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动物知识 科学动物小知识有哪些?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鹦鹉介绍差不多了,我补充点分类

谈到鹦鹉的分类,其实这是生物学家的专业工作,依据着眼点不同会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有些以居住地区做分类,有些以血缘为基础分类,而且正统之分类应该依据学名作分类,然因为需要使用到拉丁文,对于台湾读者而言很不容易了解,所以实用上比较倾向以英文名作分类。

刚接触鹦鹉的人如果一开始就拿起鹦鹉图鉴猛K,除了看到很多漂亮的照片外,大概只剩下一头雾水。此篇文章是由最基础谈起,循序渐进了解目前台湾常见的鹦鹉种类,往后看到鹦鹉就不会再雾煞煞。首先要了解主要有哪些鸟属(genus),所有的鹦鹉都属于鹦形目,在鹦形目之下会再分出几个鸟属,如金刚鹦鹉(Macaw)、亚马逊鹦鹉(Amazon)、巴丹鹦鹉(Cockatoo)等,这些鸟属当然都具有鹦鹉的特征,然因为外型、体态有明显差异,所以分在不同的鸟属。

换句话说,同一个鸟属的鹦鹉具有几乎一样的形态、特征,以金刚鹦鹉为例,他们的属名都是Macaw,一般人对金刚鹦鹉的印象就是超大型鹦鹉,约有一公尺长,多数的金刚鹦鹉确实如此,然而红肩金刚鹦鹉的身长却仅30公分,也就是说金刚鹦鹉与其它鹦鹉最大的差异特征并不是以大小做区分,而是这一鸟属的鹦鹉其脸部有一区域没有长羽毛,我们称之为裸皮,所以当你看到一只鹦鹉其脸部有裸皮,那它就是属于金刚鹦鹉。

鹦鹉的命名与中译

在同一个鸟属之下,会因为羽色、细部特征而再细分而所谓的鸟种(species),简单的说,鸟种就是在鸟属之前再加上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或区分这鸟种的特殊点,在鸟属之前加上形容用语,如此才算是一个完整的名称。我们再以金刚鹦鹉为例,同样具有裸皮特征的金刚鹦鹉会再细分如:蓝黄金刚(Blue and Yellow Macaw),由蓝色与黄色组成的羽色,红肩金刚(Red-shouldered Macaw),肩部具有红色区域,蓝紫金刚(Hyacinth Macaw),蓝紫色的羽毛,如此一来,对于鹦鹉之命名就清晰多了。

接着是中文译名部分,这在每个领域都是个大问题,因为没有统一名称,多家翻译的结果,再加上”俗名”的问题,因此常常有人争论的面红耳赤,最后才发现原来彼此说的是同一种鹦鹉,希望也藉此机会能有个正名运动,彼此意见交流,待大家达成共识,就不会再有混淆的情事发生。笔者倾向由英文直接翻译,尽量不要再使用俗名,如此名称上会比较单纯而且可与国际接轨。

以下列出一些我们日常常见的鹦鹉,以鸟属区分及其译名:
1.Macaw:金刚鹦鹉,简称金刚。
2.Amazon:亚马逊鹦鹉,简称亚马逊,也有人称作帽科。
3.African Grey Parrot:非洲灰鹦鹉,简称灰鹦。
4.Cockatoo:巴丹鹦鹉,也有人称作巴旦鹦鹉。
5.Eclectus Parrot:折衷鹦鹉。
6.Lory,Lorikeet:吸蜜鹦鹉,简称吸蜜。
7.Conure:锥尾鹦鹉,如太阳锥尾(Sun Conure),俗称金太阳。
8.Parakeet:长尾鹦鹉,漂亮的长尾为其特色。
9.Cockatiel:鸡尾鹦鹉,俗称玄凤、太阳鸟、卡妹。
10.Loveburd:爱情鸟,俗称小鹦、牡丹。
11.Budgerigar:虎皮鹦鹉,俗称阿苏儿

