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什么是电? 什么叫做电?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电:物理学名词 [electricity]。
电(在新拉丁语里写为 “ēlectricus”,就是“类似琥珀”的意思)是个一般术语,包括了许多种由于电荷的存在或移动而产生的现象。这其中有许多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像闪电、静电等等,还有一些比较生疏的概念,像电磁场、电磁感应等等。
电是能的一种形式,包括负电和正电两类,它们分别由电子和质子组成,也可能由电子和正电子组成,通常以静电单位(如静电库仑)或电磁单位(如库仑)度量,从摩擦生电物体的吸引和排斥上可以观察到它的存在,在一定自然现象中(如闪电或北极光)也能观察到它,通常以电流的形式得到利用。
电是一种自然现象。电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的产生排斥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或电荷有两种:我们把一种叫做正电、另一种叫负电。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带电物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吸引或排斥力遵从库仑定律。
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国际单位制中电荷的单位是库仑。1库仑=1安培·秒
若导线中载有1安培的稳恒电流,则在1秒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积的电量为1库仑。
库仑不是国际标准单位,而是国际标准导出单位。1库仑=1安培·秒。一个电子所带负电荷量e=1.6021892×10^-19库仑,也就是说1库仑相当于6.24146×10^18个电子所带的电荷总量。
[编辑本段]电的基本概念
(一)电荷的电场
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的物体就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带有电荷的物体称为带电体。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引进电场中的电荷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
电场强度和电位是表征静电场中各点性质的两个基本物理量。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即是单位正电荷在该点所受到的作用力。电场强度的单位是牛顿/库伦(N/C>o)电场中某点的电位是指在电场中将单位正电荷从该点移至电位参考点的电场力所作的功。电位的常用单位是伏特(V)或毫伏(mV ),即1V=1000mVe电场中某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这两点之间的电压或电压降。电压的单位与电位的单位相同。
(二)电流与电路
在电源的作用下,带电微粒会发生定向移动,正电荷向电源负极移动、负电荷向电源正极移动。带电微粒的定向移动就是电流,一般以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电流的方向和大小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直流电,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称为交流电。
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电流强度简称为电流。电流的常用单位是安培(A)或毫安(mA),即1000mA=1A。
电流所流经的路径即电路。在闭合电路中,实现电能的传递和转换。电路由电源、连接导线、开关电器、负载及其它辅助设备组成。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设备,电源的功能是把非电能转换为电能,如电池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发电机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核能将质量转化为能量等。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是最常用的电源。负载是电路中消耗电能的设备,负载的功能是把电能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量。如电炉把电能转变为热能,电动机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等。照明器具、家用电器、机床等是最常见的负载。开关电器是负载的控制设备,如刀开关、断路器、电磁开关、减压起动器等都属于开关电器。辅助设备包括各种继电器、熔断器以及测量仪表等。辅助设备用于实现对电路的控制、分配、保护及测量。连接导线把电源、负载和其它设备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连接导线的作用是传输电能或传送电讯号。
[编辑本段]自然界中的放电现象
古代发现

