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被蒙古铁骑传遍世界的十字护手刀,在古代中国却成万历皇帝专属?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编者按:提起明代帝王刀,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明定陵出土的十字护手刀,很多痴迷于刀剑的朋友都是看这个复原图片长大的。而这把刀上的十字护手,其实在国内刀剑不多见,却在世界很流行。本文就通过这把刀的复原,来说一下十字护手刀剑的故事。

该刀出土简报如下:(一)铁刀:长条形,鱼腹刃,刀把两侧有木夹柄,柄首包镶金片。上饰流云纹。柄中部靠下有金十字护手。刀外有鞘,出土时刀与鞘锈蚀一起,无法剥离。刀已断为三段。鞘,木质,外包一层沙鱼皮。髹红漆。脊部镶长条形金饰,上刻两组云龙纹。末端包有金鞞,上饰流云纹。鞘口及上半部共饰镶金箍四道。中间两道较窄,素面。鞘口及下部两道较宽,上刻流云纹,每一箍的脊部有柿蒂形饰及一扁鼻,上套一圆环并系有丝带。丝带断残,宽1厘米。另有扁方形金箍六个,带扣眼两个,金环一个,金钩一个,当为丝带的附件,用以系挂。铁刀通长(带鞘)95,宽4.2厘米,护手长9,宽7厘米。从出土物来看这刀的刃身和简报描述是一致的:略有弧度的微弯刀:


定陵为此做了复原,为这把刀复原了一个直柄。

然而这么复原对吗?这把刀的柄究竟是直柄还是弯柄?我们注意到出土文物的木柄已经残缺,如图。那么这个刀柄的形状是直是弯还是有商榷的余地,让我们参考一下其他铁刀的情况来分析吧。

看山东省博物馆展出了梁山地区出土的明代早期沉船遗留铁刀(上)对比下定陵出土铁刀(下),笔者个人认为是一类东西,这也许能给对复原工作做个参考吧?

请注意山东博物馆明早期铁刀微弯的手柄:

十字护手刀在中国发现得较少,在西域则是普遍现象。我们看下十字护手刀的演变简史:早期的一字护手刀,护手和鞘口十字仅仅是装饰纹样,柄型为平横形。图例为美国华盛顿博物馆藏公元4世纪萨珊王朝刀:


6世纪的隋代刀剑: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1929年传洛阳北邙山隋皇室墓出土。双摩羯环首,护手为一字与十字格过度。

潼关隋皇室成员墓石棺档板线刻刀亦是如此:

现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免胄图》是11世纪的宋李公麟(1049年-1106年)所绘,描绘唐代名将郭子仪泾阳免胄(不穿甲胄),只身单骑与回纥可汗相见的场面。为了和回纥团结,郭子仪单身便服,沉着大方,图中回纥将领腰中的弯刀也是十字护手。

7世纪至11世纪的突厥式一字护手刀的护手有的会在左右两侧稍稍翘起,呈现出“V”型结构,有的则会在上下方向略有凸起,呈现出菱形结构。

13世纪前后,十字护手开始彻底取代一字型护手,一度成为泛亚世界刀剑的标准形制。标准的十字护手相当于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均有延伸。左右方向用于格挡时保护手指。上方用于挤压刀鞘,防止意外出鞘。而下方则是用于卡住刀柄,以防护手受到剧烈冲击后松动或脱落。

在河北省沽源县坝上地区,有个古建筑。传说这是辽代萧太后梳妆打扮的绣楼,所以称为梳妆楼。梳妆楼附近考古队发现,在石堆旁边一个用户青砖铺设的人体造型。考古队于是决定在梳妆楼的正中间挖一个1.5米见方的探坑,彻底揭示梳妆楼隐藏的秘密,最后得出结论,梳妆楼既不是萧太后的梳妆楼也不是通往察罕脑儿行宫的秘道,而是13世纪后期到14世纪中期的元代墓葬。墓葬出土的元代刀。其式样就类似于山东明早期沉船遗址中的铁刀。

13世纪堪称“蒙古世纪”,是蒙古帝国几十年来不断征服欧亚的历史时期。文化落后的蒙古征服者虽然征服了无数文明古国,但却也同时接受吸纳(某种程度上说被征服)许多先进文化。既有汉文化、也有大量伊斯兰文化和欧洲文化。武器上更是如此,大量中亚武器被蒙古军队采纳继承,这种西域流行的十字护手,也成为蒙古战刀的一个主要类型。奥斯曼帝国(穆斯林纪元957年)公元1550-1551年托普卡帕老皇宫博物馆藏刀:

