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听说美国啊波罗11号,登上月球是假的。是这样吗?? 阿波罗11号真的登陆上月球了吗?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有是假的说话
但美国国家安全局是不承认这样的说话的

有这样几个文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都对“阿波罗登月计划”这一壮举产生了怀疑。据美国一家权威的社会调查机构 统计:竟有约2500万美国人认为:所谓美国人先后6次登上月球,是NASA制造有一科技 发展史上空前的大骗局
美国人喜欢异想天开,质疑一切.开始我没有将这个当回事.可是想一下确实难以让人置信.
土星五火箭,功率巨大无比,远超过现代的任何火箭和现代航天飞机,据说能轻而易举把一百吨以上载荷送上地球轨道,将几十吨物体推出地球重力 圈.汗,现在最大的俄罗斯的质子火箭载荷才15吨.中国的长2捆F才7.5吨,欧洲的阿里亚娜5型7吨左右.日本吹嘘的HA2才4.5吨,还连续发射失败.
当年的受美国阿波罗的刺激,苏联一气生产了10枚探月火箭,有效载何据说60吨,可是四次发射失败,还有一次更干脆,直接就爆炸了.在场的苏联专家被炸死十多个.N1号火箭的问题在于其第一级发动机是由30台使用煤油和液氧作燃料的大功率火箭发动机组成的,但是,从空气动力学角度来看,一枚火箭使用这么多发动机无疑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一方面,发动机组的众多发动机之间根本无法做到助推力的有效平衡;另一方面,为这些发动机分别添加燃料更是件令人头痛的事情,极易出现事故。而伟大的美国造出更加有效强大的火箭,为什么不用?NASA辩解说土星五成本太高,骗小孩还可以。美国从六七年到七二年, 一口气造出了17枚土星五,从阿波罗1号一直到阿波罗17号,17枚土星五火箭的发射据说都无一失败。这样的高 可靠性的火箭,能一气造出十七个说明它并不贵,为什么突然弃而不用了?
再者,登月舱也很成问题,把一个物体射到月球上还容易一些,可再要从月球上发射出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有没有足够燃料使其到达月球轨道速度,即每秒时速达到一点七公里以上?登月时火箭持续燃烧了两次,一次是 三十秒,减速脱离月球轨道并下降,另一次长达十二分钟,以抗衡月球重力(我知道是地球的六分之一!),直 到实现软着陆。可登月舱还能有足够燃料再从月球上发射升空吗?土星五火箭的初级燃料是煤油和液氧,而二级、 三级和登月飞船的燃料都用液氢和液氧。最初的阿波罗飞船从发射到月球再从月球上发射回来,时间长达五天。 到以后几次阿波罗飞船登月,在月球上停留的时间更长,从发射到回程的时间长达八天,在这段时间内如何使作 为登月舱燃料的液氢始终保持在超冷状态,这是一个很困难的技术问题,可美国宇航局从来没有讲该怎么解决这 一难题!”
另外,从阿波罗飞船研制到登月成功这段历史来看最大的疑点是工程进展的神速,这以美国当时的国力来衡 量,也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要注意的是,一直到1967年1月,第一枚土星五火箭刚刚研制出来,才刚要做第一 次发射试验(即阿波罗1号),就不幸于当年的1月27日在作登月舱充纯氧试验时,因电线碰擦引起大火,5分钟 之后营救人员才打开舱门,三个最优秀的宇航员都已被燃烧所产生的剧毒气体熏死了。随后进行事故调查,火箭 的所有硬件线路重新设计,登月舱也做了许多重新的改进,仅此一项事故,登月计划的实施就被迫延后18个月, 怎么可能到1969年7月,这么短的时间,就一次登月成功呢?

曾在阿波罗计划中工作过的比尔·凯恩教授,最近写了一本名为《我们从未登上月球》的书,书中对阿波罗 登月计划列举了以下一些重大疑点:

1.没有大气折射的月球上看星星应该更加明亮清晰,可许多所谓“登月照片”的太空背景上却看不到一颗星。

2.登月飞船降落时,火箭发动机的巨大推力应在粉尘遍地的月球表面留下明显的痕迹,而在照片中却看不到。

3.在一些照片上,近景与远景之间有一条不易察觉的线,使人联想到电影特技中的“褪光描画”法,即画出 远景再运用光与影来遮掩。

如果登月飞行是假的话,那是用什么手段来瞒住全世界数亿电视观众的呢?比尔·凯恩认为:载有宇航员的 火箭确实发射了,但目标不是月球,而是人迹罕至的南极,在那里指令舱弹出火箭,并被军用飞机回收,随后宇 航员在地球上的实验室内表演登月过程,随后进入指令舱,并被投入太平洋,完成整个所谓的登月过程。

比尔凯恩教授的这本书公开出版后,在美国引起了社会各界人事和学术界权威的强烈反响,一场关于“阿波 罗登月计划”是否是一场骗局的大辩论就此在美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而且,这场大辩论已经借助互联网在全 球范围广泛进行。笔者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网上了解辩论中立双方的大致观点,并加以整理汇总后在公布出来.

