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中国泥盆系东岗岭阶综合研究报告——关于东岗岭阶界线定义、层型点的提议 中国泥盆系东岗岭阶综合研究报告———关于东岗岭阶界线定义、层...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殷保安 谭建政 陆济璞 唐专红 李玉坤 徐志贤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桂林 541003)

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际上泥盆纪地层并无统一阶名,一些国家均有各自的年代地层专有名称,如德国、比利时等国。我国华南地区泥盆纪地层发育,具有区域性特色,研究程度甚高,自60年代初提出华南泥盆系建阶(王钰、俞昌民,1962),1974年“华南泥盆系讨论会” 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年代地层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研究所,1978)以来,并经过王钰、俞昌民等(1974)、侯鸿飞(1978)、杨式溥等(1979)、鲜思远等(1980)、白顺良等(1982)、侯鸿飞、王士涛等(1988)、白顺良等(1992)众多学者多方面研究、补充、提高,逐步趋于完善,并带动了相关古生物、地层等研究的进展。 《中国地层典 ·泥盆系》(全国地层委员会、侯鸿飞等,2000),《中国区域年代(地质年代)表说明书》(全国地层委员会,2002)等,则总结性地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有关地层研究方面的进展。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中泥盆统东岗岭阶亦被广泛认知、接受、应用。 然而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所限,建阶时,尚无目前通行研究年代地层的 “界线层型、点位” 等理念。 为此,全国地层委员会立项开展中国地层建阶工作,要求对我国的阶进行修订、完善和新建,并结合做好与其相关的地层、对比等研究。 “东岗岭阶研究” 即是其任务之一。

东岗岭阶典型地区在我国广西象州、武宣地区,自乐森璕1928年将丰产腕足类Stringocephalus动物群的碳酸盐岩沉积命名为 “东岗岭层” 至今,并未有一个统一的底界定义和界线层型,乃至后来者有的将其下伏长村段(组)归属东岗岭阶,有的则不是,且引起象州东岗岭剖面东岗岭阶完整不完整的不同看法,等等。此类划分不统一在非典型地区更显纷杂。 遗憾的是,象州、武宣地区东岗岭组底部泥灰岩层段至今尚未发现Stringocephalus,也未分析出牙形石、竹节石化石,这给确定东岗岭阶界线定义、界线层型和不同门类化石对比等,相应地也给不同相区地层对比、岩相古地理等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广西横县六景地区是华南泥盆系研究经典地区之一,其中中泥盆统民塘组既含底栖生物(王钰、俞昌民、方大卫,1965),又含浮游生物(穆道成,1978; 白顺良等,1982),这为研究东岗岭阶定义和界线层型、点位提供了十分有利条件。 1985年苏一保、王成源在该地民塘组中发现5个牙形石带:(1) Tortodus kockelianus kockelianus带; (2)Polygnathus xylus ensensis带;(3)Polygnathus varcus带;(4)Schmid-tognathus hermanni—Polygnathus cristatus带; (5)Palmatatoepis disparilis带。 1992年白顺良等更详细地研究了这个组的生物地层,其中牙形石带在上述2带与3带之间增加了Polygnathus hemiansatus带。 孙元林(1992)研究指出,在民塘组底部存在一个艾菲尔阶—吉维特阶界线层的腕足动物群,并且Stringo-cephalus已经出现。 1999年孙元林、A.J.Boucot进一步认为腕足类Stringocephalus burtini从S.gubiensis演化而来(孙元林等,1999)。 缺氧的otomari事件层在广西德保都安四红山剖面、横县六景剖面等被识别出来,它位于牙形石Tortodus k.kockelianus带与Polygnathus hemiansatus带之间,富含竹节石Nowa-kia otomari,并且腕足类Stringocephalus gubiensis产于其中。

历年来我国广大地质工作者关于中泥盆世地层方面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全国地层委员会(2002)首次提出 “东岗岭阶的底界以腕足类Stringocephalus的首现为标志” 的定义,以及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系分会在1992年将中泥盆统吉维阶(Givitian Stage)界线定义为Polygnathus hemiansatus首次出现,这些都为研究东岗岭阶界线定义和层型点位奠定了实际和理论基础。本文将结合生物地层、事件地层、层序地层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东岗岭阶底界定义和界线层型。

1 东岗岭阶及其名称的由来

东岗岭阶为王钰、俞昌民1962年建立,由东岗岭层(乐森璕,1928)演变而来,代表中泥盆世晚期地层。命名地点在广西象州县城东斗篷岭(又名东岗岭)。该地岩石地层单位东岗岭组顶、底齐全,其下伏地层为长村(段)组,上覆地层为榴江组。

2 东岗岭阶底界界线定义

东岗岭阶底界界线定义从以上的叙述中可知有3个方案可供以选择,其一是腕足类Stringocephalusgubiensis初次出现,其比S.burtini出现要早(图1),共生的牙形石Polygnathus hemiansatus是从Polygnathuspseud ofoliantus演化而来的过渡类型,已具有下斜的外前齿台边缘形成一个似勺子状构造,尽管勺子状构造还未变得更为明显; 第二是牙形石Polygnathus hemiansatus开始出现; 最后是竹节石Nowakia otomari带之底,亦即标志着otomari事件开始,前述的Stringocephalus gubiensis也包含在otomari事件层的夹层之中。 比较之下,笔者选择后者。

本文建议东岗岭阶底界界线定义为:竹节石Nowaki-aotomari的首次出现。

定义的优越性在于:

(1)竹节石Nowakia otomari分布于广大盆地相硅泥质、碳酸盐岩沉积与台地边缘相碳酸盐岩地层; 个体数量多、属种易鉴定。

(2)Nowakia otomari的出现,亦即otomari事件的开始(Walliser,1985,1995),具全球事件的等时性意义。

(3)牙形石Polygnathus hemiansatus和腕足类Stringo-cephalus gubiensis的首次出现,其接近Nowakia otomari初次出现的事件层底界,因此可以前两者作为识别东岗岭阶底界的辅助标志。

(4)腕足类Stringocephalus的出现及其延限都包含在东岗岭阶内部。

图1 图示S.gubiensis演化至S.burtini

(5)从层序地层学方面判断,广西象州东岗岭组底部泥灰岩层之底,可对比为产Nowakia otomari带或Strin-gocephalus gubiensis带岩层底界,故与传统的东岗岭阶含义相一致。

