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储层综合评价参数 储层综合评价的方法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储层综合评价参数包括非均质参数、岩性参数、物性参数和孔隙结构参数。

(1)宏观非均质参数

砂体厚度:是描述砂体几何特征的重要参数。本区砂岩多为辫状河道型砂岩,多期叠加,厚度较大,但叠加砂体的非均质性较强。单层砂体大于6m为厚层砂体;2~6m为中等砂体;小于2m为薄层砂体。研究区MSC4和MSC5地层中,单层砂岩最厚为24.7m,最薄0.4m,平均为6m。从单层砂岩厚度与渗透率非均质参数(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的关系(图6-15)可以看出,砂体厚度增大,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亦增大。因此,砂体厚度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储层的非均质程度。

图6-15 MSC4 和MSC5 单层砂岩厚度与非均质参数交会图

含砂率、连通性:一般来说,含砂率越高,储层的砂体连通性越好。按照我国河流相储层的基本特点,一般含砂率大于50%,砂体的连通性好;含砂率30%-50%,砂体连通性较好;含砂率小于30%,砂体的连通性差。

沉积相:沉积相控制了砂体的展布及宏观非均质性。因此,了解沉积相对非均质性的控制,对于储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2)中尺度非均质性

剖面类型:根据层内最高渗透率段的不同位置,可将本区的层内非均质分为3种类型,即正韵律型、反韵律型和复合韵律型(反-正韵律组合型和多期正韵律组合型)。一般复合韵律型的渗透率非均质程度较高,正韵律型次之,反韵律型均质性相对较好。

夹层:描述夹层非均质性的参数为夹层频率和夹层密度,其数值越大,砂体的非均质性越好。

(3)微观非均质参数

主要有3个: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

(4)岩性评价参数

本区储层主要由砾岩、(含砾)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组成。总体来看,岩性由细到粗,物性逐渐变好,渗透率的非均质变化逐渐变大。因此,根据岩性的分布,有利于评价有利储层的分布。