·肯定骗局论

主要代表是美学术界著名物理学教授哈姆雷特,他认为美国阿波罗登月造假的依据有:

一、阿波罗登月照片纯属伪造

他根据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人在月面时所拍摄照片上的阴影计算的太阳入射角和NASA所公布的宇航员在月 面活动时间、坐标点与月相周期比较发现有明显不符之处。如他说:“以阿波罗11号飞船为例,登月点是在月球 上的静海,东经23.5度,北纬零点6度,从地球发射时间是69年7月16日格林威治标准时间13点32分,在月球上的 舱外活动时间约两个半小时,是从第109小时7分33秒到第111小时39分13秒。通过计算,我发现:太阳光与月面 间的入射角只有6度到7度,几乎是紧贴地平线的。但是阿波罗11那张美国国旗插上月球的照片显示,阳光入射角 大约有近30度,差得太远了。而阿波罗11在舱外活动拍照时间总共才两个多小时,太阳光入射角度应该只升高了 1度左右,这照片中出现的阴影夹角应该是在“跨出一步”后46小时才可能得到。”

(注:这里提供一点基本信息供有兴趣的朋友作参考,有关月相查询的情况可以从这个网页查到: http://www.lunaroutreach.org;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的网址:http://www.ksc.nasa.gov)
二、阿波罗登月的录像带在地球上摄制

对阿波罗登月的录像分析,哈姆雷特认为:“月球上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即使全副武装起来的宇航员也 不过只有六十英磅重。应该轻易地比地球上跳得六倍高或六倍远.从录像上看宇航员充其量跳离地面三到四英寸, 不到一米远。这不是很有问题吗?有人把这些镜头放快了二点五倍的速度重放,一切就都正常了,象是在地球上 那套装备跳跃应该有的速度、高度、距离和节奏。根据镜头速度放慢到二分之一,加速度就变成了四分之一。可 惜这样处理的结果,宇航员的力气也同时变成六分之一了。真登月的话,宇航员在月亮上,他的大腿应该和地球 上一样有力。”

三、月面根本没有安装激光反射器

他指出激光反射器是阿波罗登月造假的另外一个有力证据。他说:“激光束照到月球上时,发散到一个直径 达七公里的大光束,再反射回到地球上时,光束达到二十公里直径。根据我看到的那个反射镜在月球上的照片估 计,顶多不过五分之一平方米大小。好,现在请你计算,按照最优条件,即镜子完全垂直于光束,反射率达到百 分之百。原始光束有百分之多少可以被镜子截收并反射回来?这个反射回来的光束到地球后有二十公里大小的粗 细。假设你的接收装置的截面是一平方米,原始光线有多少最后被你接收?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你会很 快得知,地球上激光反射器发射回来而接收。其实,真正的激光反射器是月亮本身,因月地之间的距离遥远,月 球本身完全可以实现镜面反射。

以上是几个大疑点,还有一些小一点,想这个照片,有两个疑点

一个是美国国旗,月亮上是没有风的,它怎么就飘起来了.有人说是用垂直的棍子撑着,可问题在于它在飘.宇航员阿尔德林站在美国国旗前,其脚下月面的亮度高于背景其它地区 .
质疑者的观点以曾经在阿波罗计划中工作过的比尔凯恩最为典型。他甚至写了一本名为《我们从未登上月球》的书。他的主要论点如下:

1.在没有大气折射的月球上看星星应该更加明亮清晰,可在登月照片上作为背景的太空上看不到一颗星星。

2.在有些登月照片上,近景与远景之间有一条不易觉察的线,使人联想到电影特技中的“褪光扫描法”,即画出远景,然后用光和影来遮挡。

3.登月照片中光线有问题。它不像阳光普照大地,而像摄影棚内的人工光源。

勒赫告诉法国第2电视台说,NASA对外发布的阿波罗航天飞机登陆月球的照片中,有些是航天员在地球进行训练时所拍摄的,主要是为了“不让真照片中所含有的科学信息外泄” ,这不但“满足了纳税者,又不会让其它国家(把这些照片)拿来作科学用途”。
这个解释简直就是混蛋逻辑,他既然承认了造假,那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登月不过是冷战拖跨苏联的伎俩.没有信誉的人让别人怎么相信呢?
来源 :http://bbs.yy05.com/viewthread.php?tid=45028

热力学可能证明阿波罗登月电视镜头造假
-------阿波罗登月舱与通讯能力的评估

●鲁 汶

(一)引 言

正当ACT网络论坛争论美国阿波罗登月真伪吵得不可开交,反对哈姆雷特的声势四
起之时,哈姆雷特贴出了一份出乎人们意料的回帖, 他提出:“阿姆斯特朗说"鹰
已着陆"时,是在地面录音棚里说的”。并声称他找到了“最最确凿的证据”。他
说:

前一段我还在研究登月照片,对其中种种造假的珠丝马迹提出疑问,还有
对其工程技术方面提出疑问。现在,我可以抛弃所有这些证据不谈了,我可以
抛弃所有这些技术细节不谈了。

因为我已经找到了最最确凿的证据,可以毫不犹豫地,不容丝毫怀疑地确
证,阿波罗登月是美国宇航局导演的一出空前绝后的一场好戏。美国根本没有
上过月亮。阿姆斯特郎说“鹰已着陆”时,是在地面录音棚里说的。

我不想把我这个铁的证据说穿,留着还有用呢。再说我一但说破了,明天
联邦调查局就该来找我了。我还准备留着写书呢。再说,我一但说破了,所有
持怀疑态度者不就马上接受我的结论了吗?那太便宜了。中文牛矢铺里好不容
易有了一样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各舒己见进行辩论,不能轻易把结果说
出来嘛!
(哈姆雷特,Re:阿波罗登月是大骗局,ACT19971206)

很遗憾的是哈姆雷特的这个回帖没有把“这个铁的证据说穿”,也没有引起人们
的争论,他说的“最最确凿的证据”是什么呢?

