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谁能提供2011安徽省中考语文重点古诗文言文复习资料(不要习题) 需要语文古诗文鉴赏习题与文言文复习资料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课外传记类文言文
  淮海中学
  (一)作文多在“三上”① 
  钱思公②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③。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④。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⑤。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①三上:指“马上”、“枕上”和“厕上”。②钱思公: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③西洛:西京洛阳。小说:指先秦百家著作以及后来的各种杂记。小辞:指词典、小令。④琅然:声音清脆。笃学:十分好学。⑤属思:思考,构思。
  1、参考文章出处,文章作者是谁?
  2、解释加点字:①钱思公虽生长富贵②少所嗜好
  3、翻译画线句子: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4、文章记叙了三件事,直接记述了 ;转述谢希深介绍 ;作者自道 。
  5、这些事例给你什么启迪?

  (二)端坐监库门
  韩晋公久镇(镇守)浙西,所取宾佐(宾:顾问;佐:协助工作的官吏),随其所长,无不得人。尝有故旧子弟投之,与语更无他能。召之宴而观之,毕席端坐,不旁观。不与比坐交言。后数日,署以随军(让他加入军籍),令监库门。使人视之,每早入,惟端坐至夕。警察吏卒,无敢滥入者。
  1、解释加点字:
  ①不与比坐交言②无敢滥入者
  2、翻译下列句子。(5分)
  使人视之,每早入,惟端坐至夕。
  3、来投奔韩晋公的人没什么才能,但韩晋公通过观察发现了他
  4、本文表现了韩晋公

  (三)《诗画皆以人重》(王士禛)
  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惇、京、卞②岂不工
  书,后人粪土 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④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选自《明清闲情小品赏析》)
  注:①王士禛,清代诗人。②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③章惇、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④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l、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欣然规往 B. 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C.杂然相许 D.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_ ②后世见者必宝之:_
  3、翻译画线句子。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 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 作者认为章 、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 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 “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

  (四)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 “吾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 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汝不死也。” 及长,为 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选自《新序 杂事一》)
  1、解释加点字:①其母问其故 ②向者吾见之
  2、翻译画线的句子: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汝不死也。
  3、孙叔敖在杀死了两头蛇后哭着回家的原因是
  4、根据孙叔敖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④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⑤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往往,每每。③沃;浇。这里当”洗”讲。④啖;吃、⑤谗:说人坏话。
  1、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释义。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翻译画线句子: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4、文中范仲淹的名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出自我们所学的《 》一文,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六)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④迨:等到。⑤倍:同“背”,背诵。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苦人 ( ) ②迨能倍诵乃止 ( )
  2、 翻译画线句子: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 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 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我们学过哪些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写出两个成语