(6)东岗岭阶界线附近岩石特征明显,易于野外工作判别,并利于不同相区地层对比。

3 东岗岭阶界线层型参考剖面

广西横县六景和德保都安四红山中泥盆世地层,代表了两种不同沉积类型,剖面出露完整,化石甚为丰富,易观察地质现象和采集样品。交通十分方便,可驱车直达剖面,利于后来者进行研究工作。建议选择这两地的地层剖面作为我国中泥盆统东岗岭阶界线层型、点的参考剖面。

3.1 广西德保都安四红山中泥盆统平恩组剖面(据广西地矿局,1982,略修改; 牙形类化石系王成源鉴定)

3.1.1 地理位置

四红山剖面位于德保至靖西主公路边(北纬23°17′27″,东经106°29′40″),距德保18 km,汽车可达剖面地点(图2)。

图2 广西德保都安四红山平恩组剖面(部分)

3.1.2 剖面推述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3.1.3 东岗岭阶底界点位

上述剖面平恩组26层顶部产牙形石Tortodus kockelianus kockelianus; 27层产竹节石Nowakia otomari; 28层产牙形石Polygnathus hemianstus(图3),图中所示牙形石为Bultynck所定(Bultynck,1987),26层泥质条带灰岩与27层硅质泥岩接触处层面平整,27层之底便是东岗岭阶底界界线点位,亦即otomari事件的开始(图4)。

图3 28层岩石特征与所产Po.hemiansatus

图4 27层之底为东岗岭阶底界界线点位

东岗岭阶底界界线点位正处于岩性分界面,不仅德保都安四红山剖面如此,其他很多地区也位于岩性分界面上,如广西那坡三叉河等剖面,产Nowakia otomari为硅、泥质岩层,其下伏为薄—中层灰岩;南丹黄江、芒场、罗富等剖面,产N.otomari是黑色泥岩层,下伏地层则是砂岩层; 象州及桂林地区东岗岭组或唐家湾组底部,大致相当于N.otomari初次出现的泥灰岩层,其下伏地层为泥岩层; 以及横县六景、田阳坡洪、上林等地剖面均可以岩性识别。这说明确定东岗岭阶底界,参考岩石特征也是可行的方法之一。

3.2 广西横县六景中泥盆统民塘组剖面(据孙元林,1992,略修改)

3.2.1 剖面位置

剖面位于广西横县六景以东1 km的小山包(北纬22°52′,东经108°52′)可驱车直达剖面点(图5,图6)。

图5 广西横县六景民塘组剖面位置示意图

图6 广西横县六景民塘组剖面(部分)

3.2.2 剖面描述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3.2.3 东岗岭阶底界界线点位

上述剖面1层产牙形石Tortodus kockelianus kockelianus; 2层产竹节石Nowakia cf.otomari; 3a层则出现腕足类Stringocepalus gubiensis和Polygnathus pseud ofoliatus→Polygnathus hemiansatus ; 4层之上常见Nowakia otomari。 由于2层含铁含泥生物屑灰岩明显重结晶,致使竹节石难以精确鉴定。尽管如此,但据1层、3a层所产牙形石带,加之4层之上便含有Nowakia otomari,相距不足1 m厚,可以说2层是Nowkia otomari首现层位; 从2层到3b层岩性可确定是otomari事件层。所以东岗岭阶底界界线点位定在2层之底,其亦是otomari事件层之底(图7~图9)。

图7 远视东岗岭阶底界界线点位(2层之底)

图8 otomari事件层(2层到3b层)

图9 东岗岭阶底界界线点位(2层之底)

由于腕足类Stringocephalus gubiensis几乎与竹节石Nowaki otomari同时出现,因此在野外可以用Stringocephalus gubiensis作为识别东岗岭阶底界的辅助标志。

4 东岗岭阶对比

4.1 东岗岭期生物地层

中泥盆世早期末,华南乃至全球海平面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随着大落大起的海平面降升,生存空间及其相关环境的改变,导致了一次生物事件的产生,如床板珊瑚、四射珊瑚与腕足动物等明显地发生了属种更替(廖卫华、马学平,2008),由此中泥盆世晚期(东岗岭期)生物面貌与中泥盆世早期生物面貌迥异。东岗岭期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化石均十分丰富,通过多年来古生物学家研究,对于它们的时空变化有了详尽的了解,同时逐步建立了化石带(组合)。现择主要化石门类化石带(组合)列表概述如下(表1,表2)。仅补充:从剖面显示腕足类Stringocephalus gubiensis带延续时限,几乎与牙形石Polygnathus hemiansatus带时限相当;Stringocephalus burtini的出现是从下Polygnathus varcus带开始,据此可将Stringocephalus分为下部Stringocephalus gubiensis带,上部Stringocephalus burtini带。

表1 中泥盆世东岗岭期浮游生物化石带(组合)划分对比表

表2 中泥盆世东岗岭期底栖生物化石带(组合)划分对比表

Stringocephalus gubiensis的特征为:轮廓近圆形,侧视扁透镜状,腹缘后突,直; 直倾型后转面(Orthocline); 肉茎孔大,卵圆形,向后延伸,背壳内部具低矮的中隔板,高度不超过铰板的基部; 成年体标本具高大的,但末端二分叉的主突起,并被高大的腹中隔板插入; 但在幼年标本上,主突起为一对分离的棒状突起。 与Stringocephalus burtini比较:轮廓二者近似,但Stringocephalus burtini侧视呈比较厚的透镜状,腹喙略微弯曲,因此后转面轻微前倾(anacline)。

4.2 主要岩石地层单位

由于海口运动的影响,中泥盆世早期开始发生海退,且大致在该期早时与晚时之间,海平面下降造成了华南地区岩石地层单位之间的假整合接触,出现了具滨岸相特征的碎屑岩地层。从中泥盆世晚期(东岗岭期)开始,快速的海平面上升,岩相再度分异,各种沉积类型都有,随之各地均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岩石地层单位名称。近年来各省(区)进行了系统总结,有专著出版,不再一一叙述。现仅以图10示意,说明华南地区中泥盆世东岗岭期各岩石地层单位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

图10 广西不同相区中泥盆世晚期岩石地层单位组合序列示意图

4.3 层序地层

华南海盆在中泥盆世东岗岭期的时候,在空间上沿古陆周围从陆缘至海盆中心沉积相的展布,总是依次为滨岸碎屑岩相、台地相、台地边缘相、斜坡相、盆地相,以及盆地相中孤立台地相。具有同时期不同沉积类型的地层,对于层序地层的划分,建立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格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东岗岭期地层最明显的是可划分3个三级层序,第一个层序底界跨入中泥盆世早期晚时,底界为Ⅰ型层序界面(图11,图12),第二和第三个层序呈Ⅱ型层序界面(图13,图14)。

