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储层非均质性分级及意义 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是储层描述和表征的核心内容。储层均质性是相对的,而非均质性是绝对的。在一个测量单元内 (如岩心塞规模),由于只能把握储层的平均特性 (如测定岩心孔隙度),可以认为储层在同一测量单元内是相对均质的,但从一个测量单元到另一个测量单元,储层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如两个岩心塞之间的孔隙度差异,就是储层非均质性的表现。测量单元具有规模和层次性,储层非均质性也具有规模和层次性。一个级别的非均质规模包含若干低一级的测量单元 (如小层单元包括若干个岩心测量单元)。

1. 储层非均质性分级

图8-1 Pettijohn的储层非均质性划分 (以河流沉积储层为例)

储层非均质性分级方案很多,划分的依据主要是考虑非均质性的规模、成因及对流体流动的影响程度等几个方面,其中非均质性规模是划分的主要依据。Pettijohn等人建立了比较实用的非均质性分级系统 (图8-1) (Pettijohn et al.,1973)。该分级系统得到了一个储层非均质性规模由大到小的谱系图。每个级别的非均质性在油田评价和开发阶段都可逐渐被认识和定量评价。在形成储层非均质性规模的地质作用中,构造作用比沉积作用更重要,如断层可以把连续的砂体断开。在一个没有被断层切割的储层成因单元内,渗透性砂体的边界是通常与沉积微相相一致,即与成因单元的边界相一致。在某些类型的成因单元中,渗透率呈带状分布的模式,而且在成因单元内部还具有与沉积环境和成岩过程有关的具有特定形态和分布的渗流隔夹层。在一个成因单元内部指定的渗透率带中,可见到不同类型的沉积构造。缩小比例,就可以认识到有关孔隙类型和孔隙相互连通的微观非均质性。非均质性的另一种类型是开启和封闭的裂缝,它们很难定量描述的。由此,Weber给出了按成因和规模划分的非均质性系统 (图8-2)。这个简单的分类系统能够满足讨论整个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如果在油田开发高含水期要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则需要在现阶段认识的储层非均质性级别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次一级非均质性。

2. 各级储层非均质性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

由于储层非均质的多层次性,很难概括出某一层次非均质性对采收率的影响。确实在某一些实例中,分散的低渗透夹层或交错层理对采收率的影响很小。但是,在大部分采油过程中,特别是EOR (提高采收率) 中,储层非均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表8-1中已列出了各级非均质性对采收率的影响。断层的形态和成因单元的边界状态对储层的连续性和波及系数的影响至关重要。渗透性层段和各成因单元内部或之间的夹层是影响垂向波及体积系数的主要因素。开启裂缝对平面波及体积系数和垂向波及体积系数都有很大影响,但对前者更为重要。

图8-2 Weber的储层非均质划分

表8-1 储层非均质性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

注:×表示影响大;(×) 表示影响小。

在注入水波及范围内剩余油、残余油饱和度的分布及驱油效率主要受较小规模的非均质性控制。

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形成了剩余油分布的不均一性 (图8-3),从而出现了 “不连通型”、“绕流型 (未波及型)” 及“水或气驱替后的残余油” 等剩余油类型。显然,“不连通型”、“绕流型 (未波及型)” 是断层、成因单元边界及成因单元内部渗透率分布不均匀有关,而 “水或气驱替后的残余油”更多地受控于储层孔隙结构等微观非均质性。因此,要正确地分析剩余油的分布,必须建立一个精细油藏地质模型。

图8-3 不同规模级别的剩余油类型及控制因素



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

储层非均质性的类型一般根据非均质性的研究尺度划分。如Haldorsen(1983)提出的微观(孔隙和砂颗粒规模)、宏观(岩心规模)、大型(模拟规模中的大型网块)及巨型(整个岩层或区域规模)非均质性4个层次。第二届国际储层表征技术研讨会上(1989)将其分为微观、宏观、中观及宇观4个层次。裘亦楠等(1997)把碎屑岩储层的非均质性由大到小分成4个层次,即:
1)层间非均质性:包括层系的旋回性,砂层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隔层分布、特殊类型层的分布,层组和小层划分等。
2)平面非均质性:包括砂体成因单元连通程度、平面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及非均质程度、渗透率的方向性。
3)层内非均质性:包括粒度韵律性、层理构造序列、渗透率差异程度及高渗段位置、层内不连续泥质夹层分布频率和大小,以及其他不渗透隔层特征、全层规模的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等。
4)微观孔隙非均质性:包括孔喉分布、孔隙类型、粘土基质等。
本书将储层非均质性的层次与基准面旋回和等时地层格架结合起来,从层次尺度与基准面旋回的对应关系角度,考虑开发初期的生产实际需要,将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尺度分成宏观非均质性、中观非均质性和微观非均质性3个层次,即:
1)宏观非均质性:研究尺度为中短期旋回,主要研究储层的岩性组成、储集砂体的规模、几何形态及纵横向的连通性、产气能力与裂缝发育程度的非均质分布特征。
2)中观非均质性:研究尺度为短期旋回,主要研究砂体的韵律性(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序列),高渗层段的位置,不同沉积微相砂体的非均质分布及层内夹层分布的非均质性特征等。
3)微观非均质性:研究尺度为单砂体,主要研究砂体的物性、岩性、岩石组成、颗粒、基质、胶结物、粘土矿物、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及储层物性参数的空间不均质分布特征等。