  (七)喻皓造塔欧阳修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喻皓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皓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1、解释加点字:①在京师诸塔中最高②人怪而问之
  2、翻译画线句: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3、开宝寺塔初建时为什么要朝西北方向倾斜?
  4、这则故事表现了匠师喻皓
  (八)太宗罢朝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1、 解释加点字:①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②安敢不贺
  2、 翻译画线句子: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3、 对魏征的评价,最著名的是唐太宗的“三镜”说,即:以( )为镜,可以正衣冠;以( )为镜,可以知兴替;以( )为镜,可以明得失。
  4、 魏征以直言敢谏著称,你能否再举一两个这样的人?还能否举一两个婉言劝谏的例子?
  (九)郁离子居山
  郁离子居山。夜,有狸取其鸡,追之弗及。明日,从者擭(读音huo四声,捕捉野兽的木笼,此处做动词用。)其入之所以鸡,狸来而絷(读音zhi二声,困住)焉。身缧(读音lei二声,绳索,又是做动词)而口足犹在鸡,且掠且夺之,至死弗肯舍也。郁离子叹曰:“人之死货利者,其亦犹是也!”
  1、 解释加点字:①追之弗及 ②至死弗肯舍也
  2、 翻译画线句:人之死货利者,其亦犹是也!
  3、 找出文中描写狸贪恋食物、至死不舍的句子:
  4、 文中最后一句话,作者批评哪种现象?
  (十)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相公①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⑤,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因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皆服其量⑥。
  注:①吕蒙正相公:吕蒙正宰相。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吕蒙正,北宋人,曾三任宰相,为人正直敢言。②参政知事:副宰相。③朝士:有资格入朝廷的中央官吏。④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⑤穷问:彻底追究。穷,穷尽,完结。问,追究。⑥量:度量,气量。
  1、 解释加点字:①不喜记人过②佯为不闻而过之
  2、 翻译画线句子: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
  3、 有句古语“ ”(七个字),正好可以用来形容吕蒙正。
  4、 我们知道有一个典故“ ”与吕蒙正有关。
  5、 从吕蒙正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
  一、参考答案:1、欧阳修2、虽然; 很少 3、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啊
  4、钱思公喜好读书的表现;宋公垂勤学的事例;作文多在“三上”的特点和体会。
  5、惜时好学才能有成就
  二、1、挨着 随便 2、韩晋公派人去观察他,他每天早晨进入库门,只端坐到黄昏。3、能始终端坐,不走神,不分心4、善于发现人才,并能来年量才录用。
  三、参考答案:1、B(这样) 2、① 曾经 ②把……当宝贝,珍爱、喜爱; 3、古代的人大都会书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 的人(的书法)才能流传得久远。4、D;5、苏轼
  四、参考答案:1、①原因②先前2、他的母亲说:“我听说积阴德的人老天会降福给他,你不会死的。”3、他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会死 4、孙叔敖从小质朴善良,懂得为他人着想。
  五、参考答案 :1、①dan吃; ②wo洗 2、B; 3、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4、《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六、参考答案 :1、①担心 ②才2、3、C; 4、韦编三绝,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七、参考答案:1、众多 感到奇怪2、喻皓精巧的用心大概像这样3、因京城地区多西北风,如把塔造直,百年后会向东南方向倾斜4、心思细密,考虑周到,是个杰出的匠人。
  八、参考答案:1、穿戴 怎么 2、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同我争辩,弄得我经常不自在。 3、铜、史、人 4、如比干谏纣王 、如触龙说赵太后
  九、参考答案:1、不,没有 放弃 2、为钱财而死的人,大概也像狸猫这样至死不悟吧!3、身缧(读音lei二声,绳索,又是做动词)而口足犹在鸡,且掠且夺之,至死弗肯舍也
  4、作者批评那些贪财的人,连自己的性命都可以不要的愚蠢可笑。
  十、参考答案:1、过失、过错 经过 2、他的同僚生气了,要派人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阻止了他。3、宰相肚里能撑船。4、“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5、可以学到为人处世的智慧,懂得容人之过的道理。

中考文言文考点分析

  新大纲提出了“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的要求,各地中考逐渐将文学作品的赏析,尤其是诗词的赏析列入了考试内容。

  这种考查方式,改变了以往单单注重积累而忽视赏析的观点,不仅考查了诗词的理解,而且对诗词的诵读也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也是与高考衔接的需要。

  文学作品鉴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能力层次较高的创造性活动,目前,诗词鉴赏教学可说是语文教学的弱项及中考复习的盲点。复习时,要从以下几方面注意鉴赏题考点的设置:

  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⑴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⑵对所抒感情的理解;

  ⑶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

  ⑷对象征意义的理解。

  2.对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3.对诗词语言的理解:

  ⑴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⑵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4.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题型一般为选择、填空、简答三个类型,有些是鼓励学生创新的开放性试题。

  解题思路与技巧:

  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2.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如简约、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4.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6.从诗词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内容。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高考的时候就考点背诵 不如多看看实词虚词的解释 重点词汇重点记忆 高考的文章一般都是节选的史记之类的 书本不重要的

去书店买一本《中考文言文一本通》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真的( ⊙o⊙ )千真万确!!!~~~~~~~~~~~~~~~~~

