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煤层气资源特点 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特征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我国煤层气资源的特点是资源总量丰富,地域分布广,埋深比较适中,煤田地质构造复杂,总体上具有低压、低渗和低饱和度的特征。

(一)资源总量丰富,分布比较分散但又相对集中

中国陆上埋深20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达37×1012m3,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占世界总资源量的14%,广泛分布在中国不同的含煤盆地中,我国中东部地区煤层气资源占总量的74%,其中鄂尔多斯和沁水盆地是煤层气资源量最大的两大盆地,资源量超过10×1012m3。具有优势开发潜力的资源又相对集中在华北地区的中东部,该区既是常规气的发育盲区,又是洁净能源的消费旺区。开发该地区的煤层气资源可以缓解该区天然气供需矛盾。

煤层气地区性分布差异,与该区煤炭资源量多少、煤层气含量大小等因素相关。中部区各含气带煤炭资源量多,绝大部分含气区煤层气含量高,所以煤层气资源量大。西部区北疆含气区煤层气含量小,但各含气区煤层层数多、厚度大、煤炭资源量很多,所以煤层气资源量仍然比较大。东部区的冀鲁豫皖含气区各含气带虽煤炭资源较多,但大部分含气区煤层气含量小,所以煤层气资源量总体不是很高。黑吉辽、华南、南疆-甘青含气区各含气带煤炭资源量少,绝大部分含气区煤层气含量也较低,煤层气资源量总体不高[119]

(二)埋深合适,有利于煤层气资源开发

我国67.6%的煤层气资源量分布在埋深小于1500m的范围内,其中埋深小于1000m以浅层资源量较大,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分别为14.3×1012m3和6.3×1012m3,占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的39%和可采资源量的58%。根据美国煤层气开发经验,埋深在10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开发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我国煤层气资源埋深合适,有利于煤层气资源的开发。

图6-4 全国煤层气资源深度分布图[117]

(三)煤田地质构造复杂,但含气量较高

中国地壳运动具有多旋回性和复杂性,造成煤层及煤层气分布在区域、地质时代上的不均一性,特别是由于成煤构造背景不同、后期构造破坏的强度和范围不同、区域的热史影响不同,使得煤层气的储层条件产生了区域地质和微观结构组成上的强烈不均一性。但华北地区构造基底相对稳定,后期构造破坏在华北地区中部相对简单,特别是燕山后期的快速区域热变质作用使该区煤储层条件相对有利[120]

我国煤田地质构造复杂,部分含煤盆地后期改造较强,构造形态多样,煤层及煤层气资源赋存条件在鄂尔多斯等大中型盆地较为简单,在中小盆地较为复杂。

东北赋煤区:部分上覆地层厚度较大或煤层气封盖条件较好,有利于煤层气开发。

华北赋煤区:吕梁山以西的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及吕梁山与太行山之间的山西断隆(包括沁水盆地),构造条件有利于煤层气开发;太行山以东华北盆地,煤层气开发困难。

西北赋煤区:西北塔里木陆块、准噶尔及伊犁盆地,煤层气开发条件较好。

华南赋煤区:煤层气资源开发条件较复杂。

滇藏赋煤区:煤层气保存的构造条件差。

我国煤层大多含气量较高。据对全国105个煤矿区调查,平均含气量10m3/t以上的矿区有43个,占41%;平均含气量8~10m3/t的矿区有29个,占28%;平均含气量6~8m3/t的矿区有19个,占18%;平均含气量4~6m3/t的矿区有14个,占13%[118]

(四)高阶煤和低阶煤占主导,高阶煤可产气

中国煤层气主要赋存在低阶煤和高阶煤中。根据美国煤层气理论,中阶煤是最有利的煤层气开发目标区,但中国的勘探实践表明,为美国理论所否定的高阶煤区恰恰是目前最活跃的勘探区,并取得了产气突破。低阶煤的煤层气资源在中国占的比例最大,但按现有的理论和技术,其开发的难度也最大。