蓝冠太阳鹦鹉
Blue-crowned Conure (Sharp-tailed Conure)

学名 Aratinga Acuticaudata

发送图片到手机

身长 38cm
平均寿命 25年
性别差异 DNA鉴定
雄性包围眼睛白色部份比较大及毛色比较亮丽
说话能力 ★★
嘈吵声量 ★★★★
分布 委内瑞拉、巴西、哥伦比亚
繁殖 一窝约产2-3颗蛋,孵化期约24天,羽毛长成45日

幼鸟 幼鸟头部呈绿色,长大后会渐渐变蓝
开始戒奶
11-12星期
最高体重 100gr.
成熟期 2-3年

亚种 6种
1. Aratinga acuticaudata acuticaudata (Sharp-tailed conure)
2. Aratinga acuticaudata haemorrhous
3. Aratinga acuticaudata neumanni (Bolivian Blue-crown conure)
4. Aratinga acuticaudata koenigialso (Venezuelan Blue-crowned conure)
5. Aratinga acuticaudata neoxena (Margarita conure)
6. Aratinga acuticaudata nigrirostris

华盛顿公约 第2级
食物
水果、壳类种子、向日葵、绿色食物等
蓝冠太阳鹦鹉身躯主要为绿色,头顶的部份呈蓝色。 需提供新鲜树枝供啃咬。

蓝冠太阳鹦鹉是太阳科来说比较大型的,外型十分讨好,亦跟迷你金刚有几分相似。个性活泼、聪明,适合作宠物鸟及可容易训练

蓝头亚玛逊
Blue-fronted Amazon

学名 Amazona aestiva aestiva
发送图片到手机
身长 35-40cm
平均寿命 40年
性别差异 DNA鉴定
说话能力 ★★★★
嘈吵声量 ★
分布 巴西
繁殖 繁殖期约10月至3月期间

一窝约产2-3颗蛋,孵化期约28天,羽毛长成8-10星期

幼鸟 眼睛红膜呈褐色

亚种 九种

亚种之间的差异甚微,大致都有类似的特徵,绿色的身躯和蓝色的头冠

蓝头亚玛逊头顶的蓝色深浅随年龄不同而有变化,肩部有红色的斑点,眼睛的红膜呈桔黄色为成鸟,而幼鸟则为褐色。
蓝头亚玛逊的智商颇高及稳定性高,不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受到惊吓。公鸟性成熟可能会有攻击性(约在5-12岁时)。

蓝头鹦鹉
Blue-headed (Pionus) Parrot

学名 Pionus Menstruus

身长 28cm
平均寿命 25年 (据记录曾长寿致40年)
性别差异 DNA鉴定
雄鸟的眼形较圆 雌鸟则较椭圆形,头部的蓝羽比雄鸟鲜艳
说话能力 ★★
嘈吵声量 ★★
分布 中美洲、巴西
繁殖 一窝约产3-5颗蛋,孵化期约26天,羽毛长成70天

幼鸟 幼鸟头羽呈绿色约一岁换毛后才会转成蓝色
开始戒奶
90日
最高体重 252gr.

成熟期 2-3年

亚种 2种
Pionus m. rubrigularis (Paler Blue-headed parrot )
Pionus m. reichenowi ( Reichenow's Blue-headed parrot ) (面临灭绝危机)

华盛顿公约 第2级
食物
水果、壳类种子、向日葵、绿色食物等。特别需要增加含维他命A之蔬菜
蓝头鹦鹉主要以橄榄绿羽色为主,头顶至胸部呈钴蓝色,喙呈黑色,两颊有类似腮红的黑圆点,颈部可见有少许暗红色的羽毛(约1岁后开始呈现),短方形尾巴下端为鲜红色羽毛覆盖

