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染色详细资料大全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染色即染上颜色,也称上色,是指用化学的或其他的方法影响物质本身而使其着色。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通过染色可以使物体呈现出人们所需要的各种颜色,用五颜六色来装点生活。染色之法自古有之,并不断发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染色
  • 外文名 :dye
  • 词义 :用染料使纤维等材料着色的方法
  • 另义 :把细菌体染成蓝、红、紫等颜色
词义,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细胞,纤维,理论概述,方法,工艺条件,混纺及交织物,衣服,

词义

1.用染料使纤维等材料着色的一种方法。天然染色有时需要用媒染剂。合成染色也需要使用一些助剂。 2.为了便于观察细菌,把细菌体染成蓝、红、紫等颜色。

基本解释

1. [dye]∶上色 羊毛容易用酸性染料染色 2. [stain]∶用化学的或其他的方法影响物质本身使(如木材、玻璃、纸张或布匹)着色

详细解释

1.染色是一个很古老的工艺。从出土文物来看,我国和印度、埃及早在史前就知道用某些天然染料来染色。自1856年珀金发明合成染料以后,人们对染料的染色原理陆续进行研究,但许多较有成效的基本研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铜铵纤维、黏胶纤维和醋酯纤维问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种合成纤维才不断的出现。 2. 用染料使物着色。 《吕氏春秋·贵信》:“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此缯特宜染色,故用之耳。” 3. 显微和超显微制片技术步骤之一。为了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利用各种染色剂化学性质的不同,使组织切片内部的不同结构分别着色。

细胞

染色是生物显微玻片标本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先把破坏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再使用染色剂,将生物组织浸入染色剂内,使组织细胞的某一部分染上与其他部分不同的颜色或深度不同的颜色,产生不同的折射率,以便观察。 最常用的是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将细胞质和胞质内某些结构,如龙胆紫溶液把染色体染成蓝紫色、甲基绿与DNA结合使线粒体染成蓝色。我们称这种能被苏木精染蓝的性质为嗜碱性。伊红为酸性染料,将细胞质和细胞间质,如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我们称这种能被伊红染红的性质为嗜酸性。染色深浅可反映嗜碱性和嗜酸性强弱。若对两种染料缺乏亲和力,则称为嗜中性。有些组织成分可以显示与染料颜色不同的颜色,当用蓝色碱性染料甲苯胺进行染色时,组织中的糖胺多糖成分被染成紫红色,此种显色与染料颜色不同的现象成为异染性。 另外,银染法也较常用。当组织块浸入硝酸银溶液中时,有的组织结构能直接把硝酸银还原,使银粒附于其上,呈棕黑色或棕黄色。有些结构本身对硝酸银无直接还原能力,若加入还原剂,可使硝酸银还原沉淀显色。

纤维

纺织材料用染浴处理,使染料和纤维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结合,或在纤维上生成不溶性有色物质的工艺过程。染料应在纤维上有一定的耐水洗、晒、摩擦等性能,这种性能称为染色牢度。纺织物的染色,历史悠久。《诗经》中有蓝草、茜草染色的记载,可见中国在东周时期使用植物染料已较普遍。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绚丽多彩的丝织物,表明2000多年前中国的染色和印花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染色分浸染法和轧染法两种。