笔者从哈姆雷特在1997年12月8日回方舟子一帖(Re:阿波罗登月是一个大骗局!)中
推测,可能哈姆雷特所说的已找到的证据就是:月球表面是真空无大气。

依据现有的科学常识:声音是依靠空气来传播的,月面上没有大气,可以说是高
度真空的状态。据说宇航员在月面上是靠无线电来通话,因此可知月面上虽然没
有大气,但有电磁辐射的能力。根据这一点,如果哈姆雷特是依据月面上没有大
气来判定“鹰已着陆”是在地面录制的,那是不可靠的。

(二)从热力学角度的论述—再论阿波罗登月骗局

本来“阿波罗登月真伪辩论”随着方舟子败北,网上“刮起了以中学课本知识否
定现代科学前沿成果的旋风”就要结束了。 不料哈姆雷特于1998年1月14日贴出
了一篇“从热力学角度的论述—再论阿波罗登月骗局”的文章,他说:

本人确信阿波罗登月从来没有成功过,公众见到的照片,录像,数据资料
都是精心编造出来。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根本就没有技术能力可以登上
月球并成功返回。我已经列举了许多方面的论证来推证阿波罗登月不可能是真
实的。现在我再从纯热力学的角度来论证阿波罗登月的电视镜头是伪造的。

启发我想起用热力学原理来论证阿波罗电视镜头造假的,是最近发射的美
国宇航局月球探险者号月球卫星。因为这是阿波罗之后25年美国宇航局首次月
球探测,所以我对所有有关的新闻报道非常注意,也仔细研究了所有我能找得
到的公开资料。

一个资料使我很感兴趣。 月球探险者通讯系统使用所谓的S波段与地球通
讯联络,通讯地面站使用所谓的深层空间网,由一个七十米天线阵组成,所谓
的S波段频率约两千多兆,信道容量能力最高仅为每秒三千六百比特。 这么低
的信道通讯能力,大大出乎我的预料。

于是我作了一番计算,估算在理想状况之下,从热力学原理出发,理论上
可以达到的最高通讯信道容量是多少。

稍懂点普通物理的朋友都知道,信息即是负熵,中间只差了一个波儿之慢
常数,而熵乘以温度即是能量。信息的传播,必须通过传送最低需要的能量来
达成,温度越低,携带同等信息所需能量越少。这就是为什么许多高灵敏度的
物理实验都必须在超低温下做,许多的高灵敏接收天线都要降到超低温来提高
灵敏度。

天线阵是不可能泡入液氮里的,所以我们用常温来进行计算,为了方便,
假设环境温度是绝对300度,乘以波儿之慢常数, 得出要传送一个波特信息所
需要的最低能量为百万分之四皮焦耳,也就是说4.14×10^-21焦耳,一比特等
于ln2波特。每秒3600比特的信道容量,相当于十亿亿分之一瓦特。

读过我其他贴子的朋友们,还能记得我怎样推导出月球三反射镜反射回地
球而被接收到的激光光子只有每分钟几颗吗?此无他,距离使然。地球到月球
的距离是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实在太远了,什么信号都变得非常微弱。以
月球为中心,月地距离为半径的球面上,一个球面角的球面面积就有十五亿亿
平方米。

当然,卫星天线是有方向性的,能量集中在一个方向上。 可是S波段的波
长有十五厘米之长,假设卫星天线直径为半米,电波将集中在约0.44个球面角
范围内。一百多瓦特的通讯设备,大部分功率是消耗掉的,能有几分之一瓦转
化为电磁波能量就不错了,为了简单起见,假设有半瓦转化为电磁波能量,分
布在0.44个球面角上, 在地球上每平方米应该可以接收到一百亿亿分之7.6瓦
特的能量。至少要用一个1.33平方米大小天线才能接收到每秒3600比特信道容
量要求的十亿亿分之一瓦。天线阵里的每一个天线都必须接收到至少那么多电
磁波能量,然后才能进行相关运算,滤除干扰。

以上分析只是纯理论上的计算。和实际数字比较表明,月球探险者号的通
讯技术,不但是达到了当今技术上的极限,也已经逼近了技术上绝无可能逾越
的理论极限了。3600比特的通信速率已经是不可能再高了,除非有人能够把热
力学几大定律推翻或造出永动机。

回想起当年阿波罗11号登月时,曾有电视镜头作了实况转播,这个电视信
号是否真的是来自于月球表面的实时电波信号呢?普通的商业广播的黑白电视
信号的信息容量大约是每秒六百万比特,远超过普通数据传送容量,大家想想
,假如你的电脑还是用老式的2400比特Modem来上网, 传送一张图片要化多少
时间,就知道了。象月球探险者的3600比特速度,传送静止图片都要化很长时
间,传送电视信号是绝无可能的。

要增加信息通道容量,就必须增加能量。现代的月球探险者用近百瓦的通
讯器材,传送给地面的70米深层空间天线矩阵,不过只得3600比特的信道容量
。阿波罗那时还没有深层空间天线阵,接收能力还没有现在高,通讯器材效率
也还没有现在高。权且就算这两项都可以和现代相比,要从3600比特信息量提
高到6000000比特,其他条件都不变, 通讯器材的功耗就要提高近一千七百多
倍,要从一百瓦提高到十七万瓦。阿波罗飞船全部电力靠化学电池供给,连太
阳能电池都还没有,根本没有这个能量。事实上,阿波罗的通讯器材也只有一
两百瓦左右的功耗。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是使用较大的抛物面天线,使得无线电波更加集中。事
实上后来阿波罗15号的确架起了一个很大的抛物面天线,可惜这仍然差得很远
,与事无补。一开始的阿波罗11、12、14都没有带抛物面大天线,有的只是登
月舱上的半米左右天线。

