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怎么做。尽量具体一点 请问一下根据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怎么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方法如下: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2,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2/3;沥青路面结构层混合料的集料最大公称尺寸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3,对于粗的混合料,这个比例还应减小。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

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虽有不同,但每个阶段最终要解决的问题都是相同的:一是确定矿料的级配比例,二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这种设计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使设计逐步深化,设计结果更加符合生产实际,真正将室内试验与施工生产联系在一起,充分做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若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最低要求选择级配类型,则沥青混合料集料的粒径普遍偏大,何况还有0~5%的颗粒超过最大粒径,这样势必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带来难以解决的施工难度。

扩展资料:

1、生产配合比验证(生产配合比验证分为试拌、试铺两个阶段):

试拌是按确定的目标配合比所调试的皮带转速、流量进行冷料上料,按确定的生产配合比矿料级配比例及最佳沥青用量做为热料仓的进料比例。

经验证符合要求的生产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在生产过程中,当进场材料规格发生细微变化时,应及时调整冷料进料比例,使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2、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死搬硬套规范规定。在不脱离规范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材料,灵活的进行配合比设计。

3、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要和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脱离现有的技术条件;同时要严格施工管理,使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始终控制在设计的最佳状态。

4、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是整个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关键,它对沥青混合料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

因此在选择材料时需特别注意原材料级配的变异性、颗粒形状、0.075mm颗粒含量及针片状含量等。

5、过程控制:将拌合楼每日生产的混合料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并计算出沥青用量和各种材料用量与生产配合比及容许的波动范围相比较,评定是否符合要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配合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沥青混凝土



实例详解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

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虽有不同,但每个阶段最终要解决的问题都是相同的:一是确定矿料的级配比例,二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这种设计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使设计逐步深化,设计结果更加符合生产实际,真正将室内试验与施工生产联系在一起,充分做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1、材料的选择

1.1 粗集料

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2.36mm的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和矿渣等。其通过颗粒间的嵌锁作用来为沥青混凝土提供较强的稳定性。

粗集料应具有干洁、粗糙、耐磨等特点。粗集料的质量控制重点是视密度和吸水率,石料硬度大而密度高,吸水率低的粗集料具有耐磨、耐久等特点。

但粗集料密度并不单单要求大,粗集料表面粗糙与否同样重要,而密度过大的粗集料大多表面光滑,缺乏表面的凹凸不平,以至于无法更好的吸附沥青结合料,这便无法形成较厚的沥青膜,进而对混合料的耐久性带来不良影响。

而且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磨光值也是《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所要求的。因此,粗集料的多种性质需要均衡考虑。同时,粗集料对针片状颗粒含量、粘附性、磨光值等多项指标具有严格要求。

1.2 细集料

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2.36mm的天然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及石屑,它通过配合粗集料的使用增加沥青混凝土的稳定性。

细集料应具有干净、洁净、无杂质的特点。测定的方法有0.075mm通过率、砂当量、亚甲蓝试验等。

同时,选取细集料也与级配情况、沥青的粘结性和耐磨性有关,这些情况同样要进行综合考虑,只有能够满足多方面需求的细集料才是工程中所需要的。

1.3 填料

填料是指粒径小于0.6mm的石灰岩磨细的矿粉。

填料具有憎水的特点,同时应干洁,能自由地进出矿粉仓,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技术要求。

填料在沥青混凝土中扮演着一种添加剂的角色,就和烹饪中的盐一样,要配合需求投放,投放的量过少会导致沥青难以吸附,投放的量过多则会使胶泥成团,致使路面离析,造成不良后果。

1.4 沥青

沥青混凝土的主体自然是沥青,沥青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期限以及适应能力。

所以,既要密切关注沥青质量的好坏,同时也要注重该沥青对于当地自然环境、气候及道路运行情况的适应性,例如当地土壤的酸碱性,雨水的酸碱性,降雨量以及运载压力等。

沥青的标号就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大因素,选择时应按照公路等级、气候、通行状况乃至于地质情况作参考。

诸如在高速公路,夏季高温多雨,过载,爬坡路段多宜采用粘稠度大的沥青;而在季度温差较大的路段则应选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

上述原材料需经检测符合规范及图纸要求的前提下,才能进入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下图以某一工程为例,列出其原材料的实测数据:

