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人的视觉感受器是什么 人体形成视觉的感受器是什么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视觉感受器是视网膜上的一些细胞。

眼睛的大部分,如瞳孔、水晶体等实际是折光系统。光透过角膜和瞳孔经水晶体折射而集聚在视网膜上,使视网膜上的锥状细胞或棒状细胞产生变化,从而引起视神经的冲动并将其传入中枢。视神经穿过视网膜向脑传递的区域,没有感光细胞,故称之为盲点。

眼睛的保湿

在眼球表面,有一层薄薄的起润滑作用的泪液膜,随着眨眼而不断刷新,并保持着眼睛湿润。如果空气干燥或一直全神贯注,大约10多秒之后,泪膜上便会出现一个个干点,眼球表面会越来越干燥。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每分钟要眨眼10—20次。

而当专心致志阅读或目不暇接操作电脑时,眨眼频率会明显减少到每分钟5次左右。由于眼球干燥,角膜和眼睑之间“眼开眼闭”时便容易擦伤,从而引发眼睛干涩、疲劳不适、炎症和疼痛,形成干眼症。如果不加以重视,就有可能出现角膜溃疡和瘢痕,最终导致视力的下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视觉感受器



我这里有些答案,看看是不是你想要的?

感觉器官
1.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2.视觉器官:眼的折光机能及其调节。视网膜的感光换能作用,视觉的二元论及其依据,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视杆细胞的光-电换能。视锥细胞和色觉。视敏度和视野。
3.听觉器官: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4.前庭器官及其机能。
考纲精要
一、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1.适宜刺激:不同感受器对不同的特定形式的刺激最为敏感,感受阈值最低,将这种特定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370~740nm的电磁波,耳的适宜刺激是16~20000Hz的疏密波。
2.换能作用:将各种形式的刺激转为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感受器电位不是动作电位,而是去极化或超极化局部电位。例如,视杆细胞的迟发感受器电位是超极化电位。
3.编码作用:感受类型的识别,是由特定的感受器和大脑皮层共同完成的。感觉的性质决定于传入冲动所到达的高级中枢的部位。
4.适应现象:指当一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其感觉神经产生的动作电位频率,将随刺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的现象。适应现象不是疲劳。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
二、眼的功能
折光成像和感光换能作用分别由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完成。折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其中晶状体的曲度可进行调节。主要的折射发生在角膜。
感光系统包括视网膜和视神经。
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是真正的感光细胞。
三、眼的调节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晶状体曲率增加:视区皮层→动眼神经中副交感神经纤维兴奋→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驰→晶状体弹性回缩→晶状体前后变凸。
当物距大于6m时,反射入眼的光线近似平行光线,正好成像在视网膜,无需进行调节;当物距小于6m时,需要调节折光系统的曲度。视调节过程是眼内特定肌肉的运动过程,应该由“动眼”神经兴奋所致,而引起肌肉收缩的递质多为乙酰胆碱,因此,晶状体变化是动眼神经中副交感神经纤维作用的结果。
2.瞳孔缩小:副交感神经纤维兴奋→瞳孔环形肌收缩→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及减少眼球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这种视近物时引起的瞳孔缩小的反射称为瞳孔近反射,属于视调节反射。而瞳孔对光反射是光线强弱变化引起的反射性瞳孔变化。
3.双眼向鼻侧聚合:使视近物时两眼的物像仍落在视网膜的相称位置上。
四、近点
人眼在尽量调节折光力时所能看清的最近物质的距离。
近点可以衡量眼调节能力的大小,随年龄增加,人眼的近点会增大。
眼的调节能力还可用晶状体变凸所增加的眼的焦度来表示。
例如,一个近点为10cm的眼镜,相当于在未调节的眼前方放置了一个10焦度(1/0.1m)的凸透镜。
五、瞳孔反射