很显然,全球二十几亿电视观众看到的首次登月电视实况镜头,绝对不可
能来自月球之上。这些电视镜头是在地球上拍的。
(哈姆雷特,阿波罗登月与热力学定律—再论登月造假,ACT19980114)

哈姆雷特上述这篇文章贴出后,事隔大约五小时,他又贴出一篇文章,进而试图
说明自己对阿波罗飞船的通讯系统猜测的合理性。如他说:

我进一步在万维网上进行了一些检索,研究了阿波罗飞船的通讯系统。结
果完全证实了我的猜测。阿波罗飞船限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以及携带的通讯
系统功率限制,只能进行低速率的信号传输,不可能进行实时实况电视镜头传
送,全球几十亿电视观众看到的登月“实况转播”,当是伪造的。

与此同时,哈姆雷特说明了一些参考资料的来源:
http://thebest.net/jduncan/asnr/
p173-188.htm,美国宇航局曾经公布的阿波罗飞船新闻发布书的一部分,里面详
细论述了阿波罗飞船的通讯系统。他还说:

读者只要注意到一个事实就行了:在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上,只有S波段还
能保持联系,并且必须使用高增益模式才行。S波段通讯采用两种模式,一种
是正常模式,采用51200比特信道速率,相当于现在最快的56KMODEM,另外一
种是低速模式,采用1600比特速率,比早期最慢的2400 MODEM还要慢一倍。非
常显然,正常速率模式是供距离较近时,即在比较接近地球的距离上使用,到
了月球距离,因为信号微弱,只能使用很慢的1600比特速率传递信号。这1600
比特要传送所有的有关信号,包括仪器测量控制数据,与地面的声音对话,还
有电视信号。事实上也没有办法做到比1600比特更加高的速率,这不但受技术
条件限制,更加受技术上绝不可能突破的理论上的极限限制。 ... "http://org"

1600比特的信道容量,连传送正常对话的声音信号都非常困难,更不用说
电视信号了。这些声音,电视信号要传输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先记录下来,然
后用很长的时间慢慢传送,再凑到一起合成原来的声音信号和电视信号。实时
,实况的声音和电视镜头的传送,象阿波罗11那时的实况电视转播,绝对没有
可能!

许多网友都玩过internet phone甚至internetvideo phone,要玩这个,除
了电脑运算速度足够快,可以处理实时声音图象信号,并对其加以压缩,还得
有足够快的MODEM,我用的是33600的MODEM都嫌不够快。 阿波罗那时根本没有
对声音和图象进行实时数据压缩的技术,甚至数据压缩的数学算法都还没有研
究出来,用一个相当于比2400比特的MODEM还慢一半的信道速率, 要传送实时
电视信号,岂不是要比想骑着三轮车想上月球还要难?

去年的轰动一时的火星探测车,由于类似技术极限,通讯信道速率只有几
十到几百比特,这自然不是说NASA那么穷,连个33600比特速率的MODEM都装不
起,热力学定律限制,这是打不破的极限。火星探测车传一张照片回来要化近
二十分钟时间,实在不容易,你假如说火星探测车能实况转播火星表面电视镜
头,我马上就知道是假的。

阿波罗的实况电视镜头,已经明明白白是假的了。我们可以讨论一下,要
怎样才能达到足够信号速率,可以进行真正的电视转播?

有三个办法可以提高信号速率:
⒈增加发射功率
⒉增大天线的直径使得电波能量方向更集中
⒊减小电波波长,使得同等天线大小下电波方向更集中

这三个办法对阿波罗飞船来说都极其困难。阿波罗的电源供应全靠有限的
化学电池,无法增加很多。增加天线大小,则受到飞船本身的形体及重量限制
,也不可能增加很多。减小波长,电子技术上倒不是太难做到,可惜的是大气
层有个电离层,将屏蔽所有频率高于S波段的无线电波, 直到达到了可见光频
率,才又可以通过,高于可见光又不能通过了。

总之,六七十年代,以至今天,没有任何技术条件可以实现从月球上发回
来的电视实况转播。

又,即使假定阿波罗在月球上仍可以使用51200比特的信号速率, 离传送
实时电视信号的要求还差得远呢!阿波罗电视摄影机使用的电视制式是每秒十
幅画面,每个画面320行,也即每秒钟3200扫描行,51K的信道速率一瓜分,每
条扫描线恰好分到16bit,刚刚够传256灰度的两个像素点。电视画面每条扫描
线有近千个像素点,分辩率低些也有几百个像素点。两个像素点能做什么用?
必须指出的是当时根本没有DSP技术, 无法对图象数据进行实时压缩。甚至进
行数据图象压缩的数学算法都没有。
(哈姆雷特,阿波罗登月与热力学定律—再论登月造假,ACT19980114)

(三)飞船上的电力只有化学电池更是笑话

网友冯向光是美国的Florida州大学物理专家,他认为哈姆雷特所谈的上述阿波罗
登月与热力学定律情况不对,甚至是可笑的。因此他在短小的回帖中就标出了五
个“?” 连续提问,以此回应哈姆雷特。如他说:

你的意思是不是卫星通讯都不可能? 同步卫星轨道约是月地距离的十分之
一,功率接收效率是月地通讯的一百倍。可是同步卫星可以连续工作十年以上
,它需要多少能量? 飞船上的电力只有化学电池更是笑话,就连你的车上都该
有个充电器吧? 卫星天线的辐射功率不到一瓦? 你当卫星天线是你的手机?

