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苦撒撇的苦水是什么做的 苦撒的做法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傣味散派,看家属于苦派(又称牛苦派、牛撇)。苦披萨是傣味披萨的一种,主要原料是牛肚(即牛肚)。苦洒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独特的蘸水。

这个碗蘸水最重要的部分是用牛肚子里未消化的草和特殊的苦水做成的。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没有它,苦难就不能成为苦难。

在杀牛前一个多小时,给它们喂一些傣族村寨特有的杂草——刺五加叶和辣蓼。

西洋参又叫刺五加,因其四周长刺,是一种凉性苦的中草药。

辣蓼的叶子像辣椒叶,味辛、苦,有杀菌作用。

一个多小时后,打开牛,取出牛肚,将洗好的牛肚放入开水中两分钟,取出,迅速刮干净,切成条状。

从牛肚子里取出初步消化的草,与牛肚混合,加入其他调料:小米辣、花椒粉、花生米、八角、草果粉、味精、盐;

加入一些新鲜的切片刺五加叶和辣蓼,与山上的野生葱混合。再补充一个你想象不到的东西:苦水。

这苦水不是苦水,也不是植物根做的!首先,杀牛时取出的一块特殊的肠子,就是苦肠!(苦肠从牛胃进入牛肠的部分)。将苦肠加水煮沸,用纱布过滤,得苦水。

这种苦水的牛肉饼才是最正宗的味道!



苦撒的做法~

撒撇:为德宏、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傣族喜好的菜肴,各地做法不尽相同,“撒”系傣语,汉语意为凉拌;德宏傣族做法由蘸水和附菜组成,蘸水分柠檬撒撇、牛撒撇等,附菜有傣族特制细米线、黄瓜、刺五加、水乡菜、苦笋、马蹄菜等;柠檬撒撇味酸,有清凉解暑功效;牛撒撇味苦,有清热功效。

牛撒撇这道菜具有药膳价值,可以帮助消化、健胃、消暑祛热。临沧地区的牛撒撇与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的牛撒撇是不一样的。

牛撒撇主原料

主要原料是牛肚(即牛胃,汉族叫牛百叶)。

牛撒撇的独特佐料

牛撒撇之所以特殊,在於它所用的独特的佐料——牛胃裏已和胃液混合在一起,但还没被消化吸收的东西。听上去似乎难以置信,然而如果没有它,牛撒撇就不能成其为牛撒撇。

制作牛撒撇的方法:

在杀牛前一个多小时,给牛喂一些傣乡特有的野草——五加叶和香辣蓼草。五加叶因为周边长刺,所以也叫刺五加,是一种清凉、味苦的中草药。香辣蓼草叶型似辣椒叶,味道又辣又苦,具有杀菌的功效。

牛开膛後,把牛肚洗净,放在开水裏烫两分钟,捞出来後快速刮洗乾净,切成条,然後放佐料;从牛胃裏取出初步消化的草汁,跟牛肚拌在一起,再加上其他佐料:小米辣、花椒面、花生末、八角、草果面、味精、盐;再放一些新鲜的切细了的五加叶和香辣蓼草,拌上从山裏采来的野香葱——牛撒撇就制成了。对了,还要加上另一种你无法想像的东西:牛的小肠裏的一种很苦的汁水。加了这种苦水的牛撒撇才是风味最地道的牛撒撇!

牛撒撇的特殊气味

牛撒撇的气味很特殊,有一种野草混合著泥土的芳香。闻到这种气味你会联想到躺在草地上放牛的情景,或是感受到一种清晨去草地上散步时的气息,而决不会想到吃的上面去。

牛撒撇的特色

牛撒撇的颜色别具一格:绿绿的,带点枯黄。乍一看,象一盆子秋天刚从地上扫起来的、还没来得及发黄的落叶。

牛撒撇具有清凉解毒的功效,但要把这种东西吃进嘴裏,确实得有点第一次吃螃蟹的勇气。当你皱著眉,苦著脸,吃下第一口牛撒撇时,正象大暑天渴极了喝进一瓶冰镇汽水那样,一股辣味—不,应该说是一股苦味从鼻腔直冲脑门,顿觉心清气爽,暑气全消!

