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森林采运机械设备有哪些? 什么是森林采运?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森林采运作业的专用机械设备(下简称机械)。包括采伐机械、集材机械、运材机械和贮木场作业机械等。采伐机械有伐木机械、打枝机械、造材机械、原木剥皮机械和木材削片机械等;集材机械有集材拖拉机、架空索道等;运材机械有陆路运输木材的运材汽车、森林铁路机车和水路运输木材的船舶等;贮木场机械有木材兜卸机、装车绞盘机、起重机、输送机、叉车、木材装载机、电动平车等。森林采运机械按作业特征可分为木材切削机械、运输机械和木材起重输送机械。按运行特征又可分为便携式、自行式和固定式。便携式机械实质上为专用机动工具;自行式机械一般由大型运输机械和工程机械改装而成,如各种集材拖拉机、运材汽车、林用装卸桥等;固定式机械为贮木场专用的大型设备,如各种木材剥皮机、木材削片机等。

沿革

森林采运机械的发展历史较久,中国远在公元4世纪就曾在河流、山谷之间利用架空索道运输薪材。1776年法国与葡萄牙之间的比利牛斯山区也曾用架空索道运输长材。但是森林采运机械的真正发展还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最初是引进农业机械,以后逐步改进与完善,最后形成各种林业专用机械。美国在1890年首次将制成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拖拉机用于集运木材;1883年首次使用绞盘机集材;在19世纪末还制成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原始动力锯。1914年德国制成第一台汽油动力链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履带拖拉机,1920年美国便开始使用履带拖拉机集运木材。1922~1924年相继出现了由汽油机和柴油机驱动的绞盘机。1919~1925年在意大利普遍使用动力架空索道集运木材。1913年中国台湾在阿里山使用了美国制造的架空索道集材。1928年美国制成以汽油机为动力的集材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苏联、日本相继使用蒸汽机车牵引森林铁路车辆运输木材。美国在1913年首次使用汽车运材。1947年苏联制成第一批专门用于集材的履带拖拉机,这标志着森林采运工业已进入生产各种专用机械的阶段。1954年苏联、瑞典、芬兰、挪威开始使用由一人操作的轻型油锯。同年在美国出现了移动式钢架杆架空索道集材装置。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研制以拖拉机为基础的多工序联合机,70年代相继出现了伐木—归堆机、伐木—集材机、打枝—造材机等多种型式和不同工序组合的自行式采伐机械,使森林采运作业进入了全盘机械化阶段。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进口的机械设备进行森林采伐作业,如1950年开始使用油锯造材、汽车运材,1953年开始使用绞盘机集材,1955年开始使用电锯伐木。与此同时,国产采运机械也发展很快,1950年开始生产绞盘机,1957年生产油锯,1956年使用国产汽车运材,1965年使用国产装卸桥进行木材装、卸、归楞作业。到80年代已先后制成各种单人操作的油锯、中频电锯、集材拖拉机、绞盘机、森铁蒸汽机车和森铁内燃机车等40余种森林采运机械。到80年代初,中国国有林区森林采运综合机械化程度已经达到90%左右。

发展趋势

由于森林采运工业的作业对象笨重,作业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生产场地分散,世界各国都十分注意森林采运的机械化问题。随着工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被引进,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已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森林工业专用机械系统,实现了采运工业各工序的全盘机械化。森林采运机械的发展趋势有如下特点:①在森林采运各工序基本上实现机械化的基础上,传统的单工序专用机械,在性能上和制造质量上日益完善,操作者更加安全、舒适。例如20世纪80年代,油锯重量已经降低到6~8千克,振动和噪音已大大降低;运材汽车已成为主要运输工具,驾驶室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已大大改善;液压技术、电子技术已经引进到森林采运机械中来。②在改进传统机械的同时,采伐联合机在稳步发展。由于这种联合机能减少伐区的机械品种,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作业安全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到20世纪80年代已在工业发达国家的平原和缓坡林区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成本高,技术复杂,尚未在发展中国家得到推广。③贮木场作业在实现单工序机械化以后,人们正在努力实现工厂化生产,进一步提高全盘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④伐区资源的综合利用,已引起人们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林区生物量的利用以及森林采伐与生态平衡的关系。可以预计,有利于综合利用林区生物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机械设备将得到发展。