(五)煤层具有渗透率低、压力小、低饱和的特征

低渗、低压和低饱和是中国煤层气藏的又一个较为显著的特征,为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煤层气的开发成败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地质因素的优劣是诸因素中的核心因素,其中煤层的渗透率是开发煤层气的关键因素。我国许多煤田和矿区的煤层受构造运动的影响,煤层气含量不稳定,特别是煤层渗透率太低,这是影响我国煤层气开发的最不利的因素。

根据资料分析和我国进行的煤层气开发试验表明:煤层压力小、渗透率低,完井后采气效果差,并且水力压裂增产效果不明显。按美国开发选区标准,认为煤层渗透率在3×10-3~4×10-3μm2最佳,但不能低于1×10-3μm2,而且还需煤层内生裂隙发育。我国煤层渗透率普遍偏低,一般在0.1×10-3~0.001×10-3μm2范围内。其中,渗透率小于0.10mD的占35%;0.1~1.0mD的占37%;大于1.0mD的占28%;大于10mD的较少。

煤层气开发靠煤层甲烷的解吸,煤层压力大小对产量的高低至关重要。中国煤矿区大部分为低压区,瓦斯压力为0.5M~3MPa,部分煤储层压力较高,储层压力梯度最低为2.24kPa/m,最高达17.28kPa/m。而美国黑勇士盆地和圣胡安盆地的瓦斯压力可达5.6MPa。

我国煤层气含气饱和度比较低,一部分含煤盆地煤层气储层含气饱和度低于70%,影响了煤层气的开发。因此,中国煤层气由于渗透率低、压力小、饱和度低,使得气源补充量少、产量低,而且衰减快[121]



