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梁的高度一般是净跨的1/8-1/12 建筑结构梁高与梁宽一般是净跨的多少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合理的比值是跨高比为12,就是梁高是跨度的1/12。《高规》6.3.1条规定: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hb可按(1/10~1/18)lb确定,lb为主梁计算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当梁高较小或采用扁梁时,应验算其承载力和受剪截面要求外;尚应满足刚度和裂缝的有关要求。在计算挠度时,可扣除梁的合理起拱值;对现浇梁板结构,宜考虑梁受压翼缘的有利影响。

一般的,简支体系中装配式板桥h/l取1/12~1/16;装配简支梁h/l经济范围为1/11~1/18,在跨径偏大时取用偏小的值;预应力混凝土梁h/l取1/15~1/25左右。在其它体系中,梁高的变化根据受力特点在跨中与支点所取的范围有所不同。

扩展资料:

梁的分类:

1、从功能上分,有结构梁,如基础地梁、框架梁等;与柱、承重墙等竖向构件共同构成空间结构体系,有构造梁,如圈梁、过梁、连系梁等,起到抗裂、抗震、稳定等构造性作用。

2、梁按照结构工程属性可分为:框架梁、剪力墙支承的框架梁、内框架梁、梁、砌体墙梁、砌体过梁、剪力墙连梁、剪力墙暗梁、剪力墙边框梁。

3、从施工工艺分,有现浇梁、预制梁等。

4、从材料上分,工程中常用的有型钢梁、钢筋混凝土梁、木梁、钢包砼梁等。

5、梁依据截面形式,可分为:矩形截面梁、T形截面梁、十字形截面梁、工字形截面梁、匚形截面梁、囗形截面梁、不规则截面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跨度



规定框架主梁的截面高度为计算跨度的 1/8~1/12,是原89规范的做法,自从新千年规范颁布实施后,有关构造手册都对此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第6.3.1条进行了调整,工地上有部分“老同志”、“老监理”仍然以“1/8~1/12 ”的“惯例”教导“徒弟”,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应该与时俱进嘛!
现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第6.3.1条原文抄录如下:
6.3.1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hb可按(1/10~1/18)lb确定,lb为主梁计算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
以下为条文说明原文:
6.3.1 过去规定框架主梁的截面高度为计算跨度的 1/8~1/12 ,此规定已不能满足近年来大量兴建的高层建筑对于层高的要求。
近来我国一些设计单位,已大量设计了梁高较小的工程,对于 8m 左右的柱网,框架主梁截面高度为 450mm 左右,宽度为 350~400mm 的工程实例也较多。
国外规范规定的框架梁高跨比,较我们更小。例如美国 ACI 318—99 规定梁的高度为:

以上数字适用于钢筋屈服强度 420MPa 者,其他钢筋,此数字应乘以 (0.4+fyk/700) 。
新西兰 DZ 3101—94 之规定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们规定的高跨比下限 1/18 ,比国外规范要严得多。因此,不论从国内已有的工程经验以及与国外规范相比较,这次规定的 1/10~1/18 ,是可行的。我们提出的数值,在选用时,上限 1/10 仅适用于荷载较大的情况。当设计入确有可靠依据,且工程上有需要时,梁的高跨比也可小于 1/18 。
在工程中,如果梁的荷载较大,可以选择较大的高跨比。在计算挠度时,可考虑梁受压区有效翼缘的作用,并可将梁的合理起拱值从其计算所得挠度中扣除。

建筑结构梁高与梁宽一般是净跨的多少~

建筑结构中主梁高度一般为跨度的1/8~1/12,多跨连续主梁高度一般为跨度的1/8~1/14,次梁高度一般为跨度的1/12~1/15。
梁的宽高比一般在1/2~1/3,常规设计梁宽度一般为250mm,也有200mm宽度的(和钢筋混凝土墙同宽),300mm梁宽一般尽量少采用,因为达到300mm及以上的梁宽度箍筋不能用双肢箍多采用四肢箍。
建筑结构中常见结构受力体系类型及施工方法:
1、混合结构:砖混或砖木,块材砌筑墙体(或用大型预制墙材安装)、(木、预制或现浇混凝土)楼板。
2、框架结构:梁柱钢接而成的受力体系,(钢筋混凝土或者钢材)预制柱、梁、板装配;现浇混凝土柱、梁,预制板;全现浇钢筋混凝土。
3、框架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墙,现浇混凝土柱、梁,现浇板。
4、剪力墙结构:全装配大板;内浇外挂;全现浇(大模板、滑模);配筋砌块墙体,现浇构造柱、芯柱和圈梁。
5、框筒结构:全现浇(大模板、滑模)。
6、筒中筒结构:内外各做成筒,一般内筒为全现浇;外筒(现浇混凝土、钢)做成密柱深梁形成筒体。

