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祸起萧墙"的“萧墙”是家中的哪一堵墙? 祸起萧墙的萧墙是家中的哪一堵墙?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萧墙是古代国君宫殿大门内(或说大门外)面对大门起屏障作用的矮墙,又称“塞门”、“屏风”

。萧墙的作用,在于遮挡视线,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论语集解》转引郑玄的解释说道:“萧之

言肃也;墙犹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

萧墙之内就是宫室,臣子进入宫室晋见君王首先要经过萧墙,在此需要整理仪范,换为严肃尊敬的态

度.萧墙也因此借指内部。

扩展资料

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原文:季氏将伐颛(zhuān)臾。冉有、季路(两人是孔子的弟子,也是季氏的臣子)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先王曾经任命颛臾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人都不想呢。”

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借口的态度。

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你们俩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祸起萧墙 (汉语词语)



萧墙:不是指家中的墙,而是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读音:huò qǐ xiāo qiáng

出自:春秋·孔子诸人《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翻译:我只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呢!

引用: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回:不照这么办法,恐祸起萧墙,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

扩展资料

祸起萧墙的故事:

有一次,季氏想要攻打弱小的邻国颛臾。冉有、子路两人就来找到孔子,想听一听他的看法。

孔子听了这件事以后,就严厉地批评他们说:“鲁国的国君曾经任命颛臾的国君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现在,季氏为什么要去攻打他呢?”

冉有回答说:“这件事是季氏想要做的,我们两人只是臣子,也没有办法呀。”孔子说:“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盒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冉有说:“颛臾这个小国,城墙坚固,而且离鲁国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依我看,季氏最大的隐患不再颛臾那里,却在萧墙的里面,在季氏兄弟之间呀。”不久,季氏兄弟之间果然发生了内乱。



指的是刚进宫门之内正对门口的那堵墙.

萧墙”这一典故出版于《论语季氏》。
春秋末年,鲁国的政权掌握在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家大夫之手,颛臾是鲁国的附属国,靠近季孙氏的封邑。季孙氏是公族中最有权势的,他害怕鲁哀公借助颛臾人的力量夺回权力,于是决定派兵攻打颛臾。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正在季康子手下做事,于是就此事来征求孔子的意见。孔子听了后严厉地说:“冉有!这难道不该责备你吗?先世鲁君早就将颛臾的国土封在了鲁国境内,现在为何要攻打它呢?”冉有和子路一听老师责备自己急忙辩解说那不是他们的主张,而是由季康子一手策划的。
孔子说:“一个国家,不害怕贫穷,而害怕不平均;不害怕人口稀少,而害怕不安定,做到平均,就不会贫穷;做到和平,人口会前来归附,然后再施以仁义、礼乐的教化。现在你们二人辅佐季孙氏,不能招致远方的人来归附,反而要在本国内部使用武力,我看季孙氏的用心不在颛臾,而在国君宫室的萧墙内啊!”
后来,人们用这一典故表示内部祸乱之意,《后汉书》中就引用了这一典故:“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也。”

萧墙: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摆在室内的家具——屏风。
祸起萧墙是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萧蔷: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祸起萧墙这个成语,指祸害起于内部。

祸起萧墙的萧墙是家中的哪一堵墙?~

萧墙:不是指家中的墙,而是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读音:huò qǐ xiāo qiáng

出自:春秋·孔子诸人《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翻译:我只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呢!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不照这么办法,恐~,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民国演义》第八十回)

扩展资料
故事:

传说,以前有一个泥巴匠叫王得财,他不仅技术超群的,而且也很孝顺。每逢当地人家盖房子,一般都要找他。一次,他到姓赵的一户人家盖房子,吃饭时他发现,虽然每次都有鸡鸭鱼肉,但从没见过鸡腿。王得财想,这家真小气, 只用鸡骨头让自己吃,把肉多的都留下自己吃。
于是,他就想教训一下这家人。 在盖房时,他就在脊缝里放个手推小车的泥巴人,目的是让这家人以后受穷。可他做梦也不想到,房子收工时,这家主人家不但给了他不少工钱,同时捧出一个瓷坛,里面是腌制好鸡腿,说让他捎回家去孝敬父母。
原来,这家主人是用心这些鸡腿留下来的。王得财真是后悔不已,怎么办?还不能在主人的面前把那个小泥人取出来,他灵机一动,就用剩余的砖在这家的大门和二门之间垒了一面墙,因为这样,那个小泥车就出不了大门了,这家就破财不了。
由于这面墙垒得不仅很漂亮,还能遮挡门户,当地人见了就开始模仿起来,慢慢地,家家户户就都修起了影壁墙。


相关要点总结: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