蓝头鹦鹉十分安静,个性温驯、友善、害羞、乖巧,适合作?物鸟。能说几个单字。

蓝头鹦鹉比较容易感染呼吸方面的疾病,特别是由徽菌和曲霉病所引起的真菌病。饲养这种鸟要加多注意。

蓝颈鹦鹉
Blue-naped Parrot (Philippine Blue-naped Parrot)

学名 Tanygnathus lucionensis
发送图片到手机

身长 31cm
平均寿命 40年
性别差异 DNA鉴定
说话能力 ★★★★
嘈吵声量 ★
分布 菲律宾
繁殖 一窝约产2颗蛋,孵化期约25-26天,羽毛长成60-65日

幼鸟 幼鸟头顶的蓝羽较少,身躯颜色较沉
开始戒奶
65日
离巢
5-7星期
成熟期
1年

亚种 3种
1. Tanygnathus 1. lucionensis (Blue-naped Parrot)
2. Tanygnathus l. hybridus (Salomonsen's Blue-naped Parrot)
3. Tanygnathus l. talautensis (Talautese Blue-naped Parrot)
华盛顿公约 第2级
食物
水果、壳类种子、向日葵、绿色食物等

蓝颈鹦鹉跟巨嘴鹦鹉很相似,蓝颈鹦鹉身形较小,头顶及颈部呈蓝色,身躯羽毛呈绿色及带有橙红色的喙。这种鹦鹉很安静 (除交配季节会比较嘈外)。

蓝颈鹦鹉个性很活跃,懂得自娱,不需给太多注意,却需要付出爱心。能模仿人语。对事物十分好奇,若提供新玩具给它,它会显得很开心。及需提供新鲜树枝供啃咬。

蓝黄金刚鹦鹉
Blue & Gold Macaw / Blue & Yellow Macaw

学名 Ara ararauna
发送图片到手机
身长 82.5cm
平均寿命 50-80年
性别差异 DNA鉴定
说话能力 ★★★
嘈吵声量 ★★★
分布 中美
繁殖 一窝约产2-3颗蛋,孵化期约28-30天,羽毛长成90日

幼鸟

华盛顿公约
虹膜颜色较深

第2级

蓝黄金刚鹦鹉是属大型鹦鹉,它的脸上没有羽毛,兴奋时脸上会呈现红色?

很多动物园里都饲养蓝黄金刚鹦鹉,主要做观赏及表演?它拥有华丽的羽毛及容易驯服,适合作为宠物?购买这种鹦鹉必须考虑是否有足够空间、能力及接受它的声量?

由於不法之徒大量捕捉,金刚鹦鹉己经被逼到绝种的边缘。现在,这唯一仅存的野生鸟-长尾金刚鹦鹉?

黑顶吸蜜鹦鹉
Black-capped Lory

学名 Loriculus lorry

发送图片到手机
身长 11.5" - 13"
平均寿命 20年
性别差异 DNA鉴定
说话能力 ★★
嘈吵声量 ★★★
分布 原产於印尼. 野外超过10万只存活
繁殖 一窝约产2-3颗蛋,孵化期约25天,羽毛长成7-8星期

特徵 橙红色的上下啄, 黑色头顶, 红色身躯, 绿色翼. 7个亚种主要分别在於身体上蓝色羽毛的分布不同. 此品种与白顶吸蜜鹦鹉非常相似.
开始戒奶
12-14星期
离巢
5-7星期
最高体重
133gr.
成熟期
2年
亚种
共有7个亚种包括:
Black-capped Lory
Red-breasted Lory
Meyer's Black-capped Lory
Beaufort's Black-capped Lory
Jobi Lory
Biak Lory
Somu Lory
华盛顿公约 第2级
食物
以花蜜 花粉 水果为主要食粮, 同时会捕捉小昆虫食用

叫声尖锐, 而且相当吵杂. 学话能力可能是吸蜜鹦鹉家族中最好的. 此品种是非常好动的. 需要经常和主人玩耍. 此品种需要温度较高的饲养环境, 最好不要低於 20度.