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特征~

8.2.1 煤层气区划的基本原则
我国煤储层的发育状况、煤层的含气特征以及煤层的渗透性等,在地域上的分布是很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是我国各地区的地质背景、煤系后期变形改造特征、煤盆地的沉积和聚煤规律等因素综合作用和影响的结果。煤层气分布的不均衡性,加上区域经济因素,造成了当前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在地域上的不平衡,因此,研究和总结我国煤层气在区域分布方面的规律性,合理地进行煤层气资源分布区划,对于从宏观上阐明资源分布特征、分析煤层气勘探开发态势、指导未来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煤田地质界根据聚煤区(赋煤区)、含煤区、煤田和煤产地等不同级别的含煤区块进行煤炭资源分布区划。目前比较一致的认识是对聚煤区和含煤区的划分。根据昆仑-秦岭、阴山东西向巨型构造带和贺兰-龙门山-哀牢山近南北向巨型构造带纵横交错的关系,将全国煤炭资源分布划分为6个聚煤区;在聚煤区内,按主要聚煤作用的差异、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和地域上的邻近关系等划分含煤区,全国共划分出了85个含煤区。对聚煤区的划分是依据主要成煤地质时代的聚煤沉积与构造条件,大致相当于原始的聚煤盆地或聚煤盆地群,其主要聚煤构造条件定格于早中生代以前;对含煤区的划分则主要着眼于原始聚煤盆地遭受变形改造后所保留下来的煤系分布范围;而对于煤层气含气性来说,聚煤沉积的构造条件固然重要,但后期变形改造对煤层气的保存、气含量和可采性的控制十分明显,特别是现代地质结构和地应力特征对煤层气可采性的影响更为突出和重要。因此,煤层气资源区划应不同于煤炭资源区划。
石油地质工作者对全国油气区划分的工作也十分重视。张俏从板块构造区划的角度出发,以板块活动的动力类型为依据,提出将我国划分为以大陆裂解、扩张活动为主的中国东部含油气区和以碰撞、挤压活动为主的中国西部含油气区的中国含油气区构造区划方案(张俏,1995)。吴奇之等根据中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基底结构,划分出东、中、西部三类盆地,进而根据地质背景、盆地类型及构造变形、沉积特点及含油气组合,同时也考虑到勘探状况及地理因素等,将我国含油气盆地划分为八大油气区(吴奇之等,1997)。戴金星等在总结国内外有关天然气聚集区、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天然气聚集带、聚集区和聚集域的定义与分类,并在我国13个含油气盆地内部进行了天然气聚集带、聚集区的划分(戴金星等,1996)。这些工作为进行煤层气区划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工作中,在充分考虑煤层气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煤炭资源区划中的有关成果,并参考常规油气区划工作的经验,尝试着对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进行了区划,主要考虑了以下5方面的因素:
1)区域地球物理资料:我国大陆自西向东,深层结构有明显阶梯式分带现象,主要的南北—北北东向深层构造陡变带有3条,自西向东依次为贺兰山-龙门山陡变带、大兴安岭-武陵山陡变带和中国东部陆缘陡变带,它们按地壳深层结构将我国划分成各具特色的4个壳-幔带(据程裕淇,1994)。这3条规模宏大的深层构造陡变带,在地貌上大多构成山链,不仅代表了中国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沿南北—北北东向分带的界线,也是我国地势、地貌自西向东阶梯状展布的分界线,这些界线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划分大致吻合,因而对我国煤层气资源分布及勘探开发工作也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书将3条陡变带作为煤层气区划一级单元的边界。
2)大地构造分区边界:在南北向分带的基础上,按板块边界和稳定区(陆块)与活动区(褶皱带)的界线进行东西向分块,主要有塔里木-华北陆块与天山-赤峰活动带的界线、塔里木-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的界线,以及扬子陆块与松潘-甘孜活动带的界线。这些边界对我国煤田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尤其是对晚古生代煤层的影响更为突出,是划分二级单元的依据。这些二级单元的边界大多与煤炭资源区划中聚煤区(赋煤区)的边界一致,这就便于将煤田地质资料应用到煤层气地质之中。
3)区域构造和聚煤特征:煤系的沉积、聚煤特征和后期变形构造对煤层气的生成、储集和保存具有直接控制作用。我国石炭二叠纪、晚二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这4个重要聚煤期的煤层各有特定的主要聚集范围,所遭受的后期变形改造也各不相同。这些特征决定了三级单元的划分,在三级单元中,强调以一个聚煤期为主,也可能以某一个聚煤期为主,同时包含两个或多个聚煤期。