你的电视信号每秒六百万比特的数据不知来自哪里。现在(和以前)的电视
信号都是模拟调频信号,根本没有信息量的规定。信号功率如果太低,影响的
只是图象清晰度。
(Xiang Guang
Feng,Re:阿波罗登月与热力学定律—再论登月造假,ACT19980114) ... "http://net"

网友宇澄对冯向光的回帖所谈“飞船上的电力只有化学电池更是笑话,就连你的
车上都该有个充电器吧?”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说:

这似乎和充电器无关:充电器只不过把一种能量转换为另一种。如果没有
太阳能电池或核电的话,船上的原始能源就只有化学电池一种。

宇澄对哈姆雷特还说:

卫星天线辐射功率应远高于一瓦。哈母明显计算有误,虽然结论似乎不错。

普通电视信号带宽约6MHZ。电视系统的带宽如不够,则帧同步,行同步信
号都无法正确传输,更不用说图象信号了。当然近几年的VCD技术只需150Kb就
可以,这是后话。
(Yucheng Jin,Re:阿波罗登月与热力学定律—再论登月造假,ACT19980114)

哈姆雷特认为冯向光是物理学出身的应该依据电磁学做点推算推算,估计一下电
磁辐射功率。同时还对冯向光说:

阿波罗上面没有太阳能电池,只能使用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化学电池,通讯
卫星可以使用源源不断的太阳能电池能量,只要电池版够大,要多少功率有多
少功率。同步通讯卫星位置是相对地面站不变的,地面天线可以做得很大。要
跟踪在月球上的阿波罗飞船,因为地球在自转,天线也得旋转才能始终对得准
,因而地面站天线没法做得很大。

阿波罗飞船是以月球表面为背景的,因此计算通讯需要的热力学最低能量
时,要以月球表面温度来计算,我用了绝对300度来估算, 但地球同步通讯卫
星可是以宇宙深处为背景的,应该用宇宙背景辐射的温度,即绝对3度来计算。

在发射功率和地面天线大小都相当的情况下,光是距离的不同及背景温度
的不同就足以得到一万倍的极限信道速率的差别,说明通讯卫星可以传授的信
息量比阿波罗多一万倍,如果阿波罗可以传送一路电视信号,那么地球通讯卫
星应该可以传一万路电视信号。事实上能传七八个电视频道 就算不错了。

卫星通讯电子设备的功耗当远远超过一瓦,但是能变成电磁波能量发射出
去的部分是极小的部分。这部分电磁波能量为一瓦左右是差不了太多的。还有
你别以为你的电话手机消耗一瓦的功率,它就发射一瓦的电波能量。实在可能
只有几十豪瓦。

老冯也是学过物理的。如果电磁学的书还在的吧,何不做点推算推算,估
计一下电磁辐射功率呢?

笑话!信息是客观的物理量,无线电信号传递信息是客观事实,怎么能因
为你不懂得在模拟信号中信息是怎么定义的,就说模拟信号中没有包含信息?
如果电视中没有信息,你还看电视做什么?

数值电子设备里,信息是用零啊一的来表示。在物理世界,信息表现为低
概率事件的出现。量子世界里,能级的填充或空缺就代表了信息。在热力学看
来,信息便是负熵。你连信息是负熵都不懂,枉读了物理了。 ...

信息是客观存在,也是可以定量计算的,不管在数值电路里还是在模拟信
号电路里都可以定量计算信息通道容量。一个简单的估算是,频带宽度是多少
,信道容量就差不多是多少。 如商业电视信号频带宽度是6兆赫,信道容量便
是6兆比特。

图象清晰度便是信息量。信息量减少两三倍,图象的清晰度便明显的变差
,信息量减少几千倍,哪里还有什么图象?
(哈姆雷特,Re:阿波罗登月与热力学定律—再论登月造假,ACT19980114)

哈姆雷特在“Re:阿波罗登月与热力学定律—再论登月造假”中还对网友宇澄所
提出的“卫星天线辐射功率应远高于一瓦。哈母明显计算有误,虽然结论似乎不
错”问题解释说:

我的估算非常准确,有资料数据为证:阿波罗上S波段功放单元的输出功率
为十瓦。十瓦的功率输出到天线上,能有一瓦变成无线电波的能量发射出去便
不错了。如果你讨论的是热辐射,辐射效率能接近百分只百,也不过是十瓦而
已。

与此同时,哈姆雷特对宇澄的回答是:

谢谢补充!你说的VCD技术后话涉及到一个数值图象压缩的问题,特别
是这是实时图象压缩,本人对此小有研究。实时图象压缩的技术在阿波罗时代
根本就不存在,连这个概念都还没有提出。

同时肯定地说:

阿波罗上没有太阳能电池,

我认同yfz19850208-见习魔法师二级的非常详细答案,我也是认同登月是假的,根据美国真实历史资料表明,那时没有这么高科技!美国人又讲大话啦!