吸蜜鹦鹉最令人生厌的是粪便问题. 笼养鸟可以餵食专用的吸蜜饲料.
坊间常常有人指出某某牌子的专用饲料; 可以解决粪便问题. 笔者试用过坊间大部份专用饲料. 发现水份的确些微减少, 但是不可以解决臭味问题. 而且那种喷射的粪便习惯; 跟本上是该品种习性, 是不可能改变的

黑头凯克鹦鹉
Black-headed Caique

亚种 二种
Pionites melanocephala melanocephala
Pionites melanocephala pallida

华盛顿公约 第2级
食物
水果、壳类种子、向日葵、绿色食物等

黑头凯克数量比白腹凯克多,黑头凯克个性十分好奇、爱玩、活泼、友善、好奇、动作非常敏捷的鹦鹉,非常受爱戴,很适合作宠物鸟,能学会几句简单的话。饲养者必需提供许多玩具,及需要常常跟他耍乐,并需要新鲜的树枝咬嚼。

虎皮鹦鹉 (彩凤鹦鹉/亚苏儿鹦鹉)
Budgerigars
学名 Melopsittacus undulatus
发送图片到手机
身长 18cm
平均寿命 7年
性别差异 DNA鉴定
雄性鼻孔周围呈蓝白色或呈黄绿色,雌性则呈淡茶色,在发情时则程现深褐色,且像有点脱皮的样子 (约7-8个月性别特徵较明显)
说话能力 ★
嘈吵声量 ★★★
分布 澳洲
繁殖 一窝约产4-6颗蛋,孵化期约18天,羽毛长成8-9星期
开始戒奶 5-6星期
离巢 4-5星期
最高体重 40gr.
嗉囊容量
8-12cc
成熟期 6个月至1年
亚种 没有其他亚种
华盛顿公约 第3级
食物 新鲜生果、疏菜、混合种子、绿色植物、浸泡种子等
虎皮鹦鹉体型小,是全世界最普遍的鹦鹉,受大众喜爱。虎皮鹦鹉现有上千种的变种,由於变种种类多,羽毛及体型都有差异。虎皮鹦鹉是繁殖入门者的好选择之一。

虎皮鹦鹉能模仿人语的数目较罕见

鸡尾鹦鹉 (又名玄凤/小葵花)
Cockatiel
学名 Nymphicus hollandicus

身长 30cm
平均寿命 18年 (据记录最长筹可到38年)
性别差异 DNA鉴定
雄鸟面部羽色比雄鸟暗淡,尾羽下侧具横纹
说话能力 ★★
嘈吵声量 ★★★★
分布 澳洲
繁殖 一窝约产4-5颗蛋,最多可达8颗蛋,孵化期约18-19天,羽毛长成33天
幼鸟 喙呈肉色,羽色与母鸟相近
开始戒奶 5-6星期
离巢 5星期
最高体重 90gr.
嗉囊容量
10-15cc
成熟期 6-9个月
华盛顿公约 第3级
食物 种子、燕麦、草籽、蔬果混合
鸡尾鹦鹉是一种相当受饲养者欢迎的宠物鸟,个性温和,懂模仿人语及声音,特别爱模仿口哨声。

鸡尾有很多变种,最常见的有黄化、珍珠、白化等。市面上黄化种的数量较多,亦是鸟友多选择的变种之一。

双黄头亚玛逊
Double Yellow-headed Amazon

学名 Amazona ochrocephala oratrix
Amazona och oratrix tresmariae
发送图片到手机
身长 42-47cm
平均寿命 40年
性别差异 DNA鉴定
说话能力 ★★★★★
嘈吵声量 ★★
分布 中美
繁殖 一窝约产2-3颗蛋,孵化期约28-30天,羽毛长成810星期

