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石桥?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石桥是哪个?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卢沟桥、广济桥、五亭桥、赵州桥、安平桥、十字桥、风雨桥、铁索桥、五音桥、玉带桥,被称卢沟桥
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最初的建于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到清朝康熙年间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重建(1698),这才有了现在的卢沟桥。因此,通常所说的卢沟桥有八百余年历史,是把新旧两个桥的时间算在一起,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康熙重建的卢沟桥,只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广济桥

广济桥新姿
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东门外,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
2003年10月,广济桥维修工程正式动工。工程以修旧如旧为准则,以重现明代风貌为设计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共分二期实施:一期为加固桥墩、修复桥面及十八梭船;二期修复桥上之亭台楼阁。经数年努力,工程于2007年6月告成。
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起伏变化,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广济桥是“全粤东境,闽、粤、豫章,经深接壤”的枢纽所在,桥上又有众多的楼台,因此,很快便成 为交通、贸易的中心,成为热闹非凡的桥市。
五亭桥

五亭桥
亭桥位于我国江苏省扬州市,五亭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五亭桥是清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桥的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不可捉摸。正如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唐杜牧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句。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像琼岛春阴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
赵州桥

赵州桥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赵州桥是重点文物,通车易造成损坏,所以不允许车辆通行。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该桥在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左 右)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m, 宽9m,拱矢高度7.24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二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的雕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我国 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在明朝时曾流传到日本等国,促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并增进了友谊。
安平桥

安平桥
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十字桥

十字桥
十字桥位于山西太原市晋祠内。桥梁为十字形。全桥由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鱼沼飞梁,汉白玉栏杆,方砖铺面,南来北往、东去西行的游人都可以通过。因这桥构造奇巧,民间传说是鲁班建造的。
桥梁多年经风雨,材质坚固,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
风雨桥

三江风雨桥
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
风雨桥,都是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系木料凿榫衔接,横穿竖插。棚顶都盖有坚硬严实的瓦片,凡外露的木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所以这一座座庞大的建筑物,横跨溪河,傲立苍穹,久经风雨,仍然坚不可摧。 这些兴时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
风雨桥,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筑物。桥梁由巨大的石墩、木结构的桥身、长廓和亭阁组合而成。除石墩外,全部为木结构,也是不用一钉一铁,全用卯榫嵌合。桥身以巨木为梁。从石墩起,用巨木结构倒梯形的桥梁,抬拱桥身,使受力点均衡,桥面游廊宛如长龙。游廊上建有三层或五层的四角形成八角形的桥亭三至五座。桥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玲,呈丹凤朝阳,鲤鱼跳滩、坐狮含宝形状。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还配以彩画,点缀其上。桥的长廓避间为过道,两旁铺设长凳,供来往行人休息。热心公益的侗族人民在夏天施茶水于桥上,供行人解渴。长廓两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种历史人物,或绘制神话故事彩画,供行人休息时欣赏。
世界最长风雨桥――三江风雨桥主桥正中间廊亭开始搭架竖柱,为整座桥梁木结构连接打下根基。三江风雨桥总长355米,桥宽16米,木构部分设计为侗族传统风雨桥,设七个楼亭,分别为歇山顶、攒尖顶,桥中楼亭,最高达18米。该桥不论高度、长度,还是外形设计,都堪称世界之最。
铁索桥

铁索桥
泸定铁索桥座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做低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体重40余吨,两岸桥墩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泸定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
五音桥

五音桥
五音桥位于河北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此桥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敲击时能发出叮叮咚咚的悦耳音乐,包罗我国古代声乐中宫、商、角、征、羽五音,所以称此为“五音桥”。敲击时需用木质敲击器,已获得最佳效果。桥全长110.60米、宽9.10米,桥上有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块,两边安设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每块栏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如果用石块顺着敲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一座能发出音响的建筑物。
玉带桥

玉带桥
玉带桥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玉带桥在西堤六桥中是最令人喜爱的一座。它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为我国十大著名古桥卢沟桥
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最初的建于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到清朝康熙年间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重建(1698),这才有了现在的卢沟桥。因此,通常所说的卢沟桥有八百余年历史,是把新旧两个桥的时间算在一起,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康熙重建的卢沟桥,只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广济桥

