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论述老子的宇宙本源论 论述老子的宇宙本源论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老子的宇宙论——“道”及其形态
   老子的宇宙论思想大致可分为宇宙的本源、宇宙的生成、宇宙的运动或变化等几个层面上。
   ( 1)、宇宙的本源:
   宇宙论是老子哲学的基础,而宇宙的本源论又是宇宙论的中心,因此整个老子的哲学,就完全在于这个本源论里了。
   关于宇宙的本源,西方的哲学家们是通过一些物质来说明,由于太具体或太个体了,往往是不能涵盖万物,贯穿始终的(恕不详述)。老子却以无上的智慧,摒弃这些浅现的东西(如:水、火、风、数、原子等物质),以“道”作为宇宙的本源。老子的这一伟大的发现,就是天地万物所以生的总原理或总原则。
   请看老子的论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第25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4章)道作为宇宙的本源,其作为天地万物所以生的总原理,自然就和天地万物有所不同,天地万物是事或物,可称之为“有”,道不是事或物,是形而上的存在,则就须称之为“无”。
   这里“有”和“无”,即是“道用”或“道体”,要论其层次的话,老子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40章)“无”就是道,不过这个“无”是针对具体事物的“有”所言,并不是等于零的那个数学上的概念。作为天地万物所以生的总原理怎么能等于零呢。
   道既不是实体,又不可能是空无所有,她的状态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道当然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第14章)她是一种“惟恍惟惚”的状态存在,“有物混成”就是指道体的浑融状态。
   道还是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存在,既无所谓的寿夭生死,也无所谓大小或广窄。庄子曾说过:“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一副创生万物永不止息的状态,是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也。
   当然,道是一种超乎时空的形而上的存在,当然是不能依知觉去证验,也就说不能用言语去表述的了,所以老子一书开明宗义:“道可道,非常道”。现在虽不得不进行一番解析,却并不能清楚明白地说明其究竟是什么。对道的真正体认,还必须在于体会混成或恍惚这些词的意境或趣味。以明了其超越时空的特色,了解道既不很困难又不很容易,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但得道就不那么容易或简单了。
   ( 2)、宇宙的生成:
  