幼鸟

亚种

华盛顿公约
头部的黄羽会随年龄增多

Tres Maria Double Yellow-headed Amazon
Magna Double Yellow-headed Amazon

第1级

双黄头亚玛逊头顶的黄色羽毛会随年龄不同而增加,纯正的双黄头亚玛逊约6岁左右头顶黄色的羽毛会长至整个头部或伸展至颈部‧

双黄头亚玛逊的语言能力十分之高。繁殖期可能会有攻击性(约在5-12岁时)。

杜柯波氏葵花鹦鹉 (又名所罗门鹦鹉)
Ducorps' Cockatoo (Solomon Islands cockatoo/Solomon's corella)

学名 Cacatua ducorpsii
发送图片到手机

身长 33cm
平均寿命 50年
性别差异 DNA鉴定
雄性朣孔呈黑色/深啡色
雌性朣孔却带有些红色
(约2至3年会呈现)
说话能力 ★★★
嘈吵声量 ★★
分布 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

繁殖 一窝约产2-3颗蛋,孵化期约28天,羽毛长成8-10星期

幼鸟 幼鸟有灰色的羽毛

离巢
10-12星期
最高体重
360gr.
嗉囊容量
50-75cc
成熟期
2-3年
华盛顿公约 第2级
食物
种子、壳类、浆果、水果、嫩芽、花朵及昆虫

杜柯波氏葵花鹦鹉全身雪白,头及冠羽底部均是浅粉红色。体形比大白葵花鹦鹉的小,却比戈芬氏葵花鹦鹉的大一点。这种鹦鹉比其他葵花鹦鹉较为安静。

杜柯波氏葵花鹦鹉个性安静,聪明,喜欢咀嚼,应该常提供新鲜树枝给它们咀嚼。

折 衷 鹦 鹉
Eclectus

学名 Eclectus
发送图片到手机

发送图片到手机
身长 35-40cm
平均寿命 30年
性别差异 雄鸟是翠绿色的身躯及翼下和两肩呈猩红色
雌鸟是深红色的身躯及腹部带蓝紫色

说话能力 ★★★★
嘈吵声量 ★★
分布 澳洲北部
繁殖 一窝约产2颗蛋,孵化期约26天,羽毛长成70-80日

开始戒奶
40-50日
离巢
5-7星期
最高体重
430gr.
嗉囊容量
35-50cc
亚种 十种
Vosmaeri Eclectus Parrot (最大体型的折衷鹦鹉,尾部明显呈金黄色)
Solomon Island Eclectus Parrot (最小体型的折衷鹦鹉)
Australian or Macgillivray Eclectus Parrot Westerman Eclectus Parrot
Grand Eclectus Parrot
Res-sided or Ne
Aru Eclectus Parrot
Biaki Eclectus Parrot
Cornelia Eclectus Parrot
Tanimber or Riedeli Eclectus Parrot
华盛顿公约 第2级
食物
水果、蔬菜、种子、维他命A等

折衷鹦鹉雌性比雄性柔弱,所以野外中雄性比雌性多。这种鹦鹉的消化管道很长,需要大量的纤维。

玫瑰葵花鹦鹉 (又名纷红凤头鹦鹉)
Galah Cockatoo

学名 Eolophus roseicapillus
发送图片到手机
身长 35cm
平均寿命 40年
性别差异 DNA鉴定
雌鸟虹膜呈红褐色,公鸟及幼鸟则为暗黑色
说话能力 ★★★
嘈吵声量 ★★★
分布 澳洲
繁殖 一窝约产2-5颗蛋,孵化期约24天,羽毛长成8星期

幼鸟

开始戒奶

离巢

最高体重

嗉囊容量
幼鸟覆盖著一层浅粉色的绒毛

40-50日

5-7星期

320gr.