4)含气性:由于受原始沉积作用、煤变质作用、构造变形及剥蚀风化作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煤层含气性的变化很大。这里所说的含气性,既指煤层气含量,也包括煤层厚度和赋存面积的大小。本次区划,对所有褐煤、无烟煤1号均未进行三级单元划分;福建、广东、滇南、西藏等省(区)的煤层,以及塔里木南部等地区的煤层,或因煤层气含量很低,或因煤层赋存面积小,或因构造十分复杂等原因,而未进行煤层气资源区划。
5)地域因素:在进行二级区划时,对华北陆块的东北部未按大地构造分区边界进行划分,而是按辽宁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划分的。这一方面是考虑到滨太平洋构造带的强烈作用效果,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行政区划的人为因素。这样做便于区划命名和煤层气资源的统计与决策。
8.2.2 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的区划方案
根据实际资料和工作程度,建议按煤层气大区、含气区、含气带和气田4个级别进行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区划。
1)煤层气大区:煤层气大区是按照3条南北—北北东向深部构造陡变带划分的一级煤层气资源分布区,主要体现中、新生代以来现代板块构造对我国煤层气资源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共划分为4个大区,自东向西依次为:海域区、东部区、中部区和西部区。
2)含气区:是煤层气区划的二级单元,以近东西向展布的几条大地构造分区边界与近南北向构造的纵横交切而成的“块”来划分,重点反映古生代以来板块构造通过对聚煤作用、煤变质作用的控制而影响我国煤层气资源的分布。共划分为10个含气区,以行政区划的组合而命名。
3)含气带:是煤层气区划的三级单元,在含气区内主要依据煤层分布情况和含气性划分。除了前述因各种原因而未进行煤层气资源区划的范围外,其余基本按第三次煤田预测中含煤区的划法和命名来进行含气带的划分和命名,仅对少数含煤区进行了改变。全国共划分了85个含煤区,划分并命名了59个含气带,其中东部大区26个、中部大区18个、西部大区14个、海域大区1个。
4)煤层气田:是同一地质时代的若干个煤层气藏的总合,单个煤层气藏也可构成煤层气田。煤层气田的范围大致相当于煤田地质界所称的“煤产地”(矿区),所谓“煤产地”是指煤田中由于后期构造所导致的含煤区块。
由于我国现阶段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刚刚兴起,对煤层气藏的认识程度很有限,还没有一个正式开发的煤层气田,所以本次没有进行煤层气田的划分和命名,待以后工作深入、时机成熟后再行划分。
8.2.3 主要含气区特征
根据煤层气区划原则,将中国煤层气区划分为:东部大区,包括黑吉辽(Ⅰ)冀鲁豫皖(Ⅱ)、华南(Ⅲ)3个含气区;中部大区,包括内蒙古东部(Ⅳ)、晋陕蒙(Ⅴ)、云贵川渝(Ⅵ)3个含气区;西部大区,包括北疆(Ⅶ)、南疆-甘青(Ⅷ)、滇藏(Ⅸ)3个含气区;海域大区,只包括台湾(Ⅹ)一个含气区,全国共划分为10个大区。在10个含气区中,内蒙古东部含气区全部为褐煤,暂未评价,台湾含气区和滇藏含气区煤层气资源稀少,缺乏开发价值,未予评价,下面介绍其余7个含气区基本特征。
8.2.3.1 黑吉辽含气区
黑吉辽含气区(Ⅰ)包括东北三省,北、东起自国境线,南至阴山-燕山褶皱带东段,西至大兴安岭构造带。区内含煤地层主要为下白垩统和第三系,其次为石炭-二叠系。早白垩世含煤盆地发育,含气性较好;第三系仅抚顺盆地煤级较高,为长焰煤和气煤,含气性好,其他盆地均为褐煤,含气量小,暂未作评价。石炭-二叠纪煤层仅分布在含气区南部,煤层稳定,含气性相对较好。
该区包括三江-穆棱河(Ⅰ01)、延边(Ⅰ02)、浑江-辽阳(Ⅰ03)、抚顺(Ⅰ04)、辽西(Ⅰ05)、松辽盆地东部(Ⅰ06)和松辽盆地西南(Ⅰ07)7个含气带。其中,抚顺含气带的分布范围与抚顺矿区一致(若无特别说明,含气带的分布范围与其对应的含煤区相同,下同)。煤层气资源主要集中于黑龙江和辽宁两省,其中,三江-穆棱河、浑江-辽阳、辽西含气带较为丰富。
本区是我国最早开展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活动的地区。煤层气勘探活动主要集中在南部辽宁省沈阳市周围地区进行,北部鹤岗盆地的勘探结果表明情况较差;煤层气开发活动为矿井瓦斯抽放,在抚顺、铁法、鹤岗、鸡西等矿区已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2.3.2 冀鲁豫皖含气区
冀鲁豫皖含气区(Ⅱ)的地理分布范围为华北聚煤区的太行山以东地区,大致相当于华北陆块东部。西起太行山构造带,东至郯庐断裂带,北起黑吉辽含气区南界,南至秦岭-大别山褶皱带东段。含煤地层以石炭-二叠系为主,有少量下、中侏罗统。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沉积范围广,煤层稳定,含煤性好。含气区包括冀北东部(Ⅱ01)、京唐(Ⅱ02)、太行山东麓(Ⅱ03)、冀中平原(Ⅱ04)、豫北鲁西北(Ⅱ05)、鲁中(Ⅱ06)、鲁西南(Ⅱ07)、豫西(Ⅱ08)、豫东(Ⅱ09)、徐淮(Ⅱ10)和淮南(Ⅱ11)11个含气带。其中,徐淮含气带地理分布范围为徐州和淮北矿区,淮南含气带地理分布范围与淮南煤田一致,冀北东部含气带为冀北含煤区东段。太行山东麓含气带的含气性相对较好,豫北鲁西北、鲁中、鲁西南含气带的含气性差,其他含气带的含气性居中。
