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关于土壤生物 土壤与生物的关系?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您好!

土壤中活的有机体。分为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两类。土壤生物参与岩石的风化和原始土壤的生成,对土壤的生长发育、土壤肥力的形成和演变,以及高等植物营养供应状况有重要作用。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生物的生命活动有很大影响。
土壤微生物 土壤中肉眼无法分辨,只能借助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的活有机体。多为单细胞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5大类群。大部分微生物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靠现成的有机物取得能量和营养成分。土壤微生物的主要功能表现在:参与土壤有机物的矿化和腐殖化,以及各种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参与土壤营养元素的循环,促进植物营养元素的有效性;根际微生物以及与植物共生的微生物,能为植物直接提供氮、磷和其他矿质元素及各种有机营养;能为工农业生产和医药卫生提供有效菌种;某些抗生性微生物能防治土传病原菌对作物的危害;降解土壤中残留有机农药、城市污物和工厂废弃物等,降低残毒为害;某些微生物可用于沼气发酵,提供生物能源、发酵液和残渣有机肥料。
土壤动物 土壤中无细胞壁的活有机体,一般能为肉眼所见。主要属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线形动物和原生动物等。根据个体大小、栖居时间和生活方式可分为若干类型,在土壤中分布极不均匀。土壤动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对土壤有机物质进行强烈的破碎和分解,将其转化为易于植物利用或易矿化的化合物,并能释出许多活性钙、镁、钾、钠和磷酸盐类,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显著影响。土壤动物积极参与物质生物小循环。某些环节动物对土壤腐殖质的形成、养分的富集、土壤结构的形成、土壤发育及通气透水性能等均有较好作用。但某些动物对土壤和农、林、牧业生产有一定危害。
土壤酶 土壤中的生物催化剂,具有加速土壤生化反应速率功能的一类蛋白质。土壤中的一切生化过程,包括各类植物物质的水解与转化、腐殖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以及某些无机物的氧化与还原,都在土壤酶的参与下进行和完成。土壤酶主要来自土壤微生物和高等植物,也来自土壤动物和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根据其存在部位,可分为脱离活体的酶和胞内酶两大类。土壤质地和结构等物理因素、土壤微生物和高等植物的营养状况,土壤一系列化学性质以及农业技术措施和工业废渣、废水等,都影响土壤酶的活性强度。
矿化作用 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有机态化合物转化为无机态化合物过程的总称。矿化作用在自然界的碳、氮、磷和硫等元素的生物循环中十分重要。矿化作用的强度与土壤理化性质有关,还受被矿化的有机化合物中有关元素含量比例的影响。土壤中复杂含氮有机物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氨基化作用逐步分解为简单有机态氨基化合物,再经氨化作用转化成氨和其他较简单的中间产物。氨化作用释出的氨大部分与有机或无机酸结合成铵盐,或被植物吸收,或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土壤中部分有机态磷以核酸、植素和磷脂形式存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能被植物吸收的无机态磷化合物。
腐殖化作用 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变为腐殖质的过程。广泛发生于土壤、水体底部的淤泥、堆肥、沤肥等环境。腐殖化作用的进行有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高。由于植物残体的性质和数量不同,形成的腐殖质也各异。影响土壤中腐殖化作用的因素是生物残体的化学组成,环境的水热条件和土壤性质。
菌根 特定真菌菌丝与植物根联合组成的共生体。菌根可分为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两类。外生菌根指真菌菌丝只穿入高等植物根组织的外皮层细胞间隙,露在根外的真菌菌丝则形成鞘包。受侵染的根分支增加,形成较多的侧短根。内生菌根由真菌菌丝穿入高等植物根组织的皮层细胞内形成,并有菌丝向根外生长和伸入土壤中。菌根中伸出根外的菌丝具有与植物根毛相似的吸收能力,其伸长范围常超过根毛,扩大了植物根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面。

植物不一定靠土壤生活,比如浮萍就只是漂浮在水面

土壤与生物的关系?~

土壤为生物提供养分和水分,同时也是为高等植物根系伸展、固持的介质,保证高等植物能直立生长而不倒伏。生物加快了土壤的熟化过程,并给土壤带来有机质,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结构。
关系有3种:①互惠关系,一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对另一种微生物产生有利的影响,如分泌生长刺激素或分解毒素。微生物之间的互惠关系或是双方有利,或是单方有利,依它们之间不同的有利程度又可分为共生、互生接力关系;②互害关系,一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对另一种微生物产生有害的影响,微生物之间的互害关系,是受益者以受害者为生存条件,或一种微生物分泌的代谢产物抑制甚至杀死另一种微生物,互害方式分寄生、吞噬、竞争和拮抗作用。土壤微生物互害作用中最常见的是拮抗作用,大多数放线菌和一部分细菌、真菌可产生抗生素,抑制周围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③无利害关系,两种微生物在一起,彼此对对方的生长和代谢无明显的影响