在中国,古人认为电的现象是阴气与阳气相激而生成的,《说文解字》有“电,阴阳激耀也,从雨从申”。《字汇》有“雷从回,电从申。阴阳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为电”。在古籍论衡(Lun Heng,约公元一世纪,即东汉时期)一书中曾有关于静电的记载,当琥珀或玳瑁经摩擦后,便能吸引轻小物体,也记述了以丝绸摩擦起电的现象,但古代中国对于电并没有太多了解。
西元前600年左右,希腊的哲学家泰利斯(Thales,640-546B.C.)就知道琥珀的摩擦会吸引绒毛或木屑,这种现象称为静电(static electricITy)。而英文中的电(Electricity)在古希腊文的意思就是“琥珀”(amber)。希腊文的静电为(elektron)
近代探索
18世纪时西方开始探索电的种种现象。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人为规定的),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此时期有关“电”的观念是物质上的主张。
富兰克林做了多次实验,并首次提出了电流的概念,1752年,他在一个风筝实验中,将系上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到云层中,被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证明了空中的闪电与地面上的电是同一回事。
从物质到电场
在十八世纪电的量性方面开始发展,1767年蒲力斯特里(J.B.Priestley)与1785年库仑(C.A.Coulomb 1736-1806)发现了静态电荷间的作用力与距离成反平方的定律,奠定了静电的基本定律。
在1800年,意大利的伏特(A.Voult)用铜片和锡片浸于食盐水中,并接上导线,制成了第一个电池,他提供首次的连续性的电源,堪称现代电池的元祖。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M. Faraday)利用磁场效应的变化,展示感应电流的产生。1851年他又提出物理电力线的概念。这是首次强调从电荷转移到电场的概念。
电场与磁场
1865年、苏格兰的马克斯威尔(J. C. Maxwell)提出电磁场理论的数学式,这理论提供了位移电流的观念,磁场的变化能产生电场,而电场的变化能产生磁场。马克斯威尔预测了电磁波辐射的传播存在,而在1887年德国赫兹(H.Hertz)展示出这样的电磁波。结果马克斯威尔将电学与磁学统合成一种理论,同时亦证明光是电磁波的一种。
马克斯威尔电磁理论的发展也针对微观方面的现象做出解释,并指出电荷的分裂性而非连续性的存在,1895年洛伦兹(H.A.Lorentz)假设这些分裂性的电荷是电子(electron),而电子的作用就依马克斯威尔电磁方程式的电磁场来决定。1897年英国汤姆生(J.J.Thomson)证实这些电子的电性是带负电性。而1898年由伟恩(W.Wien)在观察阳极射线的偏转中发现带正电粒子的存在。
从粒子到量子
而人类一直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粒子与波来描述“电”的世界。到了19世纪,量子学说的出现,使得原本构筑的粒子世界又重新受到考验。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所提出的“测不准原理”认为一个粒子的移动速度和位置不能被同时测得;电子不再是可数的颗粒;也不是绕著固定的轨道运行。
一九二三年,德布洛伊(Louis de Broglie)提出当微小粒子运动时,同时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称为“质—波二重性”,而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用数学的方法,以函数来描述电子的行为,并且用波动力学模型得到电子在空间存在的机率分布,根据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我们无法准确地测到它的位置,但可以测得在原子核外每一点电子出现的机率。在波耳的氢原子模型中,原子在基态时的电子运动半径,就是在波动力学模型里,电子最大出现机率的位置。
随著科学的演进,人类逐渐理解“电”的物理量所能取得的数值是不连续的,它们所反映的规律是属于统计性的。
电对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
电的发现和应用极大的节省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使人类的力量长上了翅膀,使人类的信息触角不断延伸。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方面:能量的获取转化和传输,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
[编辑本段]现实生活的应用
消费类电子产品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有不同的内涵,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涵。
我国消费类电子产品是指用于个人和家庭与广播、电视有关的音频和视频产品,主要包括:电视机、影碟机(VCD、 SVCD、DVD)、录像机、摄录机、收音机、收录机、组合音响、电唱机、激光唱机(CD)等。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则把电话、个人电脑、家庭办公设备、家用电子保健设备、汽车电子产品等也归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随着技术发展和新产品新应用的出现,数码相机、手机、PDA等产品也在成为新兴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融合了计算机、信息与通信、消费类电子三大领域的信息家电开始广泛地深入家庭生活,它具有视听、信息处理、双向网络通讯等功能,由嵌入式处理器、相关支撑硬件(如显示卡、存储介质、IC卡或信用卡的读取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应用层的软件包组成。广义上来说,信息家电包括所有能够通过网络系统交互信息的家电产品,如PC、机顶盒、HPC、DVD、超级VCD、无线数据通信设备、视频游戏设备、WEBTV等。目前,音频、视频和通讯设备是信息家电的主要组成部分。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也发展成为了信息家电,并构成智能家电的组成部分。