上网一搜都出来了啊

需要语文古诗文鉴赏习题与文言文复习资料~

文言文综合阅读,几乎可以包含学习文言文的所有知识点、能力点;而且文言文语段的阅读理解,更着重于考查学生将学到的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在语段的理解中进行实际运用的能力。我们认为,在进行文言文语段阅读时,必须强化意识。
文言文综合阅读,几乎可以包含学习文言文的所有知识点、能力点;而且文言文语段的阅读理解,更着重于考查学生将学到的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在语段的理解中进行实际运用的能力。我们认为,在进行文言文语段阅读时,必须强化四种意识。
1、整体意识。
《考试说明》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一般说来,提供的语段都是浅易的,我们要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树立整体意识,首先从内容上分辨是记人,还是叙事,抑或写景;然后看文章写了几个人物,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人物与事件之间关系,事件的起因是什么,情节是怎样展开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利于抓住关键,浓缩全文,化繁为简,以少驭多,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和脉络结构。
树立整体意识,还应将字、词、句、段和注释等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把语段与试题连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2、考点意识。
考点意识,就是力求一见题目就对该题“考什么”和“怎么考”有一种“一呼即起”、“闻声响应”的意识。
阅读文言文语段,其最终目的要归结到《考试说明》的具体考点上,要在考点的指导下洞察考试意图——“应该考什么”,揣摩出题方法——“可能怎么考”。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3、语境意识。
在文言文综合阅读中,常常会碰到个别字、词、句一时无法理解,就需要有根据语境推测文意的功夫,可以根据上文、词义的惯性来顺推,也可以根据下文的语脉、文意来逆推。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篇),只有将字、词、句置于段乃至篇的整体语境框架内,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
4、互参意识。
阅读文言文语段,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来帮助阅读,帮助答题。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A、新旧知识互参,化新为旧。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材料、题目一般来说是崭新的、陌生的、未知的,但它往往和固有的旧知识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甚至它的“影子”就在课本上。碰到某些字、词、句的陌生用法和意义时,不妨思考:这个字、词、句的这种用法和意义在课本上有没有出现过?在复习迎考的训练中有没有碰到过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具体语境中是如何理解其用法和意义的?能否用过去的思路、方法、技巧来解答?如果不能,那么,这个字、词、句的用法和课本中、训练时出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两者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内在规律?……这样,就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中牵了线、搭了桥,可以利用旧知识解答新知识,利用已知启发未知。
B、语段试题互参。“研读语段,理解文意”—“阅读题干,把握要求”—“筛选信息,解答试题”,这是一般的正向的阅读和解题思路。逆向来看,由于高考文言文目前还是以客观题为主要考查形式,诸多选项(尤其是可以判断为表述正确无误的选项)对理解语段是有一种补充或验证作用的。
C、试题之间互参。文言文综合阅读题几个题目之间不是孤立的,不但有着从分析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的内在序列,也往往可以利用后面试题中可以判断的正确无误的信息,来解答前面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验证前面没有把握的答案。
D、阅读之间互参。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在阅读载体、考查基点、阅读方法等方面有着诸多差别,但同作为文章的阅读,又有其相通之处,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把现代文阅读的某些思想、方法、技巧有意识地、巧妙地移植到文言文阅读上来,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在进行文言文综合阅读时,除强化四种意识外,还应掌握临场应试技巧。
1、高考文言文语段固然大多是陌生的材料,必然有这样、那样的语言障碍,要字字句句都能落实难度恐怕也很大。一般文言文语段理解上有障碍的字、词、句,从考试的角度来说,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将课堂中所学知识迁移过来,解决问题,以考查迁移能力,或者是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来推测字、词、句未知的用法、含义,以考查语境意识;另一种是即使不理解,也不影响答题。对于这两种情况,要使用不同的策略,对前一种,要善于激活积累,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善于瞻前(上文)顾后(下文),“连蒙带猜”。对后一种情况,则可以大胆一些,一跳而过。
2、加大阅读的投入,恰当地控制阅读与做题的时间比例。一般说来,阅读与做题的时间比例以2:1为宜。
3、努力克服解题方面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只停留在就题解题的层面,思维仅仅限定在一个语段、五个题目、二十个选项中;二是机械地一个题目一个题目地解,忽视了语段和试题、试题之间的有机联系。
正确做法是:解题时,要有意识地打开思路,充分调动一切积累(包括语言积累、情感积累、思维积累等),化陌生为熟悉,变复杂为简单,同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文言语段与试题、试题间的互参因素,利用选项中的正确选项或思维导向来解决问题。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1、给加点字注音
土砾( ) 鹤唳( ) 阙处( ) 飞漱( )
【指破迷津】:对于文言文中字词的读音,除注意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注意与形似字,义近字的区别外,关键是平时多读多写。
参考答案:lì,lì,quē,sù,qiè,ráng
2、课文填空
①《三峡》中写三峡的秋天景象的句子有 。
②《三峡》中写三峡的山连绵不断的句子 。
③《八则》中指 为“文”的原因的句子 。
【指破迷津】:完成课文原句填空题的关键是平时的认真朗读、背诵,朗读背诵时尤其要突出重点句段。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弄清一些语句在内容、结构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②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两则寓言都讽刺了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B、《幼时记趣》体裁是散文。文章采用了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紧扣“明察秋毫”这一线索。主体部分描绘了五幅图画,突出了“记趣”这一中心。
C、《三峡》选自《水经》,它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
D、《梦溪笔谈》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京时期的科学成就,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等。
【指破迷津】:解答选择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我们有时只凭主观经验答题,四选一。看不准或看不全题干,将“有误”看成“无误”,将“不正确”看成“正确”。其次要将排除法和直选法相结合,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提高答题的准确性。此题抓住题干中的“有误”,用排除法可以排除A、B、D;用直选法可以确定为C。
参考答案:C
4、指出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拔山/倒树而来
C、乃/以瓦/布之
D、土人/谓之/“傍不肯”
【指破谜津】:朗读节奏的划分,首先要重视朗读、理解课文,推敲词句的含义,琢磨停顿,其次根据句子内部结构,注意语法,重视文言虚词和特殊实词的作用,掌握朗读停顿的规律。一般停顿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盖”、“夫”、“且”、“若夫”、“至若”、“故”、“乃”等词语之后,“而”字之前。B项中的停顿应在“而”之前。
参考答案:B

