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眼睛为什么能辨别颜色? 眼睛如何辨别色彩?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正常人的眼睛为什么能分辨出各种各样的颜色,这是一个涉及到物理学及视网膜生理学的复杂问题。概括地讲,这是因为人眼视网膜组织的圆锥细胞内含有感受红、绿、蓝3种基本颜色的感色成分,当红、绿或蓝颜色投射到圆锥细胞上时,视神经把视细胞的感色兴奋传入大脑枕叶,产生色觉。

人的视网膜上有两种细胞能产生视觉: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对弱光敏感,在夜间及弱光下起作用,视锥细胞内有红、绿、蓝三种感光色素,它们不仅对光敏感,对颜色也非常敏感。任何一种有色光线射到视网膜上,都能不同程度地分别引起这三种视锥细胞发生兴奋,沿着不同的神经通道,传入大脑皮层中的视觉中枢,产生相应的色觉。当三种感光色素受到的刺激同等时,就显示白颜色。当它们受到不同比例的混合刺激时,即可形成各种各样的色觉,人们就是这样来认识和感知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的。

人眼睛里的视网膜上,长有一种“圆锥细胞”,它对这三种色光有特殊的感觉能力,由于其他各种颜色都是由这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所以眼睛能辨别出各种各样的颜色。

关于视觉。
光是由光源发出的能量物质,是物质运动。是粒子运动也是电磁波。物体吸收能量物质也释放能量物质也是物质运动。颜色是物质的属性。物体反射光颜色物质也释放自身颜色物质。视觉是一个界面。视觉能新陈代谢各种颜色物质产生各种颜色和颜色变化。因此,有光,有物质运动,视觉就产生了各种颜色也产生了像。

视网膜上有细胞,它们不仅对光敏感,分别也对红、绿、蓝三种颜色非常敏感。有颜色的光线进入我们眼里时,视网膜上的细胞就开始工作啦。

眼睛如何辨别色彩?~

眼睛分辨颜色主要依赖视网膜上的锥细胞,锥细胞除感强光外,还有色觉及形觉的功能。视网膜黄斑部及其中心凹的色觉敏感度最高,越向周边部位,色觉敏感度越低,这与锥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是一致的。
解释色觉形成的理论较多,一般公认的是三原色学说。正常色觉者,锥细胞外节含有三种不同感光色素(红、绿、蓝),各吸收一定的波长光线而产生色觉。
感红色素对570毫微米的红光,感绿色素对535毫微米的绿光,感蓝色素对445毫微米的蓝光;对其它波长光线也可重叠吸收,故可产生各种色觉。所以人的眼睛就能辨出各种不同的色彩。
不同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而在人脑引起的感觉。色觉是视觉系统的基本机能,对于图像和物体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人眼可见光线的波长是390~780毫微米,一般可辨出包括紫、蓝、青、绿、黄、橙、红7种主要颜色在内的120~180种不同的颜色。
辨色主要是视锥细胞的功能。因视锥细胞集中分布在视网膜中心部,故该处辨色能力最强,越向周边部,视网膜对绿、红、黄、蓝4种颜色的感受力依次消失。由物理学可知,用红、绿、蓝3种色光作适当混合,可产生白光以及光谱上的任何颜色。

扩展资料:
关于色觉的机理,目前多用“三原色学说”来解释。这个学说认为,在视网膜上存在着分别对红、绿和蓝三种光线的波长特别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或相应的感光色素,当不同波长的光线入眼时,可引起敏感波长与之相符或相近的视锥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兴奋。
于是在大脑产生相应的色觉;三种视锥细胞若受到同等程度的刺激,则产生白色色觉。如缺乏色觉或色觉不正常,就是色盲或色弱。色盲是由于缺乏某种视锥细胞而出现的色觉紊乱,包括细色盲、绿色盲、蓝色盲和全色盲(单色觉)几种类型。
其中红色盲和绿色盲较为多见,习惯上统称红绿色盲,患者不能分辨红、紫、青、绿各色,仅能识别整个光谱中的黄、蓝两色。全色盲极少见,患者视物只有明暗之别,犹如观黑白电影一样。色弱患者的三种视锥细胞并不缺乏,但对某种颜色的分辨力较弱。
色弱多为后天性的,与健康及营养条件有关,可以防治。色盲大多数由遗传决定,尚无特效疗法,其发生率男性约为8%,女性0.5。色觉异常的人,不能从事美术、化学、医学和交通运输等工作,否则不仅影响工作质量,还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和事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眼睛

人眼有敏锐的分辨颜色的能力,即“色觉”。白天光线线强时主要靠锥状细胞,其分辨颜色的能力最强;夜晚光线较弱时主要靠杆状细胞的活动,其分辨颜色的能力很低,即所谓“夜不观色”或“灯下不观色”。
至于眼睛为什么能分辨颜色,历来有许多种说法。目前比较公认的是色觉的三原色学说。按照这个学说,视网膜上的锥状细胞分三种,各含有不同的感光色素,分别对红、蓝、绿光刺激敏感,三种锥细胞所发生的色觉冲动,由三条不同的神经通路上传到视觉中枢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色觉。

根据实验分析,视网膜上的三种锥细胞,分别含有感红色素、感绿色素和感蓝色素。感红色素对于红光的刺激反应最强,对其他光线的刺激反应则很弱。感绿色素和感蓝色素也是一样。按照各种不同比例混合的各色光线,分别引起三种感光色素不同比例地分解,产生的冲动传入视觉中枢,就可以分辨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彩色电视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制作出来的。现知人类能分辨的颜色至少有180多种。
色盲、色弱是怎么回事?