   道是宇宙的本源,这本源及是道之“体”,那么万物滋生或万物滋生后的发展变化,则就是道之“用”了。就由于“体”、“用”的交互作用或运动,才有了宇宙的形成。为此而道体的存在才具有了实质性的意义,体认或经验了道体之后,对于道用滋生万物若也有一个认知或了解的话,才可能对老子的哲学思想的基础作出深明的的解析。那么道用是如何地在道体的作用下促成万物的生成呢?其生成的过程和生成的原则又是什么呢?请看老子的论述:
   (A)、生成的过程: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42章) 那么,这些一、二、三以及万物,都指的是什么呢?根据老子对道的“体”、“用”的论述,我们知道道体是“无”,那么“道生一”就是“无”生“有”了,即一就应是“有”,有并非具体的事或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40章),开篇的时候又说过,“无名天下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正是道之混沌恍惚状态,已质变而非量变为具体事物时的名称。道从“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通过“有”这个过程,然后才能滋生出宇宙万物,“一”既是“有”,那么“一”自然也不是具体的事物了。
   所以后人就“有数之始而物之极。”的注释了(王弼第三十九章注),庄子也在其《天地篇》里对此作出了论述“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未形”。若从理气这二者的关系上来论述的话,那就是“道”是“理”,“一”是“气”,“道生一”就是理生气。这气所指的就是阴阳未分之前的“一气”;二就是指的阴阳“二气”;“三”则是在阴阳二气之外,再加上由阴阳二气经过交合而生的另外种类的“气”之综合了。这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就是由混沌初态经演化质变为“一气”,再由一气经过量变而形成阴阳“二气”,然后就会有了由阴阳二气以及再经其交合作用生出另外之气——相互作用后,就是可以生出万物的“三”了。然后就有了滋生宇宙派生万物,这就是老子哲学思想中宇宙的生成过程。
   道在滋生万物之后,并与万物同在同体,此时内在于万物之中的道老子将其称为:“德”。而“道”是“德”的本体,“德”是“道”的作用。“道”与“德”仅有体、用之间的差异,而无本质上的差别。德是道显现于万物之精气所在,而万物若得之于道就是德所寄。万物滋后后,还是由德之所在秉有道之全性。
   (B)、生成的原则:
   道虽生化万物覆育万物,却是毫没有任何一点私心去主宰万物,并不彰显自身的全知全能,也不去占有万物,而是完完全全地自然而然,讲究的是无心而成化。
   在这个问题上老子指出: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第34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第51章)
   道滋生万物覆育万物完全是为了“莫之命而常自然”,正因为道因应自然,她才能得到万物的推崇和尊敬,所以自然二字便是道滋生万物的原则,亦或叫法则。
   老子还进一步地对此加以阐述:“道法自然”。(第25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37章)所谓的“自然”就是自然而然,无心自化,正象本帖在论述老子的哲学法则时,指出的那样并不是在道上面还有一个叫“自然”的东西,要道去尊从或效法。正是由于她一切都顺乎自然,毫无企图,所以万物才能遂其所生,而道也才能尽其生化万物之功。并做到常无为,而无不为。相反若是有所企图,要有所作为,要彰显其生化万物的能力或主宰些什么,那反会破坏了万物的平衡,只是在戕害万物,又怎么能谈的上生化万物呢?
   (3)、宇宙的运动法则 道作为滋生万物的本源,同时还是万物运行变化的法则,这一运动法则老子也有明确的阐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第25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第21章)
   “反者道之动”(第40章)
   道不仅滋生万物,也衣养万物,而万物能否生立,也完全在于能否自章道性,而道只是在顺乎自然,丝毫没有自私或勉强的意思。这里所谓的自章道性,就是对万物来讲,须法道法自然。
   法道与惟道是从——是运动法则属性的两个层面,就是必须尊从道的运动法则,说辞不同是因其指向不同。
   至于“反者道之动”当然也是指的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法则。这里的“反”字者表述了宇宙运动方式中的多种情形。
   运动方式一:相反相成
   老子在不同的章节里,对这些类型的运动方式作了相应的论述。老子认为道体自身独立超然,宇宙的一切现象都是由相反对立的形态所构成,有美就不能无丑,有善就不能无恶,因此老子就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第2章)  《道德经》里的相对词儿特别多,相对的概念皆由相比较而得,当然是相反对立,从自然的角度来看,宇宙万物那也是相辅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2章)世人不可妄分是非,以免自陷纷扰。管理要无为而治,教化要不言而教,一切须顺应自然。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第27章)这里老子认为善人是不善的人的老师,而不善的人又是善人的借鉴或镜子,这正是宇宙间及其人世间相反相成的运动情形之一种;再比如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生态平衡的问题,就是老子所阐发的“相反相成”这一运动法则的极好的证见。我们所说的生态问题,以及在这个大的生态圈里的物种间的相互关系,无不体现了老子哲学思想的光芒所在。我们过去有一句老话,叫“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正是古时候人们关于相反相成的另一种说法。
   运动方式二:反向运动
   宇宙万物既然无不相反对立,那么就一定会有负面的影响,老子的思想又是在这方面给以了特别的关注,而且也特别重视负面的、反面的影响的介值。“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有以无为用。”(第39章王弼注),可以说已把这个意念诠释的很清楚。老子进而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第22章)曲、枉、洼、敝是让人讨厌的,但在老子看来全、直、盈、新就存乎其中,只是这道理是一般人所理解不了的而已。
   因此老子还说: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7章)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第41章)
   “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第81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第36章)
   这些章节里的论述,无不是让人们谦让退后,舍己为人。这样反而却能得到拥戴,反而会使自身受益。儒家的“满招损,谦受益”也讲的是这个道理。因此老子就有了要人们守柔、居下,要人们无知、抱朴,要人们居于反面,这也是到达正面的捷径。那些单方面地追求美的、好的、正面的,其结果往往都是适得其反。
   老子在这里还为我们阐明了这样的一个道理,那就是老子所要说的,“弱者道之用”。若是能明白这个道理,将会是终身受用。
   运动方式三:循环往复
   前两种的运动情形的极致,还在于循环往复,不管前面的那两运动,道体的运动,在事实上是不会一成不变地永远延续下去,而是经常地出现一些反复不已的现象。老子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道、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第25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第16章)
   道周流不息,回运不已,再加上道虚无寂静。道才能成就绵延不绝的生命,使万物出而生动,入而寂静。才能成为万物依循的常轨,才能成为万物的归根,而宇宙万物由道所滋生,最后也要反回他们的本源——道;而用两句较为华丽些的词来讲的话就是:花儿生于根,将复归于根;浪涛生于水,终要复归于水。归根就是归于寂静,道之滋生万物,是由无到有的,经过一系列的运动,然后还会从有到无,即是复归于无,复归于无就是复归于道。归根自然也是说万物复归于本性,这种归根复命的活动,正是道体运作的常轨,这也就是万物同时要尊守的规则。所谓“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是也。
   循环往复作为万物运作的自然法则,当然就须宇宙间的万物包括人世家的一切都不能例外地尊守。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第58章)。这是宇宙的奥秘,也是不变的常轨。当然儒家的“剥极必复,否极泰来。”也是具有这样的意义的
  

