市场机会对经营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与对经营规模小、实力弱的企业的可行性也不一样:一个吸引力很大的市场机会很可能会导致激烈地竞争,所以,它对实力较差者来说,可行性可能并不大。其次,市场机会必须有利于企业内部差别优势的发挥才会具有较大的可行性。所谓企业的内部差别优势,是指该企业比市场中其他企业更优越的内部条件,通常是先进的工艺技术,强大的生产力,良好的企业声誉等等。企业应对自身的优势和弱点进行正确分析,了解自身的内部差别优势所在,并据此更好地弄清市场机会的可行性大小。此外,企业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自身的内部条件,创造出新的差别优势。最后,企业内部的协调程度也影响着市场机会可行性的大小。市场机会的把握程度是由企业的整体能力决定的。针对某一市场机会,只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及所有各部门的经营能力都与之相匹配时,该市场机会对企业才会有较大的可行性。
  外部环境条件。企业的外部环境从客观上决定着市场机会对企业可行性的大小。外部环境中每一个宏观、微观环境要素的变化都可能使市场机会的可行性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某企业已进入一吸引力很大的市场。在前一段时间里,由于该市场的产品符合企业的经营方向,并且该企业在该产品生产方面有工艺技术和经营规模上的优势,企业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利润。然而,企业当前许多外部环境要素已发生或即将发生一些变化:随着原来的竞争对手和潜在的竞争者逐渐进入该产品市场,并采取了相应的工艺革新,使该企业的差别优势在减弱,市场占有率在下降。该产品较低低价的替代品已经开始出现,顾客因此对原产品的定价已表示不满,但降价意味着利润率的锐减;环保组织在近期的活动中已经把该企业产品使用后的废弃物列为造成地区污染的因素之一,并呼吁社会各界予以关注;最后,政府即将通过的一项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可能会使该产品的原材料价格上涨,这也将意味着利润率的下降;针对上述情况,该企业决定逐步将一部分的生产能力和资金转投其他产品,即部分撤出该产品市场。这表明,尽管企业的内部条件即决定市场机会可行性的主观因素没变,但由于决定可行性的一些外部因素发生了重要变化,也使该市场机会对企业的可行性大为降低。同时,利润率的下降又导致了市场吸引力的下降。吸引力与可行性的减弱最终使原市场机会的价值大为减小,以致于企业部分放弃了当前市场。
  2.市场机会价值的评估
  确定了市场机会的吸引力与可行性,就可以综合这两个方面对市场机会进行评估。按吸引力大小和可行性强弱组合可分为四类:
  Ⅰ为吸引力大、可行性弱的市场机会。一般来说,该种市场机会的价值不会很大。除了少数好冒风险的企业,一般企业不会将主要精力放在此类市场机会上。但是,企业应时刻注意决定其可行性大小的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动情况,并做好当其可行性变大进入区域Ⅱ迅速反应的准备。
  Ⅱ为吸引力、可行性俱佳的市场机会,该类市场机会的价值最大。通常,此类市场机会既稀缺又不稳定。企业营销人员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及时、准确地发现有哪些市场机会进入或退出了该区域。该区域的市场机会是企业营销活动最理想的经营内容。
  Ⅲ为吸引力、可行性皆差的市场机会。通常企业不会去注意该类价值最低的市场机会。该类市场机会不大可能直接跃居到区域Ⅰ中,它们通常需经由区域Ⅰ、IV才能向区域1转变。当然,有可能在极特殊的情况下,该区域的市场机会的可行性、吸引力突然同时大幅度增加。企业对这种现象的发生也应有一定的准备。
  IV为吸引力小、可行性大的市场机会。该类市场机会的风险低,获利能力也小,通常稳定型企业、实力薄弱的企业以该类市场机会作为其常规营销活动的主要目标。对该区域的市场机会,企业应注意其市场需求规模、发展速度、利润率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以便在该类市场机会进入区域Ⅱ时可以立即有效地予以把握。
  需要注意的是,该矩阵是针对特定企业的。同一市场机会在不同企业的矩阵中出现的位置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对不同经营环境条件的企业,市场机会的利润率,发展潜力等影响吸引力大小的因素状况以及可行性均会有所不同。
  在上述内容中,市场机会的吸引力与可行性大小的具体确定方法一般采用加权平均估算法。该方法将决定市场机会的吸引力(或可行性)的各项因素设定权值,再对当前企业这些因素的具体情况确定一个分数值,最后加权平均之和即从数量上反映了该市场机会对企业的吸引力(或可行性)的大小。

相关要点总结:

15645801227:“论某某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与对策”论文
逯隶答:买方市场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同时,也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在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的购进方面,买方市场的压力只是施加给商品的卖方,而生产企业作为买方不仅没有压力,反而是大好的机遇,因为买方市场的压力,主要来自产品销售企业在采购时,处于买方的地位,可以充分享受买...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