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望天门山中描写了江水水流湍急的诗句是什么?用自已的的话说两句的意思 古代诗词中描写长江水流湍急的诗句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意思是: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出自:《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原文:

望天门山

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望天门山》是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赏析:

《望天门山》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使用动态的画面写出了天门山雄伟壮观的景色。随着诗人行舟的方向,我们依次看到: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从日边驶来。

诗的前两句通过运用“断、开、流、回、出、来”这六个动词,使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试的动态,表现了天门山景色的奇美壮观,也写出了天门山雄奇险峻的壮美气势。

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不仅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富有了动态美,而且寓含了诗人观景时的喜悦心情。

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了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全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望天门山》中描写了江水水流湍急的诗句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字面意思是: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天门中断楚江开“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碧水东流至此回“一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古代诗词中描写长江水流湍急的诗句~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白居易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李白《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杨炯《巫峡》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
——李季兰《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白居易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李白《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杨炯《巫峡》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

——李季兰《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古代诗词中描写长江水流湍急的诗句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白居易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李白《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杨炯《巫峡》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

——李季兰《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相关要点总结:

19144351460:望天门山这首诗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什么
师喻答:望天门山这首诗采用了对偶和夸张两种修辞手法,描绘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出自:《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原文:望天门山 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

19144351460:望天门山写的是哪里的什么景色
师喻答:望天门山写的是天门山的景色。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望天门山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

19144351460:望天门山`是什么景色
师喻答:青山、碧水、孤帆、红日 《望天门山》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

19144351460:望天门山描写中运用了水的诗句是什么
师喻答:《望天门山》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原文: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裂,...

19144351460:形容水流湍急的诗句
师喻答: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古代诗词中描写长江水流湍急的诗句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白居易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19144351460:望天门山描绘了什么从什么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象
师喻答: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描绘了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象。这首诗以天门山为背景,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首先,诗人通过对天门山的描绘,展现了其雄伟壮观的景象。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安庆市境内...

19144351460: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师喻答: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

19144351460:乘船畅游长江看到被江水隔断的大山我不禁吟诵起什么代诗人谁的古诗?
师喻答:望天门山 唐 ·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

19144351460:描写江水大浪滔滔的诗句
师喻答:李白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全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4、优美的:白居易 《暮江吟》全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描写滔滔江水的诗句 八月涛声孔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

19144351460:...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出来。这首诗描写...
师喻答: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