第三个层序伸入晚泥盆世初期,顶面也为Ⅱ型层序界面(图15a,b)。

图11 贵州罗甸罗苏火烘组过石桥砂岩海底扇下伏地层、上覆地层均为黑色泥岩(远视)

图12 广西南丹芒场大山砂岩海底扇特征

图13 广西阳朔杨堤唐家湾组东岗岭期第一层序顶部白云岩暴露面特征

图14 广西阳朔杨堤唐家湾组与巴漆组分界线,亦即第二层序与第三层序界面

图15a 广西阳朔白沙巴漆组东岗岭期第三层序顶部岩层向上变浅特征

图15b 广西阳朔杨堤巴漆组与榴江组界线,亦为东岗岭期第三层序顶界界面(铁锤所在位置)

4.4 与国际年代地层对比

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系分会将中泥盆统吉维阶底界定义为牙形石Polygnathus hemiansatus首次出现,东岗岭阶则以竹节石Nowakia otomari首次出现为底界,二者相比较区别在于前者otomari事件层在其下,后者otomari事件层在其上; Nowakia otomari稍早于Po.hemiansatus出现,相距地层厚度仅1~3 m。

4.5 地质事件分析

东岗岭期可识别出一次重要的沉积事件,属于全球性事件即otomari事件(Wallser,1987)。otomari事件是一次缺氧事件,在广西横县六景剖面(2层到3b层)这一事件层顶峰表现特征甚为明显,岩性为含铁含泥生物屑灰岩为主,含竹节石,风化后往往成为褐红色泥质物; 岩石显微镜下观察,明显的重结晶,方解石呈自形—半自形,菱面体往往有一层褐铁矿包绕,极少褐铁矿呈粒状产出,可能是黄铁矿假晶,尚可见褐铁矿沿竹节石个体由外壁向内充填(图16); 在广西德保都安四红山剖面,otomari事件层由硅质泥岩、硅质岩组成; 广西南丹罗富、芒场剖面,广西南宁五象岭剖面,ototmari事件层为黑色泥岩构成; 广西大新、隆安等地otomari事件层由薄层微晶灰岩夹硅质岩构成,上覆地层、下伏地层为中厚层生物灰岩、砂屑灰岩; 广西田阳坡洪由薄层含碳微晶灰岩、腕足类介壳灰岩组成ototmari事件层,夹于唐家湾组下部坡洪藻纹层—藻叠层石灰岩段之中(图17a,b)。

图16 含铁含泥生物屑灰岩

图17a 广西田阳坡洪中泥盆统唐家湾组下部坡洪藻纹层-藻叠层石灰岩段特征

图17b 箭头和铁锤处所示为含炭微晶灰岩、腕足类介壳微晶灰岩层

这次事件是一次大规模、快速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是层序地层中的最大海泛期。该事件发生在牙形石Tortodus kockelianus kockelianus带与Polygnathus hemiansatus带之间,与全球otomari事件相一致。

致 谢 笔者在工作期间及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鸿飞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俞昌明、廖卫华、王成源、穆道成研究员,北京大学孙元林、马学平教授,贵州省地矿局吴祥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热情指导、帮助,并提供有关资料,致使本文得以完成,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 考 文 献

白顺良,金善燏,宁宗善.1982.广西及邻区泥盆纪生物地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203

董卫平,甘修明主编.1996.贵州省岩石地层.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赫德伯格H.D.1987.国际地层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

侯鸿飞,马学平.2005.国际泥盆系GSSP与华南泥盆系再分.地层学杂志,29(2),154~160

侯鸿飞,王士涛等.1988.中国的泥盆系.北京:地质出版社

金善燏等.2005.云南文山混合型泥盆纪生物地层.石油工业出版社

廖卫华,马学平.2007.华南浅海相泥盆系吉维特阶和弗拉阶四射珊瑚特征.古生物学报,46(2):213~224

廖卫华,马学平.2008.华南中泥盆世艾菲尔期浅海相四射珊瑚的组合特征和古生物地理区系.古生物学报.47(1):39~46

穆道成.1978.中国南方泥盆系竹节石化石带.华南泥盆系会议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

全国地层委员会编.2002.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说明书.北京:地质出版社

沈建伟,俞昌民,殷保安,张淑玲.1994.桂林泥盆纪碳酸盐台地礁相组合的层序地层研究.地层学杂志,18(3):16~167

苏一保,王成源.1985.广西横县六景中泥盆统牙形刺生物地层.地层学杂志.9(3):210~215

孙元林.1992.广西六景剖面艾菲尔阶-吉维特阶界线层的腕足动物化石.古生物学报.31(6):708 ~723

田奇王隽.1938.中国之泥盆纪.地质论评,3(4):355~409

王成源.2003.国际泥盆系亚阶研究的进展.地层学杂志,27(1)77~79

王成源.1999.泥盆系的亚阶——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系分会当前工作重点.地层学杂志,23(4):316~320

王成源.2000.泥盆系,中国地层研究二十年(1979—1999).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73~94

王训练.2002.从综合地层学的观点论确定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的步骤和方法.中国科学(D辑)32(5)359 ~367

王钰,俞昌民,方大卫.1965.广西中部中泥盆统东岗岭组的分层与分带.科学通报,1965年4月号:365 ~367

王钰,俞昌民,吴岐.1974.中国南方泥盆纪生物地层研究的进展.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集刊(第六号):科学出版社

王钰,俞昌民.1962.中国的泥盆系.北京:科学出版社

威尔格斯C.K.等编,徐怀大等译,1993.层序地层学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吴诒,龚一鸣,杜远生.1997.华南泥盆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鲜思远等.1980.华南泥盆纪南丹型地层及古生物,贵州人民出版社

殷保安主编.1997.广西壮族自治区岩石地层.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张纯臣主编.1996.湖南省岩石地层.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张守信.1992.理论地层学——现代地层学概念.北京:科学出版社

张远志主编.1996.云南省岩石地层.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赵自强,丁启秀主编.1996.中南区区域地层.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钟铿,吴诒,殷保安,梁演林,姚肇贵,彭金兰.1992.广西的泥盆系.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Bai Shunliang,Bai Zhiqlang,Ma Xueping,Wang Darui and Sun Yuanlin.1994.Devonian events and Biostratigrapny of South China( Conodont zona-tion and correlalion,bio-event and chemo-event,Milankovitch cycle and nickel-episode).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1~348