理论概述

把纤维浸入一定温度下的染料水溶液中,染料就从水相向纤维中移动,此时水中的染料量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达到平衡状态。水中减少的染料,就是向纤维上移动的染料。在任意时间取出纤维,即使绞拧,染料也仍留在纤维中,并不能简单地使染料完全脱离纤维,这种染料结合在纤维中的现象,就称为染色。若把海绵浸入染液中,染料溶液也能进入海绵内部,可是即使时间长,染料溶液的浓度也不变化,将海绵取出绞拧时,染料和水同时又从海绵内挤出来,所以说海绵并未被染色。 (一)染色基本过程 按照现代的染色理论的观点,染料之所以能够上染纤维,并在纤维织物上具有一定牢度,是因为染料分子与纤维分子之间存在着各种引力的缘故,各类染料的染色原理和染色工艺,因染料和纤维各自的特性而有很大差别,不能一概而论,但就其染色过程而言,大致都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1.吸附 当纤维投入染浴以后,染料渐渐地由溶液扩散转移到纤维表面,这个过程称为吸附。随着时间的推移,纤维上的染料浓度逐渐增加,而溶液中的染料浓度却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吸附的逆过程为解吸,在上染过程中吸附和解吸是同时存在的。 2.扩散 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直到纤维各部分的染料浓度趋向一致。由于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浓度大于纤维内部的染料浓度,促使染料由纤维表面向纤维内部扩散。此时,染料的扩散破坏了最初建立的吸附平衡,溶液中的染料又会不断地吸附到纤维表面,吸附和解吸再次达到平衡。 3.固著 是染料与纤维结合的过程,随染料和纤维不同,其结合方式也各不相同。 上述三个阶段在染色过程中往往是同时存在,不能截然分开。只是在染色的某一段时间某个过程占优势而已。 (二)染料在纤维内的固著方式 染料在纤维内固著,可认为是染料保持在纤维上的过程。不同的染料与不同的纤维,它们之间固著的原理也不同,一般来说,染料被固著在纤维上存在着两种类型。 1.纯粹化学性固色 指染料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染料固著在纤维上。 例如:活性染料染纤维素纤维,彼此形成醚键结合。通式如下: DRX+Cell-OH → DR-0-Cell+HX DRX:活性染料分子 X:活性基团 Cell-OH:表示纤维素 2.物理化学性固著 由于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相互吸引及氢键的形成,而使染料固著在纤维上。许多染棉的染料,如直接染料、硫化染料、还原染料等都是依赖这种引力而固著在纤维上的。

方法

纺织品的染色可以在任何阶段进行,可以在纤维、纱线、织物及成衣等不同阶段景进行染色: 1、散状纤维染色 在纺纱之前的纤维或散状纤维的染色,装入大的染缸,在适当的温度进行染色。色纺纱大多采用散纤维染色的方法(也有不同纤维单染的效果),常用于粗纺毛织物。 2、毛条染色 这也属于纤维成纱前的纤维染色,与散状纤维染色的目的一样,是为了获得柔和的混色效果。毛条染色一般用于精梳毛纱与毛织物。 3、纱线染色 织造前对纱线进行染色,一般用于色织物、毛衫等或直接使用纱线(缝纫线等)。纱线染色是染织的基础。 常规纱线染色的方法有三种: ①绞纱染色——将松散的绞纱浸在特制的染缸中,这是一种成本最高的染色方法; ②筒子染色——筒子染色的纱线卷绕在一个有孔的筒子上,然后将许多的筒子装入染色缸,染液循环流动,蓬松效果与柔软程度不如绞纱染色。 ③经轴染色——是一种大规模卷装染色,梭织制造前要先制成经轴(整经),将整个经轴的纱线进行染色,如联合浆染机与经轴纱线束装染色。由于是经轴,所以多适用梭织染色使用。 但随着经轴落筒的出现,我们可以把染色后经轴上的纱线落成筒子纱,这种染色的纱线使用范围就更广了,譬如靛蓝染色大多使用的还原染色方法,只有使用经轴染色才可以很好的解决,如果没有经轴落筒,是很难实现的。 4、匹染对织物进行染色的方法为匹染,常用的方法有绳状染色、喷射染色、卷染、轧染(不是扎染)和经轴染色。这里不一一介绍。 5、成衣染色 把成衣装入尼龙袋子,一系列的袋子一起装入染缸,在染缸内持续搅拌(桨叶式染色机)。成衣染色多适合于针织袜类、T恤等大部分针织服装、毛衫、裤子、衬衫等一些简单的成衣。 6、艺术染色—主要有扎染、蜡染、吊染、段染、泼染以及手绘等。 7、染色过程中固定面料的夹具最好选用全塑胶制作的夹子,避免弹簧金属圈耐受不了酸性或者碱性的染色剂而生锈沾染面料,所以选用纯塑胶夹是最妥当最安全的夹具,这在淘宝网上可以很容易购买得到。

