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147人的艺术字体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2024-06-18

《书法家李少白的资料》
李少白,原名李伦,唐太宗第47世孙,书画家,诗人,学者,中国水墨书法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中国新水墨画派的创始人。李少白通过在书画几个重要方面的创新,推动了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同时,其独创的硬笔书法字体具有优美快速,适于横写等特点,代表着当代硬笔书法的发展方向。李少白是个学者型艺术家,其诗词...

《汉字的字体有哪几种?》
字体的种类有仿宋、宋体、楷书、燕书、行书、隶书、草书、黑体、篆书等。仿宋指的是印宋体源于宋代,特征是横比竖粗,且笔画尽头有三角。刷体,有长、方、扁三体。也叫仿宋体、仿宋字。宋体源于宋代,特征是横比竖粗,且笔画尽头有三角。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

《书法常识问答题》
要求妥当地组织好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三是笔意。要求在书写过程中表现出书者的气质、情趣、学素和人品。 从书体、风格上说,更是多姿多态,美不胜收。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主要取决于中国人善于把实用的东西上升为美的艺术,同时与中国独特的文字和...

《我想学习书法 有没有人可以指点我一下,弟子感激不尽。》
行草书中的很多结体没有一个字写成宋体形状。过度夸张的笔法,无尽挥洒的墨韵,你能说它不是汉字书法,你能说它不美。而与此相反的是,如果你在宣纸上毕恭毕敬的描模出最似汉字特征的宋体原型,又有谁承认它是书法之艺术? 启功先生一生对书法结体的研究可谓至深,很多字的结体不仅有新意,而且让人感到合理可人。人们...

《中国书法字体演变过程中出现过哪五种主要字体啊?》
4、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5、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划...

《简述王羲之《兰亭序》的艺术特点》
王羲之《兰亭序》的艺术特点:《兰亭序》的书法精美奇妙,古人称王羲之作《兰亭序》,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字“飘若浮云,娇如游龙,波谲云诡,变化无穷”,一改汉魏以来质朴稳拙的书风,开妍美流便的先河,其雄秀之气,似出天然。作者的风度、气质、襟怀、...

《软笔书法简介》
这一书派,虽突出“意象”,其字赏之也新颖,但汉字并非都是“形象”字,因此步履艰难,发展受到限制。所有这些(当然不仅是这些),可以看出书法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这一点必须引起书法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书法的起源】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

《天下十大行书是哪十大?》
天下第五行书——《韭花帖》 。《韭花帖》杨凝式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 共7行,63字。《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天下第六行书——《蒙诏帖》 。 此帖气势磅礴,痛快酣畅,浑莽淋漓,意象...

《明朝画家、书法家董其昌简介,董其昌书法风格是怎样的?》
藏于故宫的著名书法作品有:《月赋》卷,作于47岁,取法唐晋,笔画秀娟,是早年小楷书精心之作;《东方先生画赞碑》,作于50岁,所作楷书,师法颜真卿,字体规整,行气疏朗,是中年时期楷书代表性杰作;《三世浩命》卷,作于71岁,楷书、师法颜真卿,结体端正,法度严谨;《岳阳楼记》卷,作于54岁,大行书,师法颜真卿、李...

《王羲之《兰亭序》是用什么字体写的?》
王羲之《兰亭序》是用行书写的。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最新评论:

乜牧18641806785:把这个图片下面的“147位联系人”改成“3462位联系人”. 一定要跟原来的字体大小粗细一模一样 -
柯莎6620 》 可用电脑安装细等线字体即可做相同的字体效果!

乜牧18641806785:中国的汉字有多少? -
柯莎6620 》 我国文字从古代的象形文字发展到今天的汉字,中间是经过多次变化和改革的;但是历代的改革几乎都是兼收并蓄的,以致使汉字越积越多.当前我国文字之多是非常惊人的,比较常用的《新华字典》就有10000多个汉字;1990年出版的《辞海...

乜牧18641806785:大篆、小篆 隶书 楷书 分别是什么朝代起源的 -
柯莎6620 》 大篆 西周后期,汉字由甲骨文发展演变为大篆. 大篆,也称籀(zhòu)文.是小篆前期文字,是小篆的基础.大篆,一般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流行于西土秦地的汉字,相传这种字体为周宣王时太史籀所著,故而又称为“籀文”.大篆的形体结构...

乜牧18641806785:在那里面可以下载到五颜六色的字?
柯莎6620 》 艺术字体 | 哥特字体 | 手写字体 | 图案字体 http://font.knowsky.com/fonts_147_1.htm

(编辑:编辑:白云都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