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请教圆柱啮合变位齿轮计算参数分析? 求变位齿轮的变位系数计算公式。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因为手头没手册,凭映像说一下,不作为计算依据,先根据要配凑的中心距a'计算啮合角α'

公式如下 a' Х cosα' = a Х cosα
其中 a' :中心距(配凑) α' : 啮合角 a = 20度 a :标准中心距

计算可得变位后啮合角α' , 如果α' = 20度,那么是高度变位,如果不是20度,那么是角度变位,所谓高度变位,变位系数x1+x2 = 0 ,即x1 = -x2 ;角度变位,变位系数x1+x2 ≠ 0

得到啮合角α' 后,根据,无测隙啮合方程 invα’=2(x1+x2)/(z1+z2)tgα+invα 计算可得总变位系数。

式中符号 invα 是 渐开线函数 , 意义如下 invα = tanα - α,其中α为弧度。

通过上式可x1+x2。

当然x1+x2不一定要通过上式获得,可以查表,由齿数和啮合角确定

在同一张表中(齿轮手册),通过已知的x1+x2,查得x1,然后即可得出x2

然后确定跨测齿数和公法线长度等参数,最后别忘了强度校核,还有重合度等等验算

两齿轮变位系数之和不是0,是角变位,应该按照角变位公式计算各轮参数,要验证变位系数与公法线是否矛盾,缺少压力角,需要补齐

求变位齿轮的变位系数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分度圆直径 d d = mz
齿厚 s s = m(π/2 + 2xtgα)
啮合角 α' invα'= invα+2tgα(x1+x2)/(z1+z2) 或cosα'=a/a'cosα
节圆直径 d' d'= dcosα/cosα'
中心距变动系数 y
齿高变动系数 σ σ= x1+x2-y
齿顶高 ha ha=(ha*+x-σ)m
齿根高 hf hf=(ha*+c*-x)m
齿全高 h h=(2ha*+c*-σ)m
齿顶圆直径 da da=d+2ha
齿根圆直径 df df=d-2hf
中心距 a' a'=(d1'+d2')/2
公法线长度 Wk Wk = mcosα[(k-0.5)π+ zinvα]+2xmsinα
分度圆齿厚、齿槽宽和公法线长度的计算
s = m(π/2 + 2xtgα)
e = m(π/2 –2xtgα)
Wk = mcosα[(k-0.5)π+ zinvα]+2xmsinα
k=αmz/1800+0.5
αm-----半径为rm=r+xm的圆周上的压力角。
啮合角α'与总变位系数x1+x2的关系
invα'=2tgα(x1+x2)/(z1+z2) + invα
高变位齿轮传动又称变位零传动,其特点是两轮的变位系数x1+x2=0。因此,高变位齿轮传动的啮合角α′等于标准齿轮压力角α,即α′=α;节圆与分度圆重合,即r′=r;中心距a′等于标准齿轮传动的中心距a,即a′=a。
但由于变位齿轮齿顶高和齿根高发生了变化,高变位齿轮传动可用于中心距等于标准中心距,而又需要提高小齿轮齿根弯曲强度和减小磨损的场合。
角变位齿轮传动的特点是x1+x2≠0,故α′≠α,r′≠r,a′≠a。 与标准齿轮传动相比,其啮合角发生了变化。当x1+x2>0 时,称为正传动,此时α′>α,r′>r,a′>a。采用正传动可以提高轮齿的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改善轮齿的磨损,凑配中心距,但重合度有所减小。
当x1+x2<0 时,称为负传动,此时α′<α,r′<r,a′<a。采用负传动除重合度有所增大外,轮齿弯曲强度降低,磨损加剧。因此,除凑配中心距外,尽量不采用负传动。