什么是森林采运?~

林业生产中森林主产品的开发经营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维护生态平衡、保障森林永续利用和充分发挥经济效益的原则,合理开发森林资源,生产商品材。
沿革
世界森林采运作业大致经历了手工作业、机械化作业和全盘机械化作业三个历史阶段。①20世纪4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的森林采运基本上依靠人力和畜力进行作业,如伐木、打枝和造材使用斧、锯;集材采用串坡、滑道(见滑道集材)和牛马爬犁(见畜力集材);运材多以水运为主,如单漂流送、排运等;陆运则以林道车辆运材为主,有部分国家已开始采用森林铁路运材和汽车运材。②40年代后期,伐木、打枝与造材开始应用动力链锯(电锯、油锯);集材开始应用拖拉机、绞盘机、架空索道;运材已转向陆运为主;贮木场的选材、归楞和木材装卸作业多采用各种起重机械和输送机械。从此,森林采运各作业环节均有相应的机械,出现原条、伐倒木集运材新工艺,进入了机械化作业阶段。③到60年代,美国、加拿大、苏联、瑞典等国在伐区作业中,不仅单工序机械种类日益增加,性能有所提高,而且多工序联合机械得到应用;木材陆运逐步发展为重型汽车列车运材;贮木场作业开始形成自动化作业线。由于机械化作业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森林采运作业机械化已走向全盘机械化作业阶段。
中国森林采运作业机械化是从50年代初首先在东北林区逐步发展起来的,80年代中期国有林区采运作业综合机械化比重已达90%左右。
特点
①森林采运首先应考虑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既要提高经济效益,又要兼顾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为此,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必须科学地按照森林的自然规律和林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进行森林采运的总体设计,确定木材生产规模、工艺类型与技术政策。②森林资源具有再生性。为了保证不断扩大森林再生产,森林采运需遵循永续利用的原则,考虑合理的采伐方式,使采育密切结合,以达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永续作业的要求。③森林采运基于森林资源的差异性、分布的分散性、经营森林的目的性、森林所有制的属性,以及作业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不同的生产规模、作业方式与劳动组织形式。
生产过程
分森林采伐、木材运输和贮木场作业3个阶段。
森林采伐
在已划拨的伐区上进行的木材生产作业,包括伐木、打枝、造材、集材、归楞、装车、清林等主要工序。森林采伐应根据伐区生产工艺设计的要求进行,采伐前要做好伐区准备作业,包括集材道、运材岔线、伐区楞场、简易工棚等的修建。伐木要注意正确掌握树倒方向,保证作业安全;造材按技术要求合理造材,提高出材率;集材应根据森林生态立地条件,合理选定集材方式,采取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使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得到相互协调。采伐后的迹地清理(见伐区清理),既要注意使采伐剩余物得到充分利用,又要为森林更新创造良好的条件。
木材运输
从伐区楞场将木材通过不同运输方式运往贮木场的作业。主要方式,分为木材陆运与木材水运两大类。根据林道构造和运输工具,可分为汽车运材与森林铁路运材。不论采用哪种运材方式,为提高运材效率,都要做好林区道路规划,达到合理的林道网密度。木材水运,根据河流条件有单漂流送(俗称赶羊)、排运、船运(见木材船运)等方式。采用水运作业时必须加强河道整治与工程建设。
贮木场作业
森林采运的最终生产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木材的接收、加工、分选、贮存保管,以及将木材调拨或转运给需材单位。有陆运贮木场与水运贮木场之分。贮木场的作业内容一般包括卸车(出河)、造材、选材、归楞、装车(装船)等。
发展趋势
①为了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今后要加速单工序全盘机械化和多工序联合作业机械化以及生产自动化的进程。②随着世界森林资源逐年减少的趋势和木材供需矛盾的日趋加剧,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必将从树干利用向全树利用和全林利用的综合利用方向发展,这将引起森林采运工艺和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③为了缓和向城市运输原木的压力,降低运输费用,提高木材商品质量,靠山制材、就地加工将有较大发展。由于林区制材厂与其他木材加工厂的兴建,将促使森林采运与木材加工形成联合企业,而贮木场的性质和作业内容将发生较大变化。④现代林业对集约经营的要求日益提高,为了实现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木材生产将与维护生态平衡密切结合起来。