电 diàn
【释义】 ①一种重要的能源,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可以发光、发热、产生动力等:电灯|电炉|电机。②闪电:雷电交加|风驰电掣。③电报的简称:急电|贺电|电告。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电<名词>
electricity;electroform;eletricity;
(1)电diàn
(2)(形声。从雨,申声。本义:闪电)
(3)同本义 [lightning]
电,阴阳激耀也。――《说文》
电,电光也。――《五经通义》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震,雷也,电,霆也。――《谷梁传·隐公九年》。疏:“霆者,霹雳之别名。有霆必有电,故传云:‘电,霆也。’按,霆,电实同一词,后来歧为二义:其声曰霆,其光曰电。”
(4)又如:电火(闪电)
(5)物理学名词 [electricity]。电是能的一种形式,包括负电和正电两类,它们分别由电子和质子组成,也可能由电子和正电子组成,通常以静电单位(如静电库仑)或电磁单位(如库仑)度量,从摩擦生电物体的吸引和排斥上可以观察到它的存在,在一定自然现象中(如闪电或北极光)也能观察到它,通常以电流的形式得到利用。如:正电;负电;静电;电阻
(6)电报的简称 [telegram]
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7)又如:急电;贺电;电底(电报的底稿);海外来电
(8)比喻迅速 [swiftly]。如:电至(形容行动的迅速);电改(形容改变的迅速);电往(形容行动的迅速);电豁超生(急速用智慧让人脱离苦海);电赴(形容奔赴的迅速);电飞(比喻如电一般的飞逸);电射(形容威势强大,如闪电般射出);电扫(形容行动的迅速);电逝(形容奔走的迅速);电掣(形容行动的迅速);电迈(形容逝去的迅速);电举(形容行动的迅速)
(9)比喻光亮 [brightly]。如:电照(比喻光辉照耀如电);电天(恭维别人的客套话。意指光辉照耀,如同空中闪电)
(10)明察,请人明察的敬辞 [clearly]。如:电烛(比喻明察);电览(明察;明鉴);电闪(观看);电断(明断);电瞩(明察)
[ 电 ] 拼音:diàn 繁体:电
部首:田 部首笔划:5 字意五行:火
简体笔划:5 台湾笔划:13 康熙笔划:13
拼音输入:dian 五笔输入:JNV 吉凶寓意:吉
笔顺:竖折横横折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中】【雨字部】 康熙笔划:13 部外笔划:5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堂练切【正韵】荡练切,音殿。
【说文】阴阳激燿。从雨从申。
【埤雅】电与雷同气。雷从回,电从申,阴阳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为电。或曰雷出天气,电出地气,故电从坤省。说卦:离为电。电,火属也。盖阴阳暴格,分争激射,有火生焉,其光为电,其声为雷。今铁石相击则生火,烧石投井则起雷。又况天地大炉之所薄动,真火之所激射乎。董子曰:太平之世,雷不惊人,号令启发而已。电不炫目,宣示光耀而已。
【释名】电,殄也。乍见则殄灭也。
【易·噬嗑】雷电合而章。
【注】雷电合,不乱乃章。又【丰卦】雷电皆至。
【疏】雷者,天之威动。电者,天之光耀。雷电俱至,则威明备足以为丰也。
【诗·小雅】震电。
【礼·月令】仲春,雷乃发声,始电。
【疏】电是阳光,阳微则光不见,此月阳气渐盛,以击于阴,其光乃见,故云始电。
【春秋·隐九年】大雨震电。
【疏】河图云:阴激阳为电,电是雷光。
【谷梁传】震,雷也。电,霆也。
【淮南子·原道训】电以为鞭策。
现代的电力供应由于常规能源的日益减少而出现了供应危机,世界各国均以新能源作为发展方向,主要推广的有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力供应的常规能源消耗将被取代!人类的生活环境会得到改善!
[编辑本段]《电》——《爱情的三部曲》之三(巴金)
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2005),字芾甘。汉族人。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爱情的三部曲》,散文集《随想录》。祖籍浙江嘉兴。清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笔名为巴金。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华东医院。
“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在法国留学时认识的一位姓巴的同学“巴恩波”。巴金正在翻译的著作的作者“彼得·阿历克塞维奇·克鲁泡特金”。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
巴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1914年母亲去世。1917年父亲也去世。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巴金的长篇小说创作在我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译著也很多。解放后,他写了许多优美的散文。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1977年至1983年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内容梗概
三年后的福建,李佩珠和她的朋友们在这里组成一个革命团体。吴仁民也来到这里,此时他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革命者,他与李佩珠之间产生了爱情。但很快,革命事业遭到沉重打击,不断有成员被捕被杀,他们中的一员敏无法忍受失去同志的悲愤,走上了暗杀的道路,但暗杀没有成功,他自己却遇难。
佩珠父亲在上海突然失踪,她委托吴仁民回上海寻找,自己留下来继续朋友未完成的事业。