Bultynk P.1987,Pelagic and neritic conodont succssions from the Givetian of pre-Sahara Morocco and the Ardennes.Bulletin de Linstitut Royal desSciences Naturelles de Belgique,Sciences de la Terre,57:149~181

Bultynk P.1989,Conodonts from a potential Eifelian-Givetian Global Boundary Stratotype at Jbel Ou Driss,southern Ma’ der,Morocco.Bulletin de L’Institut Royal des Sciences Naturelles de belgique,Sciences de la Terre,59:95~103

Sun Y.L. and Boucot A.J..1999.Ontogeny of Stringocephalus gubiensis and the origin of Stringcephalus.J.Paleont.,73(5):860~871

Walliser H.Bultyncy P.,Weddige K.,Becker R.T. and House M.R..1995.Definition of the Eifelian-Givetian Stage boundry.Episodes,18(3):107~115



中国泥盆系东岗岭阶综合研究报告———关于东岗岭阶界线定义、层型点的提议~

殷保安 谭建政 陆济璞 唐专红 李玉坤 徐志贤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桂林 541003)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国际上泥盆纪地层并无统一阶名,一些国家均有各自的年代地层专有名称,如德国、比利时等国。我国华南地区泥盆纪地层发育,具有区域性特色,研究程度甚高,自 60 年代初提出华南泥盆系建阶(王钰、俞昌民,1962),1974 年 “华南泥盆系讨论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年代地层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研究所,1978)以来,并经过王钰、俞昌民等(1974)、侯鸿飞(1978)、杨式溥等(1979)、鲜思远等(1980)、白顺良等(1982)、侯鸿飞、王士涛等(1988)、白顺良等(1992)众多学者多方面研究、补充、提高,逐步趋于完善,并带动了相关古生物、地层等研究的进展。《中国地层典·泥盆系》(全国地层委员会、侯鸿飞等,2000), 《中国区域年代(地质年代)表说明书》(全国地层委员会,2002)等,则总结性地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有关地层研究方面的进展。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中泥盆统东岗岭阶亦被广泛认知、接受、应用。然而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所限,建阶时,尚无目前通行研究年代地层的 “界线层型、点位”等理念。为此,全国地层委员会立项开展中国地层建阶工作,要求对我国的阶进行修订、完善和新建,并结合做好与其相关的地层、对比等研究。“东岗岭阶研究”即是其任务之一。
东岗岭阶典型地区在我国广西象州、武宣地区,自乐森 1928 年将丰产腕足类 Stringocephalus 动物群的碳酸盐岩沉积命名为 “东岗岭层”至今,并未有一个统一的底界定义和界线层型,乃至后来者有的将其下伏长村段(组)归属东岗岭阶,有的则不是,且引起象州东岗岭剖面东岗岭阶完整不完整的不同看法,等等。此类划分不统一在非典型地区更显纷杂。遗憾的是,象州、武宣地区东岗岭组底部泥灰岩层段至今尚未发现 Stringocephalus,也未分析出牙形石、竹节石化石,这给确定东岗岭阶界线定义、界线层型和不同门类化石对比等,相应地也给不同相区地层对比、岩相古地理等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广西横县六景地区是华南泥盆系研究经典地区之一,其中中泥盆统民塘组既含底栖生物(王钰、俞昌民、方大卫,1965),又含浮游生物(穆道成,1978; 白顺良等,1982),这为研究东岗岭阶定义和界线层型、点位提供了十分有利条件。1985 年苏一保、王成源在该地民塘组中发现 5 个牙形石带:①Tortodus kockelianus kockelianus 带; ②Polygnathus xylus ensensis 带; ③Polygnathus varcus 带; ④Schmid-tognathus hermanni—Polygnathus cristatus 带; ⑤Palmatatoepis disparilis 带。1992 年白顺良等更详细地研究了这个组的生物地层,其中牙形石带在上述 2 带与 3 带之间增加了 Polygnathus hemiansatus 带。孙元林(1992)研究指出,在民塘组底部存在一个艾菲尔阶—吉维特阶界线层的腕足动物群,并且 Stringo-cephalus 已经出现。1999 年孙元林、A.J.Boucot 进一步认为腕足类 Stringocephalus burtini 从 S.gubiensis演化而来(孙元林等,1999)。缺氧的 otomari 事件层在广西德保都安四红山剖面、横县六景剖面等被识别出来,它位于牙形石 Tortodus k.kockelianus 带与 Polygnathus hemiansatus 带之间,富含竹节石 Nowa-kia otomari,并且腕足类 Stringocephalus gubiensis 产于其中。
历年来我国广大地质工作者关于中泥盆世地层方面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全国地层委员会(2002)首次提出 “东岗岭阶的底界以腕足类 Stringocephalus 的首现为标志”的定义,以及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系分会在 1992 年将中泥盆统吉维阶(Givitian Stage)界线定义为 Polygnathus hemiansatus 首次出现,这些都为研究东岗岭阶界线定义和层型点位奠定了实际和理论基础。本文将结合生物地层、事件地层、层序地层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东岗岭阶底界定义和界线层型。
1 东岗岭阶及其名称的由来
东岗岭阶为王钰、俞昌民1962 年建立,由东岗岭层(乐森 ,1928)演变而来,代表中泥盆世晚期地层。命名地点在广西象州县城东斗篷岭(又名东岗岭)。该地岩石地层单位东岗岭组顶、底齐全,其下伏地层为长村(段)组,上覆地层为榴江组。
2 东岗岭阶底界界线定义
东岗岭阶底界界线定义从以上的叙述中可知有 3 个方案可供以选择,其一是腕足类 Stringocephalusgubiensis 初次出现,其比 S.burtini 出现要早(图 1 ),共生的 牙 形 石 Polygnathus hemiansatus 是 从 Polygnathuspseudofoliantus 演化而来的过渡类型,已具有下斜的外前齿台边缘形成一个似勺子状构造,尽管勺子状构造还未变得更为明显; 第二是牙形石 Polygnathus hemiansatus 开始出现; 最后是竹节石 Nowakia otomari 带之底,亦即标志着 otomari 事件开始,前述的 Stringocephalus gubiensis 也包含在 otomari 事件层的夹层之中。比较之下,笔者选择后者。

图 1 图示 S.gubiensis 演化至 S.burtini(据孙元林等,1999)

