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哈钦松分类系统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型是什么? 被子植物主要系统分类有哪些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哈钦松分类系统认同真花学说,认为两性花、木本、花各部分分离、不定数的为原始,而单性花、花部结合、有定数、草本为次生,花部螺旋排列比轮状排列原始。把双子叶植物分为木本和草本两大支,从木兰目演化出一支木本植物,从毛茛目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认为这两支是平行发展的,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目。因而最原始的类群是木兰目和毛茛目。

被子植物主要系统分类有哪些~

被子植物的几个主要分类系统
1. 恩格勒学派
恩格勒系统是一个自然系统,它是在Eichler(1883)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和林奈的人为系统完全不同,林奈把植物界分为一雄蕊纲、二雄蕊纲……等24纲,1-23纲是有花植物,第24纲为隐花植物,林奈的贡献,在于他首创二名法来命名动植物种。
恩格勒系统把植物界划分为13门,种子植物为13门,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各为1亚门。1964年恩格勒系统植物分科纲要第12版将原来被子植物280科提升到344科,被子植物独立为门。恩格勒系统的特点:
(1) 以假花说为基础,双子叶植物以柔荑花序类为原始类群,放置在系统的最低位置,整个系统的安排是从无花被——有花被,从单被——双被,花被分离——合生,单性——两性,花各部由少数——多数,简单——复杂,风媒——虫媒。
(2) 把双子叶植物排在单子叶后面,1964年系统把这一次序颠倒过来。
(3) 合瓣花被认为是较为进化的类群。
2. 多心皮学派系统
(1) 哈钦松Hutchinson,1926年出版有花植物科志,提出他的被子植物系统,实际他的系统是在Bentham和Hooker系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973年最后修改了他的系统,总科数增至411科,其主要的特点是:
a. 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花部分离,多数,螺旋状排列的比花各部合生、定数、轮生的进化,虫媒比风媒原始。在现代被子植物中,多心皮类包括木兰目和毛茛目是最原始的。
b. 单被花和无被花是次生的,来源于双被花类;柔荑花序类群较进化,起源于金缕梅目。
c.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有共同的起源,木本植物起源于木兰目,草本植物起源于毛茛目。
哈钦松系统分科比较小,较易运用和掌握,被子植物在最后修正的系统里有411科。目前在我国,建立较晚的标本室,如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华南植物所、广西植物所、福建、贵州的经济植物标本室,多用哈钦松系统。南方的高等院校植物标本室也多采用哈钦松系统排列标本。
有人认为1973年版比原版更不好用,比如有些双子叶植物科本来关系较接近,如唇形目与马鞭草目用草本支、木本支为标准在系统树很早被分开,但实际上关系很近,五加科与伞形科亦是如此。人们宁可用旧版而不用它的新版系统,认为新版加重二元思想的色彩。
(2) 塔赫他间Takhtajan系统:1954年出版了关于被子植物起源的专著,其理论认为:
a. 坚持真花说,提出了幼态成熟的理论,主张被子植物起源于种子蕨。
b. 全部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具单沟花粉的水生双子叶植物睡莲目,木兰目更原始,其为木本,由它发展出毛茛目和睡莲目。
c. 柔荑花序类起源于金缕梅目。
d. 草本植物由木本植物演化而来,菊科、唇形目是高级类型,较原始的处于低级发展阶段的是木本类型。
1980年新系统打破了离瓣花和合瓣花的界限,使目的安排更为合理,把芍药属独立为科,处理柔荑花序比原来更为进步,但增加了“超目”这一分类单元,科的数目达410科,似乎繁杂了一些。
(3) Cronquist系统:1958年发表了他的分类系统,1981年经过修订,他的系统类似于塔赫他间。
a. 以真花说为理论,被子植物起源于种子蕨,现存的被子植物不可能由现存的原始类群发展而来,而只能是已灭绝的类群。
b. 木兰目是现存被子植物中的原始类群。