储层非均质性是指油气储层在空间上分布(各向异性)和各种内部属性(物理特性)的不均匀性(于兴河,2002)。
储层的非均质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无限的;而均质是相当的、有条件的、有限的。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有限的范围内才可以把储层近似看作是均质的。油气储层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沉积、成岩以及后期构造运动的综合影响,使储层的空间分布及内部的各种属性都呈现差异,从而导致其岩性、物性、电性以及含油气性在三度空间上的变化。

相关要点总结:

19692423841:储层综合评价参数
盖王答:沉积相:沉积相控制了砂体的展布及宏观非均质性。因此,了解沉积相对非均质性的控制,对于储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2)中尺度非均质性 剖面类型:根据层内最高渗透率段的不同位置,可将本区的层内非均质分为3种类型,即正韵律型、反韵律型和复合韵律型(反-正韵律组合型和多期正韵律组合型)。

19692423841:储层非均质性的概念
盖王答:储层非均质性是指油气储层在空间上分布(各向异性)和各种内部属性(物理特性)的不均匀性(于兴河,2002)。储层的非均质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无限的;而均质是相当的、有条件的、有限的。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有限的范围内才可以把储层近似看作是均质的。油气储层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沉积...

19692423841:具体储层岩石相划分及意义
盖王答:结构与层次分析表明,可划分为四个河道或河口坝坝体单元,其每个单元坝体内部经岩石相的分析,河口坝坝体粒级较细,杂基较多,储层非均质性较强;而水下分流河道坝体粒级粗,坝体厚度大,除顶底非均质性较强外,可形成厚度较大的有效储层,特别是它与河口坝叠置加积时,尽管由内部冲刷面影响其均质性,但可形成厚度更大的...

19692423841:宏观非均质性描述内容
盖王答:(一) 层内非均质性 层内非均质性是指一个小层或单砂层规模内垂向上的储层性质变化。包括层内垂向上渗透率的差异程度、最高渗透率段所处的位置、层内粒度韵律、渗透率韵律及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层内不连续的泥质薄夹层的分布。层内非均质性是直接控制和影响小层或单砂层层内注入剂波及厚度的关键地质因素。 1...

19692423841:储层流体的非均质性与运移
盖王答:2020-02-01 油藏流体非均质性主控地质因素 2020-02-01 储层非均质性分级及意义 2 2020-01-30 储层基本特征及其非均质性分析 2020-01-30 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 2020-01-30 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 2020-01-31 有效储层控制因素及分布 2020-02-03 火山岩储层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020-01-29 ...

19692423841:层间非均质性
盖王答:通过岩心常规 物性分析结果,表明惠州凹陷珠海组与恩平组储层的层间非均质性有一定的差别。6.4.1.1 珠海组取芯段层间非均质性 本次研究中珠海组取芯段储层的层间非均质性不是很明显,上部以发育差储层和隔层 为主,下部以储层为主,在HZ19-1-1井珠海组取心段中自下而上发育3个储层、1个...

19692423841:储层砂岩碎屑成分的非均质性
盖王答:MSC5旋回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粗粒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少量长石岩屑砂岩。碎屑颗粒中石英含量为 45%~90%,平均为 73.4%;长石含量为 0~21%,平均为3.8%;岩屑含量为 10%~45%,平均为 22.8%;自生矿物以高岭石、方解石为主。MSC4旋回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少量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

19692423841:(二)储层类型的基本特征
盖王答:Ⅱ类储层:该类储层为研究区较好的储层,一般具有中-低产能。砂体厚2~6m,主要为粗粒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剖面类型多为正韵律性,泥质夹层发育中等程度。主要分布在河道主流线两侧附近,分布的面积较Ⅰ类储层大,多呈带状连片分布,其物性条件中-差。非均质程度亦很高,但物性较差,平均渗透率...

19692423841:流动单元的研究意义
盖王答: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其实属于更深层次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只是这种非均质表现形式与用等值线表示的连续渐变型非均质模型截然不同,它既反映了单元间岩石物性的差异和单元边界,又突出地表现了同一流动单元内储层物性特征的相似性。通过查明储层及其隔、夹层的空间分布状态(如几何形态、规模、相互排列方式和...

19692423841:储层非均质性与储层物性有什么区别??它们的研究都研究哪些方面??_百...
盖王答:储层非均质性概念 石油天然气储集层是在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通过沉积物的沉积和成岩作用,或者是由岩浆、喷出作用和变质作用及其后期次生变化,又经历了构造地质的综合作用而最终形成的一部分岩体,它不仅是具有储集层流体的空间,而且还具有可使流体渗滤的能力。由于石油天然气储层是油气勘探和开发的...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