本文建议东岗岭阶底界界线定义为: 竹节石 Nowaki-aotomari 的首次出现。
定义的优越性在于:
(1)竹节石 Nowakia otomari 分布于广大盆地相硅泥质、碳酸盐岩沉积与台地边缘相碳酸盐岩地层; 个体数量多、属种易鉴定。
(2)Nowakia otomari 的出现,亦即 otomari 事件的开始(Walliser,1985,1995),具全球事件的等时性意义。
(3)牙形石 Polygnathus hemiansatus 和腕足类 Stringo-cephalus gubiensis 的首次出现,其接近 Nowakia otomari 初次出现的事件层底界,因此可以前两者作为识别东岗岭阶底界的辅助标志。
(4)腕足类 Stringocephalus 的出现及其延限都包含在东岗岭阶内部。
(5)从层序地层学方面判断,广西象州东岗岭组底部泥灰岩层之底,可对比为产 Nowakia otomari 带或 Strin-gocephalus gubiensis 带岩层底界,故与传统的东岗岭阶含义相一致。
(6)东岗岭阶界线附近岩石特征明显,易于野外工作判别,并利于不同相区地层对比。
3 东岗岭阶界线层型参考剖面
广西横县六景和德保都安四红山中泥盆世地层,代表了两种不同沉积类型,剖面出露完整,化石甚为丰富,易观察地质现象和采集样品。交通十分方便,可驱车直达剖面,利于后来者进行研究工作。建议选择这两地的地层剖面作为我国中泥盆统东岗岭阶界线层型、点的参考剖面。
3.1 广西德保都安四红山中泥盆统平恩组剖面(据广西地矿局,1982,略修改; 牙形类化石系王成源鉴定)
3.1.1 地理位置
四红山剖面位于德保至靖西主公路边(北纬 23°17'27″,东经 106°29'40″),距德保 18 km,汽车可达剖面地点(图 2)。

图 2 广西德保都安四红山平恩组剖面(部分)

3.1.2 剖面描述
平恩组(部分)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3.1.3 东岗岭阶底界点位
上述剖面平恩组 26 层顶部产牙形石 Tortodus kockelianus kockelianus; 27 层产竹节石 Nowakiaotomari; 28 层产牙形石 Polygnathus hemianstus(图 3 ),图中所示牙形石为 Bultynck 所定(Bultynck,1987),26 层泥质条带灰岩与 27 层硅质泥岩接触处层面平整,27 层之底便是东岗岭阶底界界线点位,亦即 otomari 事件的开始(图 4)。

图 3 28 层岩石特征与所产 Po.hemiansatus(牙形石引自 Bultynck,1987)


图 4 27 层之底为东岗岭阶底界界线点位

东岗岭阶底界界线点位正处于岩性分界面,不仅德保都安四红山剖面如此,其他很多地区也位于岩性分界面上,如广西那坡三叉河等剖面,产 Nowakia otomari 为硅、泥质岩层,其下伏为薄—中层灰岩; 南丹黄江、芒场、罗富等剖面,产 N.otomari 是黑色泥岩层,下伏地层则是砂岩层; 象州及桂林地区东岗岭组或唐家湾组底部,大致相当于 N.otomari 初次出现的泥灰岩层,其下伏地层为泥岩层; 以及横县六景、田阳坡洪、上林等地剖面均可以岩性识别。这说明确定东岗岭阶底界,参考岩石特征也是可行的方法之一。
3.2 广西横县六景中泥盆统民塘组剖面(据孙元林,1992,略修改)
3.2.1 剖面位置
剖面位于广西横县六景以东1 km 的小山包(北纬 22°52',东经 108°52')可驱车直达剖面点(图 5,图6)。

图 5 广西横县六景民塘组剖面位置示意图


图 6 广西横县六景民塘组剖面(部分)

3.2.2 剖面描述
民塘组(部分)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下伏地层 那叫组灰白色厚层白云岩
3.2.3 东岗岭阶底界界线点位
上述剖面 1 层产牙形石 Tortodus kockelianus kockelianus; 2 层产竹节石 Nowakia cf.otomari; 3a 层则出现腕足类 Stringocepalus gubiensis 和 Polygnathus pseudofoliatus→Polygnathus hemiansatus; 4 层之上常见Nowakia otomari。由于 2 层含铁含泥生物屑灰岩明显重结晶,致使竹节石难以精确鉴定。尽管如此,但据 1 层、3a 层所产牙形石带,加之 4 层之上便含有 Nowakia otomari,相距不足 1 m 厚,可以说 2 层是Nowkia otomari 首现层位; 从 2 层到 3b 层岩性可确定是 otomari 事件层。所以东岗岭阶底界界线点位定在 2 层之底,其亦是 otomari 事件层之底(图 7 ~ 图 9)。

图 7 远视东岗岭阶底界界线点位(2 层之底)


图 8 otomari 事件层(2 层到 3b 层)


图 9 东岗岭阶底界界线点位(2 层之底)

由于腕足类 Stringocephalus gubiensis 几乎与竹节石 Nowaki otomari 同时出现,因此在野外可以用Stringocephalus gubiensis 作为识别东岗岭阶底界的辅助标志。
4 东岗岭阶对比
4.1 东岗岭期生物地层
中泥盆世早期末,华南乃至全球海平面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随着大落大起的海平面降升,生存空间及其相关环境的改变,导致了一次生物事件的产生,如床板珊瑚、四射珊瑚与腕足动物等明显地发生了属种更替(廖卫华、马学平,2008),由此中泥盆世晚期(东岗岭期)生物面貌与中泥盆世早期生物面貌迥异。东岗岭期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化石均十分丰富,通过多年来古生物学家研究,对于它们的时空变化有了详尽的了解,同时逐步建立了化石带(组合)。现择主要化石门类化石带(组合)列表概述如下(表 1,表 2)。仅补充: 从剖面显示腕足类 Stringocephalus gubiensis 带延续时限,几乎与牙形石 Polygnathus hemiansatus 带时限相当; Stringocephalus burtini 的出现是从下 Polygnathus varcus 带开始,据此可将 Stringocephalus 分为下部 Stringocephalus gubiensis 带,上部 Stringocephalus burtini 带。
表 1 中泥盆世东岗岭期浮游生物化石带(组合)划分对比表