2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2.1 目标配合比设计

首先,根据各矿料的筛分结果,用图解法或试算法确定各种材料间的比例关系,调整接近规范级配的上、中、下限。以使混合后矿料具有足够的密度和较高的内摩擦阻力。

初选级配,根据实际情况及当地以往资料数据,选择一个沥青用量作为初选级配的沥青用量。固定初选沥青用量,将上、中、下限的级配成型马歇尔试件,根据三组试件的试验结果确定设计级配。

确定配合比中沥青的最佳用量。按确定的设计级配,选择一个沥青的最佳用量作为起始用量,按0.5%的间距取5个或5个以上不同的沥青用量,分别与矿料拌合,击实成型马歇尔试件。

然后进行马歇尔试验,对各组马歇尔试件的空隙率、密度、饱和度等体积指标进行计算,根据实测数据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根据确定好的设计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进行制件,验证该混合料的性能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意义是确定设计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并对确定的设计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进行性能检验,确定该混合料的耐久性能。

2.2 生产配合比的设计 

完成目标配合比设计后,就可以开始设计实际生产中使用的生产配合比。

试验前,首先根据路面结构的级配类型,选择适当尺寸的拌合机振动筛。选择时要遵循:

(1)振动筛的最大筛孔应使超粒径的矿料排出,保证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量在要求的级配范围内;

(2)振动筛分档应使各热料仓的材料保持均衡,以提高生产效率;

(3)应注意振动筛的孔径要与室内试验方孔筛尺寸的对应关系。

试验时,矿料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比例进料,通过拌合机的振动筛进行二次筛分。

同时,将拌合机各热料仓的二次筛分的矿料分别取出后进行筛分试验,使其合成级配比例在设计级配大致接近的范围,按此比例进行马歇尔试验,此试验的油石比采用目标配合比确定的油石比±0.3%进行试验。

按照与目标配合比相同的试验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所得结果为生产配合比。

生产配合比设计的意义是通过拌合楼的二次筛分数据使其生产级配与设计级配大致接近,同时,通过马歇尔试验更加细致的优化最佳沥青用量。

2.3 生产配合比验证

生产配合比验证分为试拌、试铺两个阶段。

试拌是按确定的目标配合比所调试的皮带转速、流量进行冷料上料,按确定的生产配合比矿料级配比例及最佳沥青用量做为热料仓的进料比例。

在拌合楼试拌混合料并对混合料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抽提、马歇尔击实,最大理论密度等,检测结果应与生产配合比数据基本一致。

在试拌的混合料检测数据与生产配合比数据基本一致的前提下,进行试铺,试铺是对施工方案、运输、摊铺、碾压工艺等可行性和设备的匹配情况的综合性验证。

生产配合比验证的意义是对前面所设计的各项指标及拌合楼的工作状态和施工方案、运输、摊铺、碾压工艺设备的匹配情况进行的综合性评估。

试拌的沥青混合料各项技术指标合格后,进行试验段铺筑。铺筑试铺段,观察摊铺、碾压过程混合料的施工性能和成型混合料表面状况,待各项技术指标检验合格后进入规模施工。

经验证符合要求的生产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在生产过程中,当进场材料规格发生细微变化时,应及时调整冷料进料比例,使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扩展资料:

针对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1) 必须克服以往只对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目标配合比,而忽视生产配合比和验证配合比。

也不能碰到一些指标不合格或试验有困难就放弃。特别应注意在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要严格控制冷料仓和热料仓的配比;当材料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配合比。

(2)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死搬硬套规范规定。在不脱离规范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材料,灵活的进行配合比设计。

(3)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要和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脱离现有的技术条件;同时要严格施工管理,使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始终控制在设计的最佳状态。

(4)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是整个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关键,它对沥青混合料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

因此在选择材料时需特别注意原材料级配的变异性、颗粒形状、0.075mm颗粒含量及针片状含量等。

(5)过程控制:将拌合楼每日生产的混合料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并计算出沥青用量和各种材料用量与生产配合比及容许的波动范围相比较,评定是否符合要求。

并结合每日的抽提、油石比试验数据相互校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过程控制。

(6)拌合楼振动筛的选择:矿料的粒径主要由振动筛的筛孔尺寸来保证。振动筛要筛出符合规格的碎石粒径要受到振动筛类型、筛面面积,安装角度和其它条件的限制等,一般情况下振动筛筛孔尺寸可选用比标准筛孔大一级的尺寸。