35-50cc

亚种 约2种,差异在於羽毛颜色之深浅及体型的大小等
澳洲东部和北部的亚种比较亮的粉红色,多数人工饲养的是浅色系的。
深色系的有白的冠羽,与浅色亚种的灰白色眼圈不同,它们的眼圈是红色,而且雄鸟的眼圈颜色 更深於雌鸟,当然,也有少部分的雌鸟具有深色的眼圈。

食物
水果、壳类种子、向日葵、绿色食物等
华盛顿公约
第2级

玫瑰葵花鹦鹉很容易患上脂肪过多症继而长出脂瘤,所以它们须餵食低脂肪的食物。
玫瑰葵花鹦鹉性格独立、友善、聪明、外向及会说话。

玫瑰葵花鹦鹉遍布澳洲各地,拥有漂亮白色的冠羽及粉红色的身躯‧由於迅速成长繁殖数量增加,对农作物造成很大的损坏。所以对澳洲本地的农业人员来说,它们被视为害鸟。现时有很多地方都可合法地猎杀以控制过多数量的玫瑰葵花鹦鹉。

金太阳鹦鹉 (又名金色锥尾鹦鹉)
Golden Conure (Queen of Bavaria's Conure)

学名 Guarouba guarouba
(Formerly: Aratinga guarouba)
发送图片到手机

身长 36cm
平均寿命 40年
性别差异 DNA鉴定
说话能力 ★★
嘈吵声量 ★★★
分布 巴西
繁殖 一窝约产3-5颗蛋,孵化期约23天,羽毛长成7星期

幼鸟 幼鸟羽色未及成鸟般金黄
开始戒奶
40-50日
成熟期
3年
离巢
12-14星期
最高体重
400gr.
嗉囊容量
35-60cc
华盛顿公约 第1级
食物
水果、壳类种子、向日葵、绿色食物等

金太阳鹦鹉全身金黄色,飞行羽翼呈绿色。个性非常聪明、依赖、爱玩,他们会自得其乐,什麼东西也可当玩具,十分好动的性格令人怜爱。
金太阳拥有华丽的羽色,在太阳鹦鹉科中,这种鹦鹉的格价很高

绿颊太阳鹦鹉
Green Cheek Conure

学名 Pyrrhura Molinae
发送图片到手机

身长 26cm
平均寿命 15年
性别差异 DNA鉴定
说话能力 ★★
嘈吵声量 ★★★
分布 南美、巴西
繁殖 一窝约产5-6颗蛋,孵化期约23天,羽毛长成7星期

幼鸟 幼鸟体色较浅
开始戒奶
8-10星期
最高体重
90gr.
成熟期
1-2年
亚种 5种
Pyrrhura Molinae Restricta (Santa Cruz Conure) (身长24cm)
Pyrrhura Molinae Anstralis (Argentina Conure) (身长26cm, 胸毛呈橄榄色)
Pyrrhura Molinae Sordida (Green-cheeked Conure) (身长26cm)
Pyrrhura Molinae Phoenicura (Crimson-tailed Conure) (身长24cm)
Pyrrhura Molinae hypoxantha (Yellow-sided Conure) (身长26cm)
华盛顿公约 第2级
食物
水果、壳类种子、向日葵、绿色食物等

绿颊太阳鹦鹉是太阳科中最细小的,体型跟鸡尾小葵花差不多。嘈吵声音比起太阳科来说,是比较安静的一种。
绿颊太阳鹦鹉的外型跟红腹太阳鹦鹉很相似,常被人混淆。最明显分辨两者可靠它们的尾部,绿颊太阳鹦鹉的尾部是红褐色的,而红腹太阳鹦鹉的尾部一面绿的,而另一面是红褐色的。绿颊太阳鹦鹉胸毛颜色较灰。

红绿金刚鹦鹉 (又名红金刚鹦鹉)
Green-winged Macaw

学名 Ara chloroptera
发送图片到手机

发送图片到手机
身长 90cm
平均寿命 50年
性别差异 DNA鉴定
雌鸟头部比雄鸟小
说话能力 ★★★★
嘈吵声量 ★★★
分布 巴拿马东部至巴拉圭
繁殖 一窝约产1-3颗蛋,孵化期约26天,羽毛长成90日

