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古代的大族人若长子去世,长孙和次子是谁的权利更大? 在古代的大族人家里,假如长子去世了,长孙和次子谁的权利更大呢...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提问者所说的这种情况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视什么情况呢?主要是长子、长孙是嫡出还是庶出,如果这位长子是嫡长子又涉及到他是死在自己父亲之前还是之后。普通人家其实都还好,无非就是谁分的家产多一些、谁分的少一些而已。这个问题主要还是针对拥有爵位的贵族之家和帝王之家而言的。 

因为爵位只有一个,儿子却可能有一大把,这就涉及到爵位的传承问题了,先说长子死在父亲之后的情况。如果长子是嫡子,没有疑问,爵位由嫡长子承袭,次子没份儿。即便这位次子也是嫡子,同样没份儿!如果这位长子是庶出,那么他就没份儿了。次子如果是嫡子,那爵位就是这位次子的。可如果次子也不是嫡子,只有更小的儿子是嫡子。那么,爵位就是那位嫡子的。只有在没有嫡子存在的情况下,庶出的长子才有资格承袭爵位。中国古代的所谓“嫡长子继承制”是以嫡为先,并不是以长为先,确立了嫡庶之后才分长幼。长孙的情况亦然,如果长子是庶出,长孙亦然没有资格承袭爵位。即便长子承袭了爵位,长孙依然要遵从嫡庶之别,庶出的长孙依然要让位于嫡出的孙子!不过,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没有嫡子存在,但是正妻收养了一位庶出的儿子作为养子。那么,这位庶出之子便具有了“嫡子”身份,无论他是否为庶长子,也是要优先于其他儿子的。 

当然,这里还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承袭爵位的嫡长子绝嗣的问题。想必很多人会觉得,嫡长子绝嗣了,爵位总该轮到其他儿子了吧?非也!如果嫡长子绝嗣了,只要他已经承袭了爵位,爵位就永远是他的,轮不到其他儿子。这位嫡长子可以过继一个儿子来承袭自己的爵位,而不是由兄弟承袭,虽然这个过继儿子可能就是某位兄弟的儿子。但是,二者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只有在这位承袭爵位的嫡长子主动放弃过继一个儿子的情况下,才会由官方出面,选择其兄弟承袭爵位。不过,这样的情况很少发生,大多还是以过继嗣子承袭爵位者居多。当然,封建王朝的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意志,皇帝如果想让其他儿子来承袭这个爵位,是完全可以的。 

那么,长子死于父亲之前呢?如果长子是庶出,且有嫡子存在,没什么可说的,嫡子承袭爵位。但是,如果长子是嫡长子情况又不同了。嫡长子死在父亲之前,通常会由嫡次子承袭爵位。如此一来,爵位便轮不到长孙了,即便这位长孙是嫡出也不行。但是,如果这位嫡长子是唯一的嫡子,情况又不同了。这个时候,如果嫡长子有儿子,通常会由嫡长子的儿子承袭爵位,其庶出的兄弟是没份儿的。当然,嫡长子的儿子也依然是嫡子优先。但是,如果那位父亲没有嫡子存在,庶长子又死在了自己之前,那么由谁承袭爵位呢?庶次子!孙子是没分的,长孙也不行。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嫡庶之别,嫡子永远优先! 

当然,帝王之家除外。规矩是皇帝定的,皇帝愿意改,没人拦得住!以明太祖朱元璋为例,他的嫡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死在了自己之前。朱元璋并没有按照标准做法,立嫡次子秦愍王朱樉为皇太子,而是选择了嫡长房的孙子明惠帝朱允炆,而且朱允炆还不是“原装”的嫡子!在朱标嫡长子朱雄英夭折后,朱允炆虽然是事实长子,但却是庶出。虽然在朱标原配常氏去世后,朱允炆的生母吕氏被扶正,但是常氏依然有嫡子朱允熥在世。朱元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索性来了个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只要是妻生之子,不论原配还是继妻所生都算嫡子,只论齿序。如此一来,朱允炆便成了事实嫡长子!这才“名正言顺”成了皇太孙。同时,朱元璋为了避免日后皇位、爵位传承方面出现诸子争位的情况,强行规定嫡长房优先,嫡长房绝嗣才轮到其他各房。而这,就是明朝皇太孙和亲王世孙、世曾孙等等存在的法理依据。



古代的大族人家,家主可能有多个后代。而嫡长子就是指家长若只有一名妻子,则最为年长的为嫡长子。若既有妻又有妾,那么正妻之子是为嫡子,妾之子为庶子,这诸多后代也必须都遵循长幼有序嫡庶有别的礼法制度。



在古代的大族人家里,假如长子去世了,长孙和次子谁的权利更大呢?~

古代的大族人家,家主可能有多个后代。而嫡长子就是指家长若只有一名妻子,则最为年长的为嫡长子。若既有妻又有妾,那么正妻之子是为嫡子,妾之子为庶子,这诸多后代也必须都遵循长幼有序嫡庶有别的礼法制度。

古代因为可以男的可以娶三妻四妾的原因,一般一个大家庭都是有很多子嗣的,这样权利的划分难免就会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定,一般都是以嫡长子为最重,也是是正妻的长子。古代的大家庭中,后代们不论是继承家产,还是继承爵位,都是有一定的分工的,基本实行的都是嫡长子的继承制度,但是如果嫡长子死了,那么长孙和次子,谁的权利比较大一些呢?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一、长孙的权利比较大的情况。如果死去的这个人低嫡长子,而且从血统上来说,他是最纯正的继承者,也是最符合规定的继承人,在这所有的继承人中,嫡长子的长子,也就是长孙,在下面一辈儿中,也是长子,那么长孙的权利是要比次子的权利大的。对于继承家产和祭祀礼仪中,长孙都是有着很大的优势的。