我觉得是假的 美苏争霸的产物

真的

阿波罗11号真的登陆上月球了吗?~

“嫦娥奔月”再次使载人探月成为了各大媒体的焦点,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10月25日推出了“人类探月”的特别报道,对迄今为止登月过程中的几个有趣问题进行了一次汇总。这些问题中,最能抓人眼球的当属“人类是否曾经登上过月球”。

 “20世纪最大骗局”?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在全世界的关注下开始了月球之旅。美国东部时间7月20日下午4点18分,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踏出了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步,他的那句“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随之传遍世界。但几十年来,质疑美国宇航局造假的声音一直也没停息,甚至形成了一个“反阿波罗阵营”。

2000年7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载了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发表的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阿波罗”登月拍摄的登月照片和录像提出质疑。许多媒体纷纷转载了这篇文章,关于阿波罗登月真伪的讨论顿时热火起来。

戈尔多夫列举了几个“言之凿凿”的造假证据。他认为,所谓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拍摄的所有照片和录像,都是在好莱坞摄影棚中制造的。其理由如下:

1.录像资料中那面插在月球上的星条旗在迎风飘扬,而月球上根本不可能有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

2.照片中宇航员身旁出现形状不规则、只有在多个光源下才可能出现的阴影,这在只有一个单光源——太阳的月球是不可能出现的;

3.从录像片中看到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行走犹如在地面行走一样,实际上月球上的重力比地球上小得多,人在月球上每迈一步就相当于人在地面上跨跃5至6米;

4.登月仪器在“月球表面移动”时,从轮子底下弹出的小石块的落地速度也同地球上的速度一样,而在月球上这种速度应该比在地球上快6倍。

戈尔多夫认为,美国宇航员当时只是接近了月球表面,但因技术原因并未踏上月球。由于美国急于在和苏联的太空竞赛中赢得先机,因而伪造了多幅登月照片和一部录像资料片,蒙蔽了世人几十年。戈尔多夫并没有提供新的证据,但这篇文章让很多人对“阿波罗登月”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这么大的登月工程竟然也可能造假?许多科学家听到这一说法后立即站出来反对。美国宇航局发言人当即指责戈尔多夫是“试图愚弄大众”,其官方网站也专门在首页推出了“阿波罗登月”的特别版块。美国阿姆斯特朗航天航空博物馆工作人员、教育学专家安德烈娅·沃对戈尔多夫的论据进行了一一反驳,他表示旗子飘起来是因为在插旗时旗杆在宇航员手的触动下产生了弹性运动,而不规则阴影则是由月球上不规则的地势引起的。同时认为登月是真的支持者也与“造假论”展开了争锋:如果登月计划是一场骗局,不仅“阿波罗”计划全体参与者的人格将受损,而让参与登月工作的几万人守着谎言过几十年,实非易事。目前来说,支持论者阵营仍然占据优势,但争论仍将持续下去。

不毛之地是聚宝盆

撇开“骗局论”不说,“阿波罗”登月的确是人类航天史上一项壮举。从1961年美国宇航局宣布载人登月计划开始,美国在十多年时间里共投入了265亿美元,终于完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远的征程。但也有人对此壮举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月球只是一个没有足够厚大气层保护的“野孩子”,往这个只有环形山和陨石坑的小卫星上砸那么多钱意义不大。

的确,月球不是金银岛,上面没有遍布黄金、白银,但却有一种能维持人类长期能源供应的宝贵资源——氦-3。氦-3是氦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只含一个中子,又被称为“费米子”,是一种可长期使用、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燃料。氦-3是在太阳内部核聚变过程中大量产生的,地球上的氦-3总量仅有10吨左右,可谓奇缺。但科学家分析发现月球保存着大约5亿吨氦-3,如果供人类作为核聚变燃料使用,提供的能量足够人类使用上万年。另外月球还富有铁、铝、稀土金属等重要矿产资源,可说是一个巨型聚宝盆。

  登月难关有三个

作为地球惟一的一颗卫星,千百年来那盏高悬的明月激发了人类无穷的想象。好奇心是人类探索问题的原始动力,人类登月的执著自此起便一发而不可收,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曾经有多位勇士为此献身。进入20世纪后,在航空航天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人类终于拥有了进军月球的资本。

法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在其所著小说《环绕月球》(1870年出版)中,设计了一种独特的登月方法——用大炮将人打到月球上去。但真正的登月可不是科学幻想,它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浩大工程。

仍以美国“阿波罗”飞船为例,“阿波罗计划”在启动之初主要面临3头“拦路虎”——运载能力足够强大的火箭,能把重达100吨的登月舱送到近月轨道;电子、生命支持设备十分完备的指令—服务舱(CSM);以及能够“找到回家的路”的登月舱(LM)。各个系统都要考虑多种突发情况,做到万无一失。其中登月舱这一关最难,当年美国数千名顶级工程师经过数年研究,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获得成功,其难度可见一斑。另外轨道设计、着陆点选择、返地途中的精确减速都来不得半点差错,稍一疏忽,就会让登月的宇航员有去无回。21世纪的人类登月活动基本上是以当年的登月过程为蓝本,虽然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会使科研人员如虎添翼,但登月的这三头最主要的“拦路虎”还是必须降服。

登月只能“搭便车”?

目前大多数国家预想中的载人登月计划,仍采用的是“阿波罗”宇宙飞船“搭便车”的形式——即先由大推力火箭将载人飞船(由指令—服务舱、登月舱组成)送过月—地引力平衡点,登月舱与母船分离后先完成登月任务,然后将宇航员送回指令舱,最后返回地球大气层。宇航员在这个过程中,要经过数次复杂的“转车”过程。这样一来便有人会问,何不采用“直达式”的航天飞机呢?这样省去了诸多麻烦,不是一举多得吗?