广济桥新姿
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东门外,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
2003年10月,广济桥维修工程正式动工。工程以修旧如旧为准则,以重现明代风貌为设计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共分二期实施:一期为加固桥墩、修复桥面及十八梭船;二期修复桥上之亭台楼阁。经数年努力,工程于2007年6月告成。
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起伏变化,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广济桥是“全粤东境,闽、粤、豫章,经深接壤”的枢纽所在,桥上又有众多的楼台,因此,很快便成 为交通、贸易的中心,成为热闹非凡的桥市。
五亭桥

五亭桥
亭桥位于我国江苏省扬州市,五亭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五亭桥是清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桥的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不可捉摸。正如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唐杜牧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句。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像琼岛春阴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
赵州桥

赵州桥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赵州桥是重点文物,通车易造成损坏,所以不允许车辆通行。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该桥在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左 右)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m, 宽9m,拱矢高度7.24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二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的雕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我国 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在明朝时曾流传到日本等国,促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并增进了友谊。
安平桥

安平桥
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十字桥

十字桥
十字桥位于山西太原市晋祠内。桥梁为十字形。全桥由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鱼沼飞梁,汉白玉栏杆,方砖铺面,南来北往、东去西行的游人都可以通过。因这桥构造奇巧,民间传说是鲁班建造的。
桥梁多年经风雨,材质坚固,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
风雨桥

三江风雨桥
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
风雨桥,都是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系木料凿榫衔接,横穿竖插。棚顶都盖有坚硬严实的瓦片,凡外露的木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所以这一座座庞大的建筑物,横跨溪河,傲立苍穹,久经风雨,仍然坚不可摧。 这些兴时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
风雨桥,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筑物。桥梁由巨大的石墩、木结构的桥身、长廓和亭阁组合而成。除石墩外,全部为木结构,也是不用一钉一铁,全用卯榫嵌合。桥身以巨木为梁。从石墩起,用巨木结构倒梯形的桥梁,抬拱桥身,使受力点均衡,桥面游廊宛如长龙。游廊上建有三层或五层的四角形成八角形的桥亭三至五座。桥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玲,呈丹凤朝阳,鲤鱼跳滩、坐狮含宝形状。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还配以彩画,点缀其上。桥的长廓避间为过道,两旁铺设长凳,供来往行人休息。热心公益的侗族人民在夏天施茶水于桥上,供行人解渴。长廓两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种历史人物,或绘制神话故事彩画,供行人休息时欣赏。
世界最长风雨桥――三江风雨桥主桥正中间廊亭开始搭架竖柱,为整座桥梁木结构连接打下根基。三江风雨桥总长355米,桥宽16米,木构部分设计为侗族传统风雨桥,设七个楼亭,分别为歇山顶、攒尖顶,桥中楼亭,最高达18米。该桥不论高度、长度,还是外形设计,都堪称世界之最。
铁索桥

铁索桥
泸定铁索桥座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做低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体重40余吨,两岸桥墩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泸定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
五音桥

五音桥
五音桥位于河北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此桥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敲击时能发出叮叮咚咚的悦耳音乐,包罗我国古代声乐中宫、商、角、征、羽五音,所以称此为“五音桥”。敲击时需用木质敲击器,已获得最佳效果。桥全长110.60米、宽9.10米,桥上有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块,两边安设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每块栏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如果用石块顺着敲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一座能发出音响的建筑物。
玉带桥

玉带桥
玉带桥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玉带桥在西堤六桥中是最令人喜爱的一座。它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卢沟桥
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最初的建于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到清朝康熙年间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重建(1698),这才有了现在的卢沟桥。因此,通常所说的卢沟桥有八百余年历史,是把新旧两个桥的时间算在一起,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康熙重建的卢沟桥,只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广济桥

广济桥新姿
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东门外,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
2003年10月,广济桥维修工程正式动工。工程以修旧如旧为准则,以重现明代风貌为设计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共分二期实施:一期为加固桥墩、修复桥面及十八梭船;二期修复桥上之亭台楼阁。经数年努力,工程于2007年6月告成。
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起伏变化,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广济桥是“全粤东境,闽、粤、豫章,经深接壤”的枢纽所在,桥上又有众多的楼台,因此,很快便成 为交通、贸易的中心,成为热闹非凡的桥市。
五亭桥