电:物理学名词 [electricity]。
电(在新拉丁语里写为 “ēlectricus”,就是“类似琥珀”的意思)是个一般术语,包括了许多种由于电荷的存在或移动而产生的现象。这其中有许多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像闪电、静电等等,还有一些比较生疏的概念,像电磁场、电磁感应等等。
电是能的一种形式,包括负电和正电两类,它们分别由电子和质子组成,也可能由电子和正电子组成,通常以静电单位(如静电库仑)或电磁单位(如库仑)度量,从摩擦生电物体的吸引和排斥上可以观察到它的存在,在一定自然现象中(如闪电或北极光)也能观察到它,通常以电流的形式得到利用。
电是一种自然现象。电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的产生排斥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或电荷有两种:我们把一种叫做正电、另一种叫负电。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带电物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吸引或排斥力遵从库仑定律。
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国际单位制中电荷的单位是库仑。1库仑=1安培·秒
若导线中载有1安培的稳恒电流,则在1秒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积的电量为1库仑。
库仑不是国际标准单位,而是国际标准导出单位。1库仑=1安培·秒。一个电子所带负电荷量e=1.6021892×10^-19库仑,也就是说1库仑相当于6.24146×10^18个电子所带的电荷总量。

什么叫做电?~

电是一种自然现象。电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的产生排斥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或电荷有两种:我们把一种叫做正电、另一种叫负电。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带电物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吸引或排斥力遵从库仑定律。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国际单位制中电荷的单位是库仑。1库仑=1安培·秒 若导线中载有1安培的稳恒电流,则在1秒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积的电量为1库仑。 库仑不是国际标准单位,而是国际标准导出单位。1库仑=1安培·秒。一个电子所带负电荷量e=1.6021892×10-19库仑,也就是说1库仑相当于6.24146×1018个电子所带的电荷总量。 电的基本概念 [编辑本段] (一)电荷的电场 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的物体就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带有电荷的物体称为带电体。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引进电场中的电荷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 电场强度和电位是表征静电场中各点性质的两个基本物理量。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即是单位正电荷在该点所受到的作用力。电场强度的单位是牛顿/库伦 (N/C>o)电场中某点的电位是指在电场中将单位正电荷从该点移至电位参考点的电场力所作的功。电位的常用单位是伏特(V)或毫伏(mV ),即1V=1000mVe电场中某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这两点之间的电压或电压降。电压的单位与电位的单位相同。 (二)电流和电路 在电源的作用下,带电微粒会发生定向移动,正电荷向电源负极移动、负电荷向电源正极移动。带电微粒的定向移动就是电流,一般以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电流的方向和大小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直流电,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称为交流电。 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电流强度简称为电流。电流的常用单位是安培(A)或毫安<mA),即1A=1000mA。 电流所流经的路径即电路。在闭合电路中,实现电能的传递和转换。电路由电源、连接导线、开关电器、负载及其它辅助设备组成。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设备,电源的功能是把非电能转换为电能,如电池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发电机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核能将质量转化为能量等。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是最常用的电源。负载是电路中消耗电能的设备,负载的功能是把电能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量。如电炉把电能转变为热能,电动机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等。照明器具、家用电器、机床等是最常见的负载。开关电器是负载的控制设备,如刀开关、断路器、电磁开关、减压起动器等都属于开关电器。辅助设备包括各种继电器、熔断器以及测量仪表等。辅助设备用于实现对电路的控制、分配、保护及测量。连接导线把电源、负载和其它设备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连接导线的作用是传输电能或传送电讯号。