哲学鼎端
07-21 21:14
论《论述老子的宇宙本源论》耿阁(鸣天士君)著
耿阁
研学天理
论《论述老子的宇宙本源论》
耿阁(鸣天士君)著
哲学鼎端:LV.4 2019-03-11
论述老子的宇宙本源论
哲学鼎端:LV.4 14 分钟前

在《论述老子的宇宙本源论》一文下的留言评论

耿阁(鸣天士君)著

题记:向天地日月整个人类昭示:““道为何物宇宙名!道为何物自然名!道为何物无极名!道为何物物母名!道为何物有无名!道为何物所物名!道为何物所事名!道为何物所理名!道为何物所情名!道为何物所无名!道为何物所有名!道为何物一切名!道为何物原理名!道为何物法则名!道为何物定律名!道为何物定理名!道为何物规律名!道为何物真理名!道为何物道理名!道德无间本然名!道德整体无间名!道体德用悖律名!道体德用悖理名!宇宙道德道真名!道德宇宙真道名!道为何物皆可名!道为何物均可名!道为何物非常名!道为何物永常名!道为何物唯德名!德为何物唯道名!德者唯道是从名!名为何物唯道名!耿阁破荒论道名!实然道德真道名!耿阁昭天说道名!永恒定义道德名!客观规律通天名!客观真理通天名!客观规律统地名!客观真理统地名!
●●● “倘或把其老子先生的“道”解为:“宇宙的本源论”及“宇宙起源论”并“把道生一及三生万物理解为宇宙生成论的所有的说教都是极其悖律悖理的”。
●●●““道”就是“宇宙”;“道”就是“宇宙的道理“;道”就是“无之无极之宇宙”或之“无之宇宙无极”的总道理的总称谓”。
●●●“道”就是整个宇宙客观存在之中中的所有客观存在着的事物的客观规律或之客观真理的之其所有的宇宙事物规律之其道理”。
●●●“道”与“宇宙”一样同样的是不存在“本源不本源”“起源不起源”“生成不生成”的问题的之其问题的”。这一句话是具有天大般地重要性的”。●●●【天法道的定义】:“——————上天作为宇宙自然·自然宇宙的一物一员同样要依据遵循效法於道:【道为何物宇宙名·道与宇宙同根源·道与宇宙共本原·客观规律就是道·客观真理就是道·道乃逻辑之道理·道乃宇宙之无极·道乃无极之宇宙·道与万物同根源;道与宇宙共法则;道与形名通理寓;道与虚无统本然。 】的规则规律的道理而去行为的”。老子先生的《道德经》中的无极观的之其宇宙观之其道德观的道理认为:“【宇宙是不存在本源不本源的问题的之其问题的】之其【宇宙也是不存在起源不起源的问题的之其问题的】之其【宇宙更是不存在生成不生成的问题的之其问题的】”。
●●●老子先生的那个“道”就是象帝之先的那个有物混成的那个无之无极之宇宙——→她是和宇宙同名同姓同本然同一切的之其道理的”。 既然把话都说到如此之境之态的地步了,相信也没有什么人不明白了”。
★为了进一步的说明这个问题:现特附文章一篇: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体现了什么哲学思想》【本文文字近万(略)】

