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道器合一是什么意思?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中华传统文化认为,宇宙间自然万物(包括人)万事的性命运动都有两种情势,一是无形的气场运动,一是有形的物象变化。物象在气场的作用下发生变化,同时显示无形气场的特性。《周易》把无形气场称作“道”,把有形物象称作“器 ”,即:“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年过五十岁或历经命运多变故的人们,往往能感觉到,冥冥世界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作用万物的生命运动。这种无形力量究竟是什么性质的物质?古今众说不一,道家把它说成是“道”。《道德经》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意谓先有道,后有天地,道是生育天地万物生命之源。在中华古传统文化的发展中,人们是根据物质的两种运动情势认识宇宙间自然万物运动规律的,也称“道器”规律。因此说,认识、掌握“道器”规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道德经》开篇就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指生成且作用宇宙间自然万物、万事的力量。名,指宇宙间自然万物的形象与名份。道是无形的,故称为无名。物象是有形的,故称为有名。先有无形的道生天地,然后生出有形的万物。《道德经》又提出“无为而治”。其本意是,道无形,是万物的主宰,其行为无所不为。人们应顺其规律而为之,不可逆而行之。

一部《道德经》,论述了道生万物的规律性及修德遵道的必要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以抱阳,冲气以为和。”意谓道产生阴阳“二”,阴阳演化中产生自我动平衡“三”,动平衡产生万物,万物是阴阳相抱负的组合体。物体性命的生存,在于阴阳之气的充满且和谐。道法无边,无所不在,生养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周易》以道论阴阳,又把道称为“太极、易、阴阳”,讲:“一阴一阳谓之道。”即:道生阴阳,阴阳相抱负为道。又讲:“是故易有太级,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指“道”,两仪为阴阳,四象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的物质形态,其原意也是指,道之阴阳生化了自然万物,宇宙从无到有,万物的生生不息皆源于“道”。宇宙间的物体都是在道的作用下进行生命运动。如太阳系中日、月、星、辰的规则运转,地球上万物的生生不息等。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故称三才之道。三才之道相互作用,演出了大千世界。

儒家又把道称为天性,“天命之谓性,率性之为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叟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

祖国医学以道论阴阳,《黄帝内经》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意谓道是万物生存之根源,阴阳之道生化了宇宙间的自然万物。“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阴阳平衡则万物生旺,偏衡则病,失衡则死。

这是《道德经》里的一种说法 在精神上指:
我们要虔诚的去学道,提升自己的修养
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去学习器,学习各种技术
生活中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就都不缺了
当然,医学上也有对道器的理解,这玩意太深奥了,什么五行之类,我想只有那些老中医才知道
汗,看了半天才弄懂

题目不够详细啊,是玄幻小说的道器合一吗?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

1、“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意思是:道,宇宙的本源,形而上的本体,超越一切世间存在,包括时空能量因果这些存在。器,有形的存在,大器者,名也,即文字文理真理公理,是道之载体。
2、此内容出自《易经·系辞》,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儒家哲学中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与表示有形的或已成形的东西的“形而下” 对称。用来说明“道” (形而上)与 “器”(形而下) 的关系,即本源、本体和器物、现象的关系。

扩展资料:
1、《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2、《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3、关于“三易”之说。《周礼》“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易》,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六十有四”。就是说,在周朝《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这三个易由卜官掌控,对国家大事、军事战争、祭祀活动进行预测。
4、《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形而上 百度百科_易经

