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是什么意思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的意思是什么?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意思是: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出自唐代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七》。
原文: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译文: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赏析:
《浪淘沙九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第一首演绎神话传说,第二首用象征手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第三首写世事流变之理,第四首写游子情怀,第五首描绘锦江风情,第六首揭示劳作与享受的不平,第七首描绘钱塘江潮,第八首写迁客情怀,第九首再写世事流变之理。这是民歌体诗,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纯正,无浮华之词。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出自刘禹锡的《浪淘沙》。
全诗为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译文:
本诗前两句:

八月的涛声如同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本诗后两句:
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注释
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出自唐代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七)》,全诗为: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译文: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扩展资料
赏析:
这是《浪淘沙》组诗的第七首,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湖。
钱塘江,又称为浙江。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钱塘潮以每年的夏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者为最壮观。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湍急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着两岸的山崖。
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诗由开头的动态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它的气概:波涛卷起的沙堆似座座雪堆。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
文字表面上看已不是写潮水,实际上恰恰正紧扣起句“吼起来”,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全诗不事雕琢,流走飞动,而又紧凑洗练,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浪淘沙九首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该句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杂曲歌辞·浪淘沙》。
原文: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洛水桥边春天的太阳西斜,碧流又清又浅看得见水底的琼砂。路上无端刮起急剧的狂风,惊得鸳鸯逃出了水中浪花。
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过了人世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波浪卷着泥沙,青楼上少妇凝望春光,直到夕阳西下。衔泥的燕子都争着回巢,只有那冤家就一点也不想家。
濯锦江边两岸开满了鲜花,春风吹拂着水面,波浪正冲刷着沙砾。女郎剪下一段鸳鸯锦,投向濯锦江中流与晚霞相比美。
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满江滨。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黄金。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江中流水一刻不停歇地冲刷着沙砾,前面的波浪尚未退去后面的波浪已经生成。使人忽然回忆起昔日漫步潇湘洲头的往事,不禁和着迎神曲调唱了几声。

文学鉴赏:
《杂曲歌辞·浪淘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组词之一。第一首演绎神话传说,第二首用象征手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第三首写世事流变之理,第四首写游子情怀。
第五首描绘锦江风情,第六首揭示劳作与享受的不平,第七首描绘钱塘江潮,第八首写迁客情怀,第九首再写世事流变之理。这是民歌体诗,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纯正,无浮华之词。

相关要点总结:

18489817725:看到了钱塘江秋潮的情景你会想起刘禹锡的诗句是什么?
伊丹答: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翻译: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出处:《浪淘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全文: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翻译: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

18489817725: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怎么解释这句诗?
伊丹答:诗由开头的动态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它的气概——波涛卷起的沙堆似座座雪堆。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三、浪淘沙(其七) 原文:中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

18489817725: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这句诗句的意思是什么,谢谢
伊丹答: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18489817725:浪淘沙其七意思全解诗意
伊丹答:浪淘沙·其七全文及写作背景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比较复杂。刘禹锡在唐顺宗时期曾被召回京城,但后来又因支持改革派而遭到贬谪。他曾在连州、夔州、和州等多地为官,经历了多次政治动荡和贬谪。在连州任职期间,刘禹锡游览了当地风景名胜—...

18489817725: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
伊丹答: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浪淘沙九首》其六,揭示劳作与享受的不平。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中唐刘禹锡、白居易依...

18489817725:观潮用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是什么
伊丹答: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8489817725: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的意思是什么?
伊丹答: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意思是: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原文: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8489817725:猜一组动物8月涛声将来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谜底是什么动物?
伊丹答:

18489817725:刘禹锡《浪淘沙其七》全诗意思
伊丹答:《浪淘沙·其七》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全诗内容为: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浪淘沙其七》的译文: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般惊天吼地席卷而来,浪头高达数丈,冲击着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

18489817725:浪淘沙刘禹锡古诗其七诗意
伊丹答:浪淘沙其七(刘禹锡)诗意为: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浪淘沙九首其七》: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