(7)拌合楼的标定:拌合楼的标定可以分为动态、静态标定.动态是按照控制台的数量分别加料,之后秤重,观察控制台显示的与实际称量的数值是否一致。

而静态标定则是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来标定控制台的程序、仪器检定站或计量所往往注重静态标定而忽略动态标定,所以我们要经常对拌合楼进行动态标定,标定其温控、计量称重系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沥青混凝土

百度百科—配合比



  近年来,沥青路面在公路面中占居主导地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交通量越来越大,轴载迅速增长,车速不断提高,沥青路面发生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多,有的前修后坏,有的使用周期达不到设计年限。这给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而影响沥青面层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是混合料的级配组成。本文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作一探讨。
  
  1 级配类型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是确保沥青凝土路面面层质量的前提。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设计一般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以下简称《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和《公路工程集试验规程》(JTJ058—2000)。我国现行规范规定,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2,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2/3;沥青路面结构层混合料的集料最大公称尺寸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3,对于粗的混合料,这个比例还应减小。由此分析,厚度一定的沥青面层,若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最低要求选择级配类型,则沥青混合料集料的粒径普遍偏大,何况还有0~5%的颗粒超过最大粒径,这样势必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带来难以解决的施工难度,如摊铺机的熨平板易拉动大粒径的骨料,尤其比最大粒径大0~5%的超粒径骨料;若采用细料弥补,易破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级配,使局部部位的面层压实度难以控制,或使沥青混凝土面层空隙率偏大,渗水严重等。濮阳市的沥青路面结构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是4cm+3cm的厚度组合模式,这种组合模式对沥青混合料类型的选择有很大的局限性。4cm的下面层最大粒径一般不超过25mm,3cm上面层最大粒径一般不宜超过15mm;根据近年来濮阳地区路面所用材料的情况,经调查、试验、分析、比较可知,下面层的选择余地较宽,多采用AG-201级配类型。而上面层混合料型的选择非常困难。3cm厚的上面层,按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选择AC-10I型较合适,AC-10I型公称最大粒径为13.2mm。最大粒径为15mm。这使我们在选材上有了很大的局限性,要实现这一配合比的合理选择,必须通过两种渠道来把关:一是尽量多的考察集料资源,二是拌和机的振动筛一定要根据不同级配类型要求的筛孔专门定做。
  
  2 原材料的选择
  
  要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对工程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和检验,这也是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前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选择、确定原材料应根据设计文件对路面结构和使用品质的要求,按照《规范》的相关规定,结合地材的供应情况,按照相关试验规程的要求进行检验,然后择优选材,使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
  
  2.1 选材原则
  
  组成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有:不同规格的粗集料、细集料、填充料(矿粉)、胶结料(沥青)。选择原材料按以下原则:技术性好(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经济性好,结合环保就地取材。
  
  2.2 沥青的选择
  
  沥青是沥青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之一,是决定沥青混合料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选择沥青时,除了要注意沥青自身品质的优劣以外,还要注意沥青标号对当地环境、气、气温的适应性,既要兼顾冬季的抗裂性,又要兼顾到夏季的抗塑变能力。近几年,濮阳市根据当地环境、气候条件及交通状况,选择了AH-90广泛应用于路网改造项目中,对提高沥青咱面的使用品质发挥了很大作用。
  
  2.3 粗集料的选择
  
  粗集料在沥青混凝土面层中的作用是通过颗粒间的嵌锁作用提供稳定性,通过其摩擦作用抵抗位移。其形状和表面纹理都影响沥青混凝土的稳定性,所以选择粗集料时,要严格按照粗集料的技术要求选择。即压碎值、磨光值、吸水率、粘附性、针偏状颗粒含量等均符合要求。结合本地区选用的粗集料多为石灰岩,这种耐磨性较差,但与沥青的粘结力非常好,是修筑较薄沥青路面的理想材料。主要规格有:20~40mm、10~20mm、5~10mm、3~6mm。
  
  2.4 细集料的选择
  
  细集料一般是指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等,在沥青混合料中增加颗粒间嵌锁作用,减少粗集料间的孔隙,从而增加混合料的稳定性。选择细集料时,除考虑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技术指标外还应考虑级配情况,与沥青的粘结力以及耐磨性和对混合料的稳定性。
  
