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想认识哥德时代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文艺复兴前期——歌德时期    哥德时期,阿尔卑斯山以北开始重要起来。十二世纪法兰西国王将巴黎定为 首都,十三世纪在巴黎出现了巴黎圣母院与巴黎大学,大学培养出阿贝拉尔、马 格努斯、阿逵那、柏纳旺蒂尔,巴黎有维持十五万居民的商业,它已经超越君士 坦丁的地位了。   当时的教堂不只是宗教中心,而是一切生活的中心。教堂中的马利亚取代希 腊神话中的雅典娜,成为艺术、科学的赞助者,因此她的大教堂不单用于布道, 也用于演讲授课讲堂,圣殿也是不断更换著宗教剧的剧院院,合唱队席位不只用 于礼拜背景,也是音乐厅或剧场,教堂外部深凹进的正门是季节性神秘剧的舞台 背景,门廊成为吟咏诗人和魔术师的演出舞台,石雕和彩色玻璃不单说明了布道 内容,还是激发了观众的想像力的艺术品。   不只巴黎圣母院如此,其他教堂都有圣母马利亚圣殿。各教堂多半都有附属 的修道院、学校、游客招待所与救济院。各狭窄的街道由教堂广场向外辐射,街 道两旁是居民住宅和商店,居民都加入工匠行会,因此他们在教堂建造时贡献过 劳力和商品,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会捐赠窗门、雕像、蜡烛、圣餐面包等等。大教 堂结合切石工、石匠、木匠和金属制造工等的集体劳动成果,它是居民共同创造 的最大产品。在当时一座城镇的地位取决于大教堂的规模和高度,以及教堂内收 集的圣物。   在大教堂中可举行各种活动,雕塑、彩色玻璃表现的主题也是包罗万象,大 教堂仿佛是中世纪的综合论文,涉及到法律、哲学和神学,它也被视为石头和玻 璃作的圣经,或提供无文化者阅读的书本,它还是有文化者阅读的直观的百科全 书。   歌德时期的思想 二元论   从克路尼罗马式寺院(1095),到夏尔特尔大教堂开始兴建(1194)这百年 间,改变的不只是艺术风格。社会、政治、思想模式也发生剧变。中世纪以神圣 建立起的秩序出现冲突。   在这紧要的关头,理性的哲学被用于对付这些分裂的势力,将哥德式理解为 一种冲突著的不和谐的风格是最恰当的。它使对立的因素暂存于不平衡的状态中 。在以后的一个世纪中,哥德式的综合体瓦解了,基本的对立──即二元论── 已不在可能得到调和了,于是出现政治社会上的武装冲突、教会内部的分裂,并 导致哲学和艺术上的分歧。   哥德式二元论如下:教会(教皇)VS国家(神圣罗马帝国),基督教权威VS 北欧王国(尤其法国英国),教会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国际主义VS南北争霸连续日 后数世纪冲突的民族主义,封建庄园修道院VS城市大教堂,贵族VS城市团体,教 士VS俗人,今生清贫VS来世天福,现世痛苦VS天国的宁静和平。   哥德式建筑无论在内部外部,都存在着实心与空隙,推力与反推力,吸引与 排斥等的对立,这些对立因素使静止的重量富有活力。   雕塑中人像表现人类中的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对立,这一对立明显表现于非人 格化的预言家和圣徒的肖像学中。   在文学中,拉丁语和本地语言对立,在音乐中,出现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对 立。在调性艺术中,出现对假设的音乐本质无结果的学术讨论,与日趋重要的教 堂诗班的实际乐音;大学里理论性声学的抽象研究,与音乐创作的实用艺术。   音乐里也有内在冲突:单调合唱与复调小合唱、噪音与器乐对比,水平进行 的旋律和同时发出的垂直旋律,和音和不协和音的对立,复调圣歌中各声部之间 的节奏上的对比,行与行、固定旋律与不定旋律的相对。 简言之,哥德音乐显示出所有建立在原则上的内在的对立。 b.学术的综合——经院哲学、数学、音乐、建筑   二元论导致需要某种「共存」,它就是经院哲学。 大教堂学校设立的科目就是「七学科」,包括三学科的语法、修辞、逻辑, 四学科的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从圣母门到夏尔特尔大教堂,七个文科的化身使他们知道信念需要理性与知 识的启迪,建筑必须是一种符合逻辑的砖石结构,雕塑和彩色玻璃必须是百科全 书,音乐必须是一种声音的数学形式,一切体验要理性而非情感的表达。