电的实质
电的现象无处不在,那么电究竟是什么呢?
电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它是物质内所含的电子等载着流子运动时的一种能量表现形式。因此,从实质上讲,电是一种能量,常称作电能。
电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如通电后可以使电灯发光或电炉发热(称电的热效应);可以使电动机转动(称电的动力效应);可以进行电解(称电的化学效应);电磁铁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称电的磁效应)等等。可见,电具有许多功能,它可以转化为其他多种形式的能量,因而,人们通常把以电功率表示的电能称为电力。
要想从本质上进一步弄懂电究竟是什么,必须先了解物质的电结构。近代科学的大量实验证明,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由保持原物质属性的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内还包含有质子与中子。
由于中子不带电,但质子带正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而电子则带负电。正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电子所带的负电数量相等,因而平常原子(乃至物质)便不显带电状态。电子围绕着原子核按一定轨道运转,好像宇宙天体中的太阳系里各行星与太阳间的关系那样,处在外层轨道上的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联系比较薄弱。当电子在外界因素(如光、热、外力等)的影响下获得了一定能量后,就可能会脱离原子核对它的吸引与束缚而跑出轨道成为自由电子,使该物体因缺少了负电而呈现带正电的状态,另一种获得了自由电子的物体则带负电。
电学发展简史
“电”的词语在西方是从希腊文“琥珀”一词转意而来的,在中国则是从雷闪现象中引出来的。自18世纪中叶以来,对电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人类对电的每项重大发现都引起广泛的实用研究,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今,人类生活、科学技术活动以及物质生产活动都离不开电,难以想象没有电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带有专门知识的研究内容逐渐独立,形成专门的学科,如电子学、电工学等。电学又可称为电磁学,是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性学科。
有关电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早在公元前585年,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已记载了用木块摩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后来又有人发现摩擦过的煤玉也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能力。在以后的2000多年中,这些现象仅仅被看成与磁石吸铁一样,属于物质具有的性质,此外没有什么其他重大的发现。
1600年,英国物理学家吉伯发现,不仅琥珀和煤玉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相当多的物质经摩擦后也都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约在1660年,马德堡的盖利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摩擦起电机。
18世纪,电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1729年,英国的格雷在研究琥珀的电效应是否可传递给其他物体时,发现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金属可导电,丝绸不导电,并且他第一次使人体带电。格雷的实验引起法国学者迪费的注意。1733年,迪费发现绝缘起来的金属也可摩擦起电,因此他得出所有物体都可摩擦起电的结论。他把玻璃上产生的电叫做“玻璃的”,琥珀上产生的电与树脂产生的相同,叫做“树脂的”。他得出:带相同电的物体互相排斥;带不同电的物体彼此吸引。
1745年,荷兰莱顿的穆申布鲁克发明了能“保存”电的莱顿瓶。莱顿瓶的发明为电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它对于电的知识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差不多同时,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使得人们对电的认识更加丰富。1747年,他根据实验提出电是一种流体,且具有不凡特性:在正常条件下电是以一定的量存在于所有物质中的一种元素;电跟流体一样,摩擦的作用可以使它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但不能创造;任何孤立物体的电总量是不变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电荷守恒定律。他把摩擦时物体获得的电的多余部分叫做正电,物体失去电而不足的部分叫做负电。从此,对这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不同的带电状态给定了正式名称。接着在1752年震撼世界的“风筝实验”的成功,验证了雷与电的内在关系。18世纪后期开始了电荷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1776年,普里斯特利发现带电金属容器内表面没有电荷,猜测电力与万有引力有相似的规律。1769年,鲁宾孙通过作用在一个小球上电力和重力平衡的实验,第一次直接测定了两个电荷相互作用力与距离二次方成反比。1773年,卡文迪什推算出电力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他的这一实验是近代精确验证电力定律的雏形。1782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成功研制了蓄电池。虽然这类电源十分原始,但电池的发明,却是由静电发展到动电的重大突破,并促使电的研究得到迅速的发展。