强化训练
1、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
A、项为之强jiāng 庞然大物páng
B、遽契其舟jù 遂不得履suì
C、自度其足duó 而忘持度dù
D、梵天导木塔fén 其喙有钳huì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吕氏春秋》是春秋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B、《幼时记趣》作者通过细致观察,运用奇特的想像,从而使事物形象描写的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C、《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富有文字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D、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举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
3、根据提示默写课文
①《三峡》中写出三峡的山高峻的句子。
②《三峡》中写出三峡夏季江水迅疾的句子。
③《八则》中论述学与思的辨证关系的句子。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之 至之市 ( )
故时有物外之趣 ( )
则以钳搏之 ( )
其虫旧曾有之 ( )
为 方为秋田之害( )
二虫尽为所吞( )
项为之强( )
以 岁以大穰( )
何不试之以足( )
以丛草为林( )
5、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者臣来(我)
B、方北面而持其驾(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C、将奚为北面(为什么)
D、吾用多(用处)
②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字
我欲之楚( )
此非楚之路也( )
③翻译句子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④这则寓言形成的成语叫做
⑤写出它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不超过30字)
6、阅读《地震》,完成下列各题
地 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①.选出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 )
A、鸡鸣犬吠/满城/中
B、俄而/几案/摆簸
C、人眩晕不能/立
D、栖霞山/裂;沂水陷/穴
②.将文中的比喻句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③.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 )
A、众骇异,不解其故(原因)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因为)
B、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正在)
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才)
C、自东南,向西北去(从)
六幕相持,自不能动(自然,当然)
D、方知地震,各疾趋出(疾病)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④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
⑤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这些标志性的词语。
⑥找出文中体现人们情绪变化的词语
⑦文多角度描绘出地震时的情景。试分析文章是怎样表现自然界的变化的?又是这样表现人们的反应的?