表 2 中泥盆世东岗岭期底栖生物化石带(组合)划分对比表


Stringocephalus gubiensis 的特征为: 轮廓近圆形,侧视扁透镜状,腹缘后突,直; 直倾型后转面(Orthocline); 肉茎孔大,卵圆形,向后延伸,背壳内部具低矮的中隔板,高度不超过铰板的基部; 成年体标本具高大的,但末端二分叉的主突起,并被高大的腹中隔板插入; 但在幼年标本上,主突起为一对分离的棒状突起。与 Stringocephalus burtini 比较: 轮廓二者近似,但 Stringocephalus burtini 侧视呈比较厚的透镜状,腹喙略微弯曲,因此后转面轻微前倾(anacline)。
4.2 主要岩石地层单位
由于海口运动的影响,中泥盆世早期开始发生海退,且大致在该期早时与晚时之间,海平面下降造成了华南地区岩石地层单位之间的假整合接触,出现了具滨岸相特征的碎屑岩地层。从中泥盆世晚期(东岗岭期)开始,快速的海平面上升,岩相再度分异,各种沉积类型都有,随之各地均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岩石地层单位名称。近年来各省(区)进行了系统总结,有专著出版,不再一一叙述。现仅以图 10 示意,说明华南地区中泥盆世东岗岭期各岩石地层单位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

图 10 广西不同相区中泥盆世晚期岩石地层单位组合序列示意图

4.3 层序地层
华南海盆在中泥盆世东岗岭期的时候,在空间上沿古陆周围从陆缘至海盆中心沉积相的展布,总是依次为滨岸碎屑岩相、台地相、台地边缘相、斜坡相、盆地相,以及盆地相中孤立台地相。具有同时期不同沉积类型的地层,对于层序地层的划分,建立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格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东岗岭期地层最明显的是可划分 3 个三级层序,第一个层序底界跨入中泥盆世早期晚时,底界为Ⅰ型层序界面(图 11,图 12),第二和第三个层序呈Ⅱ型层序界面(图 13,图 14)。
第三个层序伸入晚泥盆世初期,顶面也为Ⅱ型层序界面(图 15a,b)。

图 11 贵州罗甸罗苏火烘组过石桥砂岩海底扇下伏地层、上覆地层均为黑色泥岩(远视)


图 12 广西南丹芒场大山砂岩海底扇特征(据李孝全等,1989)


图 13 广西阳朔杨堤唐家湾组东岗岭期第一层序顶部白云岩暴露面特征


图 14 广西阳朔杨堤唐家湾组与巴漆组分界线,亦即第二层序与第三层序界面


图 15a 广西阳朔白沙巴漆组东岗岭期第三层序顶部岩层向上变浅特征


图 15b 广西阳朔杨堤巴漆组与榴江组界线,亦为东岗岭期第三层序顶界界面(铁锤所在位置)

4.4 与国际年代地层对比
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系分会将中泥盆统吉维阶底界定义为牙形石 Polygnathus hemiansatus 首次出现,东岗岭阶则以竹节石 Nowakia otomari 首次出现为底界,二者相比较区别在于前者 otomari 事件层在其下,后者 otomari 事件层在其上; Nowakia otomari 稍早于 Po.hemiansatus 出现,相距地层厚度仅 1 ~3 m。
4.5 地质事件分析
东岗岭期可识别出一次重要的沉积事件,属于全球性事件即 otomari 事件(Wallser,1987)。otomari 事件是一次缺氧事件,在广西横县六景剖面(2 层到 3b 层)这一事件层顶峰表现特征甚为明显,岩性为含铁含泥生物屑灰岩为主,含竹节石,风化后往往成为褐红色泥质物; 岩石显微镜下观察,明显的重结晶,方解石呈自形—半自形,菱面体往往有一层褐铁矿包绕,极少褐铁矿呈粒状产出,可能是黄铁矿假晶,尚可见褐铁矿沿竹节石个体由外壁向内充填(图 16); 在广西德保都安四红山剖面,otomari 事件层由硅质泥岩、硅质岩组成; 广西南丹罗富、芒场剖面,广西南宁五象岭剖面,ototmari事件层为黑色泥岩构成; 广西大新、隆安等地 otomari 事件层由薄层微晶灰岩夹硅质岩构成,上覆地层、下伏地层为中厚层生物灰岩、砂屑灰岩; 广西田阳坡洪由薄层含碳微晶灰岩、腕足类介壳灰岩组成 ototmari 事件层,夹于唐家湾组下部坡洪藻纹层—藻叠层石灰岩段之中(图 17a,b)。