建筑结构中主梁高度一般为跨度的1/8~1/12,多跨连续主梁高度一般为跨度的1/8~1/14,次梁高度一般为跨度的1/12~1/15。
梁的宽高比一般在1/2~1/3,常规设计梁宽度一般为250mm,也有200mm宽度的(和钢筋混凝土墙同宽),300mm梁宽一般尽量少采用,因为达到300mm及以上的梁宽度箍筋不能用双肢箍多采用四肢箍。
建筑结构中常见结构受力体系类型及施工方法:
1、混合结构:砖混或砖木,块材砌筑墙体(或用大型预制墙材安装)、(木、预制或现浇混凝土)楼板。
2、框架结构:梁柱钢接而成的受力体系,(钢筋混凝土或者钢材)预制柱、梁、板装配;现浇混凝土柱、梁,预制板;全现浇钢筋混凝土。
3、框架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墙,现浇混凝土柱、梁,现浇板。
4、剪力墙结构:全装配大板;内浇外挂;全现浇(大模板、滑模);配筋砌块墙体,现浇构造柱、芯柱和圈梁。
5、框筒结构:全现浇(大模板、滑模)。
6、筒中筒结构:内外各做成筒,一般内筒为全现浇;外筒(现浇混凝土、钢)做成密柱深梁形成筒体。

相关要点总结:

19781792627:悬挑梁的高度取多少为宜
甄宰答:悬挑梁截面高度一般取跨度的1/6~1/8,当悬挑长度大于1500时(建筑单位除特别说明外为mm),需加弯起钢筋。但是实际情况往往会不满足要求,所以在后面还得根据实际情况慢慢调整。屋面板挑檐转角处应配置承受负弯矩的放射状构造钢筋,其间距沿l/2(l为挑檐长度)处应不大于200mm,钢筋的锚固长度一般取la...

19781792627:梁高跨长,是什么意思啊??请教
甄宰答:跨长 通跨长是指的减左右支座宽后的长度,净跨长就是轴线间距离减一个柱宽,就好象说“内墙净长线”,就是指轴线间距离减一个墙厚一样 梁高跨长的关系 1.梁高与梁的跨度的关系首先要满足一些要求。你只要记住高/宽不能大于4,跨度/高度不能小于4.。2.满足以上之后,一般的框架梁的梁高按照1/...

19781792627:梁高是指哪里到哪
甄宰答:梁高一般情况下取梁距的八分之一到十四分之一。梁高出了钢筋混凝土梁合理高度的理论计算方法,为结构工程师在结构方案设计阶段确定梁的高度提供了一个理论公式。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梁截面高度的1/4,也不宜小于200mm,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可按计算跨度的1/10到1/...

19781792627:梁的跨度一般多少合适
甄宰答:混凝土框架梁允许最大跨度12米。梁的计算跨度:梁的净跨度乘以1.05就是梁的计算跨度。钢筋混凝土大梁没有固定最大跨度,主要是考虑钢筋长多了不好施工,你想下如果钢筋很长,那么拉的时候费力,又不好弄。设计时也不会设计成很长,否则长多了受力就不能不平了。

19781792627:柱和梁的尺寸怎么确定
甄宰答: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hb可按(1/10~1/18)lb确定,lb为主梁计算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1 矩形截面柱的边长,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300mm;圆柱截面直径不宜小于350mm;2 柱剪跨比宜大于2;3 柱...

19781792627:一般来说梁的跨度是指到净跨还是到柱中的跨度
甄宰答:有2种,1是用在工程概述时,是指梁的轴距,2是计算工程量时,是净跨

19781792627:...跨度为 7200 ,设计的截面尺寸350*1200 。梁的高度设计合不合理...
甄宰答:不合理。一般情况下,梁高度做到跨度的1/8-1/12,梁宽度做到梁高度的1/2-1/3,这样最合理。二层框架,梁跨度7200,梁断面做到350*1200,除非是有特殊的承重或震动,否则是梁断面是太大了。

19781792627:现行高规,框架梁截面取值的范围是多少?
甄宰答:该规程中,第 6.2.1 条规定: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 h b 可按 (1/10~1/18) l b 确定,l b 为主梁计算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 4。因此,框架梁截面高度的取值范围,可以根据主梁的计算跨度和梁净跨,按照上述比例进行确定。一般来说,截面高度越大,梁的抗弯刚度越大,但也...

19781792627:框架结构 梁的跨度和高度
甄宰答:。。一般悬臂梁的截面宽度和主梁的截面宽度一样,所以再根据公式W=0.167*b*h^2 (注:0.167就是六分之一)。。。这样就可以确定悬臂梁的最小高度。在工程设计时的悬臂梁的根部宽度不能小于悬臂梁净跨的十分之一,不能小于挑出长度的1/10.。。这个规定详见《混凝土结构》下册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

19781792627:梁净跨长度怎么计算?
甄宰答:它等于两柱内侧间的距离,也即是柱中心间的距离减去柱在梁轴向的柱的尺寸。净跨指承重结构之间的距离,轴线跨度减去两端支承部分所剩余的长度,也称净跨度。在建筑工程图集中,净跨度用代号Ln表示。净跨度在建筑制图和工程施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梁的抗震结构要求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