通过森林采伐而获得原木,并搬运到木材集散地的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亦称森林采运工业经济。木材采伐、运输,按其施业与管理体制不同而被划定为不同的产业。①森林采伐既是开采利用资源的手段,又是培育经营资源的措施。在一些国家中把采伐列入森林经理施业。②木材是纸浆造纸、木质人造板、木质家具等工业产品的原料,在一些国家的原料与加工生产一体化、联合化的木材加工企业中,把木材采伐、运输列入原料生产。③木材采伐运输作为独具特点的工业,在很多国家中列为独立的产业。中国的木材采运工业是森林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木材采运工业经济的特点
①木材采运生产规模主要取决于其“原料”——森林资源状况。森林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对这种资源的开采利用必须考虑其恢复更新能力,做到“永续利用”。木材采运工业是一种“限产”的产业,不同于一般工业,其产量、成本、劳动生产率、利润等经济指标水平,不仅同其工业生产力水平有密切关系,而且还同森林资源的自然生产力水平有直接关系。要增加木材采运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除了改善木材采运工业本身的经济管理外,还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不断提高林地生产力。②木材采运工业产品质量主要取决于森林资源。林木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管理措施和自然环境条件不同,在其数量、几何形状及材质上均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可能通过木材采伐、运输得到根本改变。在原木生产过程中,提高产品质量只能采取通过合理造材把原有的质量缺陷合理集中或分割的办法来实现。提高原木产品质量的这种限制条件,对木材采运工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③木材采运工业生产是在广阔的露天中进行的,作业地点分散且移动频繁。木材采运工业在生产布局与规模、作业顺序、生产组织等方面受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对不同林分的树木或同一林分中的不同树木,其采伐龄又各不相同,因此,森林资源的开发顺序和开发方式,既要适应林木生长规律,又要适应木材采运工业经济规律。采取全面开发的方式,避免集中过量采伐,是实现木材采运工业经济稳定发展的有效措施。④木材采运生产是把林地上的树木伐倒、搬运到木材集散地的作业过程。在木材采运生产活劳动总消耗中,伐木、打枝、造材等仅占10%左右,其余的都花费在木材的搬运作业上。木材的这种搬运多为企业内部的半成品的长距离单向运输,且同对树木施以加工性作业交叉进行。确定生产方式与工艺,选定设备类型等在木材采运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林道在木材采运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根据森林经营和木材采运生产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确定适宜的林道布局和密度,是木材采运工业经济以及林业经济领域中的主要课题之一。⑤木材采运生产受作业季节的影响大。作业季节不同,劳动消耗与经济效益相差甚大,特别是集材工序。例如中国东北、内蒙古林区集材劳动生产效率,冬季要比夏季高20~50%,有的高达1倍。但是,不能由此得出季节性生产优于常年作业的结论。这是因为当采用季节性采伐、集材作业时,运材等相邻工序不可能完全同步集中,就会出现过多的在产品储备,因而造成资金积压、木材生产周期延长、木材变质降等。因此,在选择作业季节时,必须综合分析,通盘研究。既要在充分利用有利作业季节基础上做到相对均衡,又要在均衡生产基础上发挥季节优势。处理好季节优势和均衡生产两者的技术经济关系,是提高木材采运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见木材采运生产常年作业、木材采运生产季节性作业)
木材采运工业的生产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木材采运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先后开发了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完达山,西南的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岷江,西北的秦岭、白龙江、天山、阿尔泰山等国有林区和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福建等省(区)的集体林区。在东北、内蒙古林区建设了14条铁路干线,总长2437公里,沟通了林区内外的交通运输。在全国林区共修建公路14.7万公里,森林铁路1.1万公里,疏浚木材水运河道5.7万公里。截至1983年,国有林区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甘肃、陕西、四川、云南、新疆、西藏等九省(区)规划总面积5096.5万公顷,已开发3255万公顷,古63.9%;规划区林木总蓄积量31.1亿立方米,已开发地区的林木蓄积量23.1亿立方米,占74%,共建起了131个大中型木材采运企业,年木材生产能力3400万立方米。在南方集体林区普遍建设了木材采运工程设施和伐木场及林业局,木材生产能力1500万立方米。全国共设有地方国营小型木材采运企业1461个,在4171个国营林场和10多万个乡村林场中,也有部分木材采运作业。全国计划内木材产量由1950年的664万立方米,提高到1987年的6408万立方米。
中国木材采运生产方式多样,主要有3类:①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资源较集中,地势较平缓,交通较便利,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主要采用油锯(见汽油动力链锯)采伐、拖拉机集原条,汽车运材或森林铁路运材,贮木场造材,机械选材、归楞(见木材归楞)的方式;部分采用油锯采伐、造材,拖拉机或牛马套子集原木,汽车或森林铁路运原木,贮木场选材、归楞、装车(见木材装车)的方式。②西南、西北国有林区,地势陡峻,大江、大河贯穿其中,交通运输不便,一般采取油锯采伐、造材,架空索道或滑道集材,汽车或水运原木的生产方式。③南方集体林区,地势起伏较大,农林交错,森林资源比较分散,生产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方式繁杂,采伐、造材多用斧锯或油锯;集材方式多样,索道、手工机具或人抬肩扛;运材,近距离多用汽车,远距离主要靠江河水运。中国木材采运机械化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较低。1987年,全国木材采运企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为89%,其中采伐88.4%,集材82.2%,运材97.1%。国有林区采运企业木材生产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为每年人均122立方米,机械化水平较高的东北、内蒙古林区也只有136立方米。
木材采运工业的经营管理主要有计划管理(见森林工业企业计划管理)、财务管理(见森林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劳动管理(见森林工业企业劳动管理)、产品管理(见森林工业管理体制)和产品价格管理(见木材价格)。
见森林采运。