  2.5 填料的选择
  
  选择填料时一定要考虑能否满足亲水性和细度要求,能否改善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根据集料的性质不同选择不同的填料,对于碱性集料,可选择磨细的石粉作填料;对于中性材料,可使用磨细的石灰石粉;另外,根据不同情况还可选用水泥消石灰等作填料。
  
  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规范》规定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三阶段配合比设计法。这一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使设计程序化和深入化,使设计结果更加符合生产实际,以充分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3.1 目标配合比设计
  
  根据设计文件结构层的要求,选择相应的合格材料,先进行矿料级配比计算,找出最佳状态的配合比。一般情况下应使试配结果尽量靠近级配范围的中值。参照《规范》推荐,根据以往经验固定一个最佳沥青含量的范围,以0.5%间隔的不同油石比配置5~6组试件,分别进行马歇尔稳定度、孔隙率、试件密度、流值、沥青最佳沥青用量OAC,然后再按最佳沥青用量OAC制件,做水稳定性检验和高温稳定性检验。根据验证结果,若达不到相关规定则另选材料、调整级配或采取其他措施重做试验,直到符合要求,确定出较理想的目标配合比。
  
  3.2 生产配合比设计
  
  目标配合比确定以后,要使实际施工中所采用的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进行生产配合设计。试验前,首先根据路面结构的级配类型,选择适当尺寸的振动筛。选择时要遵循:
  
  (1)动筛的最大筛孔应使超粒径的矿料排出,保证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量在要求的级配范围内;
  
  (2)振动分档应使各热料仓的材料保持均衡,以提高生产效率;
  
  (3)应注意振动筛的孔径要与室内试验方孔筛尺寸的对应关系。试验时,矿料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比例由冷料仓取样进行各项指标试验,使其合成级配在要求范围内并大致接近中值,按此配比进行拌和,用热拌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此试验的油石比采用目标配合比确定的油石比±0.3%进行试验。按照与目标配合比相同的试验方法确定最佳用油量,所得结果为生产配合比。据此结果根据拌和设备的拌和能力确定每盘料所需各热仓的矿料数量和沥青的数量。
  
  3.3 生产配合比的验证
  
  生产配合比的验证是通过实际施工对预期结果的验证,也是从感性的角度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评估,同时也是对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方案的检验,检验期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工艺等的可行性和设备的匹配情况。这可从混合料的颜色、拌和均匀度、离析情况、碾压后的表面状况等方面做出判断:同时可组织试验人员对拌和摊铺后的混合料及时取样,进行抽提如马歇尔试验,对碾压段进行钻芯取样等各种检验,并对生产的全过程监控,检查各种设备参数材料投放是否准确。整理出该阶段的所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若有指标不到规范要求,应对生产配合比或有关工艺做出调整,直至达到设计要求,据此写出总结报告,报监理及业主批准实施。
  
  4 沥青混合料三阶配合比设计的意义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采用三阶段设计对施工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其真正使室内试验与施工生产联系在了一起。但是,在实际施工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克服以往只对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目标配合比,而忽视生产配合比和验证配合比;也不能碰到一些指标不合格或试验有困难就放弃。特别应注意在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要严格控制冷料仓和热料仓的配比;当材料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配合比。
  
  (2)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死搬硬套《规范》规定。在不脱离《规范》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材料,灵活的进行配比设计。
  
  (3)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要和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脱离现有的技术条件;同时要严格施工管理,使混合料的生始终控制在设计的最佳状态。