对经院 哲学家而言,以理性为基础创造世界的上帝是通过合乎逻辑的的思维才可被理解 ,因此认识宇宙的关键在运用理性,哲学上的真理和艺术价值取决于思想与富有 逻辑的秩序体系。   阿比拉德(Abelard) 的肯定与否定是哥德式思想的早期表现,他的继承人 继续对终极真理是透过信念还是理智来发现、对神性的权威是盲目接受还是作理 智的思考、对普遍还是个别、因还是果、命题还是对语、宿命还是自由意志等问 题进行辩论,最后阿逵纳在辩证法中找到答案,他在他的《神学总论》中试图以 合理的体系全面综合有关基督进信念的全部文章。肯定否定、对立观点被调和了 。   如此的总结性论文,一如哥德式教堂的结构一样,主题必须包罗万象,有系 统的分成命题和副命题,并有根据大前提和小前提得出的结论。每一个逻辑命题 恰到好处的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如哥德式教堂拱顶的每一砖一瓦,只要有一个前 提被证明不成立,整个结构就会倾倒,就像无拱顶石的拱门。   从阿逵纳经院哲学,产生了「美」的经院主义的定义,根据阿逵纳,美是以 完整、比例、和谐和明晰为标准的,因为思想需要秩序,整一高于一切,社学的 计算和象征主义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对「三」的重视──以每三句押韵的末日 经、三行押韵诗、三段式圣歌、三重节奏。八度、五度、四度音程的出现,数学 的影响力远大过感官上感受到的和谐。   哥德式音乐存在于和其他哥德是艺术风格紧密相关的统一体中,如果将它从 统一体中分离出来就很难为人理解了。 新赞美诗的主题往往是奉献给圣母。   听众可根据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性情来决定是要听拉丁语歌词的庄重传统旋律 ,还是口语文体的法国歌词,允许音乐情趣的多样化,是寺院中同质的修道院生 活转向异质的城市生活的发展趋势中的组成部分,大教堂正是这一潮流的表现。 新的旋律、节奏和文字上的多样化隐含会众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人组成的,此状况 与体现在雕塑和彩色玻璃中的多样化想像力是相同的。   由于声部是逐级升高的,从而体现了与建筑相似的垂直概念,和眼睛一样, 耳需要固定的点符来计量上生和下降,底线的音程可以固定住旋律逆向变移的点 。除了这种线性的直起直落,各种类型的多声部音乐还借用于计量其他更迅速的 声部变移的点符来获得节奏上的行进感。由于哥德式音乐有几个相对的旋律、不 谐和的音程、同时唱出的不同乐谱以及几个的节奏,因而形成上升的紧张感 。所有这些特征综合起来使哥德式音乐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   哥德式拱顶和扶臂结构上的整一性,实际上是哥德式建造者对罗马式经验主 义者所做的回答,单体教堂中的肖像学和因城镇城市而异的大教堂,表明当时允 许城市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无论是内部或外部,人的视线沿着无数向上的垂直线 到达塔尖和小塔尖,最后移向天空。在内部,人的视觉体验与此相似,垂直线移 至天窗,然后穿过玻璃到达窗外的空间。和排除外部世界为原则的的罗马式寺院 相反,哥德式大教堂追求建筑的内部和外部的统一,因为外部和内部的线条在玻 璃幕墙上重叠,内部拱顶的推力和反推力在外部扶壁和飞拱的作用下达到平衡。   哥德式风格需被看做是一个活性的发展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与此相反 ,希腊神话甚至罗马式寺院都是一个已完成的整体,观者的目光最终在两者的某 个部位上停留下来,哥德式风格引人入胜之处是在使人产生未完成的不静止的观 念上,观者的视线即刻就被吸引过去,并随之漂浮想继续看下去。   除了哲学辩证没有更有效的方法来调和这种不一致性,所以通过理性争论得 出非理性、一如通过物质表现获得非物质,理解那不可理解的,思考那不可思考 的,分隔那不可分隔的,哥德式艺术在物质与精神、实体与空无、自然与超自然 、吸入和排出、有限和无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来。
参考: life.fhl
.myblog.yahoo/chp127
参考: .myblog.yahoo/chp127

