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怎么确定主梁 与次梁的跨度? 主梁次梁板的计算简图跨度和跨数如何确定?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梁支座处,次梁与主梁支座负钢筋相互交叉,使主梁负筋位置下移,计算主梁负筋时,单排筋h0=h-(50~60)mm,双排筋h0=h-(70~80)mm。

主梁的截面宽度不小于200mm,次梁的截面宽度不小于150mm。 如果主梁下部钢筋是单层配筋的这种情况,就一般而言,主梁至少应比次梁高50mm。框架扁梁的截面高度除了要满足表中规定的数值,还需要满足刚度的要求。

截面高度与跨度是有一定关系,跨度较大的时候截面高度h取得较大值,跨度较小的时候截面高度h就取得较小值。 同时扁梁的截面高度h最好是不小于2.5倍板的厚度,梁的横截面高度H跟梁的跨度L有关。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斜拉桥的零号段是梁的起始段,一般都在支架和托架上浇筑。

2、当设计采用非塔、梁固结形式时,施工时必须采用塔、梁临时固结措施。

3、采用挂篮悬浇主梁时,挂篮设计和主梁浇筑应考虑抗风振的刚度要求。

4、主梁采用悬拼法施工时,预制梁段宜选用长线台座或多段联线台座。

5主梁采用悬拼法施工时,预制梁段宜选用长线台座或多段联线台座。

6、大跨径主梁施工时,应尽快使一端固定,以减少风振时不利影响,必要时应采取临时抗风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次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梁



1、从一端到另一端,支座之间距离便为主梁跨度。次梁支座一般是主梁,或其它次梁,也有可能是柱,或墙,支承该次梁的两端梁之间的距离就为次梁的跨度。

2、次梁在主梁的上部,主要起传递荷载的作用,而主梁是承重且传递荷载。简单的说就是次梁以主梁为支座,主梁以柱子为支座,次梁的力传给主梁。

扩展资料:

次梁与主梁在构造上的铰接小知识:

1、一般讲混凝土梁之间都是刚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铰接。

2、次梁点铰,只是对内力分布作了一个人为的计算假定(即假设不传递弯矩,不传递扭矩),但假定梁端为铰接的结构,实际上梁端仍然有一定的弯矩,边梁仍然会受扭。

3、框架次梁与主梁节点在没有特别情况下不主张设置铰接,这会改变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

4、次梁端支座在主梁上的节点可以设为铰接,因为次梁端支座在这地方不是连续的,主梁对次梁的约束有限,但这样设置铰接的话,次梁端支座对主梁是有扭矩存在的,尤其是边梁,所以需人工在边梁配置抗扭钢筋。

5、点铰处需满足钢筋的构造要求如下:《砼规》9.2.6—1 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 应少于2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l0/5,l0为梁的计算跨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梁

百度百科——次梁

百度百科——主次梁



应从一端到另一端,支座之间距离便为主梁跨度。次梁支座一般是主梁,或其它次梁,也有可能是柱,或墙,支承该次梁的两端梁之间的距离就为次梁的跨度。

次梁在主梁的上部,主要起传递荷载的作用,而主梁是承重且传递荷载。简单的说就是次梁以主梁为支座,主梁以柱子为支座,次梁的力传给主梁。

确定主梁与次梁的跨度先区分主梁和次梁,例如一个跨度较大的楼板,主梁截面一般比次梁高,然后找主梁的支座,一般为墙,柱。


扩展资料:

主梁的构造特点:

1、主梁除承受自重外,主要承受由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可折算成集中荷载计算。

2、与次梁相同,主梁跨中截面按T型截面计算,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3、主梁支座处,次梁与主梁支座负钢筋相互交叉,使主梁负筋位置下移,计算主梁负筋时,单排筋h0=h-(50~60)mm,双排筋h0=h-(70~80)mm。

4、主梁是重要构件,通常按弹性理论计算,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5、主梁的受力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梁



1、从一端到另一端,支座之间距离便为主梁跨度。次梁支座一般是主梁,或其它次梁,也有可能是柱,或墙,支承该次梁的两端梁之间的距离就为次梁的跨度。

2、次梁在主梁的上部,主要起传递荷载的作用,而主梁是承重且传递荷载。简单的说就是次梁以主梁为支座,主梁以柱子为支座,次梁的力传给主梁。

扩展资料

1、从梁的位置和直观来说,凡是与同框架柱相连,并作为其它梁的支点的梁为主梁;凡两端均与主梁连接的其它梁为次梁;

2、从受力角度来说,传力路径总是次梁传至主梁;承担竖向力又承担水平力的梁为主梁,只承担竖向力的梁为次梁;

3、从刚度来说,刚度相对较大的梁为主梁,刚度相对较小的梁为次梁。

4、主梁需考虑抗震,次梁不需考虑抗震。反映在梁的刚度、延性、强度上的要求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次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次梁



先区分主梁和次梁,例如一个跨度较大的楼板,主梁截面一般比次梁高(井字梁,十字梁常常等高),然后找主梁的支座,一般为墙,柱。

应从一端到另一端,支座之间距离便为主梁跨度。次梁支座一般是主梁,或其它次梁,也有可能是柱,或墙(依据结构设计时主次梁的选取),支承该次梁的两端梁(或一端梁,一端墙,柱)之间的距离就为次梁的跨度。

次梁在主梁的上部,主要起传递荷载的作用,而主梁是承重且传递荷载。简单的说就是次梁以主梁为支座,主梁以柱子为支座,次梁的力传给主梁。在框架梁结构里,主梁是搁置在框架柱子上,次梁是搁置在主梁上。

从梁的位置和直观来说,凡是与同框架柱相连,并作为其它梁的支点的梁为主梁;凡两端均与主梁连接的其它梁为次梁。

扩展资料:

主梁需考虑抗震,次梁不需考虑抗震。反映在梁的刚度、延性、强度上的要求不同。 主梁承担次梁,一般情况下,主梁高度大于或等于次梁高度,主梁支于柱或墙上,次梁支于主梁上。有时候分不出主次梁,如井式梁。

简单区分方法:主次梁相交处都要加附加筋(吊筋或箍筋),有附加筋的是主梁。主梁承担次梁,一般情况下,主梁高度大于或等于次梁高度,主梁支于柱或墙上,次梁支于主梁上。有时候分不出主次梁,如井式梁。

在主梁和次梁的交接处,可以把主梁看成是次梁的支座(固定支座)。次梁的钢筋伸入主梁的长度只要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即可。钢筋的锚固长度与梁的跨度无关,只与钢筋的抗拉设计强度、混凝土的抗拉设计强度及钢筋的直径和外形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次梁



主梁次梁板的计算简图跨度和跨数如何确定?~

主梁的跨数主要是根据竖向构件来区分的。
一般相邻两个竖向构件的主梁为一跨梁,计算简图的跨度一般就直接取净跨了。
对于次梁则是被主梁分开的跨数,当然,主要是通过梁支座出的弯矩来分析。
对于简图计算跨度详细的可以翻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本中有详细说明。

首先,先区分主梁和次梁,例如一个跨度较大的楼板,主梁截面一般比次梁高(井字梁,十字梁常常等高),然后找主梁的支座,一般为墙,柱。应从一端到另一端,支座之间距离便为主梁跨度。次梁支座一般是主梁,或其它次梁,也有可能是柱

相关要点总结: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