摘抄的
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 工程概况
预制空心板梁、T梁设计强度等级为C40混凝土。根据梁结构尺寸及施工工艺,取碎石最大粒径31.5mm(5~31.5mm连续级配),设计坍落度取70~90mm。配合比设计依据为施工图、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及混凝土施工有关要求。
二、 原材料情况
1、 水泥 采用两种水泥进行比较选择,分别为:四川华崟山广能集团崟峰特种水泥有限公司生产“蓉峰牌”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均不考虑水泥强度富裕系数。
2、 细集料 采用长寿河砂,该砂符合Ⅱ区中砂级配;
3、 粗集料 采用华崟山碎石厂生产碎石,按5~20mm:16~31.5mm=50:50(质量比)配为5~31.5mm连续粒径;
4、 外加剂 选用两种外加剂进行比较选择,分别为:西安方鑫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UNF-FK高效减水剂,掺量取0.8%C,实测减水率20%;陕西博华工程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FDN-HA高效减水剂,掺量取0.8%C,实测减水率24%。
5、 拌合及养护用水 饮用水。
以上材料均检验合格。
三、 配合比初步确定
一〉、空白基准配合比确定
1、 配制强度fcu0
fcu0=fcuk+1.645σ=40+1.645*6.0=49.9MPa
2、 基准水灰比
W/C=(αa*fce)/( fcu0+αa*αb* fce)
=(0.46*42.5)/(49.9+0.46*0.07*42.5)
=0.38
3、 用水量及水泥用量确定
根据JGJ55-2000,用水量取mw0=205 kg/m3,则mc0= mw0/(W/C)=539 kg/m3。
4、 粗细集料用量确定
根据集料情况及施工要求,砂率确定为38%,混凝土假定容重为2400 kg/m3,按重量法公式计算:
mc0+ms0+mg0+mw0+mf0=2400
ms0/(ms0+mg0)=0.38
求得ms0 =629 kg/m3 mg0=1027 kg/m3
5、 材料用量为(kg/m3)
mc0=539 ms0 =629 mg0=1027 mw0=205
6、 拌合物性能测试
试拌混凝土25L,材料用量为:
mc=13.475kg ms=15.725kg mg=25.68kg(其中m5~16=m16~31.5=12.84kg) mw=5.125kg
按《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进行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实测结果如下:
坍落度:80mm
表观密度:(26.40-1.95)/10.115=2415 kg/m3
粘聚性:良好 保水性:良好
拌合物性能满足初步设计要求,制作强度试件2组(编号P011),同时按此配合比值作为掺外加剂的空白参数。
二〉、掺外加剂的配合比设计
配制强度及基准水灰比同以上计算值。
(一)、掺加西安方鑫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UNF-FK高效减水剂,掺量取0.8%C,实测减水率20%;
1、用水量及水泥用量确定
根据减水率计算用水量mw1=mw0*(1-20%)=164 kg/m3,
mc1= mw0/(w/c)=164/0.38=432kg/m3
外加剂用量:mf1=432*0.8%=3.456kg/m3
2、粗细集料用量确定
根据集料情况及施工要求,砂率确定为38%,混凝土假定容重为2400 kg/m3,按重量法公式计算(因外加剂用量为混凝土总重量的3.456/2400=0.14%,对其他材料用量计算影响甚微,故不参与以下计算,下同):
mc1+ms1+mg1+mw1+mf1=2400
ms1/(ms1+mg1)=0.38
得ms1 =686 kg/m3
mg1 =1118 kg/m3
3、基准配合比材料用量为
mc1:ms1:mg1:mw1:mf1=432:686:1118:164:3.456
=1:1.59:2.59:0.38:0.008
4、试拌与调整
按基准配合比拌制混合料25L,材料用量为:C=10.80kg,W=4.125kg,
S=17.15kg,G=27.95kg(其中5~16mm与16~31.5mm碎石各13.98kg),F=86.4g。
坍落度Sl=85mm,容重=(26.80-1.95)/10.115=2455kg/m3。拌合物粘聚性、保水性良好。制作强度试件2组(试件编号P012)。
试拌实际用水量为4000g,实际水灰比W/C=4000/10800=0.37,
实际材料用量为mw=164kg/m3,mc=164/0.37=443kg/m3,ms=682 kg/m3,mg=1112 kg/m3 ,mf=443*0.8%=3.54kg/m3
按此作为基准配合比的水灰比,以下调整在此基础上±0.04。
5、强度试验
调整配合比较基准水灰比增减0.04,用水量和砂率保持不变。其余两配合比分别计算如下(计算方法既步骤同上):
2# (P014)
(1) W/C=0.33 mw2=164kg/m3, mc2=164/0.33=497kg/m3, mf2=497*0.8%=3.976 kg/m3;
(2) mc2+ms2+mg2+mw2 =2400
ms2/(ms2+mg2)=0.42
得出ms2=661 kg/m3 mg2=1077 kg/m3
配合比为:mc2:ms2:mg2:mw2:mf2==497:661:1077:164:3.976
==1:1.33:2.17:0.33:0.008
3#(P015)
(1) W/C=0.41 mw3=164kg/m3, mc3=164/0.41=400kg/m3, mf3=400*0.8%=5kg/m3;
(2) mc3+ms3+mg3+mw3 =2400
ms3/(ms3+mg3)=0.38
得出ms3=698 kg/m3 mg3=1138 kg/m3
配合比为:mc3:ms3:mg3:mw3:mf3==400:698:1138:164:5
==1:1.74:2.84:0.41:0.008
6、拌合物性能测试(见下表)
编号 坍落度
(mm) 表观密度ρct(kg/m3) 粘聚性 保水性 试件编号
2# 90 (26.55-1.95)/10.115=2430 良好 良好 P014
3# 160 (26.65-1.95)/10.115=2440 良好 良好 P015
说明:3#(P015)拌合物实际用水量为4100-(335-145)=3910g,实际水灰比W/C=3.910/10.00=0.39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表