图 16 含铁含泥生物屑灰岩


图 17a 广西田阳坡洪中泥盆统唐家湾组下部坡洪藻纹层 - 藻叠层石灰岩段特征


图 17b 箭头和铁锤处所示为含炭微晶灰岩、腕足类介壳微晶灰岩层

这次事件是一次大规模、快速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是层序地层中的最大海泛期。该事件发生在牙形石 Tortodus kockelianus kockelianus 带与 Polygnathus hemiansatus 带之间,与全球 otomari 事件相一致。
致 谢 笔者在工作期间及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鸿飞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俞昌明、廖卫华、王成源、穆道成研究员,北京大学孙元林、马学平教授,贵州省地矿局吴祥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热情指导、帮助,并提供有关资料,致使本文得以完成,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 考 文 献
白顺良,金善燏,宁宗善.1982.广西及邻区泥盆纪生物地层.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 ~203
董卫平,甘修明主编.1996.贵州省岩石地层.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赫德伯格 H.D.1987.国际地层指南.北京: 科学出版社
侯鸿飞,马学平.2005.国际泥盆系 GSSP 与华南泥盆系再分.地层学杂志,29(2),154 ~160
侯鸿飞,王士涛等.1988.中国的泥盆系.北京: 地质出版社
金善燏等.2005.云南文山混合型泥盆纪生物地层.石油工业出版社
廖卫华,马学平.2007.华南浅海相泥盆系吉维特阶和弗拉阶四射珊瑚特征.古生物学报,46(2): 213 ~224
廖卫华,马学平.2008.华南中泥盆世艾菲尔期浅海相四射珊瑚的组合特征和古生物地理区系.古生物学报.47(1): 39 ~46
穆道成.1978.中国南方泥盆系竹节石化石带.华南泥盆系会议文集.北京: 地质出版社
全国地层委员会编.2002.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说明书.北京: 地质出版社
沈建伟,俞昌民,殷保安,张淑玲.1994.桂林泥盆纪碳酸盐台地礁相组合的层序地层研究.地层学杂志,18(3): 16 ~167
苏一保,王成源.1985.广西横县六景中泥盆统牙形刺生物地层.地层学杂志.9(3): 210 ~215
孙元林.1992.广西六景剖面艾菲尔阶 - 吉维特阶界线层的腕足动物化石.古生物学报.31(6): 708 ~723
田奇王隽.1938.中国之泥盆纪.地质论评,3(4): 355 ~409
王成源.2003.国际泥盆系亚阶研究的进展.地层学杂志,27(1)77 ~79
王成源 .1999.泥盆系的亚阶———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系分会当前工作重点.地层学杂志,23(4): 316 ~320
王成源 .2000.泥盆系,中国地层研究二十年(1979—1999).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73 ~94
王训练.2002.从综合地层学的观点论确定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的步骤和方法.中国科学(D 辑)32(5)359 ~367
王钰,俞昌民,方大卫.1965.广西中部中泥盆统东岗岭组的分层与分带.科学通报,1965 年 4 月号: 365 ~367
王钰,俞昌民,吴岐.1974.中国南方泥盆纪生物地层研究的进展.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集刊(第六号): 科学出版社
王钰,俞昌民.1962.中国的泥盆系.北京: 科学出版社
威尔格斯 C.K.等编,徐怀大等译,1993.层序地层学原理.北京: 科学出版社
吴诒,龚一鸣,杜远生.1997.华南泥盆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鲜思远等.1980.华南泥盆纪南丹型地层及古生物,贵州人民出版社
殷保安主编.1997.广西壮族自治区岩石地层.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张纯臣主编.1996.湖南省岩石地层.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张守信.1992.理论地层学———现代地层学概念.北京: 科学出版社
张远志主编.1996.云南省岩石地层.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赵自强,丁启秀主编.1996.中南区区域地层.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钟铿,吴诒,殷保安,梁演林,姚肇贵,彭金兰.1992.广西的泥盆系.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Bai Shunliang,Bai Zhiqlang,Ma Xueping,Wang Darui and Sun Yuanlin.1994.Devonian events and Biostratigrapny of South China(Conodont zona-tion and correlalion,bio-event and chemo-event,Milankovitch cycle and nickel-episode).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1 ~ 348
Bultynk P.1987,Pelagic and neritic conodont succssions from the Givetian of pre-Sahara Morocco and the Ardennes.Bulletin de Linstitut Royal des Sciences Naturelles de Belgique,Sciences de la Terre,57: 149 ~ 181
Bultynk P.1989,Conodonts from a potential Eifelian-Givetian Global Boundary Stratotype at Jbel Ou Driss,southern Ma’der,Morocco.Bulletin de L’ Institut Royal des Sciences Naturelles de belgique,Sciences de la Terre,59: 95 ~ 103
Sun Y.L.and Boucot A.J..1999.Ontogeny of Stringocephalus gubiensis and the origin of Stringcephalus.J.Paleont.,73(5): 860 ~ 871
Walliser H.Bultyncy P.,Weddige K.,Becker R.T.and House M.R..1995.Definition of the Eifelian-Givetian Stage boundry.Episodes,18(3): 107~ 115

东岗岭阶是中国中泥盆统上部的一个年代地层单位,由王钰、俞昌民 1962 年命名。阶名源自乐森1928 年命名的 “东岗岭层”。
东岗岭阶的命名剖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城以东的斗篷岭 (又名东岗岭) 。该地东岗岭组顶、底齐全,与下伏长村组和上覆榴江组均连续过渡。
殷保安等本次研究,侧重建立东岗岭阶的界线层型和解决其底界定义问题。经他们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进展: ①推荐了 2 条界线层型候选剖面; ②提出了定义东岗岭阶底界界线的建议; ③初步确立了东岗岭阶内的生物组合带 (组合) 序列等。
(一) 东岗岭阶界线层型候选剖面位置
殷保安等经踏勘,在不同沉积相区选择了两处剖面作为东岗岭阶底界界线层型的候选剖面。一处位于广西德保都安四红山,在德保—靖西的公路边,距德保 18km,地理坐标为北纬 23°17'27″,东经106°29'40″ (图88) 。另一处位于广西横县六景以东 1km 的小山包上,地理坐标为北纬 22°52',东经108°52' (图89) 。

图88 广西德保都安四红山平恩组剖面 (部分)

(二) 东岗岭阶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描述
1. 广西德保都安四红山剖面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2001~2009) 进展与成果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2001~2009) 进展与成果

2. 广西横县六景剖面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2001~2009) 进展与成果


图89 广西横县六景民塘组剖面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2001~2009) 进展与成果

下伏地层 那叫组灰白色厚层白云岩
(三) 东岗岭阶底界界线的定义及界线层型点位的确定
在全国地层委会编著的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 (地质年代) 表说明书》 (2002) 中暂时将东岗岭阶底界的定义确定为,以腕足类 Stringocephalus 的首现为标志。在国际上,国际地层委员会 1992 年确定中泥盆统上部吉维阶 (Givitian Stage) (与我国东岗岭阶相当) 的底界定义是以牙形石 Polygnathus hemiansatus 的首现为标志。
经殷保安等研究,在他们推荐的两条东岗岭阶界线层型候选剖面上均发现一层缺氧的 otomari 事件层,该事件层位于牙形石 Tortodus kockelianus kockelianus 带与 Polygnathus hemiansatus 带之间,且富含竹节石 Nowakia otomari,同时伴生腕足类 Stringocephalus gubiensis。经综合分析,殷保安等认为,腕足类 Stringocephalus 层然是东岗岭组的一个重要标志性化石,但它毕竟是底栖生物,分布局限,地区性强,不利于大区间对比。建议,东岗岭阶底界的定义,以浮游类的竹节石 Nowakia otomari 的首现为标志。其优越性在于: 该种分布广泛、个体丰度极高、易于识别; 该种的出现,即预示 otomari 事件的开始,这是一次全球性的缺氧事件,具很好的等时性,有利于全球范围的对比; 在接近该种首现点处同时出现腕足类 Stringocephalus gubiensis 和牙形石 Polygnathus hemiansatus,从而证实三者对于确定东岗岭阶底界的重要性。
关于东岗岭阶底界界线点位,在广西德保都安四红山候选界线层型剖面上,根据岩性特征和含化石情况判定,其底界界线点位位于剖面第27 层的底部。28 层为含牙形石 Tortodus kockelianus kockelianus等的一套灰色泥质条带灰岩,代表一种正常浅海沉积; 而 27 层为一套开始富含竹节石 Nowakia otomari的灰色硅质泥岩夹薄层硅质岩,预示着一种缺氧的还原环境。因此,27 层的底应该是 Nowakia otomari的首现点位,也预示着 otomari 缺氧事件的开始。
(四) 东岗岭阶内的生物地层序列
综合前人资料,在东岗岭阶时期,底栖和浮游生物均较发育,目前已发现的重要门类有: 牙形石、竹节石、菊石、腕足类和四射珊瑚等。各自的分带序列如下 (表 9,表 10) 。
1. 牙形石
自下而上可建立5个带: ①Polygnathus hemiansatus 带; ②Polygnathus varcus 带; ③Schmidtognathus hermanni-Polygnathuscristatus 带; ④Klapperina disparilis 带; ⑤Mesotaxis asym-metricus 带的最下部。
2. 竹节石
自下而上可分为4个带: ①Nowakia otomari 带; ②Nowakia postotomari 带; ③Nowakia multicostata带; ④Nomakia regularis 带。
表9 中泥盆世东岗岭期浮游生物化石带 (组合) 划分对比表