【意思】所以在形器之上,无形体度量,抽象不可形而为万物,所共由者,就叫做“道”;在形体之下,有形体可寻,是具体之物,就叫做“器”。
【出自】《易传·系辞传上·第十二章》
【作者】佚名
【节选】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翻译】
所以在形器之上,无形体度量,抽象不可形而为万物,所共由者,就叫做“道”;在形体之下,有形体可寻,是具体之物,就叫做“器”;将形上之道、形下之器,变化而裁制之以致用,就叫做“变”;推而发挥之,扩充之以实行于天下,谓之“通”;举而设施安置于天下的百姓,就叫做“事业”。
拓展资料易传是理解易经的经典著作。《易传》是一部古代哲学伦理著作,属于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众多学者考证今本受道家阴阳家思想影响相当多,儒家伦理色彩较浓,而帛书本阴阳家自然色彩浓厚。
就《易传》的思想体系来看,其自然主义的天道观,其由天道推衍人事的整体思维模式,其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思想等,有许多都与阴阳家相一致 。

相关要点总结:

19812371152:"道器相融"什么意思
佘阎答:道,无形无象,形容精神。器,有形有象,象征物质。道器相融:简单解释就是天人合一,精神和物质完美结合。

19812371152:【玉道智慧】第二模块第六讲: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佘阎答: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中华智慧是”道器合一“的智慧。 在神人眼中的玉,不是一块石头,而是—— ………当你明白了玉之用途的演变,就明白了整个文明的降维与堕落。 《吕氏春秋》中说:“精气之集也,必有入...

19812371152:针对某种中国传统神秘文化谈谈你的看法(或批判)!300字以上!
佘阎答:什么是形而上呢?有形之上的东西,当然就是无形的东西了。这个无形的的东西称之为道。道世界的东西是否就是精神世界呢?这个问题三思。中医是道器合一的学问。所以,《老子》也好,《内经》也好,都强调要形神合一,形气合一,要形与神俱。中医是不是一门道器合一的学问,这一点有太多太多的证明,就...

19812371152:道器不二是什么意思?
佘阎答:“道”和“器”是中国古代的一对哲学范畴。“道”是无形象的,含有规律和准则的意义;“器”是有形象的,指具体事物或名物制度。道器关系实即抽象道理与具体事物的关系,或相当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道器不二指的是内外合一,精神与物质统一 既知且行指的是既懂得道德修养又能够去践行 ...

19812371152:形而上与形而下的道器之分
佘阎答:从道器合一,到道行于诸器之间,再到道可离器独立,道的存在便需要提醒与警示。除了以某种仪式展示外,对于不能直观其价值或意义的器物,要把价值或意义传达出来,其途径就是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标示,即起将其铭刻在器物上,即器铭。儒家就既重器,也重名。孔子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19812371152:事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谈谈道与器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设 ...
佘阎答:“器”是“器重,重视”之意。(详见注释。)连起来大意是说:由于一种专著不可能将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全部记载下来,因此作者决定用典型去阐述他所要表达的内容,所以典型能受到崇尚是因为这些典型能起到引导作用,典型能在《经》文中发表是因为对这些典型重视。由此可以看出:《易经·系词上》中的“...

19812371152:中华道纪学,道(德)家五常,道纪法
佘阎答:常,则是道德法则的体现,强调知足、知止与自然和谐。礼经功省,四格之规,教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道的法则。术,涵盖了知识与行动的智慧,善知与善行并重,通过培养兴趣与优势,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以术弘道,将个人技艺与道德融为一体。在器的层面上,道德功业与家园建设相互辉映,道器合一,促使人们...

19812371152:“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啊?
佘阎答:释义:“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 “形”而下谓之“器”,“器”在“地”上,而“器”再“上”面是“道”,因此,所谓“形而上”的具体意思是指“道”。中国人很重视这个“道”,认为它是起主导作用的,它支配着“地”上的一切“形”、“器”、“象”。所以:...

19812371152:我让我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的道器新五物和各代表什么意思
佘阎答:道代表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的道器新五物和各代表不同意思,道代表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812371152:守中抱一是什么意思
佘阎答:“守中”“抱一”在气功锻炼上有两层内涵。一是指开多本上的中正安舒、内省专一;二是指精 神上的体道悟真,天人合一。春秋末年李耳《老子》所言“多言数 穷,不如守中”“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规范)”, 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徒弟《庄子》所说“缘督(中)以为经”,都有这两层含义。战国时期...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