航天飞机是一种为穿越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高度100公里的卡门线)而设计的火箭动力飞机。它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发射到太空,能在地球与近地轨道间来往穿梭,目前其动力系统不足以支持到达月球。载人宇宙飞船与航天飞机在外型上最大的不同,当然就是前者无“翅膀”,后者有“翅膀”,其主要作用是在返地途中给航天飞机提供更大的制动力。由于“翅膀”在与空气磨擦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航天飞机的外壳必须采用独特的热学设计,“折翅”的载人飞船反而比航天飞机更安全。在设计上,载人飞船的主体为复合材料,而非航天飞机所用的金属材料,这就使它在重量、动力系统方面更占优势。

综合看来,航天飞机虽然方便,但技术复杂、维护成本非常高,而且反复使用以后的安全风险性也随之提高。而载人飞船技术相对简单,花钱少风险小,并且适合长期停靠在空间站上作为救生艇使用。资格更老的载人飞船仍然有其优势,“搭便车”到月球并非下策。(特约撰稿 池晴佳)

国旗尘埃鞋印行走画面胶片无回归 火箭土星五号遭弃 引发美国人首次登月是骗局之争 十大疑点首次登月是不是骗局
  第一次登月的宇航员对本报特约记者表示确实登上月球 中国专家称“嫦娥”很难拍到鞋印
  昨天,嫦娥一号发射升空,1969年美国人是否真的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嫦娥”能否拍到当年在月球留下的脚印?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潘厚任对本报记者表示,拍下当时的登月痕迹不太可能。
  与阿姆斯特朗一起登上月球的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布兹·奥尔德林对本报特约记者表示,一个在他面前提出质疑的人当时就被他打了一个耳光。
奥尔德林还回应了“骗局说”所提出的一些质疑。

  燕山大学李子丰教授(以下简称李)在搜集研究“阿波罗号登月”疑点后,表示计划在明年7月召开“美国人类登月真相探究会”,揭露一个世纪大骗局。
  而针对“阿波罗号登月”十大疑点,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潘厚任(以下简称潘)给出了相关解释,他并不认同“骗局”一说。
  ■争辩人物
  “骗局”说支持方:李子丰
  燕山大学石油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河北省石油学会理事、《燕山大学学报》编委、《石油钻探技术》编委、河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评议人。
  “骗局”说反驳方:潘厚任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从事太空科技工作四十多年,参加我国第一、第二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和卫星系列规划的制定等工作,曾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总体设计组副组长。
  观点交锋
  1.
  没有空气国旗如何横向飘扬
  李:在阿波罗号登月的电视片上,有一段美国国旗在月球上横向飘扬(顺风飘扬)的画面。
  大家知道,月球上没有空气,美国国旗怎么能横向飘扬?
  潘:仔细看画面可以知道,这面国旗是用“7”字形的支架撑起来的,正是因为月球没有风没有阻力,这面旗子才可以长时间晃动而不是立刻停下来,看上去就产生了飘动的感觉。
  2.
  高温过百塑料国旗如何不化
  李:有人在替美国辩解时说国旗是塑料做的,有褶皱感,但塑料一般对温度敏感,月球对着太阳的一面温度很高可达100摄氏度以上,背离的一面温度很低可达零下100摄氏度。塑料不怎么适宜做放在月球上的旗帜。
  潘:阿波罗号可以选择在月亮有太阳光和没有太阳光的临界点着陆,那个地方的温度是比较均衡的,能避免温差大的情况,就好比地球太阳落山时的气温。
  3.
  电视画面太空为何漆黑一片
  李:在电视片上,月球是亮的,天空是一片漆黑的。现在大家都知道,在太空的宇宙飞船中,向四周看,太空是比较明亮的。宣传片与事实不符。
  潘:这和拍摄时曝光时间有关,在月球上只有曝光时间足够长才能显示背景中的星星之类的东西,当时的拍摄情况应该是无法显示背景中的东西,而只是漆黑一片。
  4.
  飞船登月为何不见尘埃飞起
  李:月球上没有空气。当飞船到达月球时,只能用向前方喷射物质的方式减速。月球表面积累了厚厚的尘埃,在喷射物质的作用下,必然会向四方溅射,并将降落点附近的灰尘吹走。登陆月球的画面有这一场景吗?
  潘:一方面,阿波罗号是逐步减速轻轻落在月球上,而且是垂直落下并没有侧向力,即使有微粒碰撞也很快会掉下;另一方面,月球上空气非常稀薄,接近真空状态,因此几乎没有地球那样的空气流,也就不会激起大量的灰尘。
  ■宇航员回应
  我们确实登上了月球
  我们确实登上了月球!与阿姆斯特朗一起登上月球的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布兹·奥尔德林对本报特约驻美国记者说。
  对于质疑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的问题,奥尔德林表示,这样的声音早在他们刚返回地球的时候就有人发出。
  “当时的怀疑是针对我们插在月亮上的美国国旗,有人指出:‘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风,旗子怎么会飘啊?’”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被这样的问题纠缠几十年,他也回答了若干次:“实际上那是事先将旗子的一面用钢丝固定住,以求达到迎风招展的效果。”
  文/本报特约驻美国记者温燕记者曹雪
  奥尔德林资料图
  ■中国专家
  “嫦娥”拍不到登月脚印
  据了解,嫦娥一号卫星科学目标是获取整个月球表面的立体影像,与一般的详细观测不同,它的分辨率是120米左右。但是每一轨的覆盖宽度相对较宽,达到60公里左右。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潘厚任对本报记者表示,嫦娥一号卫星经过美国人第一次登陆月球地点上空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要想从拍下的照片中看到当时的登陆痕迹不太可能。
  文/特稿记者廖洪武
  5.
  表面无水鞋印如何印上月球
  李:鞋印只有在有一定水分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在月球表面根本没有水分的条件下,是形不成鞋印的。我们在海边沙滩行走就可以感觉到这一点。
  潘:并不一定要有水分才能形成脚印。只要月球下面比较硬,上面有浮尘就会有压痕。好比在一个木板上撒上面粉,手一按也会有印痕。
  6.
  高温之下胶片相机如何拍摄
  李:月球在太阳直接照射之下,气温可高达100摄氏度以上,胶片早已熔化了。
  潘:登月的地方选择在日照和阴影的交界处,温度也不是太高。航天员使用的可能是特制的胶片。
  7.
  两块石头为何影子方向不同
  李:从录像画面可以看到,两块石头的影子朝向并不相同,而月球只有一个光源——太阳,画面说明有两处光源,有造假嫌疑。
  潘:月球表面不平可以造成这个结果。表面不平就会造成物体投影在不同的斜面上,从侧面看,好像投影是拐弯了,在现场用眼睛看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8.
  人在月球行走为何并不轻快
  李:分析录像画面可以发现,登月的两位宇航员行走并不快,步子不大,也跳不高,基本上和地球步行情况差不多,而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按道理步行应该很轻松的。
  潘:当时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的宇航服大约有120公斤重,而且宇航服是根据失重状态设计的,手脚弯曲都不方便,十分笨重,不可能像想像的那样轻松。
  9.
  重返地球为何没有火箭装备
  李:人不光要到达月球,还要返回。在出发时,地球发射场需要有装备和火箭。那么,返回的装备和返回火箭在哪里?那个小喷气式返回舱能脱离月球引力吗?
  潘:因为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小喷气式返回舱并不需要巨大的推力,它完全有能力飞回轨道,和分离前的舱体结合然后再返回地球。
  10.
  登月火箭现在为何放弃不用
  李:阿波罗号登月用的是土星五号火箭,功率巨大无比,为什么现在弃而不用了?据说连图纸都没有保存下来。
  潘:土星五号的技术还在,推力可以达到189吨,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火箭仍然是它。但因为成本因素,加上航天发射并不一定需要这么大的推力,所以美国并没有将它派上用场,不需要采取“杀鸡用牛刀”的做法。
  本版撰文/特稿记者廖洪武记者曹雪