在《论述老子的宇宙本源论》一文下的留言评论
耿阁(鸣天士君)著
题记:向天地日月整个人类昭示:““道为何物宇宙名!道为何物自然名!道为何物无极名,道为何物物母名!道为何物有无名!道为何物所物名!道为何物所事名!道为何物所理名!道为何物所情名!道为何物所无名!道为何物所有名!道为何物一切名!道为何物原理名!道为何物法则名!道为何物定律名!道为何物定理名!道为何物规律名!道为何物真理名!道为何物道理名!道德无间本然名!道德整体无间名!道体德用悖律名!道体德用悖理名!宇宙道德道真名!道德宇宙真道名!道为何物皆可名!道为何物均可名!道为何物非常名!道为何物永常名!道为何物唯德名!德为何物唯道名!德者唯道是从名!名为何物唯道名!耿阁破荒论道名!实然道德真道名!耿阁昭天说道名。永恒定义道德名!客观规律通天名!客观真理通天名!客观规律统地名!客观真理统地名!
“倘或把其老子先生的“道”解为:“宇宙的本源论”及“宇宙起源论”并“把道生一及三生万物理解为宇宙生成论的所有的说教都是极其悖律悖理的”。老子先生的《道德经》中的无极观的之其宇宙观之其道德观的天律天规的铁律理论认为:“【宇宙是不存在本源不本源的问题的之其问题的】之其【宇宙也是不存在起源不起源的问题的之其问题的】之其【宇宙更是不存在生成不生成的问题的之其问题的】”。老子先生的那个“道”就是象帝之先的那个有物混成的那个无之无极之宇宙——→她是和宇宙同名同姓同本然同一切的的之其道理的”。把话都所到如此地步了,相信无人不明了”。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现特附文章一篇: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体现了什么哲学思想》

哲学鼎端:LV.4 2019-03-04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体现了什么哲学思想的答案 又名《老子先生的哲学观的归属问题》
耿阁(鸣天士君)著
简论【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之文哲学观的归属问题
耿阁之(鸣天士君)著
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题记:
把老子先生提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理论观点归属为: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这四种观点都是不妥的都是不对的都是有待商榷的。她理应归属为 :“ E.彻底的唯物唯质主义的观点”。
老子提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至高无上的哲学观点:“既不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而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又不是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也不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更不是所谓的那个什么都能让人迷死的彻头彻尾的悖理悖律那种谬到极至那个“宇宙生成论”的观点。耿阁认为:“无论您是什么人,只要您把老子先生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认同为是“宇宙生成论”的同识的意念,那么就可以毫无疑问断定您对哲学那都是丝毫都不沾边的,那就说明您很本就不懂哲学,稍微懂一点哲学的人都知道:“——————宇宙是不存在起源不起源生成不生成的之其问题的”。我曾看到过有些什么“博导”“硕士”“教授”等之的家类们的学术文章就居然能把其老子先生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天律天规式的思想理论观点说成是“宇宙生成论”的说教,持此观点的人不知是从那个外星球里学来的知识。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矣!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说法和提法实际上是一种不完整不全面很低劣有缺陷的唯物主义!倘或用在天人神人圣人至人老子先生身上的话那肯定就是在戏弄亵渎哲圣。把其老子先生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天律天规式的思想理论观点 定位归属定论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之范围范畴之内是极为不妥的,也可说是胡来的,不管说轻说重都是对老子先生不恭的,老子先生哲理哲慧是神明神圣的,老子先生是不信神与上帝的,客观唯心主义是信奉神与上帝的”。我们绝对不能将其老子先生的思想理论归结为“客观唯心主义”的范畴。”这是个原则的问题。这已经不是学术不学术的问题了。如果把老子先生的思想理论归属为客观唯心主义的范畴的话那么这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反动”。“世界上似乎顶端级的哲学家思想家宇宙学家如亚里士多德爱因斯坦释迦牟尼耶稣霍金等都不是至圣的哲学家并之都是不能与其老子先生比衡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最终都是信神的信奉上帝的,他们最终都是没有逃脱神的枷锁所束缚着所制约着所局限着的”。敬望尊敬的诸仙诸神诸贤诸圣的先生们都能了解明白这一点”。说穿了道白了,用一言以蔽之的话来说:就是老子先生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天律天规式的思想理论观点的哲学观是属于:“——————彻底的唯物唯质主义的哲学观之观点的”。是其“唯物唯质论”标本性的之其哲学观的思想理论的;是其彻底的唯物唯质主义的认识论之科学辩证的唯质法之方法论的”;是其彻底的唯物唯质主义的宇宙观的”。【大注特注】:“彻底的唯物唯质主义的哲学观——→是其“唯物唯质论”——→是其标本性哲学观的思想理论——→是其彻底的唯物唯质主义的认识论——→是其彻底的科学辩证的唯物唯质法之方法论——→是其哲学殿堂中那颗唯一正确的顶端极至的灿烂辉煌的璀璨夺目的宝珠——→是其彻底科学辩证的唯物唯质主义的宇宙观”。这些观点理念的结论虽是我耿阁提出的然其最终都是取决於来源於形成於出自於本然於《周易》之《易经》的我们中国的《大易经》并《道德经》中的所本然就有的所固然就有的哲理之易理之道理的之其易道之理所形成的那种思想理论的”。耿阁:著於2019年3月5日9点35分 上海
附:有关文章三篇
【第一篇】
道生一,生是什么意思的答案
答曰:“道乃无。无是无极宇宙之无极。无极是零.是0·是空·是〇·是圆·是〇.是圈·是〇.是虚无·一切的所有的有实存在都寓于:“空零圆圈”之虚无之中”。所以道生一的那个“生“字的意思是有的意思·是存的意思.是在的意思·是里的意思.是含的意思·是容的意思·是囊是纳是蕴是育是孕是化等之终之是为其“存在”的意思”。
【第二篇】
在《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什么意思?》文下的评论
耿阁:实录纪实
《赋诗论道》
耿阁:著
无名道来名无道,
有名妙母名有妙。
常无常有至无极,
无极为〇道谛叫。
无极零生太极一,
太极一生阴阳教。
阴阳二生三万物,
天下之理全得笑。 2019.3.2.08:05
【第三篇】
天下第一大错特错的思想理论的观念观点和理念的理论是什么?
耿阁(鸣天士君)著
天下第一大错特错的思想理论的观念观点和理念的理论是什么?
答案:“———天下第一大错特错的思想理论的观念观点和理念的理论就是把老子的《道德经》中的那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理论理解为·解释为·结论为是什么宇宙生成论”的说法说教。稍微懂得一点点《易》理之哲理的人都知道:“宇宙是根本就不存在生成不生成的之其问题的”。 这是作为中国人的宇宙观的最起码最起码的孩童般的所应该具备的而且是已经具备了的最简单最简单的常识之问题了”。耿阁在这里需要向全世界全人类昭示并说明的是:“倘或有谁再把“老子先生的《道德经》中的那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理论理解为·解释为·结论为·是“什么宇宙生成论”的这种错的没有边的话题的话,那么此人的宇宙观就没有丝毫的意义可说可言可谓可谈的啦!耿阁:著於2019年1月25日