合同段 垫邻高速DL03合同段 取样地点 C40砼配合比设计 制件日期 2005-05-27
使用范围 预制梁 试验方法编号 JTJ55-2000 GB/T50080-2002
设计标号 C40 强度均方差 6.0MPa 保证率系数 1.645 配制强度 49.9MPa


料 水 水源 饮用水 设计坍落度 70~90mm
水泥 品种 P.O 标号 42.5R 产地 华崟 备注 崟峰牌
砂子 MX 粒径 中砂 产地 视比重 容重
大石 种类 碎石 粒径 16~31.5 产地 视比重 容重
小石 种类 碎石 粒径 5~16 产地 视比重 容重
外加剂 型号 UNF-FK高效减水剂 产地 西安 用量 0.8%C
拟用比例(参 数)
砂率: 38% 用水量 164 kg/cm3 水灰比:0.37 砼假设容重:2400 kg/cm3
大石: 50 % 小石 50 % 减水剂:0.8%C
水泥用量=用水量/水灰比=443kg

水灰比-强度关系图
砂重=682kg
石重=砂石总重-砂重=1112kg
大石重=石重×大石%=556kg 小石重=石重×小石%=556kg
材料和量(kg)及比例

材料名称 水泥 砂 大石 小石 水 外加剂 坍落度(cm) 和易性简述 实测表观密度
(kg/m3)
1 #
配比 1m3用量 443 682 556 556 164 3.544
比 例
试拌用量
调整用量
2 #
配比 1m3用量
比 例
试拌用量
调整用量
3 #
配比 1m3用量
比 例
试拌用量
调整用量
试验 校核 试验室主任
监理工程师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请问一下根据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怎么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

M总=R*V=25121.9976t
m沥青=4.2%*M总=1055.1
m石=95.8*M总
M矿粉=m石*5%
M机制砂=m石*41%
M石灰石1=m石*20%
M石灰石2=m石*34%
体积为V=9921.8m3,密度为R=2.532t/m3,总质量M总=R*V=25121.9976t。

扩展资料:
沥青混凝土的结构形式: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根据“七五”国家科技攻关研究及修订该规范的专题研究,统一将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粒径标准由圆孔筛标准改为方孔筛标准。
其主要原因为:①计量标准向ISO国际标准靠近;②便于参考国外同类结构形式的级配标准;③世行项目增多,便于国际招标、监理及质量检验;④许多国外拌和设备均以方孔筛为标准。沥青混凝土的符号由原LH改为AC。
1.1 按沥青混合料集料的粒径分类
1.1.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9.5mm或AC—13.2mm。
在文献资料,考试卷纸中 常以AC—9 或AC—13 形式出现
1.1.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mm或AC—19mm。
在文献资料,考试卷纸中 常以AC—16 或AC—19 形式出现
1.1.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6.5mm或AC—31.5mm。
在文献资料,考试卷纸中 常以AC—26 或AC—31 形式出现
其组合原则是:沥青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层至下层逐渐增大。上层宜使用中粒式及细粒式,且上面层沥青混合料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1/2,中、下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
1.2 按沥青混合料压实后的孔隙率大小分类
1.2.1 Ⅰ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孔隙率为(3%~6%)
1.2.2 Ⅱ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孔隙率为(4%~10%)
c、AM型开级配热拌沥青碎石:孔隙率为(大于10%)
其组合原则是:沥青面层至少有一层是Ⅰ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以防水下渗。若上面层采用Ⅱ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须采用Ⅰ型沥青混凝土,AM型开级配沥青碎石不宜作面层,仅可做联结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沥青混凝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配合比