(5)物性评价参数

物性是评价储层的重要参数。根据孔隙度、渗透率及孔隙结构参数可以对有效储层进行划分。



储层综合评价的方法~

用于储层综合评价的方法很多,随着计算机技术及边缘学科的发展,储层评价方法也日趋多学科和综合性,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权重” 评价法、聚类分析法等方法。
1. 权重评价法
此方法带有专家估测的成分,是一种定量的评价方法。
(1) 优选参数
根据不同勘探开发阶段,优选参与评价的参数。
(2) 单项参数评价分数的计算
参数选定后,就要计算各单项参数的评价分数。可采用最大值标准化法,即以本项参数在评价单元中的最大值为1,使其他单元本项参数评价值在0~1之间。如有效厚度、钻遇率、渗透率、孔隙度等值愈大,反映储层性质愈好,直接除以本项参数的最大值,即: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对于参数值愈小,反映储层性质愈好的参数,可用下式计算: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式中:Ei——第i单元的本项参数的评价得分值;xi——第i单元的本项参数的实际值;xmax——所有单元中本项参数的最大值。
(3) 各项参数 “权” 系数的确定
在计算各评价单元各项参数的评价得分值后,根据评价目的对各项参数给以不同的“权” 系数,体现各参数的重要程度。
在评价阶段,各油层组占有的储量丰度是评价储层的首要指标,这时可给以有效厚度为第一权重;在方案设计阶段,划分开发层系和对不同层系采用不同井网成为主要内容时,渗透率和其他影响储层渗流特征的参数可给以第一权重;当所需井网密度处于经济边际条件时,反映储层连续性的参数,就应加大 “权” 系数。
在注水开发的油田,这3项参数一般都是储层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
(4) 综合得分分类
把各项参数的得分以给定的 “权” 系数权衡后即得综合评价得分,以一定的分值分类,即得最后综合评价分类。
在曙光油田开发准备时期进行综合分类评价时. 首先选择参与储层综合评价的参数(有效厚度、有效厚度钻遇率、渗透率、孔隙度、泥质含量、碳酸盐含量) 列出分区、分油层组的数据;然后按极大值标准化法,计算单项参数的评价分数;在确定各类参数的权系数的基础上,计算分区分油层组综合权衡评价分数;最后确定油层组的类别。
根据各油层组综合评价分数之间的差别情况,确定分类标准。如曙光油田杜家台油层划分为3类,综合评价分数为1~0.7者分为Ⅰ类;0.7~0.35者分为Ⅱ类;小于0.35者分为Ⅲ类。划分结果:
Ⅰ类油层组:二区杜Ⅰ组、二区杜D组;
Ⅱ类油层组:三区杜Ⅰ组、三区杜Ⅱ组、三区杜Ⅲ组、四区杜Ⅱ组、四区杜Ⅲ组;
Ⅲ类油层组:二区杜Ⅲ组、四区杜Ⅰ组。
2.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主要解决储层的分类评价问题,是一种逐级归类的方法。当解决样品的分类问题时称为Q型聚类,当解决变量的分类问题时称为R型聚类。聚类分析的主要思想是根据一定的相似性指标,按照研究对象的相似程度合理地进行归并和分类。例如Q型聚类分析中,根据样品的许多观测指标,具体计算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相似的样品归为一类,把不相似的样品归为另一类,把关系密切的归到一个小分类单位,把关系不密切的归到一个大的分类单位。聚类分析的结果是形成一个由大到小的分类谱系图。聚类图不仅可以直观地表示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关系和分类情况,还可以定量地指示出相似程度,从而为地质解释提供良好的依据。聚类分析可以在分类情况未知的情况下使用,还有别于判别分析需要一定数量分类情况已知的样品。这个特点使聚类分析在某些分类问题中具有无法取代的应用价值。
进行定量分类,首先必须确定一些划分类型的定量指标,它们是一些能够反映样品(或变量) 相似 (或相关) 程度的度量。
(1) 距离系数
这是进行Q型聚类分析常用的分类统计量。如果把在m个变量上进行观测的N个样品看成m维空间的N个点,则任意两样品点xj与xk之间的相似程度可用m维空间两点间的距离来表示,距离系数定义为: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除以m是为了得到一个与变量数无关的相对距离。
从上式可以看出,当各变量的单位和数量级不一样时,如果直接用原始数据计算,就会突出那些绝对值大的变量而压低绝对值小的变量的作用,因此在计算前要对原始数据作一些处理或变换。常用的变换有极差正规化: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按距离系数定义对所有样品两两之间求距离系数可得到一对称方阵,即距离矩阵: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该矩阵对角线上的元素为0,样品j与样品k越相似,djk越趋于0。
(2) 相似系数
相似系数是描述样品之间相似程度的度量。把每个样品看成m维空间的向量,两样品xj与xk的相似程度定义为两向量夹角的余弦: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可类似于距离矩阵求得相似矩阵,该矩阵为对称阵,主对角线元素为1,样品j与样品k越相似,相似系数取值趋近于正,反之则趋近于零。
(3) 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主要用于R型聚类分析。任意两个变量xi与变量xj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根据m个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构成相关系数矩阵: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R为对称方阵,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为1,并且-1≤rij≤1。rij越接近于1,表明变量i与j正相关程度越高;越接近-1,负相关程度越高;rij越接近于0,变量i和j的相关程度越小。
为了对某地震旦系雾迷山组中的储集层进行分类评价优选了反映样品特征的5个变量,即孔喉半径均值、饱和度中值毛管压力、渗透率、孔隙度及分选系数,对46个样品进行Q型聚类分析,整个过程由计算机实现,得出了Q型聚类分析谱系图 (图3-73)。当取距离系数0.25为标准时,样品明显分为3类:
第一类包括了3,15,12等11个样品,属于溶蚀孔洞缝发育的好储层。
第二类包括了20,27,40等16个样品,属于以晶间隙为主的差储层。
第三类包括了5,25,33等17块样品,属于以基质微孔为主的非储层。
此外,1,14,8三个样品是属于特殊类型的储层,分析认为是由于储层的高度非均质性和取样不均衡造成相对独立的一类。
通过实例可看出:聚类分析克服了样品及参数繁多、参差不齐难于分类评价的困难. 因而具有更加科学化、定量化的优点。

图3-73 某地雾迷山组孔隙结构参数对储层分类谱系

上面只是列举了一些恒速压汞和核磁共振的储层划分方法,单一用这些方法来划分和评价储层显然不够。除了渗透率、孔隙度和可动流体饱和度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才能准确进行储层划分,比如流度、黏度、敏感性等,因为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流体的渗流。常规的以渗透率为主要评价参数的中、高渗透油藏开发储层评价结果与低渗透油藏的单井产量没有很好的相关性,如长庆油田渗透率为1×10-3μm2的储层容易开发,而大庆油田外围扶杨油层渗透率为1×10-3μm2的储层难以开发。
在中高渗透油藏评价中,流体的性质基本未予以考虑,但对低渗透油藏而言,黏度的大小对油藏的开发难易程度影响较大。原油黏度除了是表征储层中流体物性的一个特性参数外,它还是影响油藏流体渗流和压力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对低渗透油藏储层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原油黏度的影响。如果储层的渗透率较大,但是流体较稠,那么流体流动也比较困难。因此,单一地评价渗流难易程度及储层的分类是不合适的。有些作者将流度K/μ(K为有效渗透率,10-3μm2;μ为流体黏度,mPa·s)作为划分标准,这就避免了只考虑地层因素而没有考虑流体因素的缺陷。
以流度为标准划分储层,如表3.4 所示。