扩展资料:
齿轮的变位系数:变位系数 x 是径向变位系数,加工标准齿轮时,齿条形刀具中线与齿轮分度圆相切。加 工变位齿轮时齿条形刀具中线与齿轮分度圆相切位置偏移距离 xm,外移 x 为正,内移 x 为 负。除了圆锥齿轮有时采用切向变位 xt 外,圆柱齿轮一般只采用径向变位。
变位系数 x 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凑中心距,而主要是为了提高强度和改善传动质量。
变位齿轮的作用,即为什么要对标准齿轮进行变位。原因有三个:
1)一对啮合的标准齿轮,由于小齿轮齿根厚度薄,参与啮合的次数又较多,因此强度较低,容易损坏,影响了齿轮传动的承载能力。
2)标准齿轮中心距用a表示,若实际需要的中心距(用A表示)Aa,可以安装,却产生大的侧隙,重合度也降低,都影响了传动的平稳性。
3)若滚齿切制的标准齿轮(压力角为20度)齿数小于17,则会发生根切现象,影响实际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变位齿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变位系数

计 算 公 式
分度圆直径 d d = mz
齿厚 s s = m(π/2 + 2xtgα)
啮合角 α' invα'= invα+2tgα(x1+x2)/(z1+z2) 或cosα'=a/a'cosα
节圆直径 d' d'= dcosα/cosα'
中心距变动系数 y
齿高变动系数 σ σ= x1+x2-y
齿顶高 ha ha=(ha*+x-σ)m
齿根高 hf hf=(ha*+c*-x)m
齿全高 h h=(2ha*+c*-σ)m
齿顶圆直径 da da=d+2ha
齿根圆直径 df df=d-2hf
中心距 a' a'=(d1'+d2')/2
公法线长度 Wk Wk = mcosα[(k-0.5)π+ zinvα]+2xmsinα
分度圆齿厚、齿槽宽和公法线长度的计算
s = m(π/2 + 2xtgα)
e = m(π/2 –2xtgα)
Wk = mcosα[(k-0.5)π+ zinvα]+2xmsinα
k=αmz/1800+0.5
αm-----半径为rm=r+xm的圆周上的压力角。
啮合角α'与总变位系数x1+x2的关系
invα'=2tgα(x1+x2)/(z1+z2) + invα
齿轮的变位系数是变位系数x径向变位系数,加工标准齿轮时,齿条形刀具中线与齿轮分度圆相切。加工变位齿轮时齿条形刀具中线与齿轮分度圆相切位置偏移距离xm,外移x为正,内移x为负。
除了圆锥齿轮有时采用切向变位xt外,圆柱齿轮一般只采用径向变位。变位系数x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凑中心距,而主要是为了提高强度和改善传动质量。

扩展资料:
主要功用:
(1)减小齿轮传动的结构尺寸,减轻重量 在传动比一定的条件下,可使小齿轮齿数 zl< zmin,从而使传动的结构尺寸减小,减轻机构重量。
(2)避免根切, 提高齿根的弯曲强度 当小齿轮齿数 z1<zmin 时, 可以利用正变位避免根 切,提高齿根的弯曲强度。x≥xmin=(Z-Zmin)/Zmin,对 α=20°时,Zmin=17。
(3)提高 齿面的接触强度 采用啮合角 α’>α 的正传动时, 由于齿廓曲率半径增大, 故可以提高齿 面的接触强度。
(4)提高齿面的抗胶合耐磨损能力 采用啮合角 α’>α 的正传动, 并适当分配变位系数 xl、x2,使两齿轮的最大滑动率相等时,既可降低齿面接触应力,又可降低齿面间的滑动率 以提高齿轮的抗胶合和耐磨损能力。
(5)配凑中心距 当齿数 z1、z2 不变的情况下,啮合角 α’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中心 距,以达到配凑中心距的目的。
(6)修复被磨损的旧齿轮 齿轮传动中,小齿轮磨损较重,大齿轮磨损较轻,可以利用负 变位把大齿轮齿面磨损部分切去再使用, 重配一个正变位小齿轮, 这就节约了修配时需要的 材料与加工费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变位系数

相关要点总结:

18846871711:变位齿轮怎样计算变位系数?
薛码答:变位量(mm) = (传动比 - 1) × 齿轮模数(mm)其中,传动比是指齿轮传动中两轮传动比例,齿轮模数是指齿轮的模数,即齿顶圆直径与齿根圆直径之差的一半。例如,如果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2:1,齿轮的模数为10mm,则变位量为(2-1)×10mm=10mm。注意: 变位齿轮的计算公式只适用于圆柱齿轮,对于其他类型的...