瞳孔大小随光照强度而变化的反应是一种神经反射,称为瞳孔对光反射。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内的光量。该反射的感受器为视网膜,传入神经为视神经,中枢为中脑的顶盖前区,效应器是虹膜。虹膜由两种平滑肌纤维构成,散瞳肌受交感神经支配,缩瞳肌受动眼神经中付交感纤维支配。
瞳孔对光反应的特点是效应的双侧性,受光照一侧瞳孔缩小称为直接对光反射,未受光照的另一侧眼瞳孔缩小称为互感性对光反射。
六、眼的折光异常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力过强,成像在视网膜之前,需戴凹透镜纠正。
远视:与近视形成原因相反。
散光眼:角膜由正圆形的球面变为椭圆形所致。
七、眼的感光功能
1. 两类感光细胞的异同:
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分布 视网膜周边多,中央凹处无 视网膜中心部多
外段形状 杆状 锥状
视觉 晚光觉(对光敏感度高) 昼光觉
色觉 无 有
空间分辨能力 弱 强
视色素 视紫红质 视锥色素(3种)
会聚现象 多 少
由于视网膜中央凹处视锥细胞多直径小而且多为单线联系,因此中央凹处视敏度最高。(视敏度是指对物体分辨能力的强弱而不是对光的敏感度。)视锥细胞承担昼光觉,对物体的空间分辨能力强,同时细胞之间聚合现象少于视杆细胞也与其分辨能力强相适应。
2.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视紫红质是由视蛋白和视黄醛构成的一种色素蛋白,是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视黄醛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视杆细胞可将11-顺型维生素A转变成顺型视黄醛,在暗处与视蛋白结合成视紫红质;光照时,视紫红质分解成视蛋白和全反型视黄醛。全反型视黄醛和贮存于色素细胞的全反型维生素A,都只有在色素上皮细胞中的异构酶作用下转变成顺型后,才能用于视紫红质再合成。
3.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
光照→早期感受器电位及迟发感受器电位,与视觉形成有关的是迟发感受器电位。
感光细胞的外段是进行光-电转换的关键部位。
产生机制如下:光照→激活视盘膜上的G蛋白→激活PDE→cGMP大量分解→视杆细胞外段膜Na+通道关闭,Na+通透性降低→外段膜超极化即超极化迟发感受器电位。
4.视网膜信息处理:
由视杆和视锥细胞产生的电信号,在视网膜内经过复杂的细胞网络传递,最后由神经节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向中枢。
八、与视觉有关的几个问题
1.暗适应与明适应:
暗适应的过程与视细胞中感光色素的再合成有关,所以维生素A缺乏的人暗适应延长,甚至会出现夜盲症。
明适应比暗适应快,是视杆细胞中大量视紫红质分解所致。
2.视野:
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不动,这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不同颜色物质视野范围大小顺序如下:白色>黄蓝色>红色>绿色。中央凹鼻侧约3mm的视神经乳头处无感光细胞,称为盲点。
3.视觉的三原色学说:
视网膜上存在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蓝光最敏感。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特异的感光色素,由视蛋白和视黄醛组成。三类视锥色素中的视黄醛相同,并且与视紫红质中的视黄醛相同,不同点在于各含有特异的视蛋白。
4.简化眼:
假定眼球由均匀媒质构成,折光率与水相同;折光界面只有一个,即角膜表面;角膜表面的曲率半径定为5mm,该球面中心即节点,通过该点的光线不折射。
九、耳的功能
1.外耳:耳廓有集音作用,外耳道有传音和共鸣腔作用。
2.中耳:鼓膜—听骨链—内耳卵圆窗之间的联系具有增压效应,使声波的振幅减少,压强增大22倍。它们构成了声音由外耳传向耳蜗的最有效通路。
咽鼓管具有调节中耳内压力的作用。
3.内耳:耳蜗具有感音换能作用。
感受细胞为基底膜上科蒂器官内的毛细胞。
基底膜的振动以行波的方式进行,即内淋巴的振动首先在靠近卵圆窗处引起基底膜的振动,此振动再以行波的形式沿基底膜向耳蜗的顶部方向传播。
高频率声音主要引起卵圆窗附近基底膜振动,而低频率声音在基底膜顶部出现最大振幅。
在耳蜗结构中能记录到与听神经纤维兴奋有关的动作电位、内淋巴电位和微音器电位。
十、正常传音途径
1.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前庭阶外淋巴→蜗管中的内淋巴→基底膜振动→毛细胞微音器电位→听神经动作电位→颞叶皮层。这是主要的传音途径。
2.鼓膜→中耳鼓室→圆窗→鼓阶中外淋巴→基底膜振动。这一途径仅在听小骨损坏时显得重要。
3.声波经骨传导。这一途径不重要。
十一、前庭器官
前庭器官在内耳迷路中,与听觉无关,是位置感受器。椭圆囊、球囊感受直线变速运动和头部的空间位置,三个半规管感受旋转运动。(角加速运动)。
感受细胞为毛细胞,传入神经为前庭神经。
十二、嗅觉和味觉
咸和酸的刺激通过特殊化学门控通道,甜味的引起要通过受体、G-蛋白和第二信使系统,苦味则由于物质结构不同而通过上述两种形式换能。
十三、皮肤感觉
皮肤的感觉主要有四种: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