论述老子的宇宙本源论~

老子的宇宙论思想大致可分为宇宙的本源、宇宙的生成、宇宙的运动或变化等几个层面上。
   ( 1)、宇宙的本源:
   宇宙论是老子哲学的基础,而宇宙的本源论又是宇宙论的中心,因此整个老子的哲学,就完全在于这个本源论里了。
   关于宇宙的本源,西方的哲学家们是通过一些物质来说明,由于太具体或太个体了,往往是不能涵盖万物,贯穿始终的(恕不详述)。老子却以无上的智慧,摒弃这些浅现的东西(如:水、火、风、数、原子等物质),以“道”作为宇宙的本源。老子的这一伟大的发现,就是天地万物所以生的总原理或总原则。
   请看老子的论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第25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4章)道作为宇宙的本源,其作为天地万物所以生的总原理,自然就和天地万物有所不同,天地万物是事或物,可称之为“有”,道不是事或物,是形而上的存在,则就须称之为“无”。
   这里“有”和“无”,即是“道用”或“道体”,要论其层次的话,老子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40章)“无”就是道,不过这个“无”是针对具体事物的“有”所言,并不是等于零的那个数学上的概念。作为天地万物所以生的总原理怎么能等于零呢。
   道既不是实体,又不可能是空无所有,她的状态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道当然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第14章)她是一种“惟恍惟惚”的状态存在,“有物混成”就是指道体的浑融状态。
   道还是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存在,既无所谓的寿夭生死,也无所谓大小或广窄。庄子曾说过:“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一副创生万物永不止息的状态,是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也。
   当然,道是一种超乎时空的形而上的存在,当然是不能依知觉去证验,也就说不能用言语去表述的了,所以老子一书开明宗义:“道可道,非常道”。现在虽不得不进行一番解析,却并不能清楚明白地说明其究竟是什么。对道的真正体认,还必须在于体会混成或恍惚这些词的意境或趣味。以明了其超越时空的特色,了解道既不很困难又不很容易,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但得道就不那么容易或简单了。