c. 柔荑花序类起源于金缕梅目。
d. 单子叶植物起源于类似现代睡莲目的祖先。
虽然Cronquist系统和Takhtajan接近,但他不采用超目,把木兰亚纲和毛茛亚纲合并成木兰亚纲,与Takhtajan不同。并且引用了解剖学、古植物学、植物化学、地理学证据。
(4) 达格瑞Dahlgren系统(1975):达格瑞系统对单子叶植物的起源上有独特的见解。他以表相分类作为基础,处理分类群亲缘关系以相似性程度作为决定,其种系发生树以横切面图解表示,用间隔远近作为亲缘关系的根据,用数学统计(聚类分析)研究系统亲缘关系。他的系统树具有如下的特点:
a. 被子植物是由裸子植物演化来的,这一祖先已有比较明显、稳定的性状:在韧皮部里有筛管和伴胞;具有双受精现象、内胚乳;胚囊型雌配子体;小孢子囊具有4个室;具有心皮。只有具备这些特征才能演化出被子植物。
b. 关于原始被子植物的花是三基数、螺旋状排列的。
c.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之间的关系很密切,单子叶植物由双子叶植物毛茛类但不是睡莲类演化出来。
d. 柔荑花序类和金缕梅目有联系,但把山毛榉科、榆科合到蔷薇类,把Takhtajan和Cronquist金缕梅亚纲的某些类群如荨麻目等放在锦葵超目,使之成为复合群。
e. 合瓣花类群中的一些科如报春花科应抽出,不应属于合瓣花类。合瓣花类沿着三条路线前进:
山茱萸超目——刺莲花超目——唇形超目——龙胆超目:以含虹彩类化合物为特征;
五加超目——菊超目:以聚炔类化合物-伴萜类化合物为特征;
茄超目:常含莨菪碱或耐逊生物碱。
3. 张宏达种子植物系统
1986年张宏达提出种子植物系统,打破传统上把种子植物划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分类法,把全部种子植物,及已经发现的种子蕨,包括在他的系统里,作为种子植物门,并在门下设立了10个亚门,有花植物作为最后一个亚门。对于有花植物,也在恩格勒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系统。其最重要的观点是:① 种子植物的胚珠分别来自无孢子叶的顶枝及孕性的孢子叶,并形成了五种不同类型的种子和果实,即银杏型、科达狄—本内苏铁型、紫杉型、苏铁—有花植物型和松柏型。只有松柏类才是真正的裸子植物。买麻藤类具有雏形的双受精现象,再加上买麻藤的营养器官,包括茎、叶、维管束的各种结构,应将其归并于有花植物。② 有花植物起源不迟于三叠纪,因为地球联合古陆自三叠纪开始解体,再不可能产生全世界统一的有花植物区系。③ 有花植物起源自种子蕨,从有花植物的子房及胚珠的结构,具有异形孢子和孢子叶的种子蕨才是它可能的祖先。现代有花植物,包括木兰目,都不是最古老的有花植物,因为木兰目种系繁衍、花的结构完整,虽然雄蕊及离生心皮是原始的性状,但次生木质部却具有明显的次生特征。莽草科(Winteraceae)具管胞,但种系也比较发达。不同意把木兰目当作最原始的有花植物,以及全部被子植物均出自木兰目的单元单系观点,主张有花植物的起源是单元多系的。④ 孔型和3沟的花粉是古老的,单沟花粉从3沟花粉演化而来;孔型花粉不可能来自沟型花粉。⑤ 原始的有花植物只能从风媒的种子植物脱胎而来。不赞成虫媒植物先于风媒植物、风媒植物源于虫媒植物的观点,认为风媒植物即使不先于虫媒植物,二者至少也是齐头并进的。⑥ 单花和两性花是次生的,花序和单性花是原生的,花被的出现是为了加强对雌、雄蕊的保护,因而无被花、单被花是原始的。⑦ 柔荑花序类并不限于无被、单被和单性花,榆科、荨麻科、马尾树科甚至山毛榉科都存在两性花或两性花的痕迹。2轮花被同样也出现在榆科、山毛榉科、桦木科、马尾树科。柔荑花序类基本上是孔型花粉,只有栎属(Quercus)是沟型花粉,因而不可能从多心皮类衍生。它的孔型花粉,合点受精,风媒花,花被退化或不显眼;但开花时发出的臭气,同样吸引了蝇类等昆虫传粉;木质部不具原始的管胞,可能是由非离生心皮祖先派生出来。⑧ 不同意用百合植物来代表全部单子叶植物,至少不能代表泽泻目和棕榈目。
张宏达的种子植物分类系统把化石植物与现生植物统一起来,纳入他的分类系统中,其最新的种子植物分类系统发表于2000年。

北师大版生物八下22.3植物的主要类群(被子植物 )

相关要点总结:

13519296063:植物一般有哪些科,它们怎样判定?
符琳答:主要依据各科属的特征来区分的.自然分类系统或称系统发育分类系统(phylogenetic system),自19世纪后半期开始,它力求客观地反映出自然界生物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发展.现代被子植物的自然分类系统常用的有两大体系.一个是恩格勒(A.Engler)和勃兰特(K.Prantl)为代表的系统,另一个是哈钦松(J.Hutchinson)为代表的...