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设计了精巧的扭秤实验,直接测定了两个静止点电荷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二次方成反比,与它们的电量乘积成正比的库仑定律,库仑的实验得到了世界的公认,从此电学的研究开始进入科学行列。
化学电源发明后,很快发现利用它可以做出许多不寻常的事情。1800年,卡莱尔和尼科尔森用低压电流分解水;同年里特成功地从水的电解中搜集了两种气体,并从硫酸铜溶液中电解出金属铜;1807年,戴维利用庞大的电池组先后电解得到钾、钠、钙、镁等金属;1811年,戴维利用2000个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制成了碳极电弧;从19世纪50年代起它成为灯塔、剧院等场所使用的强烈光电源,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逐渐被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所代替。此外伏打电池也促进了电镀的发展,电镀是1839年由西门子等人发明的。
虽然早在1750年,富兰克林已经观察到莱顿瓶放电可使钢针磁化,甚至更早在1640年,已有人观察到闪电使罗盘的磁针发生旋转,但到19世纪初,科学界仍普遍认为电和磁是两种独立的作用。与这种传统观念相反,丹麦的自然哲学家奥斯特接受了德国哲学家康德和谢林关于自然力统一的哲学思想,坚信电与磁之间有着某种联系。1807年,丹麦学者奥斯特发现了导体通电后,它附近的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的现象,结果证实了这种使磁针偏转的电流具有磁效应。他断言当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周围就会伴有磁场产生。这一电能生磁的重大发现,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奠定了电磁学研究领域的基础。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开拓了电学研究的新纪元。
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打开了电的应用的新领域。1825年,斯特金发明电磁铁,为电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1833年,高斯和韦伯制造了第一台简陋的单线电报;1837年,惠斯通和莫尔斯分别独立发明了电报机,莫尔斯还发明了一套电码,利用他所制造的电报机可通过在移动的纸条上打上点和短横线来传递信息。1861年,贝尔发明了电话,作为收话机,它仍用于现代,而其发话机则被爱迪生发明的碳发话机以及休士发明的传声器所改进。
法拉第在电磁感应的基础上制出了第一台发电机。此外,他把电现象和其他现象联系起来广泛进行研究。1882年,法国物理学家安培提出了关于电流使磁针受到力作用的电动力学原则,以及如何判定由电流产生磁场方向的安培右手定则(右螺旋定则)。它指出了电与磁既具有同一性,且电磁作用应采用“电流的相互作用”这一提法加以统一描述。1826年,英国爱尔兰的著名物理学家欧姆,在电流的研究中引入了电阻这一概念,在进行了大量实验后终于发现了控制电流的规律,归纳出了著名的欧姆定律:在任一通有电流的闭合电路中,电流强度与电动势成正比、而与电路总电阻成反比。后经另一位德国科学家基尔霍夫(也曾译为克希荷夫)进一步的研究,又提出了解决任意电路、特别是复杂电路的节点电流定律与回路电压定律。1827年,美国科学家亨利研制成功了强力电磁铁,并采用圆筒形线圈进行试验,来观察一个回路中接通与切断电流时的火花变化,从而发现并提出了自感现象。1828年,德国科学家高斯设计制成了测磁针、磁侧角计等,并采用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强度这三个要素来描述地磁。1831年8月,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在进行了长达9年的反复研究后,终于发现了磁也能生电的规律,即动磁生电的规律,进一步明确了电与磁的关系并提出了磁力线概念。正是这项电磁感应的伟大发现,为后来发电机等电气设备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1833年,俄国科学院院士楞次在其论文中阐述了磁场的变化不能突变的观点,并说明这是由于受感应电动势的反抗作用而引起的,因而,楞次定律又被人们称为电磁惯性定律。同时由此,他提出了确定感应电动势方向的楞次定则,它比用右手定则判定感应电动势方向具有更加普遍的意义。此外,他与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几乎同时在不同地点发表了关于电流热效应的研究成果,即电阻上产生的热量与所通过电流的平方、电阻大小及通电时间三者成正比,后人称之为焦耳—楞次定律或简称焦耳定律。1833年,法拉第成功地证明了摩擦起电和伏打电池产生的电相同,1834年发现电解定律,1845年发现磁光效应,并解释了物质的顺磁性和抗磁性,他还详细研究了极化现象和静电感应现象,并首次用实验证明了电荷守恒定律。
1856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除把库仑定律、安培定律及法拉第定律综合起来外,还提出了所谓位移电流的概念。在原有电磁学理论中引进了场的概念,并建立了麦克斯韦电磁场(微分)方程,这是电学发展史上又一光辉的里程碑。他认为是由于空间里某种称为以太的物质传播了电磁力,从而否定了名噪一时的牛顿超距作用。1873年,他又用过渡方程说明了在空间里随时间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是相互依存的。认为变化的电场性质能产生磁场,反之也是这样,从而推论出电磁场将以光速在真空里传播能量及光的电磁质。1887年,德国科学家赫兹成功地进行了用人工方法产生电磁波的实验,从而证实了麦克斯韦预言的正确性。