~

相关要点总结:

18968502930:想认识哥德时代
经耐答:哥德式风格需被看做是一个活性的发展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与此相反 ,希腊神话甚至罗马式寺院都是一个已完成的整体,观者的目光最终在两者的某 个部位上停留下来,哥德式风格引人入胜之处是在使人产生未完成的不静止的观 念上,观者的视线即刻就被吸引过去,并随之漂浮想继续看下去。 除了哲学辩证没有更有效的方...

18968502930:介绍一下”歌德“
经耐答:《普罗米修斯》是歌德取材于古代希腊神话的一部诗剧,剧本虽然没有写完,但流传下来的片段已表达出歌德年轻时代的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剧中的普罗米修斯否认宙斯的权利,反对宙斯的专横跋扈,并且要创造和他一样蔑视宙斯的新的人类。维特身上所缺乏的那种坚韧的性格,在这个神话人物身上得到了体现。歌德在魏玛的...

18968502930:歌德简介
经耐答: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他在177...

18968502930:歌德是什么时代的人?
经耐答: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除了诗歌、戏剧、小说之外,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2005年11月28日,德国电视二台投票评选最伟大的德国人,结果歌德名列...

18968502930:伟大诗人歌德的生平介绍
经耐答: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歌德还是一位画家,更准确地说,是一位有相当造诣的画家。歌德的天性极其活跃,他的求知欲非常强盛。他把他的精神触角伸向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认识外部世界的所有手段。他的智慧、他的勤奋,他那深邃的目光、他那敏锐的感官,以及他长达82个春秋的高寿,使他在不同领域里——...

18968502930:歌德生活的时代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时代
经耐答: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作品。歌德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

18968502930:歌德的生平资料
经耐答:他认识到自己矛盾的现状,却没有力量超脱,他已经想到了自杀……。 作者在这里描绘了一个叛逆者的挣脱时代的一切束缚的必然的生活感情。进步的知识分子由此受到了鼓舞,因为书中描写的就是他们中间的一员。《少年维特的烦恼》出版后,歌德成为全世界称赞的文学家。《赛森海姆之歌》 歌德从赫尔德那儿得到的教诲是深刻的...

18968502930:歌德是什么人?
经耐答: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帮助·信息,又译瞿提,生时约翰·沃尔夫冈·歌德,亦作Göthe([ˈgøːtə]),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法兰克福,戏剧家、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为魏玛的古典...

18968502930:经常听到“歌德时代”,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经耐答:下面这个介绍,说明歌德和席勒共同代表了德国文学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1749年8月28日生于莱因河畔的法兰克福,他的父亲是法学博士,得到皇家参议的头衔,母亲是市议会会长的女儿。1765年他去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1768年因病辍学。1770年进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攻读,次年获...

18968502930:约翰·沃尔夫冈·歌德
经耐答:歌德和他在旅店里认识的很多青年法律工作者一样,认为这种情形不可能好转。后来歌德在他的自传《诗与真》里写道,他在童年时期就已经表示过,他想做法律工作者不是出于对法律的兴趣而是出于对旅行的热爱。在使馆秘书耶路撒冷(Karl Wilhelm Jerusalem)于1772年10月底自杀后,歌德于1772年11月6日至10日短暂地重返韦茨拉尔。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