表3.4 以流度为标准划分储层

为了更全面地体现储层本身的孔隙特征、流体性质、矿物特征等对渗流的影响,将对储层的评价参数列于表3.5。

表3.5 储层评价参数及意义

综合各种参数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把这些参数分为主要参数和辅助参数(表3.6,表3.7)。在主要参数中,仍然考虑储层本身的特点和流体特性。

表3.6 储层划分主要参数

表3.6 和表3.7 是根据传统低渗透油藏的划分确定的,对于重新定义的低渗透储层的划分,这些参数目前还缺少一定的统计数据,留待以后更正。

表3.7 储层划分辅助参数

相关要点总结:

18215028930:储层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袁吴答:储层评价是对储层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估,部分参数需要定量,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内容有成岩作用、储层非均质、隔夹层以及储层微观分析等。评价参数参数有变异系数、突进系数、渗透率级差、颗粒粒度、砂岩厚度、砂地比、孔隙度、泥质含量、渗透率、微相类型等。最终评价储层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分析出...

18215028930:储层综合评价标准
袁吴答:储层综合评价应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基本原则。通过建立储层宏观、微观非均质性评价标准,并结合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类结果,确定了研究区储层的综合评价标准,将储层划分为3种类型,其划分标准见表6-17。表6-17 储层综合评价标准及分类

18215028930:储集特征及评价
袁吴答:银根组储集层因其物性好而综合评价为4类储集层。巴音戈壁组储集是层由于高成岩演化,物性差而评价为 5 类储集层。 表5-5 总公司砂质岩储集层储集性划分标准 平面上,根据对钻井储层储集性能与沉积体系关系的研究(图5-33),中孔、中渗的储集体分布于河流相、扇三角洲相和冲积扇相中,滨浅湖相及辫状...

18215028930:合肥坳陷的储层特征及评价
袁吴答:综上所述,合肥坳陷中-古生界砂岩储层基本处于晚成岩阶段,储层物性比较差。由于合肥坳陷的烃源岩也以中-古生界为主,其生烃时间较早,研究中-古生界砂岩储层的演化过程与生烃过程的匹配关系,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合肥坳陷的储层综合评价 根据上述各类资料,依据砂岩储层的分类评价标准,把储层分为四大类八...

18215028930:储层综合评价
袁吴答:在前述储层评价的基础上,对区内不同地区储层控制因素、发育规模、储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Ⅰ类储层的形成与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主要分布的沉积相带有辫状冲积平原、滨岸浅滩、分流带远端、辫状三角洲平原,所处成岩演化阶段除克拉2井区外主要都处于早成岩B阶段和中成岩A1亚阶段,属原生孔隙发育带...

18215028930:孔隙结构分类评价
袁吴答:按散点的分布可将特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分为三类。当E小于2.90时储层孔隙结构较差,表现出较低的E值,定为Ⅲ类储层。当E值大于11.21时,表现为较好的孔、喉特征,定为Ⅰ类储层。中间段E在2.90~11.21范围,定为Ⅱ类储层。图3-2-5 储层综合评价参数E的分布 图3-2-4,图3-2-5,图3...

18215028930:储层评价常规分析项目
袁吴答:流体饱和度、孔隙率和渗透率是储层孔隙特征的 3 个最基本的参数,它对储层的认识与评价、油气层产能的预测、油水在油层中的运动、水驱油效率以及提高采收率均具有实际意义。我国目前采用的测定方法是 SY/T 5336—2000 “常规岩心分析方法”。 (1) 常规岩心分析试样的取样与保存 选择时,要根据储层岩性变化、非均...

18215028930:储层基本特征及其非均质性分析
袁吴答:(3)孔隙结构分类特征 根据孔隙、喉道的发育状况与物性状况,选择渗透率、孔隙直径、喉道半径、喉道均质系数等参数,按“辽河油田开发储层评价技术与规范”有关标准,对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类,可划分为5大类8小类(表2-2),本区块储层以中孔中渗细喉较均匀型为主。各小类的主要特征如下。

18215028930:储层的常规物性特征
袁吴答:表7-3 合肥盆地下第三系砂岩储层物性统计表 注:9.07~11.37(10.17)为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五)碎屑岩储层评价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依据砂岩储层的分类评价标准,分为四大类八小类,其中Ⅰ类为好储层,Ⅱ类中等,Ⅲ类差,Ⅳ类基本上为非储层。本区砂岩储层综合评价结论如下:研究...

18215028930:如何理解储油气层?
袁吴答:表2—21 储层综合评价参数9886g.储集性能评价(表2—22、表2—23)。 对钻遇的油气层必须逐层进行综合评价,为开发提供实际的资料。 2)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储层综合评价也是综合应用储层研究的全部资料与成果,对储层进行全面的认识。通过综合评价,指出单井剖面上有利的储层段;结合区域地质和地震资料,预测有利储层...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