工艺条件

染浴的pH值、温度等参数根据纤维和染料的性质决定。纤维素纤维在碱性或中性染浴中上染。染料分子结构较小的在30℃左右便能上染;分子结构较大的需在90℃左右上染。在染浴中加食盐或元明粉可提高上染百分率。蛋白质纤维不耐碱,染色一般在酸性或近中性染浴中进行。羊毛有鳞片层结构,对染料分子进入纤维内部阻碍较大,一般都在近沸温度上染。涤纶结构紧密,在水中也很少溶胀,对染料分子进入内部阻碍更大,在130℃左右的染浴中方能上染,在染浴中如加入载体助剂,则可在常压近沸温度上染。涤纶纺织物也可浸轧分散染料染液,烘干后加热到200℃左右染料即迅速进入纤维内部,这种方法名为热溶染色。

混纺及交织物

对不同类的纤维可选用染色牢度基本一致的染料。化学性质相异或互相干扰的染料,可先后分浴对不同纤维进行染色,染色性能基本一致的可同浴染色。涤纶/纤维素纤维的混纺或交织物,可先用分散染料染涤纶,然后用还原或活性染料染纤维素纤维。腈纶/羊毛混纺织物,可用阳离子染料和酸性染料先后分浴染色。锦纶/羊毛混纺织物可选用对羊毛和锦纶上染性能差别较小的酸性染料或酸性含媒染料同浴上染。

衣服

在洗衣机里放入温水,启动洗衣机进行漂洗,加入84消毒液,半缸水加大约三分之一瓶消毒液,溶解稀释,放入衣服,盖上机盖,漂洗大约25分钟, 25分钟后捞出衣物,衣服晾干后,就回复原来的颜色了。如果想避免衣服不掉色,刚买回来的新衣衣,必须在水里放些盐(一桶水一小匙),洗后要马上用清水漂洗干净,不要泡太久喔!最后,不要在阳光下曝晒,阳光会使染料变性的喔~~应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 1.用一下陈醋来洗一下被染的地方 2.试试叫彩漂的化学用品,如白猫漂彩 3.用84消毒液稀释以后,稍微泡一下试试,不过一定要掌握好稀释的比例和浸泡的时间,这个和被染的衣服之地和被染程度有关系,最好多漂几次,宁可麻烦点,也不要漂过头了。 4.用高强度的清洗剂洗除 5.高锰酸钾和醋酸,做法是先将少许高锰酸钾溶于水,再将要漂洗的衣服放进去,要充分浸透,浸10至20分钟后,衣服会呈暗红色,将衣服拿起,洗一下清水;再将少许醋酸溶于水,把浸过高锰酸钾的衣服放入醋酸溶液中,衣服就会由暗红色慢慢转变为原来的颜色,并且染了色的地方也一并褪掉而不会损坏衣服原有的颜色.有时穿到发黄的衣服也可以用这个办法. 6.用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多的洗衣粉和洗洁精1:1加入温水中,把被染的地方放入温水中浸泡半个小时以上,再用手去搓洗。如果还是去不干净,就把全部的衣服都放进50度以上水中,加入少量的洗衣粉搓洗,利用该衣服的褪色来减小被染色的色差. 7.被染色的地方画成,或者绣上一朵花,可以达到遮蔽瑕疵的效果. 8.将被染色处用水打湿.再将食用盐涂满.再用手反复轻搓.被染之色便没了.再用清水清洗即可. 9.把染了色的衣物放入盛有热水的盆中,每升水加10匙小苏打。用月桂树叶覆盖衣物,就这样放一夜,次日早上,清洗一下,你会发现它们又重新变白.



~

相关要点总结:

14796909409:染色质详细资料大全
楚单答:染色质蛋白 与染色质DNA结合的蛋白负责DNA分子遗传信息的组织、复制和阅读。这些DNA结合蛋白包括两类:一类是组蛋白,与DNA结合但没有序列特异性;另一类是非组蛋白,与特定DNA序列或组蛋白相结合。 组蛋白 组蛋白是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富含带正电荷的Arg和Lys等碱性胺基酸,等电点一般在pH10.0以上,属...