生物与土壤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创造土壤: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地衣类、苔藓类以及一些微生物功不可没。
2、土壤养育生物:各种陆地植物生长在土壤上,蜱螨类、多类真菌以及蚯蚓、土鳖等以土壤为家。
3、生物改造土壤:植物的枯枝落叶形成的腐殖质使土壤变得肥沃,低等动物和微生物改造土壤中的各类生物遗体,动物的活动是土壤变得松软。
在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常混居在一起,形成土壤微生物群落。它们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常要求相似的环境条件,并在生活过程中彼此具有一定的联系。微生物不仅与土壤自然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在微生物群落内部、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环境之间也彼此联系、相互影响。


扩展资料:
土壤颗粒大小不等、形状不一。颗粒外面常包有一层厚薄不等的水膜。颗粒表面积的大小随颗粒体积的大小而异,颗粒愈小,总的表面积也愈大。同时由于颗粒的大小、形状和排列的不同,颗粒间所形成的孔隙的大小、数量和性质也不相同。
大的孔隙直径大于100微米,可使空气迅速进入土壤;小的孔隙直径小于30微米,可以储存植物和微生物所需的水分;中等孔隙直径界于30~100微米之间,对土壤中空气的流通,水分的运转极为重要。水和空气在土壤中的存在又往往是相互矛盾的;通气良好,水分就可能不足;反之,孔隙中的水分多,空气就缺乏。
此外,土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常比空气中的大十倍到百倍,这种二氧化碳多而氧少的现象,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愈加显著。氧不足,好氧性微生物代谢过程的速度就会减慢甚至停止,就会有害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壤生物学

相关要点总结:

19727584029:土壤对地球上的生物有什么作用
迟阳答:对动物来说,土壤是比大气环境更为稳定的生活环境,其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幅度要小得多,因此土壤常常成为动物的极好隐蔽所,在土壤中可以躲避高温、干燥、大风和阳光直射。3,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底或基础,土壤中的生物活动不仅影响着土壤本身,而且也影响着土壤上面的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的很多重要...

19727584029:土壤主要生物类型及其作用
迟阳答:土 壤: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一克沃土中含菌量高达几亿甚至几十亿;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几乎所有的微生物都能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要分离筛选某中微生物,多数情况都是从土壤采取样品.首先微生物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目前所使用的抗生素药物,绝大多数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以微生物为劳动者的...

19727584029:生物对土壤有什么作用
迟阳答:动物除以粪便五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通过啃食和搬运促进有机残体外,还有有些动物如蚯蚓,白蚁还可以通过对土壤的搅动,改变出了的结构孔隙度

19727584029:土壤生物有哪些
迟阳答:有些微生物还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一些致病微生物在六大产量形成因素处于不平衡状态的情况下会造成严重病害。各种微生物的活性与不同的土壤温度、湿度、通气性和pH值有关。螨虫和弹(ta n)尾虫的数量最多 、弹尾虫状如昆虫, 这种虫实际上是用嘴巴开道, 在地下植物的洞穴间活动的。有八...

19727584029:土壤对生物的生活与有哪些重要性
迟阳答: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数量最多,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70%~90%,而且种类多,它们多数是异养菌,少数是自养菌。土壤中的真菌各种类型都有 土壤中的微生物有些对农业有害。如反硝化细菌,能把硝酸盐还原成氨散失到大气中,降低土壤肥力。但多数是对农业有益的 腐殖质对土壤肥力有重要的影响,腐殖质...

19727584029:土壤生物的土壤微生物
迟阳答:大部分微生物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需依靠现成的有机物取得能量和营养成分。它们在土壤中的数量常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有关,因而在表层土壤中的发育量常高于其他层次。中国主要土类中的微生物数量见表1。 土壤中无细胞壁的活有机体,一般能为肉眼所见。主要属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 蜈蚣、千足虫等)、节肢动物(...

19727584029:举例说明生物与土壤之间的关系
迟阳答:1、生物创造土壤: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地衣类、苔藓类以及一些微生物功不可没;2、土壤养育生物:各种陆地植物生长在土壤,蜱螨类、多类真菌以及蚯蚓、土鳖等以土壤为家;3、生物改造土壤:植物的枯枝落叶形成的腐殖质使土壤变得肥沃,低等动物和微生物改造土壤中的各类生物遗体,动物的活动是土壤变得松软...

19727584029:土壤中的生物与土壤之间的关系
迟阳答:生物与土壤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创造土壤: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地衣类、苔藓类以及一些微生物功不可没。2、土壤养育生物:各种陆地植物生长在土壤上,蜱螨类、多类真菌以及蚯蚓、土鳖等以土壤为家。3、生物改造土壤:植物的枯枝落叶形成的腐殖质使土壤变得肥沃,低等动物和微生物改造土壤中...

19727584029:土壤生物是指
迟阳答:有些微生物还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一些致病微生物在六大产量形成因素处于不平衡状态的情况下会造成严重病害。各种微生物的活性与不同的土壤温度、湿度、通气性和pH值有关。螨虫和弹(ta n)尾虫的数量最多 、弹尾虫状如昆虫, 这种虫实际上是用嘴巴开道, 在地下植物的洞穴间活动的。有八...

19727584029:简述气候,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迟阳答: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的产生与生物的作用是密切相关的。在生物作用下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过程见图9-7。岩石表面在适宜的日照和湿度条件下滋生出苔薛类生物,它们依靠雨水中溶解的微量岩石矿物质得以生长,同时产生大量分泌物对岩石进行化学、生物...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