宇宙是什么?这是人类一直在探讨的难题,也许永远也不会有最终答案。这里老子揭示了宇宙的本源,就是道。
道是无形,道是无处不在,道生万物,道无所不包。道是虚空的,道又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现代科技所揭示物质世界的本源和老子的“道”不谋而合。质能是可以转化的,“有形”生于“无形”。可以说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揭示了宇宙的起源,现代物理学只是做了具象化的印证。
老子通过形容和比喻,给“道”具体作以描述。本来老子认为“道”是不可以名状的,实际上“道可道,非常道”就是“道”的一种写状,这里又接着描写“道”的形象。
老子说,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它所能发挥的作用却是无法限量的,是无穷无尽而且永远不会枯竭。它是万事万物的宗主,支配着一切事物,是宇宙天地存在和发展变化必须依赖的力量。在这里,老子自问:“道”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呢?他没有作出正面回答,而是说它存在于天帝现相之前。既然在天帝产生以前,那么天帝也就无疑是由“道”产生出来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老子确实提出了无神论的思想。
也有的学者把老子的“道”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相提并论,认为这两个范畴的内涵非常接近。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是永恒的存在,万事万物皆依“逻各斯”而产生。但它不是任何神或者任何人所创造的,而是创造世界的种子,是一种“以太”的物体。“逻各斯”无时无处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但人们却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然而它的存在是确实的。老子的“道”同样具有“罗各斯”的这些属性和职能,二者的形象十分近似。
老子提出了“道”是宇宙的本原,而且先于天帝而存在;事物都是互相矛盾而存在的,并且处于变化发展之中等观点。此外,老子还提出了他自己对社会政治和人生处世的某些基本观点。这些学说无不充满智慧的蕴含。

相关要点总结:

19750494038: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老子“道法自然”思想是什么?_百度...
上码答:“道法自然”当中蕴含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表明了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这也体现了老子所倡导的无为而治。

19750494038:老子的《道德经》和宇宙观是什么?
上码答:2013-11-05 《老子》的宇宙论是什么? 71 2019-03-14 儒家与道家最有代表性的宇宙观分别是什么呢? 2017-05-09 老子的道德经是什么内容 2016-05-07 老子的宇宙观用哪些科学法去解释 11 2018-01-24 《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82 2018-02-10 《道德经》的内容是什么? 10 2017-04-09 《道德经》...

19750494038:怎么理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上码答: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这句话中的“一、二、三”不仅仅是数字,也不仅仅代表着数量,它讲述的是一个过程,是宇宙本源及生成万物过程。老子认为宇宙万物总根源是"气“是”混沌的“是“混而为一”的,他把这个”气“叫做“道”,“道”包含着对立的两方面,也就是...

1975049403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上码答:题记:道与宇宙同名姓,道与宇宙共本命。宇宙无本无源在,道也无本无源定。道源道根胡说鸣,道理万物是真情,别了这源那根谬,还道本来面目经。——耿阁 “倘或把其老子先生的“道”解为:“宇宙的本源论”及“宇宙起源论”并“把道生一及三生万物理解为宇宙生成论的所有的说教都是极其悖律悖理的...

19750494038:老子程颐陆九元认为万物的本原分别是什么?
上码答:老子认为世界的本源就是道,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陆九渊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19750494038:什么是宇宙本体论啊?
上码答:这种本体论中的“本体”实际上是语言和思维世界中的本体,它与中国人从字面上所理解的本源或本根意义上的本体显然相去甚远。 与范畴本体论不同,宇宙本体论则着眼于宇宙整体(大全),力图寻求一个万物不得不由、不得不依、最终又不得不向之而归的本原性实体或质料,并试图对这一实体或质料的特征及其演生万物的...

19750494038: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世界本源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上码答:儒家说这世界的本原是“礼”,法家说这世界的本原是“法”,道家说这世界本原是“道”,等等,中国古代的世界观是多元化的。然而我认为老子的道家针对的是自然存在的世界本原的探索,个人认为他的观点比西方的原子论观点还接近世界的本原。”道“是什么?”道“可以说是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准则),道...

19750494038:道家以什么作为世界产生的本源和运行的规律
上码答:道家以“道”作为世界产生的本源和运行的规律。1、概念 “道”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文献中,特别是在道家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道家思想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运行的规律,是万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道家经典《道德经》中,老子对“道”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探讨,认为它是无形...

19750494038:老子的本体论是什么
上码答:因此,如何理解老子的道论,对于正确掌握老子的整个哲学思想是至关重要的,更直接关系到老子哲学的本体论问题。可以说,当我们一开始考察老子的道论,首先就会碰到这么一个问题,即老子的道论到底是一种宇宙发生论,还是一种哲学本体论?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应区分老子道论是本体论还是宇宙论的问题,而将...

19750494038:“道”是宇宙本源呢?还是宇宙自然法则
上码答:本源,形成事物的根本性原因,道明显不是本源。道可道非常道,能用语言描述的道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道,道在你心中!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