13519296063:植物分类学的历史和发展
符琳答:为了认识并更好地利用植物,必须对植物进行分类。对植物进行分类与人类认识和利用植物的历史一样悠久。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认识水平的不同,对植物分类的出发点和方法也不同,出现了不同的分类系统。英国植物分类学家C. Jeffery(1982)在《植物分类学入门》一书中,将植物分类的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

13519296063:植物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符琳答:哈钦松(John.Hutchinson,1884—1972)是英国植物分类学家。1907年在英国皇家丘园当助手。1928—1949年赴南非进行植物调查。1936—1948年任丘园植物博物馆馆员。综合本瑟姆(G.Bentham)和虎克(J.D.Hooker)两流派的分类体系,发表了一个与恩格勒(H.G.A.Engler)相对立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哈钦松...

13519296063:什么科的植物是最高等植物???
符琳答:生殖器官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无胚到有胚再 到被子植物的双受精,由孢子繁殖到种子繁殖然后是你和别人争论的~首先, 1974年哈钦松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将双子叶植物分为草本支和木本支,分别以木兰目和毛茛目为原始起点,平行进化。认为柔荑花序类植物比较进化,,认为单子叶植物较双子叶植物进化,起...

13519296063:植物分类概述(1 3)
符琳答:植物分类的方法和系统 自然分类系统或称系统发育分类系统(phylogenetic system),自19世纪后半期开始,它力求客观地反映出自然界生物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发展。现代被子植物的自然分类系统常用的有两大体系。一个是恩格勒(A.Engler)和勃兰特(K.Prantl)为代表的系统,另一个是哈钦松(J.Hutchinson)为代表的系统。两大系统所依...

13519296063:哈钦松的介绍
符琳答:1907年在英国皇家丘园当助手。1928—1949年赴南非进行植物调查。1936—1948年任丘园植物博物馆馆员。综合本瑟姆(G.Bentham)和虎克(J.D.Hooker)两流派的分类体系,发表了一个与恩格勒(H.G.A.Engler)相对立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哈钦松系统。

13519296063: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符琳答:枝有环痕雌雄多,聚合蓇葖木兰科。单叶聚生星形果,八角香味八角科。雄蕊多轮药瓣裂,体具樟香是樟科。材身网纹雄蕊4,山龙眼科单花被。天料木科点线明,侧膜胎座花萼存。单互无托具锯齿,茶科朔果轴宿存。龙脑香科雄蕊多,单互羽脉多坚果。桃金娘科边脉清,单叶无托油点明。单对无托黄胶液,山竹子...

13519296063:蒺藜科科学分类
符琳答:科名直接标明了其所属——蒺藜科(Zygophyllaceae),这是一个专属于蒺藜植物的科。在世界的植物分布中,蒺藜科共有25个属,包括了大约240种不同的植物种类。而在我们的祖国中国,这个科的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记录有5个属,约33种。在植物学家恩格勒的分类系统中,蒺藜科的科号是106;而在哈钦松的...

13519296063:哈钦松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介绍
符琳答:英国学者哈钦松(J.Hutchinson)于1926年和1934年先后出版《有花植物科志》的第一册和第二册,并在1959、1973年修订第二版和第三版。

13519296063:角果藻科引种状况
符琳答:角果藻科,隶属于被子植物门的Angiospermae,具体分类为单子叶植物纲的Monocotyledoneae,沼生目的Helobiae,眼子菜亚目的Potamogetonineae。科号在恩格勒分类系统中为266,哈钦松分类系统中为278。全球范围内,角果藻科包括6个属,共计20种。在中国,这个科的物种分布较少,仅有3个属,具体种类为4种。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