五亭桥
亭桥位于我国江苏省扬州市,五亭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五亭桥是清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桥的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不可捉摸。正如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唐杜牧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句。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像琼岛春阴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
赵州桥

赵州桥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赵州桥是重点文物,通车易造成损坏,所以不允许车辆通行。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该桥在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左 右)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m, 宽9m,拱矢高度7.24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二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的雕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我国 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在明朝时曾流传到日本等国,促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并增进了友谊。
安平桥

安平桥
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十字桥

十字桥
十字桥位于山西太原市晋祠内。桥梁为十字形。全桥由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鱼沼飞梁,汉白玉栏杆,方砖铺面,南来北往、东去西行的游人都可以通过。因这桥构造奇巧,民间传说是鲁班建造的。
桥梁多年经风雨,材质坚固,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
风雨桥

三江风雨桥
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
风雨桥,都是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系木料凿榫衔接,横穿竖插。棚顶都盖有坚硬严实的瓦片,凡外露的木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所以这一座座庞大的建筑物,横跨溪河,傲立苍穹,久经风雨,仍然坚不可摧。 这些兴时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
风雨桥,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筑物。桥梁由巨大的石墩、木结构的桥身、长廓和亭阁组合而成。除石墩外,全部为木结构,也是不用一钉一铁,全用卯榫嵌合。桥身以巨木为梁。从石墩起,用巨木结构倒梯形的桥梁,抬拱桥身,使受力点均衡,桥面游廊宛如长龙。游廊上建有三层或五层的四角形成八角形的桥亭三至五座。桥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玲,呈丹凤朝阳,鲤鱼跳滩、坐狮含宝形状。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还配以彩画,点缀其上。桥的长廓避间为过道,两旁铺设长凳,供来往行人休息。热心公益的侗族人民在夏天施茶水于桥上,供行人解渴。长廓两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种历史人物,或绘制神话故事彩画,供行人休息时欣赏。
世界最长风雨桥――三江风雨桥主桥正中间廊亭开始搭架竖柱,为整座桥梁木结构连接打下根基。三江风雨桥总长355米,桥宽16米,木构部分设计为侗族传统风雨桥,设七个楼亭,分别为歇山顶、攒尖顶,桥中楼亭,最高达18米。该桥不论高度、长度,还是外形设计,都堪称世界之最。
铁索桥

铁索桥
泸定铁索桥座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做低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体重40余吨,两岸桥墩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泸定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
五音桥

五音桥
五音桥位于河北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此桥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敲击时能发出叮叮咚咚的悦耳音乐,包罗我国古代声乐中宫、商、角、征、羽五音,所以称此为“五音桥”。敲击时需用木质敲击器,已获得最佳效果。桥全长110.60米、宽9.10米,桥上有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块,两边安设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每块栏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如果用石块顺着敲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一座能发出音响的建筑物。
玉带桥

玉带桥
玉带桥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玉带桥在西堤六桥中是最令人喜爱的一座。它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

1 赵州桥简介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

“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

========================

2 千古风流一名桥--广济桥
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

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

(广东民谣)

这“潮”,指的是潮州;这“桥”,说的便是广济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在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居闽、粤交通要律,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等同居中国名桥之列,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开合式桥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江古无桥。《潮州三阳志·桥道》栽:“由东以入广者,至潮有一江之阻。沙平水落,一苇可航;雨积江涨,则波急而岸远。老于操舟者且自恐,阅一日不能四五济,来往者两病之。”为渡江,人们往往“日夜野宿,以伺其便”。可见无桥之苦,摆渡之难。

宋乾道七年(1171),潮州太守曾汪“乃造舟为梁,八十有六,以接江之东西岸,且峙石于中,以绳其势、根其址,凡三越月而就,名曰康济桥”。这便是最早的广济桥。

康济桥经越3年,于淳熙元年(1174)夏,被无情的洪水冲毁。继任的太守常祎重修之,并将浮舟增至106只,使“舳舻编连,龙卧虹跨”,十分壮观。桥成尚有余资,“遂创杰阁于西岸,以镇江流,名曰仰韩”。其实,这个“杰阁”就是西岸的第一墩。它的创建,拉开了从两岸向江心筑墩架梁的旷日持久工程的帷幕。西岸桥墩从淳熙元年至绍定二年(1228),历54年间由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诸太守相继完成桥墩10座。又以丁允元筑墩最多,功绩最著,西桥因此而称“丁侯桥”。东桥以绍熙五年(1194太守沈宗禹“蟠石东岸”筑“盖秀亭”为始,经陈宏规、林山票、林会诸公筑建,至开禧元年(1205),共筑成桥墩13座,命桥名为“济川”。开庆元年(1259),太守林光世“造新舟二十四,铁缆七十丈,从旁翼而贯之”。至此,全桥格局始定。