眼睛,视网膜

视网膜

人体形成视觉的感受器是什么~

(1))③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①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或上网,就会导致眼的①晶状体过度变曲,形成近视.需要配戴凹透镜加以纠正.
(2)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A脑和B脊髓里;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脊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脊髓内的白质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
(3)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④输尿管流入膀胱,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图中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⑤→⑦→B→⑧→⑥.人体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产生痛觉的部位是 大脑皮层.
(4)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特有的,与 语言中枢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
故答案为:(1)视网膜;视网膜;晶状体
(2)脑、脊髓;脊髓
(3)输尿管;⑤→⑦→B→⑧→⑥;大脑皮层
(4)语言中枢

视觉感受器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听觉感受器是耳蜗/柯蒂氏器。

相关要点总结:

13526179667:心理学中视觉的感受器是什么? 心理学中听觉的感受器是什么?
司响答:视觉感受器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听觉感受器是耳蜗/柯蒂氏器。

13526179667:人体的感觉有视觉它的感光神经细胞位于___,听觉中对声波敏感细胞位于...
司响答: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所以人的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是声波进入中耳的通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受到声波的作用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震动;内耳包括耳蜗和半规管,耳蜗接...

13526179667:人的视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分别位于( )A.角膜、鼓膜B.晶状体、听小骨...
司响答:内膜即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所以人的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传...

13526179667:人的视觉感受器是什么
司响答:视觉感受器是视网膜上的一些细胞。眼睛的大部分,如瞳孔、水晶体等实际是折光系统。光透过角膜和瞳孔经水晶体折射而集聚在视网膜上,使视网膜上的锥状细胞或棒状细胞产生变化,从而引起视神经的冲动并将其传入中枢。视神经穿过视网膜向脑传递的区域,没有感光细胞,故称之为盲点。眼睛的保湿 在眼球表面,有...

13526179667:人的视觉感受器在( )A.角膜上B.视网膜上C.脉络膜上D.虹膜
司响答: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巩膜白色坚韧,能保护眼球;脉络膜有遮光和形成暗室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故答案为:B ...

13526179667:人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器分别位于___和__
司响答:内膜即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所以人的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

13526179667:视觉和听觉的形成部位.都位于
司响答:①视网膜为视觉感受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②耳蜗为听觉感受器,外界声波通过介质传到外耳道,再传到鼓膜.鼓膜振动,...

13526179667:视觉感受器是指什么?
司响答:视觉感受器是视神经细胞 视神经发源于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层,发自视网膜鼻侧一半的纤维,经视交叉后,与对侧眼球视网膜颞侧一半的纤维结合,形成视束,终止于外侧膝状体,在此处换神经元后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后部形成视辐射,终止于枕叶距状裂两侧楔回和舌回的中枢皮质,即纹状区。视神经细胞可以加光能...

13526179667:属于特殊感觉器官的是
司响答:病情分析:人的感觉器是指机体内的特殊感受器,如视、听等感觉器。视觉器官:眼睛,包括眼球,眼帘,角膜,视网膜等。听觉器官:耳朵。嗅觉器官:鼻子。味觉器官:舌头。触觉器官:皮肤。以上就是常说的五种“感觉器官”。心理属于思维范畴,是大脑的活动,不是“感觉”。更是无关于感觉器官。2019-08-08...

13526179667:视觉感受器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司响答:视觉感受器和视觉形成的部位是。视网膜为眼球壁的内层,是一层透明的膜,位于眼球血管膜的内面,其前界为锯齿缘,向后止于视盘,内侧为玻璃体,外侧为脉络膜。视觉形成的部位是视网膜,一般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会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