表10 中泥盆世东岗岭期底栖生物化石带 (组合) 划分对比表


3. 菊石
只在东岗岭的上部发现一个菊石带,Probeloceras applanatum 带,其产出层位与牙形石 Klapperina disparilis 带大致相当。
4. 腕足类自下而上可分为4个带: ①Stringocephalus gubiensis 带; ②Stringocephalus burtini 带; ③Emanulla带; ④Leiorhynchus kwangsiensis 带。
5. 四射珊瑚
可分为下部的 Endophyllum-Dialythophyllum 带和上部的 Kwangsiastraea elegans 带。

相关要点总结:

18716375422:中国大新矿床
褚残答:1.上泥盆统;2.东岗岭组上段;3.东岗岭组下段;4.郁江组;5.四排组;6.那高岭组;7.莲花山组;8.寒武系水口群;9.断裂构造带;10.铀矿体 矿床位于地垒北侧区域性大断裂上盘及其派生的一组层间断裂构造带内。含矿岩系整体上北倾,产状较陡,受区域性大断裂构造影响。该区域性大断裂系地垒北侧边缘断裂,走向近于东...

18716375422:论盆地的保持和油气聚集的关系——为纪念朱夏先生逝世周年而作_百度...
褚残答:相反地,如加拿大的哈得森湾盆地,上覆的泥盆系几乎与艾伯塔的泥盆系相同,只是没有了中生界的叠覆,尽管表面第四系披覆,经勘探证明生油岩缺乏成熟的条件。更有甚者,非洲的贝努埃河谷是典型的晚中生代坳拉槽,有油气苗,就是因为逆转而褶皱发育,并伴生基性至中性的岩浆侵入活动在阿尔布阶页岩中形成铅锌矿,虽是尼日利亚...

18716375422:烃源岩综合评价及资源量估算
褚残答:根据近期研究成果和认识以及野外实地地质调查,认为碳酸盐岩并非南方和研究区主要烃源岩。研究结果表明,滇黔桂地区从下泥盆统到下三叠统7个层位3704个碳酸盐岩TOC平均含量为0.16%,各层系平均值为0.02%~0.18%,显然属非烃源岩;而2128个泥岩的TOC平均含量为0.62%,各烃源层系的平均值为0.65%~1.51%,表明泥岩才是...

18716375422:广西大瑶山西侧北段新造铅锌矿外围找矿预测研究
褚残答:(1)研究区地质概况 研究区出露地层为泥盆系。郁江组(D1y)灰色、灰绿色薄—中层状含泥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及含粉砂质泥岩,新造地区局部夹有绢云母泥岩。厚度>32.46m。上伦白云岩(D1sl)深灰色中—厚层状微—细—中晶白云岩,微—粉晶泥灰岩,灰岩。波吉地区该组局部强烈重晶石化,为该区...

18716375422:矿产类型
褚残答:矿床均赋存于泥盆系中,弄华黄铁矿-重晶石矿及古立铅锌-黄铁矿矿床赋存于下泥盆统郁江组(益兰组)、黄猄山组泥岩-白云质灰岩中;公馆黄铁矿产于上泥盆统融县组灰岩中;北山铅锌-黄铁矿产于中泥盆统东岗岭组至上泥盆统融县组底部的灰岩-白云岩岩性组合中,主要赋存于白云岩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扁豆...

18716375422:(一)斑岩型钼矿——广东省韶关市大宝山钼多金属矿
褚残答:大宝山铁、铜多金属矿区的矿体呈似层状、扁豆状产出于次英安斑岩岩墙上盘的中泥盆统东岗岭组中,其产状基本与围岩岩层一致,与岩层具同步褶曲,矿层中可见大量腕足类化石,因此通常认为是同生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大宝山斑岩钼矿矿体厚大,呈似层状产在花岗闪长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上,产状与斑岩体基本一致,围绕岩体...

18716375422:中国陆相下三叠统大龙口阶及其界线层型研究报告
褚残答:目前,这一时期海相地层层序、生物群的变化及地质事件的研究非常深入,并在中国浙江省长兴县煤山建立了全球海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与点,即 “金钉子”(GSSP)(Yin et al.,2001),给该重大界线地层研究画上了标志性符号。随之而来的是,陆相二叠系—三叠系辅助层型剖面和点的确定及界线的精确厘定则成为近期研究的...

18716375422:...界线层型及与海相对比以及九佛堂阶综合研究报告
褚残答:2004年全国地层委员会和中国地质调查局主持召开冀北-辽西陆相中生代地层划分暨义县阶现场研讨会,《会议纪要》 认为 “确立年代地层单位的层型剖面,仍以选择能充分反映时间连续性、化石丰富、单一岩相的沉积连续剖面为宜,冀北滦平地区作为大北沟阶、义县阶及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候选层型剖面地是适宜的”。在全国地...

18716375422:桂北(丹池)地区晚古生代热水沉积型锰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褚残答:3)层位控矿明显,主要为泥盆系,次为下石炭统,具体有下泥盆统塘丁组,中泥盆统纳标组、罗富组、东岗岭组,上泥盆统榴江组、五指山组,直到下石炭统大塘阶的不同层位中分别产出不同的矿床,但总体以中泥盆统纳标组、上泥盆统榴江组、五指山组为最主要的赋矿层位,如大厂龙头山、芒场大山、马鞍山及五圩箭...

18716375422:晚白垩世红色溶积钙质泥岩形成的地质意义
褚残答:桂林附近从中泥盆统东岗岭组至下石炭统的碳酸盐岩,目前测出的最大厚度约为2000m,如果晚白垩世已剥蚀掉了如此厚度的碳酸盐岩,则桂林的碳酸盐岩就应当已被剥蚀殆尽了。然而,目前桂林大面积出露的仍为上古生界的碳酸盐岩,所见晚白垩世的红色岩溶建造分别与下石炭统和中、上泥盆统的碳酸盐岩呈岩溶不整合接触,这...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