电磁感应的发现为能源的开发和广泛利用开创了崭新的前景。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可供实用的自激发电机;19世纪末实现了电能的远距离输送;电动机在生产和交通运输中得到广泛使用,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工业生产的面貌。
麦克斯韦认为,变化的磁场在其周围的空间激发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引起媒质电位移的变化,电位移的变化与电流一样可以在周围的空间激发涡旋磁场。麦克斯韦明确地用数学公式把它们表示出来,从而得到了电磁场的普遍方程组——麦克斯韦方程组。法拉第的磁力线思想以及电磁作用传递的思想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888年,赫兹根据电容器放电的振荡性质,设计制作了电磁波源和电磁波检测器,可以通过实验检测电磁波,测定了电磁波的波速。他还观察到电磁波与光波一样,具有偏振性质,能够反射、折射和聚焦。从此,麦克斯韦的理论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通过赫兹电磁波实验的证实,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电磁波的应用和研究。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的马可尼分别实现了无线电信号的传送。后来马可尼将赫兹的振子改进为竖直的天线;德国的布劳恩进一步将发射器分为两个振藕线路,为扩大信号传递范围创造了条件。1901年,马可尼第一次建立了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联系。电子管的发明及其在线路中的应用,使得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都成为易事,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贝尔发明了电话,他在1876年2月14日在美国专利局申请了电话专利权。
1896年,洛伦兹提出的电子论,将麦克斯韦方程组应用到微观领域,并把物质的电磁性质归结为原子中电子的效应。这样不仅可以解释物质的极化、磁化、导电等现象以及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现象,而且还成功地说明了关于光谱在磁场中分裂的正常塞曼效应。此外,洛伦兹还根据电子论导出了关于运动介质中的光速公式,把麦克斯韦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
在法拉第、麦克斯韦和洛伦兹的理论体系中,假定了有一种特殊媒质“以太”存在,它是电磁波的荷载者,只有在以太参照系中,真空中光速才严格地与方向无关,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兹力公式也只在以太参照系中才严格成立。这意味着电磁规律不符合相对性原理。关于这方面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导致了爱因斯坦在1905年建立了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的建立不仅发展了电磁理论,并且对以后理论物理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随着电力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自19世纪70年代起,在电力应用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也同时获得了惊人的突破。1879年,美国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发明并多次改进了白炽灯,后又发明了熔丝(当时是用锌丝)。爱迪生一生的各项发明创造,包括发电机、自动电报机、打字机、留声机以及新型蓄电池等,对人类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当时世界上已出现了单相交流电及单相同步发电机,但仅被应用在照明上。工业上用的交流电动机,最初也只是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由于不能自行启动,它的使用受到了很大限制。1881年,爱迪生发明了交流发电机,1882年,法国的盖拉勒和英国的格布斯发明了磁路式变压器。1888年,俄国工程师德布罗夫斯基和德尔伏创建了三相交流制。1889年,三相交流电由试验到应用获得成功,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三相制线路。不久,三相发电机及电动机相继问世,这就为三相交流制在世界上的普遍应用奠定了基础。自1890年采用三柱铁芯的三相变压器问世后,三相异步电动机就得到广泛应用,工业动力便很快被它所代替。这就使得电能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获得了迅速发展,并且逐步取代了蒸汽等动力源。到20世纪初,人类便结束了自1796年由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起所开创的蒸汽时代,跨入了更为先进的电气时代。可见就三相交流制应用技术及电力事业的创建与发展来说,世界上从创造、试验到普遍应用,至今还仅为一百多年的时间。
电场
电场,是电荷及变化磁场周围空间里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电场这种物质与通常的实物不同,它不是由分子原子所组成,但它是客观存在的。电场具有通常物质所具有的力和能量等客观属性。电场的力的性质表现为: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作用力,这种力称为电场力。电场的能的性质表现为:当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对电荷做功(这说明电场具有能量)。