临床上发现有些人的色觉异常,即色盲或色弱。前者是缺乏辨别某种颜色的能力,后者是辨别某种颜色的能力减弱。完全不能分辨颜色的,叫全色盲。这种人不能辨别任何颜色,看到的一切均是深浅不等的灰色。
只是不能分辨一种颜色的,叫部分色盲,这种人较多见。色盲的发病率男性为4~6%,女性为1~2%。色盲多是先天遗传而来。其发生原理可能是锥细胞缺乏全部或部分感光色素。例如只缺乏感红色素时引起红色盲。

色觉异常可以用特制的各种有代表颜色的毛线或色盲图进行检查。另外,色弱的产生也可能由于感光色素合成不足,可继发于视神经炎或视神经萎缩等症。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也可形成色觉异常。

相关要点总结:

17196619006:为什么人的眼睛能分辨颜色
尤显答:为什么人的眼睛能分辨颜色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哪些癌症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浩翔美2283 2021-04-11 · TA获得超过14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4.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你推荐...

17196619006:世界上是不存在粉红色的,人类为什么还能看到粉色
尤显答:除了红、绿、蓝三种颜色外,其它的颜色需要经过不同视锥细胞一起合作呈现,比如红色、绿色视锥细胞一起向大脑传递信号,大脑将信息整合成黄色元素,我们的眼睛就可以清晰分辨黄色颜色了。不同的颜色激活需要靠不同的视锥细胞占据不同的主导地位和次要地位。人类看到自然界颜色的过程,都是经由不同的视锥...

17196619006:人类的眼睛为什么能看见东西
尤显答:不同的波长会对人的眼睛起到不同的刺激作用,所产生的反应自然也就不相同。如果没有“波长”的存在,人们的眼睛看出来的事物,其实也是十分的单调没有五彩斑斓的颜色,所以不光是眼睛,还有“波长、光照”这些在颜色中都是扮演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哪一天消失了能看见物体反光的...

17196619006:为什么人的眼睛能分辨颜色?
尤显答:人的视网膜上有两种细胞能产生视觉: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对弱光敏感,在夜间及弱光下起作用:视锥细胞内有红、绿、蓝三种感光色素,它们不仅对光敏感,对颜色也非常敏感。任何一种有色光线射到视网膜上,都能不同程度地分别引起这三种视锥细胞发生兴奋,沿着不同的神经通道,传入大脑皮层中的...

17196619006:人的眼睛为什么能看到很多颜色
尤显答:眼底的视网膜存在两种感光细胞: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视锥细胞有色觉,视杆细胞没有。视紫红质是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而视锥细胞的感光色素是视紫蓝质。视紫红质由视蛋白和视黄醛结合而成,在壳处分解,在暗处又可重新合成。而视紫蓝质则在明处合成。

17196619006:人的眼睛为什么能看到五颜六色的世界?
尤显答:五颜六色与太阳光有关,人类眼睛接受的光线也只能在此范围内,近红外和近紫外区肉眼就无法辨别了,大自然的在复杂进化过程中选择性的吸收光使得世界如此美丽,变化多端;各种介质会透过某些光波也会吸收某些光波,最后那些没有被吸收的能被反射或透过的光波就成为你看到的颜色。

17196619006:眼睛是如何分辨颜色的?
尤显答:眼睛是如何分辨颜色的,眼睛看到不同色光的是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眼球壁从外向内可分为三层:纤维膜、色素膜和视网膜。纤维膜由纤维组织组成。它坚硬、坚韧且富有弹性。它对眼球有保护作用,能保持眼球的形状。像蛋壳一样,纤维膜可分为角膜、巩膜和角膜巩膜缘。色素膜,又称uvea,具有滋养眼内组织和遮光...

17196619006:每个人眼睛分辨颜色程度的能力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区别?
尤显答:每个人的颜色分辨颜色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能分辨很多种颜色,而有的人是色盲,所以说,这是天生的是后天培育不了的

17196619006:为什么色盲还是能分的清颜色
尤显答:因为色盲分很多种,有些色盲还是能区分一些颜色,并不是完全分不清楚。【色盲的种类】1.全色盲 属于完全性视锥细胞功能障碍,与夜盲(视杆细胞功能障碍)恰好相反,患者尤喜暗、畏光,表现为昼盲。七彩世界在其眼中是一片灰暗,如同观黑白电视一般,仅有明暗之分,而无颜色差别。而且所见红色发暗、蓝色...

17196619006:人为什么可以看到颜色!原理你知道吗?
尤显答:这种生物叫雀尾、螳螂虾,他们不光享有海中拳王的称号,同时也长着目前人类已知最复杂的眼睛,因为他们拥有十二到十六种视杆细胞。可以想象,如果仅用色号来计算,却为螳螂虾眼中可以组合出来的颜色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他们不光可以清楚地看到红外线和紫外线,甚至还可以看到多种偏振光。换句话说,雀尾...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