此后,该桥亦兴亦废,时毁时修,风风雨雨又经理了二百多年,至明中叶才迎来了它最辉煌灿烂的时期。

明宣德十年(1435),桥又一次被洪水毁坏。知府王源“以修桥为己任,捐俸倡之,所部撩属及富家巨室,皆争先恐后。于是,购木石,募工佣,凡墩之颓毁者补之,石梁中断者易之”。完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东岸为十三墩十二洞,计长八十六丈。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统一全桥名称曰:广济桥。桥成后,“立亭屋百二十六间”,又在桥墩上修筑“广济桥廿四楼”,使广济桥的华丽称甲一方,令邦人李龄发出了“吾潮胜状在于广济一桥”的赞叹!

正德八年(1513),广济桥遭台风破坏,知府谭伦“继修如制”,复增一墩一楼,减去福州6只,遂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

此后,广济桥又屡有兴废,历经沧桑,但基本格局没大的变化。直到1958年,因国道交通的需要,将中断浮桥拆除,改为三孔钢桁架及两个高桩乘台式桥梁,并对所有石墩进行了加固补强。1988年,广济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济桥结构奇特,形式殊异,华彩夺目,不愧为潮州名城的表征,不愧为 我国桥梁史上的特例,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其主要特点,概括起来有三个:

第一、“十八梭船廿四洲”

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有起伏有变化,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其东、西段是重瓴联阁、联芳济美的梁桥,中间是“舳舻编连,龙卧虹跨”的浮桥。这简直是一道妙不可言的风景线。清乾隆间有诗赞道:“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湘桥春涨”因而列“潮州八景”之首。从结构上说,梁舟结合,实开世界上启闭式桥梁之先河。启闭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航、排洪,正如《粤襄》记载:“潮州东门外济川桥……晨夕来年感开,以通舟楫。”而每当韩江发洪水,又可解开浮桥,让汹涌澎湃的洪流倾泻。还有关卡的作用,“郡县以广济桥为盐船所必经,乃始榷取盐税”。后来,上级甚至派人与潮州府共管,方志有载:“清雍正三年(1725),由盐运同驻潮州与知府分管桥务,东岸属运同擎放引盐,西岸属潮州府稽查关税。”

第二、“廿四楼台廿四样”

广济桥草创阶段,便有筑亭、“覆华屋”于桥墩上的举措,并冠以“冰壶”、“玉鉴”、“盖秀”等美称。明宣德年间,知府王源除了在500多米长的桥上建造百二十六间亭屋之外,还在各个桥墩上修筑楼台,并分别以奇观、广济、凌霄、凳瀛、得月、朝仙、乘驷、飞跃、涉川、右通、左达、济川、云蘅、冰壶、小蓬莱、凤鳞州、摘星、凌波、飞虹、观滟、浥翠、澄鉴、升仙、仰韩为名。至此,桥楼之设,乃造其极。诚如明代李龄在《广济桥赋》中所云:"方丈一楼、十丈一阁,华棁彤撩,雕榜金桷,曲栏横槛,丹漆黝垩,鳞瓦参差,檐牙高啄……"古代岭南风雨桥是常见的,但规模如此之大,形式如此之多,装饰如此之美,确实是世罕其匹。

第三、"一里长桥一里市"

广济桥是"全粤东境,闽、粤、豫、章,经深接壤"的枢纽所在,桥上又有众多的楼台,因此。很快便成为交通、贸易的中心,成为热闹非凡的桥市。天刚破晓,江雾尚未散尽,桥上已是"人语乱鱼床"了。待到晨曦初露,店铺竟先开启,茶亭酒肆,各色旗幡迎风招展,凳桥者抱布贸丝,问卦占卜,摩肩接踵,车水马龙,正如李龄《广济桥赋》所描写的:"若夫殷雷动地,轮蹄轰也;怒风播浪,行人声也;浮云翳日,扬沙尘也;响遏行云,声振林木,游人歌而驿客吟也;凤啸高冈,龙吟瘴海,士女嬉而萧鼓鸣也;楼台动摇,云影散乱,冲风起而波浪惊也…… "活脱脱地就像一幅活动的《清明上河图》。无怪乎,游客会闹出了"到了湘桥问湘桥"的笑话。

