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是如何发展的?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如何回答?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为了保护柱网外围的版筑墙,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采用较大的出檐,但出檐过大妨碍室内采光,而且夏季暴雨时,由屋顶下泄的雨水往往冲毁台基附近的地面,因而汉朝创造了微微向上反曲的屋檐。接着,晋朝出现了屋角及翘结构,并产生了举折,使建筑物上部体形庞大的屋顶,呈现着轻巧活泼的形象,成为中国建筑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屋顶式样,到汉朝已有庑殿、歇山、囤顶、攒尖等五种基本形体和重檐屋顶,南北朝则增加了勾连搭。后来又陆续出现单坡、丁字脊、十字脊、孟顶、栱券顶、盔顶、圆顶等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复杂形体。中国古代匠师在运用屋顶形式取得艺术效果方面,经验是很丰富的,唐宋绘画中反映了很多优秀的组合形象,实例如北京故宫和颐和园以屋顶形式的主次分明、变化多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获得了很高成就。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如何回答?~

特点:
历来中国人都非常注重把人和现实生活寄托于理想的现实世界。中国传统建筑考虑“人”在其中的感受,更重于“物”本身的自我表现。这种人文主义的创作方法有着其深厚的文化渊源。
例如,在建筑材料上,中国传统建筑用木材,不追求其永久性,是非永恒的思想,是中国文化基础中非永恒观决定的。而在西方,那里是石头的史诗,追求建筑的永久性。在建筑体量上,中国建筑以人体尺度为原则,要求“大壮”,又要“适形”。
建筑高度和空间都控制在适合人居住的尺度范围内,具有初级的人体尺度思想,即使是皇宫、寺庙也不能造得太大。造型上中国建筑讲究平和自然的美学原则,平稳,注重水平线条。即使是向上发展的塔也加上了水平线条,与中国的楼阁建筑相结合。
在园林中,建筑是凝固了的中国绘画和文学,它以意境为创作核心,使园林建筑空间富有诗情画意。
同时,园林布局的自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儒、道两种思想在中国文化领域内的交替互补,也足以说明园林艺术之通过曲折隐晦的方式反映出人们企望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憧憬返朴归真的意愿。我国传统造园的立意、布局和手法已在国内外现代建筑中被广泛借鉴。
外观上和其它国家的许多建筑一样,分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但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尤其大,有时几乎和屋身同高,且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比例及标准做法。
“天人合一”的建筑环境,崇尚自然,喜爱自然自古亘有。先民们早就注意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统一。《周易。乾卦》:“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共德,与日月合共明,与四时合共序,与鬼神合共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儒家崇尚“天人合一”,道家推崇“自然无为”。天也,自然也。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
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景象万千,祖国各地的美好景色又启发着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的无限激情。
“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对自然美的鉴赏融揉成为传统美学的核心,相应地产生了绚丽的山水文化、山水画、山水园林,出现了风景名胜区。
在这种美学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是持着与大自然对立的态度,用建筑去控制自然环境;相反,乃是持着亲和的态度,从而形成了建筑和谐于自然的环境态度。
例如东晋大官僚石崇在洛阳近郊修建河阳别业(金谷园):“其制宅边,却阻长堤,前临清渠,柏木几于万株,流水周于舍下”(石崇《思归引·序》);佛教高僧慧远在庐山经营东林寺:“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垒基,即松栽沟。清泉环阶,白云满室。
复于寺内别墨禅林,森树烟凝,石迳苔生。凡在瞻履,皆神清而气肃焉”(《高僧传·慧远传》)。诸如此类的描述,文献记载中屡见不鲜。
从此以后,那些建置在城市以外的山水风景地带的佛寺、道观、别业、山村聚落都十分重视相地选址,目的不仅为了满足各自功能的需要,还在于如何发挥建筑群体横向铺陈的灵活性而因山就势、臻合于局部的山水地貌、谐调以总体的自然环境。
它们无异于点染大地风景使其凝炼生动、臻于画境的“风景建筑”,这正是中华民族在建筑与大自然关系的处理上所体现的独特的环境意识,虽非完全自觉,但却十分明显。历来的山水“画论”和堪舆学说,对于这种环境意识都曾作过部分的美学和科学的阐述。
和谐于自然的环境意识,更自觉更深刻地体现在园林建筑中。广义的中国传统建筑应包括园林建筑。在园林里面,建筑不必拘泥于一正两厢。
伦理象征或多或少地被冲淡甚至完全消失,建筑布局获得最大的自由度。建筑与山水、花木等有机地组织为一系列风景画面,使得园林在总体上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建筑美与自然美相互融揉的境界。

扩展资料

建筑风格
中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些民族所居住的地域,由于东西南北的自然环境不同与气候条件的差异,也由于不同地区各自产有不同的建筑材料。
所以世代以来,他们便依自然条件与可能提供的材料,按照各自生产和生活的不同需要与习惯,创造了互不相同的建筑,并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各自的建筑做法与建筑风格。
在北方黄土地区,古代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或用土坯,或夯土筑墙,以此筑成房屋,或构筑成窑洞作为住居。后来又用黄土烧制砖瓦,用以盖房既方便又耐久。
在南方,气候潮湿多雨,人们便以竹木为建筑材料构筑房屋居住。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地处亚热带,常用竹木搭成杆栏式建筑。而青藏高原,少雨干旱,昼夜温差大,则多砌筑厚墙式平顶碉房。
蒙古族地区,依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习惯而搭制帐篷式住房(蒙古包),这种房屋易于拆架迁移。西部伊斯兰教建筑则喜欢采用尖拱形建筑。
总之,古代各族人民,因依自然条件与当地可能提供的建筑材料,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与需要,各自构筑了不同民族风格的建筑,共同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内容,共同为发展中华民族的古代建筑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建筑