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
1.D 2. A 3.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4.之:到……去;助词,的; 代词,它,指子方虫;助词,无意义。为:成为; 被; 因为。 以:因为;用;当作。
5.①. D ②.之:到……去;的。 ③.马即使是好马,但这并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④.南辕北辙 ⑤.做事如果方法不对,把方向搞错了,往往条件越好,距离目标越远。 6.①.B ②.“有声如雷”“喧如鼎沸”句 ③. C ④.人们头晕目眩,不能站立,(只能)坐在地上,任凭大地旋转倾侧。 ⑤.时间顺序:戌刻 俄而 久之 逾一时许等 ⑥.骇异—失色—稍定 ⑦.主要从声音和情态两个方面来写自然界的变化的。如“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 “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等。
写人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其惊恐心理,侧面表现大地震的情形。“众骇异,不解其故。“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


整体意识。
《考试说明》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一般说来,提供的语段都是浅易的,我们要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树立整体意识,首先从内容上分辨是记人,还是叙事,抑或写景;然后看文章写了几个人物,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人物与事件之间关系,事件的起因是什么,情节是怎样展开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利于抓住关键,浓缩全文,化繁为简,以少驭多,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和脉络结构。
树立整体意识,还应将字、词、句、段和注释等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把语段与试题连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2、考点意识。
考点意识,就是力求一见题目就对该题“考什么”和“怎么考”有一种“一呼即起”、“闻声响应”的意识。
阅读文言文语段,其最终目的要归结到《考试说明》的具体考点上,要在考点的指导下洞察考试意图——“应该考什么”,揣摩出题方法——“可能怎么考”。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3、语境意识。
在文言文综合阅读中,常常会碰到个别字、词、句一时无法理解,就需要有根据语境推测文意的功夫,可以根据上文、词义的惯性来顺推,也可以根据下文的语脉、文意来逆推。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篇),只有将字、词、句置于段乃至篇的整体语境框架内,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
4、互参意识。
阅读文言文语段,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来帮助阅读,帮助答题。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A、新旧知识互参,化新为旧。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材料、题目一般来说是崭新的、陌生的、未知的,但它往往和固有的旧知识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甚至它的“影子”就在课本上。碰到某些字、词、句的陌生用法和意义时,不妨思考:这个字、词、句的这种用法和意义在课本上有没有出现过?在复习迎考的训练中有没有碰到过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具体语境中是如何理解其用法和意义的?能否用过去的思路、方法、技巧来解答?如果不能,那么,这个字、词、句的用法和课本中、训练时出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两者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内在规律?……这样,就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中牵了线、搭了桥,可以利用旧知识解答新知识,利用已知启发未知。
B、语段试题互参。“研读语段,理解文意”—“阅读题干,把握要求”—“筛选信息,解答试题”,这是一般的正向的阅读和解题思路。逆向来看,由于高考文言文目前还是以客观题为主要考查形式,诸多选项(尤其是可以判断为表述正确无误的选项)对理解语段是有一种补充或验证作用的。
C、试题之间互参。文言文综合阅读题几个题目之间不是孤立的,不但有着从分析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的内在序列,也往往可以利用后面试题中可以判断的正确无误的信息,来解答前面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验证前面没有把握的答案。
D、阅读之间互参。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在阅读载体、考查基点、阅读方法等方面有着诸多差别,但同作为文章的阅读,又有其相通之处,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把现代文阅读的某些思想、方法、技巧有意识地、巧妙地移植到文言文阅读上来,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课外传记类文言文
淮海中学
(一)作文多在“三上”① 
钱思公②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③。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④。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⑤。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①三上:指“马上”、“枕上”和“厕上”。②钱思公: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③西洛:西京洛阳。小说:指先秦百家著作以及后来的各种杂记。小辞:指词典、小令。④琅然:声音清脆。笃学:十分好学。⑤属思:思考,构思。
1、参考文章出处,文章作者是谁?
2、解释加点字:①钱思公虽生长富贵②少所嗜好
3、翻译画线句子: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4、文章记叙了三件事,直接记述了 ;转述谢希深介绍 ;作者自道 。
5、这些事例给你什么启迪?