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年)的《明会典》中就有清晰的“十字隔手事件腰刀”记载。事件在清代写作“饰件”应是同义词。“十字隔手事件腰刀”的形制就应该和山东出土及定陵明代铁刀的式样是一致的吧,刀柄下弯,而非早期剑柄样式的纺锤形。图例为军博藏镂空铁鋄金十字护手刀:

以下图片来自《清宫武备》中刀土尔扈特腰刀,从刀的形制来看颇具元明弯刀风范:

直至19世纪,十字护手仍是中西亚世界最为常见的护手形制,其柄形呈下弯状。在欧洲也是一样,1801—1802年,英国在埃及发动了针对法国的战争,打败了当时担任法军指挥官的拿破仑。在这次战争中,英国军队得到了一些埃及马穆鲁克骑兵的舍施尔形弯刀,他们发现伊斯兰的刀剑远胜过自己的军刀,纷纷带回国内交给工匠加以仿制。在这种风尚的带领下,英军于1831年正式推出1831式马穆鲁克剑为将官佩剑,装备少将及以上军衔的英军高级军官。

马穆鲁克剑虽然名声在外,但真正在欧洲战场上流行时间却十分短暂。主要使用在拿破仑战争后不久,19世纪中期便已基本退出战场。短短几十年,可谓是“昙花一现”。其根本原因在于,马穆鲁克剑自身形制设计不适用战场需求。十字护手是一种非常原始的设计,无法为持刀手提供足够的保护,原本16世纪后欧洲刀剑就已经放弃了这一设计。传统的突厥骑兵大多会携带多种武器进入战场,作战时需要迅速的在马刀、火枪、弓箭、锤、斧之间切换,因此使用简单的十字护手、通过牺牲一定的防护性能换取灵活性是合理且有效的。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冷艳锯,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

相关要点总结:

13389898621:被蒙古铁骑传遍世界的十字护手刀,在古代中国却成万历皇帝专属?
邢逄答:十字护手刀在中国发现得较少,在西域则是普遍现象。我们看下十字护手刀的演变简史:早期的一字护手刀,护手和鞘口十字仅仅是装饰纹样,柄型为平横形。图例为美国华盛顿博物馆藏公元4世纪萨珊王朝刀:6世纪的隋代刀剑: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1929年传洛阳北邙山隋皇室墓出土。双摩羯环首,护手为一字与十字...

13389898621:研制“雪枫刀”,究竟厉害在何处?
邢逄答:与此同时,英印骑兵依然装备老式的M1796式样和M1822式骑兵刀,但其威力亦不可小觑,前者是英军参考波兰轻骑兵刀而研制的,全长96厘米,刀身弧度较大,刀尖部分进行了加宽处理,在滑铁卢之战中表现优异,后者则刀身较直较短(最长不过90厘米)但重量较重,在八里桥一战中,英印骑兵的这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利,终于让清廷意识...

13389898621:研制“雪枫刀”,究竟厉害在何处?
邢逄答:到九一八事变前,日军的骑兵主要装备了国产三二式骑兵刀。这种骑兵刀是在二五式骑兵刀的基础上研制的,刀身由钢材锻造而成,刀背起脊处呈圆弧形,全长102厘米,刀身为83厘米,护手前部呈碗形,最大的特点是护手有一皮环,在骑手持握时用于套住食指,防止劈砍时脱落。在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里,真正...

13389898621:最强大的骑兵是?
邢逄答:龙骑兵最早出现要追溯到1552-1559年的意大利战争,法国人占领了皮特蒙德,为了对付随时可能在后背出现的西班牙人,当时的法军元帅命令他的火枪手跨上马背,于是就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机动步兵。 最不专业的骑兵部队--龙骑兵由于早期龙骑兵主要还是依靠移动式的步行作战,因而在与真正的骑兵部队交战时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之后的...

13389898621:中国是冷兵器时代最强国家?
邢逄答:中国有好几个朝代都算在冷兵器时代里,并不算最优秀的,比较出名的有马其顿步兵,占拜庭甲胄骑兵,罗马军团,蒙古铁骑,匈奴骑兵,汉朝骑兵,斯巴达重步兵,唐朝骑兵弩兵等 时代不一样无法客观的比出优劣。中国在元朝是冷兵器最强国家,当时冷兵器最强的朝代,横扫欧亚大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