冀鲁豫皖含气区内分布有较多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有利的区块,如开滦、大城、焦作、安阳、平顶山、淮北和淮南等煤矿区。
该含气区是我国目前煤层气勘探比较活跃的地区,在开滦、大城、安阳、鹤壁、荣巩、焦作、平顶山、淮北、淮南和新集等处都进行了勘探工作,其中,以开滦、大城、淮北和淮南矿区进展比较明显。
8.2.3.3 华南含气区
华南含气区(Ⅲ)在构造上相当于扬子陆块东部地区和华南活动带的范围。位于秦岭-大别山褶皱带以南,武陵山构造带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广大的东南和华南地区。区内主要发育晚二叠世含煤地层。由于受华夏和新华夏系构造的影响,晚二叠世煤田仅局部保存较好,煤层较稳定,含气性好。华南含气区包括鄂东南赣北(Ⅲ01)、长江下游(Ⅲ02)、苏浙皖边(Ⅲ03)、赣浙边(Ⅲ04)、萍乐(Ⅲ05)、湘中(Ⅲ06)、湘南(Ⅲ07)和桂中北(Ⅲ08)8个含气带。
煤层气资源主要集中于江西和湖南两省,其中,以萍乐和湘中含气带煤层气资源较为丰富,而其他含气带煤层气资源较为贫乏。本区其他含煤区的煤田或煤产地规模小,构造复杂,煤系分布零星;煤变质程度很高,已达无烟煤1号阶段。
本区煤层气勘探活动已在丰城、冷水江矿区进行,以丰城矿区的效果较好。
8.2.3.4 晋陕蒙含气区
晋陕蒙含气区(Ⅴ)是我国煤层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地理分布范围包括华北聚煤区的太行山以西地区,大致相当于华北陆块的西部。西起贺兰山-六盘山断裂带,东至冀鲁豫皖含气区西界,北起阴山-燕山褶皱带西段,南至秦岭-大别山褶皱带西段。该区含煤地层有石炭-二叠系和下、中侏罗统,含煤性好,煤层大面积发育稳定。晋陕蒙含气区包括冀北西部(Ⅴ01)、大宁(Ⅴ02)、沁水(Ⅴ03)、霍西(Ⅴ04)、鄂尔多斯盆地东缘(Ⅴ05)、渭北(Ⅴ06)、鄂尔多斯盆地北部(Ⅴ07)、鄂尔多斯盆地西部(Ⅴ08)、桌-贺(Ⅴ09)、陕北(Ⅴ10)和黄陇(Ⅴ11)11个含气带,其中,冀北西部含气带为冀北含煤区西段。沁水、霍西含气带的含气性好,陕北、黄陇含气带的含气性较差,其他含气带的含气性居中。
有许多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最有利区块分布于晋陕蒙含气区,如阳泉、寿阳、潞安、临兴、屯留、晋城、柳林、三交和韩城等。该含气区是我国目前煤层气勘探开发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特别是沁水盆地的晋城、屯留以及产出河东煤的柳林、临兴等地已成功获得小型试验性开发,展现出良好的开发前景。
8.2.3.5 云贵川渝含气区
云贵川渝含气区(Ⅵ)的地理分布范围为华南赋煤区的西部,西起龙门山-哀牢山断裂带,东至华南含气区西界,北起晋陕蒙含气区南界,南至国境线。区内主要发育二叠纪含煤地层,沉积范围广,煤层稳定,含煤性好,含气性也好。云贵川渝含气区包括华蓥山(Ⅵ01)、水荣(Ⅵ02)、雅乐(Ⅵ03)、川南黔北(Ⅵ04)、贵阳(Ⅵ05)、六盘水(Ⅵ06)和渡口楚雄(Ⅵ07)7个含气带。
其中,六盘水含气带煤层气资源最为丰富,煤层气资源丰度也最高;其次为华蓥山、永荣、川南黔北和贵阳含气带;而雅乐、渡口楚雄含气带煤层气资源较为贫乏。渡口楚雄含气带大部分地区为第三纪煤层,煤变质仅达褐煤阶段,含气量很低;只有宝鼎煤田攀枝花矿区,为晚三叠世煤层,煤层气资源丰度较高,但规模小,煤层厚度变化很大。
受地形条件限制,本区煤层气勘探活动较其他含气区相对滞后,目前正在贵州省的盘江矿区进行。区内矿井瓦斯抽放工作十分活跃,尤以重庆地区的松藻、南桐、中梁山等矿区闻名全国;另外四川的芙蓉,贵州的六枝、盘江、水城、林东等矿区的抽放工作成效也十分显著。
8.2.3.6 北疆含气区
北疆含气区(Ⅶ)的地理分布范围为新疆的天山褶皱带及其以北地区。区内发育众多早、中侏罗世含煤盆地,主要有准噶尔、吐-哈、伊犁等盆地。煤层较稳定,厚度大,含煤性好;但煤级低,多为长焰煤。煤层含气性一般比较低,仅在局部地段由于受到了高异常古地热场的叠加影响而使煤级增高,从而导致煤层含气性相对变好。北疆含气区包括吐-哈(Ⅶ01)、三塘-淖毛湖(Ⅶ02)、准噶尔中(Ⅶ03)、准噶尔东(Ⅶ04)、准噶尔北(Ⅶ05)、伊犁(Ⅶ06)、尤尔都斯(Ⅶ07)和焉耆(Ⅶ08)8个含气带。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仅准噶尔南含气带含气性较好。
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煤炭、石油及常规天然气等能源供应充足等因素的影响,本区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工作起步较晚,仅吐-哈盆地施工了少量煤层气勘探井。
8.2.3.7 南疆-甘青含气区
南疆-甘青含气区(Ⅷ)的地理分布范围为西北聚煤区的天山以南地区。北起天山-阴山褶皱带西段,南至昆仑-秦岭褶皱带西段,西起国境线,东至晋陕蒙含气区西界。区内有早、中侏罗世含煤盆地和石炭-二叠纪含煤盆地。南疆-甘青含气区包括蒙甘宁(Ⅷ01)、西宁-兰州(Ⅷ02)、河西走廊(Ⅷ03)、柴达木北(Ⅷ04)、塔里木东(Ⅷ05)和塔里木北(Ⅷ06)6个含气区。其中,河西走廊含气带包含中祁连和北祁连两个含煤区。南疆-甘青含气区,早、中侏罗世煤层煤级低,多为长焰煤,煤层含气性较差。二叠纪煤层的煤级普遍较高,但含煤地区分布局限,煤层气资源贫乏。本区至今还是我国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空白区。