(二)端坐监库门
韩晋公久镇(镇守)浙西,所取宾佐(宾:顾问;佐:协助工作的官吏),随其所长,无不得人。尝有故旧子弟投之,与语更无他能。召之宴而观之,毕席端坐,不旁观。不与比坐交言。后数日,署以随军(让他加入军籍),令监库门。使人视之,每早入,惟端坐至夕。警察吏卒,无敢滥入者。
1、解释加点字:
①不与比坐交言②无敢滥入者
2、翻译下列句子。(5分)
使人视之,每早入,惟端坐至夕。
3、来投奔韩晋公的人没什么才能,但韩晋公通过观察发现了他
4、本文表现了韩晋公

(三)《诗画皆以人重》(王士禛)
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惇、京、卞②岂不工
书,后人粪土 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④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选自《明清闲情小品赏析》)
注:①王士禛,清代诗人。②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③章惇、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④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l、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欣然规往 B. 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C.杂然相许 D.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_ ②后世见者必宝之:_
3、翻译画线句子。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 、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 “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

(四)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 “吾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 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汝不死也。” 及长,为 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选自《新序 杂事一》)
1、解释加点字:①其母问其故 ②向者吾见之
2、翻译画线的句子: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汝不死也。
3、孙叔敖在杀死了两头蛇后哭着回家的原因是
4、根据孙叔敖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④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⑤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往往,每每。③沃;浇。这里当”洗”讲。④啖;吃、⑤谗:说人坏话。
1、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释义。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翻译画线句子: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4、文中范仲淹的名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出自我们所学的《 》一文,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六)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④迨:等到。⑤倍:同“背”,背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苦人 ( ) ②迨能倍诵乃止 ( )
2、翻译画线句子: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我们学过哪些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写出两个成语

(七)喻皓造塔欧阳修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喻皓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皓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1、解释加点字:①在京师诸塔中最高②人怪而问之
2、翻译画线句: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3、开宝寺塔初建时为什么要朝西北方向倾斜?
4、这则故事表现了匠师喻皓
(八)太宗罢朝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1、解释加点字:①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②安敢不贺
2、翻译画线句子: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3、对魏征的评价,最著名的是唐太宗的“三镜”说,即:以( )为镜,可以正衣冠;以( )为镜,可以知兴替;以( )为镜,可以明得失。
4、魏征以直言敢谏著称,你能否再举一两个这样的人?还能否举一两个婉言劝谏的例子?
(九)郁离子居山
郁离子居山。夜,有狸取其鸡,追之弗及。明日,从者擭(读音huo四声,捕捉野兽的木笼,此处做动词用。)其入之所以鸡,狸来而絷(读音zhi二声,困住)焉。身缧(读音lei二声,绳索,又是做动词)而口足犹在鸡,且掠且夺之,至死弗肯舍也。郁离子叹曰:“人之死货利者,其亦犹是也!”
1、解释加点字:①追之弗及 ②至死弗肯舍也
2、翻译画线句:人之死货利者,其亦犹是也!
3、找出文中描写狸贪恋食物、至死不舍的句子:
4、文中最后一句话,作者批评哪种现象?
(十)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相公①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⑤,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因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皆服其量⑥。
注:①吕蒙正相公:吕蒙正宰相。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吕蒙正,北宋人,曾三任宰相,为人正直敢言。②参政知事:副宰相。③朝士:有资格入朝廷的中央官吏。④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⑤穷问:彻底追究。穷,穷尽,完结。问,追究。⑥量:度量,气量。
1、解释加点字:①不喜记人过②佯为不闻而过之
2、翻译画线句子: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
3、有句古语“ ”(七个字),正好可以用来形容吕蒙正。
4、我们知道有一个典故“ ”与吕蒙正有关。
5、从吕蒙正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
一、参考答案:1、欧阳修2、虽然; 很少 3、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啊
4、钱思公喜好读书的表现;宋公垂勤学的事例;作文多在“三上”的特点和体会。
5、惜时好学才能有成就
二、1、挨着 随便 2、韩晋公派人去观察他,他每天早晨进入库门,只端坐到黄昏。3、能始终端坐,不走神,不分心4、善于发现人才,并能来年量才录用。
三、参考答案:1、B(这样) 2、① 曾经 ②把……当宝贝,珍爱、喜爱; 3、古代的人大都会书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 的人(的书法)才能流传得久远。4、D;5、苏轼
四、参考答案:1、①原因②先前2、他的母亲说:“我听说积阴德的人老天会降福给他,你不会死的。”3、他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会死 4、孙叔敖从小质朴善良,懂得为他人着想。
五、参考答案 :1、①dan吃; ②wo洗 2、B; 3、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4、《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六、参考答案 :1、①担心 ②才2、3、C; 4、韦编三绝,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七、参考答案:1、众多 感到奇怪2、喻皓精巧的用心大概像这样3、因京城地区多西北风,如把塔造直,百年后会向东南方向倾斜4、心思细密,考虑周到,是个杰出的匠人。
八、参考答案:1、穿戴 怎么 2、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同我争辩,弄得我经常不自在。 3、铜、史、人 4、如比干谏纣王 、如触龙说赵太后
九、参考答案:1、不,没有 放弃 2、为钱财而死的人,大概也像狸猫这样至死不悟吧!3、身缧(读音lei二声,绳索,又是做动词)而口足犹在鸡,且掠且夺之,至死弗肯舍也
4、作者批评那些贪财的人,连自己的性命都可以不要的愚蠢可笑。
十、参考答案:1、过失、过错 经过 2、他的同僚生气了,要派人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阻止了他。3、宰相肚里能撑船。4、“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5、可以学到为人处世的智慧,懂得容人之过的道理。