14796909409:亚甲基蓝详细资料大全
楚单答:外观为深绿色青铜光泽结晶(三水合物),熔点215ºC,闪点14℃,密度1g/mL。可溶于水/乙醇,不溶于醚类。亚甲基蓝在空气中较稳定,其水溶液呈碱性,有毒。亚甲基蓝广泛套用于化学指示剂、染料、生物染色剂和药物等方面。基本介绍 中文名 :亚甲基蓝 英文名 :methylene blue 别称 :...

14796909409:染布详细资料大全
楚单答:染坊中常见的是身背布捆、手持拨浪鼓的接布人,他们通过摇动拨浪鼓发出有节奏的鼓声来招徕顾客。染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已经有了专门的分工,如养蚕、缫丝、织帛、种麻、采葛、织绸、染色等。秦汉时期,织染工艺有了飞跃的发展,品种增多,染色工艺水平也有所提高。汉代,张骞通西域,开辟了...

14796909409:生物染剂资料 如甲基绿 派洛宁
楚单答:甲基绿—派洛宁(methyl green-pyronin)为碱性染料,它分别能与细胞内的DNA、RNA结合呈现不同颜色。当甲基绿与派洛宁作为混合染料时,甲基绿与染色质中DNA选择性结合显示绿色或蓝色;派洛宁与核仁、细胞质中的RNA选择性结合显示红色。其原因可能是两种染料的混合染液中有竞争作用,同时两种核酸分子都是多...

14796909409:染色体变异详细资料大全
楚单答:人们在果蝇幼虫唾腺染色体上,对各种染色体结构变异进行了详细的遗传学研究。 发生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或者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发生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有各种射线、化学药剂、温度的剧变等,内因有生物体内代谢过程的失调、衰老等。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染色体可能发生断裂,断裂端...

14796909409:常染色质详细资料大全
楚单答:这些尾部的修饰被认为可以发挥基因调控之开关的功能,他们可以决定染色体上整体基因的疏密排布方式。其中的一个具体例子是发生在赖氨酸(K4)上的甲基化,这是组蛋白上重要的一类标记物。 外形 染色质可以分为两种类群,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最开始,这两种形式是通过其在染色之后的颜色深浅区分的,常...

14796909409:Y染色体详细资料大全
楚单答:Y染色体分化的机制以及其功能还不清楚,果蝇中Y染色体几乎仅由异染色质构成,一般Y染色体只有几个基因,对性别决定并不起什么作用,认为存在着多基因系。 果蝇中Y染色体 另一方面,在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的Melandrium的Y染色体即使有一个,而X染色体有三个,也具有强烈的决定雄性的能力。在大麻(Cannabis)中,X染色...

14796909409:染色体检查详细资料大全
楚单答:ct 染色单体;del 缺失;der 衍生染色体;dic 双着丝粒;dup 重复;end 内复制;g 裂隙;h 次缢痕;i 等臂染色体;ins 插入;inv 倒位;inv ins 倒位插入;inv(pq) /inv(pq) 臂间倒位;mar 标记染色体;mat 来自母亲;mos 嵌合体(同源);P染色体短臂;pat 来自父亲;Ph' 费城染色体;...

14796909409:关于蓝印花布的详细资料
楚单答:谁有南通蓝印花布的详细资料的?中国人利用蓝草的色素染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后期的大思想家荀子,目睹绿色“蓝草”的色素转化过 24 浏览2798蓝印花布 起源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兴盛于商业发达的唐宋时期。在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清之际,药斑布已普遍流行于民间。现代所 1 浏览4216蓝印花布代表的品质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

14796909409:染色体易位详细资料大全
楚单答:由于缺乏着丝粒或因几乎全由异染色质组成,故常丢失。它的存在与否不引起表型异常。 罗氏易位通常又称为着丝粒融合(centric fusion)。在减数分裂时,由于由两条短臂构成的小染色体丢失,故在联会时只有三条染色体参与,形成三价体(trivalent)。三价体的分离方式有三种,即交替式(同源着丝粒各走向一极,...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