傣乡气候炎热,牛撒撇成了傣家人夏季不可缺少的消暑食品。在最闷热的时候,你常会看到屋檐下一家老小围坐吃牛撒撇的情景。小孩子们则用芭蕉叶包上一包跑出去,边吃边玩。

景谷傣族牛撒撇

在景谷县傣族地区,有一道傣家人用来宴请宾客的世传名菜,称之为“牛撒撇”。

它的烹制方法比较特别,逢年过节或办喜事时,要杀牛,把黄牛宰杀後,取出牛的脊肉用火把它烤黄,再切成细肉丝,拌以煮熟後的牛肚杂,放上姜、蒜、辣子、花生香碎面等香料和佐科,再用煮沸後经过过滤的牛粉肠水或胆汁拌匀,即可食用。‘牛撒撇”最关键的配料就是那牛粉肠水。城裏人想吃“牛撒撇”没有牛粉肠水,就用五加叶来替代搅拌,味道口感相似。

“牛撒撇”的特点是细腻可口,香味淳正,色泽诱人,具有健胃、消燥热、增食欲的功能,受人喜爱。

临沧傣族牛撒撇

傣族人民制作的撒撇具有麻、辣、苦、凉、甘甜、可口、色泽莹白的特点。他们对撒撇有著特别的偏好,不仅自己喜欢吃,还是招待客人们的上等食品。

牛撒撇的制作最考究的是作料。制作时先将牛肚、腰裏肉、直肠、肝、脾等洗乾净後用水煮,煮时必须保持肉质鲜嫩。煮熟即捞出,切碎,撒上花椒粉、香辣蓼、韭菜、辣子、大蒜等作料,倒入事先做好的苦肠汁和少许刺五加汁,再加上少许的肉汁,拌均匀就可以食用。

德宏傣味“撒撇”

傣族的撒撇有苦撒、鱼撒、撒大卤、柠檬撒、茄子撒等。苦撒:一盤米线、熟牛肉片、熟牛肚片,配上一碗碧森森的浓汁。浓汁是把牛苦肠水用锅熬成,然後再把剁成细末的生牛肉加上剁细的韭菜、缅芫荽、香柳、布芽(傣语)、小米辣搅拌在一起,再把涮涮辣在裏面一涮,把米线、熟牛肉片、熟牛肚片在浓汁中蘸过一下就可食用,吃起来十分爽口。“撒撇”浓汁是在杀牛时取出来的,从牛胃进入牛肠中的那一部分苦肠。撒撇以生吃为佳,第一次吃只能试著吃一点,味又苦又凉能去暑气,在炎热的夏天吃,能让人十分快意。傣家人爱吃“撒撇”,以至吃鱼都要做成“鱼撒”。将生鱼肉剁成肉泥,放上柠檬计,把剁细的香料韭菜、缅芫荽、香柳、布芽(傣语)、小米辣搅拌在一起,再把涮涮辣在裏面一涮,就做成了一碗蘸水,然後再准备一盤用油炸脆的鱼骨、莴笋细丝或包白菜细丝,吃时放进到蘸水裏蘸一下,味道是酸甜的,好吃极了。

云南撒撇蘸水的做法
德宏傣族撒撇,颇受当地各族群众喜爱,就连北京、上海、广东及港澳游客吃了后都感觉独特良好,再到德宏后,有的人还点名要这道菜。撤撇的制作是:用净瘦黄牛肉一公斤剁成肉酱,在开水里氽熟,再把刚杀的牛苦肠兑水煮涨,用纱布过滤后备用,然后把新鲜韭菜和茴香切细后挤去水分,再配以香柳、盐巴、辣椒面、味精等调料把牛肉酱、苦水在一起拌匀,即可食用。撒撇的吃法是:用米线或牛肚丝、肉片在撒撇里蘸一下就吃。撒撇制作考究,刀法细腻,用料新鲜,佐料齐全,费时费工,是典型的功夫菜。

相关要点总结:

13583873243:傣味撒撇是哪里的
夏宣答:撒撇:为德宏、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傣族喜好的菜肴,各地做法不尽相同,“撒”系傣语,汉语意为凉拌;德宏傣族做法由蘸水和附菜组成,蘸水分柠檬撒撇、牛撒撇等,附菜有傣族特制细米线、黄瓜、刺五加、水乡菜、苦笋、马蹄菜等;柠檬撒撇味酸,有清凉解暑功效;牛撒撇味苦,有清热功效。牛撒撇...