相关要点总结:

13726813576:美国登月是不是真的?
许购答:说假的明显是酸葡萄。到月球的通讯有何难点?月球连大气层干扰都没简单的不能再简单。月球距离地球仅38万公里,讯号来回仅2.5秒,这种延迟你能看出来么? 美国登月是真的么? 没有必要讨论这些,我们应该更多关注我国的天文成就,我们应该讨论一下什么时候中国人能登上月球。 美国登月是真的吗? 什么阿波罗11号的登月...

13726813576:美国登月是不是骗局
许购答:现在,全世界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专家用大量的严谨的科学的手段证实,美国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是个大骗局。是假的。美国欺骗了全世界人民。是美国的耻辱。证据是:... 现在,全世界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专家用大量的严谨的科学的手段证实,美国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是个大骗局...

13726813576:阿波罗登月到底是真是假
许购答:在半个多世纪前,靠举国之力把人类送上月球,放到今天来看依旧是项了不起的奇迹,但是它的真实性毋庸置疑,并且能从非常多的方面来进行验证。阿波罗探月计划带回来的月球土壤。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国风范,美国将自己带回来的月壤样本先后赠与了145个国家或地区。在阿波罗11号成功之后,不甘示弱的苏联在...

13726813576:阿波罗十一号登月是否属实?为何一直有专家质疑阿波罗十一号登月的真实性...
许购答:1969年,阿波罗十一号成功升空,在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的操作下,阿波罗十一号成功登月,并且在月球上留下了第一个人类的脚印,这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毕竟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人类踏足月球,而我们对月球的幻想还停留在嫦娥奔月,吴刚伐桂这些幻想上,直到美国航天员登上月球,才让...

13726813576:阿波罗11号是一场骗局?从月球拍的照片疑点重重,究竟是不是阴谋
许购答:从阿波罗11号上的美国宇航员着陆月球以来,伴随着他们提供回来的资料和照片显示,越来越多的负面观点和否定观点甚嚣尘上,这是美国的“阴谋论”!这是很多人的观点,而这些人认为阿波罗11号顺利在月球着陆,是美国的一个阴谋,这并非无稽之谈,因为他们列举出了大量的证据。这些证据在我看来...

13726813576:美国阿波罗登月是假的吗?请指出你的观点
许购答:假的!!这么世界真得很万能,us人可以用拼图的方式战胜苏联人,因为他们的阿波罗登月了,苏联人被贴图的相片所迷惑了,继而传染了地球人,所有人以为那是真得了,可想只是us人的一个谎言,只有他们在偷着乐,但是你不得不佩服人家的协作性,保守这个秘密一直到坟墓里,或许那个年代政治信仰是很崇高的...

13726813576:登月是真的还是假的
许购答:登月 登月指人类利用自身开发的载人航天器将人类的宇航员送上月球。1969年7月21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表面这一历史时刻时,曾道出一句经典的话“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

13726813576:美国阿波罗登月是真是假?
许购答:但是阿波罗11那张美国国旗插上月球的照片显示,阳光入射角大约有近30度,显然不合逻辑。 第二,登月录像也是伪造的。经过对阿波罗登月录像进行分析,有人提出录像带中的宇航员在月面上的跳跃动作、高度与在地面上的跳跃动作、高度相同。而月球上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应该轻易地比地球上跳得高六倍,远六倍。可是从...

13726813576:1969 年美国阿波罗登月事件是假的吗
许购答:质疑:英国邮报2009年8月29日报道,荷兰阿姆斯特丹RIJKS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日前证实,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阿波罗登月计划所取回并赠送与荷兰的“月球岩石”为造假。其主要成分为石化木头。此样本为1969年10月,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3名“阿波罗11号”宇航员前往荷兰访问时,赠送与荷兰前首相威廉·德里斯的礼品。解释:当年有超过...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