看沥青配合比的设计报告,上面有各种材料的掺配比例。如果你是工地上自建的拌合场,需要送样品到专业试验室做配合比试验。

相关要点总结:

15330789316:我国现行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组成的设计方法?矿质混合料的组成和沥青最佳...
五周答:矿质混合料的组成确定:1、组成材料选择与材料性能测试:①在现场勘察试验检测的基础上,确认实际工程所用的各种原材料;②对材料进行取样,测试各档集料、矿粉、沥青材料的密度进行集料的筛分实验,确定各种规格集料的级配组成。2、矿质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①确定矿质混合料的设计级配范围;②拟订...

15330789316:沥青混凝土生产配合比光有热料仓比例怎么上料
五周答:方法如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2,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2/3;沥青路面结构层混合料的集料最大公称尺寸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3,对于粗的混合料,这个比例还应减小。相关如下 1、生产配合比验证。试拌是按确定的目标配合比所调试的皮带转速...

15330789316:沥青拌合站油石料的配比应该怎么设置,
五周答: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在保证其路面的质量上尤为重要,而沥青混合料设计主要是混合料的集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的确定。在集料级配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油石比是影响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等马歇尔技术指标的唯一因素,因此,为对比各种级配的性能,首先必须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 [4] ...

15330789316:混凝土配比是如何算出来的?
五周答:每立方需要砂0.3立方米,石0.7立方米。1、每立方配合比砂:石=3:7。2、砂占比3÷(3+7)=3/10;石占比7÷(3+7)=7/10。3、1立方米中需要砂:1×3/10=0.3立方米;需要石:1×7/10=0.7立方米。

15330789316:请问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是怎么计算的?需要做哪几个试验?
五周答: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首先是矿料配比的设计,这里的试验有:集料的筛分,碎石的压碎值、针片状、磨耗值等试验;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有击实、最大理论密度、密度、稳定度、流值、抽提等试验。请参考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15330789316: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配比, 16CM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16水泥稳定碎石,5CM...
五周答:对于沥青混凝土,《公路工程预算定额》中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模式,首先沥青混凝土是按照体积进行计算,可以不考虑厚度,仅计算出体积,该路的沥青类面层的压实后的表面层体积为1600立方,下面层为2000立方。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每1000立方所用材料为:沥青122.536吨、砂471.22方、矿粉128.404吨、石屑261.18方...

15330789316:什么是沥青生产配合比?
五周答: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就是生产沥青所需要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进行混合时的比例。配合比(proportion of mixture)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进行混合时的比例,具体有固体混合、液体混合、液固混合等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等三个阶段,通过配合比设计决定沥青混合...

15330789316:请问一下根据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怎么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
五周答:M总=R*V=25121.9976t m沥青=4.2%*M总=1055.1 m石=95.8*M总 M矿粉=m石*5 M机制砂=m石*41 M石灰石1=m石*20 M石灰石2=m石*34 体积为V=9921.8m3,密度为R=2.532t/m3,总质量M总=R*V=25121.9976t。

15330789316:沥青混凝土的油石比怎么算?
五周答:油石比是指沥青油用量除以集料用量(包括矿粉重量),油石比为4.3%,假设集料是X kg,那么沥青油就重X乘以4.3%,那么沥青混合料就是集料+沥青=X+4.3%X=(1+4.3%)X,沥青用量是指沥青占沥青混合料的百分比,所以就用沥青质量4.3%X除以沥青混合料质量(1+4.3%)X,X约掉后,就是4.3%/(1+...

15330789316:混凝土配合比级配
五周答:混凝土配合比的级配是指沙石骨料级配,Ⅰ、Ⅱ、Ⅲ、Ⅳ级配是指骨料最大粒径,Ⅰ/16MM、Ⅱ/20MM、Ⅲ/31.5MM、Ⅳ/40MM,每立方米砼级配不同,水泥用量也不一样,骨料最大粒径越小,每立方米砼水泥用量越大,反之则小。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