从现代建筑水平看,瓦屋顶只是各种屋面材料中的一种,是和麦秸泥顶、草顶可以并列的,但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尤其是丰富的遗物里面,瓦屋顶占了极大的比重,因之专辟本小节对瓦屋顶加以介绍。从陕西省岐山县周原遗址所掘遗物中已看到有屋瓦出现。瓦数量不多,附有耳或大头桩,是否是用绳索扎结在椽木上,未敢断定。这些屋瓦间断地与附有象形文字的铜器同时出现,故可认为至迟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即使用在屋顶上。到了战国时代,屋顶上筒板瓦的使用就较普遍了。筒瓦端部,或为整圆瓦当,或如半圆瓦当,瓦身长度有达80厘米者,无论易县燕下都遗址还是平山县三汲中山王墓均属如此。
秦汉瓦当中半圆形就比较少了。瓦当花纹图样种类已相当丰富。
1.有的是文字瓦当如“延年益寿”、“长乐未央”、“上林”、“甘泉”;
2.有的是蕨手纹;
3.有的是动物纹如龙、鹿、朱雀、鱼等。
南北朝瓦当有两大类花纹,一是文字瓦当,如“传祚无穷”、“万岁富贵”等常是在圆形廓内做成田格子,在格内写字;一是莲瓣纹瓦当。

相关要点总结:

19297096257: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形态有那几个特征
酆时答:故宫宫殿建筑群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在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精品,除去上述单一造型的屋顶外。还有由这些单体屋顶组合而成的复杂形体:北京故宫、颐和园和被烧毁的圆明园都是以屋顶形式的主次分明、变化多样,来加强感染力的,尤其令人惊叹不已的是故宫角楼屋顶的组合造型。

19297096257:请教前辈们教一下中国古建筑屋顶的做法
酆时答:这屋脊分了好几种。1、正脊正脊是整个屋顶上最重要的,也称大脊和平脊,它位于屋顶的最上方,即两个坡面交汇处(如下图),一般来说,它在古建的屋顶上处于“妈妈”的地位,其他的屋脊几乎都是从它这“生出来”的。在咱们常见的宫殿建筑里,正脊的两端经常装饰有吻兽,前面宫殿君已经给大家普及过...

19297096257:中国古建筑从什么发展起来的?
酆时答:现存宋代的建筑有山西太原晋调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和浙江宁波保国寺等。其建筑特征是,屋顶的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前代深远,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筑风格渐趋柔和。元朝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又一发展时期。元大都按照汉族传统都城的布局建造,是自唐长安城以来又一个规模巨大、规划...

19297096257:从古至今人类的房屋是怎样变化的
酆时答:2、古代:随着人类文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于是经过人们精工雕凿、科学拼接而成的木屋和石屋,以及木石土合用建造的各种形式的房屋大量出现,直至发展为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和寺庙建筑群;由于历史文化抑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创造了各式不同的房屋。考古发掘证明...

19297096257:中国古代原始社会时期建筑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什么?
酆时答:其前都是一段多元化时期,但发展脉络始终一元化 <3>渐变、互补——在动态中发展 2. 中国古代建筑的地区差异 3. 纯金文化与合金文化新石器时期(约公元前8000~前2000) 此期建筑基本可分南北两大系。南方潮湿地区从巢居发展为架空的干栏,已发现的最早遗迹为7000年前的余姚河姆渡遗址中的兼用榫卯和绑扎的干栏式建筑...

19297096257:为什么古代宫殿建筑的屋顶,都有翘曲的飞檐
酆时答:2.18是“雨水”。从2.19开始,中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就会开始有更多的降水了。你知道吗,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和屋脊的设计,也和雨水有关呢。都有哪些相关性呢?快来看看吧!你到过北京吗?那里有许多著名的古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尤其那瑰丽的大屋顶,它的屋脊带着柔和的曲线微微向四角翘起...

19297096257:中国古代建筑怎样从屋顶看出等级的不同
酆时答:依清代屋顶之规制,屋顶等级由高到低分为: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庑殿、歇山、悬山、硬山。1、庑殿:四坡屋顶,多用于殿堂式建筑。2、歇山:由上半部硬山或悬山,下半部庑殿所组成,基本上只准官署使用。3、悬山(挑山):屋顶两侧突出于山墙。4、硬山:屋顶两侧不突出于山墙。5、攒尖:包括圆攒尖,四...

19297096257: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主要样式有哪些
酆时答:随着文化的繁荣发展,房屋屋顶在建筑方面的色彩以及样式也越来越丰富了,与现在屋顶相比,在我国古代建筑上的屋顶就显得格外有特色。那么,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主要样式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了解。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 1、庑殿顶 庑殿顶是我国各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在明清时代只有皇家与...

19297096257:什么是建筑设计两段式和三段式
酆时答:即台基、屋身、屋顶三方面,台基就如人的双足,承托着屋身和屋顶,通过台基的尺度可反映出建筑的等级。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是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和飞檐,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 ...

19297096257:中国建筑三段式是指什么?
酆时答:即台基、屋身、屋顶三方面,台基就如人的双足,承托着屋身和屋顶,通过台基的尺度可反映出建筑的等级。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是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和飞檐,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