山西沁水盆地位于华北聚煤区,东起太行隆起,西至汾渭地堑,北以盂县隆起为界,南界为中条山隆起。沁水盆地总体为一近南北向的大型复式向斜,南北两端宽阔,中部窄,构造简单。主要含煤地层为沉积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地层,是我国重要的含煤盆地之一,主要煤层有3号煤层和15号煤层。沁水盆地煤的变质程度以中—高变质煤为主,普遍为瘦煤—贫煤—无烟煤。煤阶在盆地内的展布呈现出南北高、中部低,东西两侧低、中部高的特点。煤层埋深适中(300~1000m),煤层厚度大,含气量高(19~26m3/t),煤层割理发育(530~580条/m),分布稳定,渗透性好(0.5~1.0mD)[141]。含煤面积约23900km2,煤层气资源量为3.95×1012m3,可采资源量为11216.2×108m3。
沁水盆地是山西乃至全国煤层气赋存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蕴藏量占山西省煤层气总量的65.8%,全国煤层气资源总量的10.7%[142],是目前国内勘探程度最高、储量条件稳定、开发潜力巨大、商业化程度较高的煤层气气田。从勘探和煤矿生产所获得的参数来看,沁水盆地煤层气含量普遍较高,一般为5~25m3/t。煤层含气量的区域变化规律受到该盆地内煤阶变化的影响,南北两端高、中间盆缘低,是我国最佳开发区之一,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资源尤为丰富。
沁水盆地南部地区指北纬36°以南,西起寺头断层,东、南以煤层露头为界,包括柿庄、樊庄、潘庄井田在内的面积约660km2的区块。沁南地区为一单斜构造,发育宽缓的北北东和近南北向次级褶曲,断层不发育,地层平缓,倾角5°左右。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是其主要含煤地层,煤层埋深一般300~800m,全区稳定的太原组15号煤层和山西组3号煤层,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层,总厚度10m,其中15号煤层厚约4m,3号煤厚约5~7m。煤层气含量高,一般15~20m3/t,最高达37m3/t。煤层气资源丰度一般1.5×108~2.0×108m3/km2[143],煤层气资源量巨大。