相关要点总结:

13480963691:安徽中考语文试题精选
田褚答:安徽省语文篇二:安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3480963691:求语文大神,安徽中考历年文言文都考了什么,
田褚答:2006:《「论语」四则》(里面有两则选自课外)(课改区),《桃花源记》、《醉翁亭记》(非课改区);2007:《与朱元思书》;2008:《送东阳马生序》;2009:《鱼我所欲也》;2010:《醉翁亭记》、《岳阳楼记》;2011:《马说》;2012:《曹刿论战》;2013:《三峡》;2014:《爱莲说》;2015:《生于忧患...

13480963691:2011安徽中考语文作文题 预测
田褚答:2011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预测 专题一、命题作文 1、(2011预测)幸福的味道 [提示与要求] (1) 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2) 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 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

13480963691:安徽省中考八部名著是什么
田褚答:安徽省中考八部名著是什么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职场上受委屈要不要为自己解释? qiufan9110 2011-09-11 · 超过1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昏庸无能,不辨忠愚。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蔑视,对黑暗社会的尖锐讽刺、嘲笑和批判。9、某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

13480963691:安徽省 2011年 中考状元是谁?最好给些资料
田褚答:合肥第一名为779分,满分800分,有10分加分,没有加分为776分

13480963691:安徽语文中考
田褚答:(“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每小题2分)16.(4分) 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第②则:择友之道(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7.(4分) 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 四、(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3480963691:安徽省初中文言文有哪些
田褚答:3. 安徽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 都要复习的。一般来说初二初三的更重要一些。附上近十年安徽中考卷文言文阅读所涉及的一些课文。对你应该有所帮助。2000年——《出师表》2001年——《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2002年——《曹刿论战》2003年——《五柳先生传》《醉翁亭记》比较 2004年——《送董邵南游河北...

13480963691:描写安徽的文言文
田褚答:5. 安徽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 都要复习的。一般来说初二初三的更重要一些。 附上近十年安徽中考卷文言文阅读所涉及的一些课文。对你应该有所帮助。 2000年——《出师表》 2001年——《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2002年——《曹刿论战》 2003年——《五柳先生传》《醉翁亭记》比较 2004年——《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13480963691:求文档: 2011安徽中考语文试卷
田褚答: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 文 (试题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4.考试结束后...

13480963691:求各科中考试题。
田褚答:中考真题试卷+真题解析+各类模拟试卷百度云网盘资源下载地址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介绍:资源包含各类型初中名师网课、中考复习、中考资料、课外辅导、初中中考冲刺、教材、学习视频等等资源包罗万象。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