相关要点总结:

18899464974:农业机械化与林业机械化的区别
爱新觉罗泥答: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动力排灌机、机动车辆等进行土地翻耕、播种、收割、灌溉、田间管理、运输等各项作业。林业机械化,是指全部或部分地用机器设备装备林业,以代替手工劳动的过程。一般包括营林机械化和森林采运机械化两部分。营林机械化指林木种实采集、处理,苗木培育,造林,...

18899464974:剥皮机器有些什么特点?
爱新觉罗泥答:剥皮机适用于大、中、小型造纸厂、纸浆厂、木片厂、木材加工厂、林厂、贮木场、人造板厂(如胶合板厂、中密度纤维板厂等)我国南方林区(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海南等)森林采伐时必须先剥去树皮 剥皮机是利用带剥皮齿牙的转子所产生的独特作用力,至此木怀齿牙,木段与木段,木段与仓槽之间不...

18899464974:森林工业企业设备如何管理?
爱新觉罗泥答:机械设备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强设备管理,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对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充分发挥设备效能、节约设备费用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都有着重要作用。 设备选择与配套 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项内容。但对木材采运企业来说,由于伐区作业条件不断变化,故设备选择与配套是个经常发生...

18899464974:林道如何建造?
爱新觉罗泥答:为经营森林而修建的道路,包括森林铁路、林区公路、冰雪道、冻板道、平车道等。在中国森林采运作业中主要是森林铁路和林区公路。林道中的平车道属于森林铁路范畴的一种,它不用机车牵引而是靠平车自身重力并加以人力控制行驶在连续下坡的轨道上。平车道运材操作不安全,速度难于控制,容易掉道、翻车,中国...

18899464974:北京林业大学林业装备与信息化考研经验分享?
爱新觉罗泥答:“20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商务部援外学历项目奖学金、北京市政府奖学金、北京市“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以及亚太森林组织奖学金项目院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创始成员,学校以生物学、生态学为基础,以...

18899464974:森林工业企业生产如何管理?
爱新觉罗泥答:森林工业企业编制生产计划应做好下述几方面的工作:①市场调查和预测。重点是调查社会对本企业产品品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情况及可能的变化趋势,以及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的保证程度。②调查企业内部生产条件。包括机械设备、道路、劳动力和资源状况、生产潜力、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等。对木材采运企业来说,还要掌握伐区...

18899464974:什么是森林工业经济?
爱新觉罗泥答:根据所有制结构及产业结构,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系统,建立一个与中国经济体制和森林资源相适应的木材采运、木材加工、林产化学工业及林业机械制造工业等各方面之间有一定比例的森林工业经济体系,是有重要意义的。 森林工业产品生产 对森林进行开发,以林木及其他森林资源作为原料而加工为社会需要的各种木制品及其他林产品的...

18899464974:贮木场作业应怎样处理?
爱新觉罗泥答:装车时要了解场内货源,组织机械设备和人力,采取对装和起脊装车法,提高车辆的装载量。此外,要选用合格的车立柱和绑扎器材,注意原木装载和摆放质量,保证行车安全。(见木材调运)由于贮木场生产集中、场地集中、能源供应方便、机修力量较强,因此,贮木场生产技术的发展比起森林采伐和木材运输较为迅...

18899464974:森林铁路怎样运材?
爱新觉罗泥答:1982年2月末全国共有森林铁路36条,总长11000余公里。1948年制定了森铁线路设计施工和维修标准,并于1949年编入《森铁概要》一书中,这是中国第一部具有法规性森铁技术文件。森铁在一些林业先进国家采运生产中发展更早。美国于1852年修建了一条木轨道森铁,1876年建造了第一条钢轨森铁,到1937年美国...

18899464974:森林工业企业经济技术指标如何定义?
爱新觉罗泥答:森林工业企业常用的经济技术指标主要有产品品种和产品产量指标、营林工作量指标、质量指标、劳动指标、设备利用指标、消耗指标、成本指标、利润指标、资金利用指标等。 产品品种和产品产量指标 产品品种,是同一种类工业产品中在具体性能和用途上有较大差别的部分。根据生产性质,森林工业产品可以分为木材采运工业产品、木材...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