13583873243:苦水指的是什么?
夏宣答:苦水释义:1.因含有硫酸钠、硫酸镁等无机盐而味道苦的水。2.因患某种疾病而从口中吐出的苦的液体,通常是消化液和食物的混合物。3.比喻心中藏的痛苦:她哭着对妈妈倒出了满肚子~。

13583873243:鱼撒撇制作方法
夏宣答:撒撇是傣族人特有的一种蘸料,按照原料的不同,可分为牛撒撇、猪撒撇、鱼撒撇,其传统制作方法较为繁琐:选用牛苦肠洗净,加清水熬煮、过滤,制成“苦水”,再将肉类原料剁碎、汆熟,加苦水、韭菜、茴香、香柳、盐、辣椒、味精调匀即成。上桌后用于蘸食米线、熟肉片、熟肚丝等,瞬间酸、辣、苦、...

13583873243:苦水的引证解释苦水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夏宣答:苦水的引证解释是:⒈因含多量硫酸钠、硫酸镁等矿物质而致味道苦涩的水。引《吕氏春秋·尽数》:“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_与_人。”⒉比喻艰难困苦的生活,或指蕴藏在内心的辛酸。引老舍《茶馆》附录《第三幕幕前》:“苦水去,甜水来,谁也不再作奴才。”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七章...

13583873243:苦甲水是什么
夏宣答:苦甲水是什么:苦甲水是一种涂抹在手指、指甲上的产品,它与指甲水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苦甲水涂在手指上,手指上会有苦味,孩子再吸吮手指的话,吃到苦味后就不会再吃了,这样能有效防止孩子吃手、啃指甲,帮助孩子戒掉这些习惯。防咬指甲的苦水大多是从天然植物中萃取过来,比如苦瓜、黄莲...

13583873243:牛苦水是什么
夏宣答:牛苦水是指进入牛胃还没有消化完全的物质。牛有四个胃,依次是瘤胃、网胃、重瓣胃(俗称牛百叶)和皱胃。这四个胃实际是重叠在一起而非前后依次相接,最后一个皱胃会分泌胃酸消化食物,前三个胃则富含细菌与原生动物。牛族动物是专性草食动物,倾向于群居,在开阔的草原生境中觅食。体型大的牛族动物会...

13583873243:除了西双版纳,中缅边境最值得去过冬的地方,藏着云南最宝藏冬天_百度知 ...
夏宣答:来到德宏,一定要尝试一下最重口味的黑暗料理——撒撇。将动物苦肠熬成的苦水作调料,用肉加韭菜、缅芫荽、小米辣和米线蘸着吃,因此,撒撇又叫德宏的过桥米线。每个人都知道云南的“过桥米线”,却不知道德宏的阿昌族,有一道“只过手不过桥”的 过手米线 。将米线放在手心,就着佐料吃下去,吃完还...

13583873243:云南烧豆腐沾水怎么做?
夏宣答:取精黄牛肉为主料,切碎捣为肉泥,配黄牛肚、连贴(牛脾脏),在开水里氽熟,再把刚杀的牛苦肠兑水煮涨,用纱布过滤后备用,然后把新鲜韭菜和茴香切细后挤去水分,再配以蒜末、韭菜末、香柳、盐巴、辣椒面、味精等调料,把牛肉酱、苦水在一起拌匀,口感十分清爽,通常搭配牛肚丝、米线或肉片食用...

13583873243:苦水[kǔ shuǐ]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夏宣答:比喻艰难困苦的生活,或指蕴藏在内心的辛酸。老舍 《茶馆》附录《第三幕幕前》:“苦水去,甜水来,谁也不再作奴才。”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七章:“我们都是吃黄狗头,吃野菜,吃草根长大的。满肚苦水,满腹仇恨。”[苦水]百科解释 苦水,指味道苦的水;比喻遭受的痛苦。 更多→ 苦水 [苦水...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