二、次子的权利,大于长孙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次子的权利要大于长孙的权利。这是因为,长孙的年纪还小,或者是能力不足。在这个时候,如果要把一个家族的荣辱兴衰放在一个孩子的手里,那么肯定是不合适的。这时候,家族里面的人们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第二个儿子来继承家业,也可能是选择最有能力的那一个。

三、皇室家族,立子的规矩,是以贵为标准。一说起皇室,是和权利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王位的继承,一般都是自己的嫡系儿子,但是不是同一个母亲,有可能之后皇后的儿子也不是嫡长子,这个时候,只要是皇帝的妻子生的孩子,才有竞争力。但是有些妃子的后台比较强硬,或者是受到皇帝的宠爱比较多,也有可能会改变立储的人选。

相关要点总结:

13414707060:古代的大族人若长子去世,长孙和次子是谁的权利更大?
柴面答:次子如果是嫡子,那爵位就是这位次子的。可如果次子也不是嫡子,只有更小的儿子是嫡子。那么,爵位就是那位嫡子的。只有在没有嫡子存在的情况下,庶出的长子才有资格承袭爵位。中国古代的所谓“嫡长子继承制”是以嫡为先,并不是以长为先,确立了嫡庶之后才分长幼。长孙的情况亦然,如果长...

13414707060:古时候大族人家里,若长子去世,长孙还是次子继位?
柴面答:而这种宗法继承的制度在皇室之中则体现的更为深刻。例如明太祖朱元璋在自己的长子去世后,并没有传给次子,而是在长子朱标的子孙中挑选继承人,因朱标的长子逝世,就将其子朱允炆立为皇长孙,传位于他。古代在遵循这种立嫡子不立庶子的宗法时,是为了维护家族的稳定安康,使得权力集中把握在家族的正统...

13414707060:古代的家族长子去世了,长孙和次子谁有继承权?
柴面答:古代战乱比较多,人的生命变数也比较大,所以如果长子去世了,那家里谁的权利会大一些,这个不同的情况也要做不同的比较,如果死去的长子是嫡长子,那他就是这个家血统最纯正的人,他的血统也是最符合的继承人,所以应该就是让嫡长孙继承,长孙的权利会比次子大。二、长孙是否成年为了维护家族的权力,...

13414707060:在古代的大族人家里,假如长子去世了,长孙和次子谁的权利更大呢?_百度...
柴面答:这种宗法继承制度在皇室中更为深厚。比如,大儿子去世后,朱元璋就没有传给二儿子。取而代之的是,他在长子朱标的后代中选择了一位继承人。因为朱标的长子去世,他让朱标的次子朱允炆做长孙,传给他。在古代,遵循这种宗法制度,是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和福祉,使权力集中在家族的正统传承上。然而,也...

13414707060:在古代的大族人家里,假如长子去世了,长孙和次子谁的权利更大?_百度知 ...
柴面答:正因为主观判断太多,所以,古代的帝王将相及大户人家,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不是主要考虑能力和德行,而是形成了一种标准:“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如果嫡长子在,那不用说,嫡长子获得继承权。但如果嫡长子去世了,那么,长孙和次子,谁应该被立为继承人?谁应该获得更大的权力,当然也就是按照这个...

13414707060:古时候长子如果去世,传位给次子还是长孙?
柴面答:在古代大户人家一旦出现题目中出现的这种情况,也就是说家中的主人因病去世,但是由于嫡长子也因病去世,那么这种情况下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是让那个长子的儿子继承还是让次子继承呢?其实这个答案非常的简单,就根据嫡长子继承制,继承权优先嫡长子一脉。也就是说这个继承权应该归长孙继承。至于说权力大小那么...

13414707060:古代立太子,长子死了,是谁继承王位?
柴面答:古代的大家庭中,后代们不论是继承家产,还是继承爵位,都是有一定的分工的,基本实行的都是嫡长子的继承制度,但是如果嫡长子死了,那么长孙和次子,谁的权利比较大一些呢?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一、长孙的权利比较大的情况。如果死去的这个人低嫡长子,而且从血统上来说,他是最纯正的继承者,也...

13414707060:古代嫡长子去世,家产应由庶次子还是嫡长孙继承呢?
柴面答:接着谈下,古代长子死后,却传给次子的例子。梁武帝萧衍一直活到80多岁,因此他的长子昭文太子于梁武帝之前就去世了,但昭文太子却留下了好几个成年的儿子。梁武帝舍弃长孙而立次子为太子,因此侯景之乱时,各地藩王虽集20万大军于建康(今南京)台城附近。所以说嫡长孙和次子之间的争夺才能勉强算是...

13414707060:古代的大族人家里,在长子去世后谁的权力更大?
柴面答:古代的大族人家里,在长子去世后长孙的权力更大。因为在古代家族种,家族中的权利都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划分的。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家族中有嫡长子的话,那么家族中权利最大的便是嫡长子,其次则是嫡长孙,一旦嫡长子去世的话,那么嫡长孙便是家族中权利最大的。不过,在古代人的眼中,嫡长子并不一定是...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