18846871711:变位齿轮参数计算
薛码答:啮合角α'与总变位系数x1+x2的关系 invα'=2tgα(x1+x2)/(z1+z2) + invα

18846871711:变位齿轮如何计算变位系数?
薛码答:1、总变位系数:2、中心距变动系数:3、齿顶高变动系数:4、齿数z=8~20圆柱齿轮的变位系数表:

18846871711:齿轮变位系数的求法
薛码答:而实际上多采用标准齿轮传动。利用角度变位,可以增加齿面的综合曲率半径,有利于提高斜齿轮的接触强度,但变位系数较大时,又会使啮合轮齿的接触线过分地缩短,反而降低其承载能力。故采用角度变位,对提高斜齿圆柱齿轮的承载能力的效果并不大。

18846871711:一对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已知Z1=12,Z2=56,m=4mm,α=20o,ha*=1...
薛码答:当α=20°,ha*=1时,不发生根切的最小变位系数=(17-Z)/17,Z=12时,Xmin=(17-12)/17≈0.294 因此,两个齿轮都不会根切。先计算变位后的啮合角α′invα′=[2×(X1+X2)/(Z1+Z2)]×tanα+invα =[2×(0.3+0.21)/(12+56)]×tan20°+inv20° ≈0.015×0....

18846871711:变位齿轮怎么计算?
薛码答:齿轮变位系数的求法:1、总变位系数:2、中心距变动系数:3、齿顶高变动系数:4、齿数z=8~20圆柱齿轮的变位系数表:知识点延伸:变位齿轮具有以下功用:(1)避免根切;(2)提高齿面的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3)提高齿面的抗胶合和耐磨损能力;(4)修复旧齿轮;(5)配凑中心距。

18846871711:如何计算直齿圆柱齿轮的公法线长度和变位系数。
薛码答:公法线长度计算(直齿圆柱齿轮)1.外啮合齿轮方法一:利用齿轮制作软件Geartrax2007做出圆柱齿轮图,再作出经过齿数k的两平行公法线,两公法线之间的距离即为公法线长度。(其中跨测齿数k可从图中直接找出)方法二:利用公法线长度计算公式:Wk=mcosα[ (k-0.5)+zinvα+2xtanα];其中:α为压力角...

18846871711:齿轮参数计算公式,这次终于整全了!
薛码答:4. 伞齿模数齿轮伞齿齿轮的计算有所不同,它关注 跨齿数 和 跨齿厚,这两个参数影响齿轮的接触和运转效率。5. 变位模数齿轮移位齿轮引入了 转位系数 和 啮合压力角,计算时必须考虑齿轮的 啮合节圆直径。6. 齿条与齿轮相配的齿条计算涉及 节圆柱上的螺旋角,确保啮合的精确性。蜗轮蜗杆最后,蜗轮...

18846871711:变位齿轮的计算公式
薛码答:啮合角α'与总变位系数x1+x2的关系 invα'=2tgα(x1+x2)/(z1+z2) + invα 齿轮的变位系数是变位系数x径向变位系数,加工标准齿轮时,齿条形刀具中线与齿轮分度圆相切。加工变位齿轮时齿条形刀具中线与齿轮分度圆相切位置偏移距离xm,外移x为正,内移x为负。除了圆锥齿轮有时采用切向变位xt外...

18846871711:正变位齿轮计算?
薛码答:变位齿轮的计算方法 1 变位齿轮的功用及变位系数 变位齿轮具有以下功用: (1)避免根切; (2)提高齿面的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 (3)提高齿面的抗胶合和耐磨损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