相关要点总结:

18273869639:电是什么?
路勉答:导语:电是静止或移动的电荷所产生的物理现象。以下为大家分享电的基本知识,欢迎借鉴。1、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指静止或移动的电荷所产生的物理现象,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2、自然界的闪电就是一种电现象。电磁力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子运动...

18273869639:请问电是什么?
路勉答:电是能的一种形式,包括负电和正电两类,它们分别由电子和质子组成,也可能由电子和正电子组成,通常以静电单位(如静电库仑)或电磁单位(如库仑)度量,从摩擦生电物体的吸引和排斥上可以观察到它的存在,在一定自然现象中(如闪电或北极光)也能观察到它,通常以电流的形式得到利用。电是一种自然现象。电...

18273869639:什么是电?
路勉答:电的现象无处不在,那么电究竟是什么呢? 电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它是物质内所含的电子等载着流子运动时的一种能量表现形式。因此,从实质上讲,电是一种能量,常称作电能。 电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如通电后可以使电灯发光或电炉发热(称电的热效应);可以使电动机转动(称电的动力效应);可...

18273869639:电是什么?
路勉答:自然界的闪电是电的一种现象。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能量。电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的产生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或电荷有两种:我们把一种叫做正电、另一种叫做负电。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带电物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其吸引力或排斥力遵从库仑...

18273869639:电是什么东西?
路勉答: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指电荷运动所带来的现象。自然界的闪电就是电的一种现象。电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子运动现象有两种:我们把缺少电子的原子说为带正电荷,有多余电子的原子说为带负电荷。电荷:某些亚原子粒子的内涵...

18273869639:电到底是什么东西?
路勉答: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能量。自然界的闪电就是电的一种现象。电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或电荷有两种:我们把一种叫做正电,另一种叫做负电。电是个一般术语,是静止或移动的电荷所产生的物理现象。在大自然里,电...

18273869639:电是什么?
路勉答:电(在新拉丁语里写为 “ēlectricus”,就是“类似琥珀”的意思)是个一般术语,包括了许多种由于电荷的存在或移动而产生的现象。这其中有许多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像闪电、静电等等,还有一些比较生疏的概念,像电磁场、电磁感应等等。 电是能的一种形式,包括负电和正电两类,它们分别由电子和质子...

18273869639:电是什么东西?
路勉答:问题三:网电是什么意思? 网电产品结构合理、造型新颖、美观、标准化程度高、能满足客户各种规格设备的使用要求,广泛应用于航空、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消防控制报警、楼宇监控、110接警、输配电自动化控制、指挥中心、金融证券、道路电抚眼监控、电脑多媒体教学等领域。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18273869639:电的概念是什么
路勉答: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指静止或移动的电荷所产生的物理现象,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自然界的闪电就是一种电现象。电磁力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子运动现象有两种:缺少电子的原子称为带正电荷,有多余电子的原子称为带负电荷。电发展出了现代电力...

18273869639:什么是电?电是怎么产生的?
路勉答:电是一种自然现象。电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的产生排斥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或电荷有两种:我们把一种叫做正电、另一种叫负电。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带电物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吸引或排斥力遵从库仑定律。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