相关要点总结:

13458796081:煤层气概述总结
连齐答:为适应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需要,中国煤田地质总局于1995年立项进行《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研究。该项目利用中国40多年积累的煤田地质勘探资料、煤田地质科研和近几年煤层气勘探成果,在中国煤层气区划、煤层气资源、煤层含气性、煤储层特征、控气地质因素、有利区带优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评价和研究。 一、中国煤层...

13458796081:煤层气资源概况
连齐答: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据国际能源机构(IEA)估计,全球煤层气资源量可达260×1012m3(表6-1),中国居第三位。表6-1 世界主要产煤国煤层气资源量统计[115] 单位:1012m3 据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的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报告,我国埋深2000m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约37×1012m3...

13458796081:煤层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连齐答:具有资源分布其中、埋深浅、可采性好、甲烷纯度高(大于95%)等特点,是目前全国第一个勘探程度最高、煤层气储量条件稳定、开发潜力最好的煤层气气田.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会为社会创造巨额财富.我国具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其开发潜力巨大.按照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发现率计算(10%),31.46万亿立方米...

13458796081:煤层气生产的特点
连齐答:上述过程发生的前提条件是煤储层压力必须低于气体的临界解吸压力。在煤层气生产中,该条件是通过排水降压来实现的。因此,在实际的煤层气生产井中,气体是与水共同产出的,煤层流体的运移可分为单相流阶段、非饱和单相流阶段及两相流阶段。2.产气量的变化规律 煤层流体的运移规律,决定了煤层气的生产特点...

13458796081:可信性分析
连齐答:1.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好 我国煤层气资源分布具有地域广泛、聚煤时代多期次的特点,各煤田(含煤盆地)的构造样式、含煤性、含气性和可采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各区的勘探程度各异。本轮评价坚持统一评价思路、评价方法以及参数取值标准等原则,以及坚持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和与国际标准基本...

13458796081:煤层气资源状况
连齐答:煤阶在盆地内的展布呈现出南北高、中部低,东西两侧低、中部高的特点。煤层埋深适中(300~1000m),煤层厚度大,含气量高(19~26m3/t),煤层割理发育(530~580条/m),分布稳定,渗透性好(0.5~1.0mD)[141]。含煤面积约23900km2,煤层气资源量为3.95×1012m3,可采资源量为11216.2×108...

13458796081:典型实例
连齐答:盆地南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层气勘探区,蕴藏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目前已成为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地区之一。 2.煤层气特征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的主要煤层为山西组的3号煤和太原组的15号煤(图4-26)。其中15号煤一般厚度为1~6m,平均厚3m,煤层分布的总体趋势为东厚西薄、北厚南薄,属较稳定煤层。3号煤层厚度...

13458796081:国内外煤层气地质条件对比
连齐答:一、煤层气资源量及资源丰度 首先,含煤盆地要具有一定规模的煤层气资源量和可采资源。只有煤层气资源规模达到了一定数量,煤层气勘探和开发才有经济效益,如果含煤盆地规模太小,资源量少,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工业性效应。从参与对比的国外6个典型盆地和国内4个重点地区来看,煤层气资源量分布介于0.32×...

13458796081:准南煤田乌鲁木齐河东、河西矿区煤层气资源评价
连齐答:2020-01-31 豫西地区煤层气资源评价 2020-02-02 煤层气资源特点 2020-01-30 西北地区煤层气资源分布情况 2020-02-03 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产业发展机遇与前景 2020-02-02 昭通地区煤层气资源评价 2020-02-02 煤层气资源丰度和含气饱和度 2020-01-30 煤层气资源量 更多类似问题 > 为...

13458796081:中国不同煤阶煤的煤层气成藏特征对比
连齐答:我国西北地区低煤阶煤的煤层气资源丰富,资源量占全国资源总量的50%。高低煤阶煤的气体成因、物性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含气性和成藏过程与低煤阶煤和国外高煤阶煤明显不同,高低煤阶煤的成藏差异性非常明显,二者在匹配的条件下有可能形成煤层气高产富集区,形成煤层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关键词 煤层气 高煤阶 低...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