广济桥的夜色又别有一番情趣:"吹角城头新月白,卖鱼市上晚灯红。猜拳蛋艇犹呼酒,挂席盐船恰驶风。"明月初上的广济桥,酒肆中灯笼高悬,蛋艇里猜拳行令,妓蓬中丝竹细语,真是"万家连一溪横,深夜如闻鼙舸鼓鸣",待到"遥指渔灯相照静",以是"海氛远去正三更"。

经历八百多年风雨沧桑的广济桥,虽已失去昔日的华丽英姿,但至今风骨犹存。人们坚信,在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今天,广济桥重著风华的时日将不会是太远的了。

赵州桥

赵州桥

赵州桥拉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石桥是哪个?~

赵州桥吧,又称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该桥在隋大业初年为李春所创建,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的雕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

变革时代频繁而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滋长了贵族中的养士之风,在许多谋求进取的贵族门下聚集着几十、几百甚至几千的门客,他们中有文才也有武才,成为知己恩主扩展势力的羽翼。为知己舍身的刺客和击剑比武的游侠剑客也成为这个时代的特殊产物。这个时代的最后一个刺客——荆轲,也因为行刺结束了这个时代的秦始皇,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刺客。

相关要点总结:

19470296291: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石桥?
爱采答:建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做低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体重40余吨,两岸桥墩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470296291:中国十大名桥
爱采答:玉带桥在西堤六桥中是最令人喜爱的一座。它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玉带桥为清乾隆时建造,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玉带桥拱高而薄...

19470296291:我国古代十大名桥
爱采答:我国古代十大名桥分别有:1. 赵州桥,也被称为安济桥,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一座古代石拱桥,由李春设计建造于公元605年左右。它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设计的桥梁,至今仍在使用,见证了中国古代桥梁工程的精湛技艺。2. 洛阳桥,也被称为“洛阳龙门石桥”,是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一座古代石...

19470296291:中国著名十大古桥是哪些?
爱采答:3、安平桥 安平桥因为有五里长,所以又名五里桥,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这一座“隐然玉路、俨然金堤”,“石梁跨海卧晴虹、晋邑南安路可通”的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是那般地极具美感。4、广济桥 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与赵州桥、洛阳桥、...

19470296291: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石桥是哪个?
爱采答:赵州桥吧,又称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该桥在隋大业初年为李春所创建,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的雕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

19470296291:中国十大名桥的介绍
爱采答:广济桥又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安县潮州镇东的韩江上。始建于南宋,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是中国桥梁建筑的宝贵遗产。5. 安平桥 安平桥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安海镇和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

19470296291:中国古代十大名桥
爱采答:中国古代十大名桥有卢沟桥、广济桥、五亭桥、安平桥、赵州桥、十字桥、铁索桥、五音桥、玉带桥。1、卢沟桥 位于北京广安门西南10千米。建于1189年,是一座联拱石桥,长约265米,有241根望柱,每个柱子上都雕着狮子。2、广济桥 位于广东潮洲东门外,是我国古代一座交通、商用综合性桥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

19470296291:中国的十大名桥是什么
爱采答:中国十大名桥:卢沟桥,广济桥,五亭桥,赵州桥, 安平桥,十字桥,风雨桥,铁索桥,五音桥,玉带桥。1、卢沟桥,位于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始建于1189年,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桥身左右两侧...

19470296291:中国四大名桥
爱采答: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其“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法”,是中国乃至世界造桥技术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4、卢沟桥,在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六月,两侧石雕护栏各有140条望柱,...

19470296291:中国十大名桥的介绍
爱采答:7. 五亭桥:五亭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瑰宝之一。桥梁上建有五座亭子,不仅增加了桥梁的实用性,还使得桥梁在审美上更加丰富多彩。8. 铁索桥:铁索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中的一种独特形式,以其坚固耐用的铁索和简洁实用的设计而著称。其中,四川省泸定县的大渡河铁索桥是最具代表性的...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