幼鸟 脸部羽毛呈栗色,虹膜颜色呈褐色,尾羽较短,下额颜色较浅
开始戒奶
60-65日
离巢
90-100日
最高体重
1285gr.
嗉囊容量
90-120cc
华盛顿公约 第2级
食物
水果、壳类种子、向日葵、绿色食物等
红金刚鹦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金刚鹦鹉,它的身躯呈深红色,肩部及翅膀的覆羽是黄色,翅膀、尾部及尾羽的末梢是蓝色的。脸颊上有几条红色的线条,灰白色的上喙,上喙下边的基部为灰黑色,下喙为黑色。黄眼,深灰色的脚。

红金;刚从幼鸟开始饲养,很容易驯服、乖巧。这种鹦鹉很容易跟绯红金刚混淆,区别在於绯红金刚的背部有黄色的羽毛,而红金刚则为绿色。

必需持续定期地提供他们树干或者是粗的树木啃咬。

迷你小金刚鹦鹉
Hahn's Macaw

学名 Ara n. nobilis
发送图片到手机
身长 32.5cm
平均寿命 20-25年
性别差异 DNA鉴定
说话能力 ★★★
嘈吵声量 ★★★
分布 巴西
繁殖 一窝4-6只蛋,23-25天孵化,2个月羽毛长齐

幼鸟 翅膀内及肩膀的红色部份不明显,咀呈米色

迷你小金刚鹦鹉生性较敏感、害羞,对陌生人会有警戒心。适应能力强而且友善‧叫声响量,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接受‧
迷你小金刚咀喙强劲有力,平日必需要提供可供啃咬的玩具及树木‧

鹦鹉属鹦形目,鹦鹉科,是一类色彩艳丽的鸟。全世界有340多种鹦鹉,分属6个亚科,70---80个属。包括产于澳洲和东印度群岛等地的美冠鹦鹉、短尾鹦鹉、相思鹦鹉、金刚鹦鹉、长尾鹦鹉等等。下面我们分成4节介绍。

鹦鹉中,体型最小的是产于新几内亚及其附近岛屿的侏鹦鹉,身长只有8.4厘米。最大的是产于南美洲的金刚鹦鹉,身长竟可达1米。不过,这得归功于它那很长的尾巴。产于新几内亚的短尾鹦鹉虽然那么长,但体重可以超过它。

鹦鹉的喙弯曲有勾,腿较短。它们的脚掌前后有双趾,走起路来样子很怪,但爬起树来却是行家。这时候,它们的喙往往会助一臂之力。鹦鹉的舌头厚而强健,能够巧妙地摆弄它们的食物--------种子和水果。以食花蜜为主的短尾鹦鹉舌头很长,舌尖像刷子。

鹦鹉主要栖息在热带区域,只有少数飞到北方和南方的温带地区。分布最多的地区是南美洲、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及其附近岛屿。非洲和亚洲大陆的品种较少。

鹦鹉身上的色彩主要是绿色,但也有许多例外。一些美洲鹦鹉以蓝色和黄色为主。不少鹦鹉的翅膀上有红色。色彩最鲜艳的当数短尾鹦鹉。它们以红色和绿色为主色,配以蓝色、紫色、棕色、黄色和黑色。美冠鹦鹉基本上是白色和黑色,偶尔也有些黄色、红色可桃色。

鹦鹉的窝都设在洞中。树洞、白蚂蚁堆起来的洞、岩石里的洞,还有地面上的洞都是它们的家。只有产于南非洲的僧鹦鹉(长尾鹦鹉的一种)例外,它们用树枝自已筑起很大的巢。多数情况下,这 些巢穴都是公用的,但每对僧鹦鹉都有自己的进出口。所以有的时候,它们的巢穴会大到把支撑它的树枝压垮。

20世纪中期,许多僧鹦鹉曾引进到美国当笼鸟。这些僧鹦鹉有些不甘遭囚禁,越笼而逃。更多的是由它们的主人放生,因为他们忍受不了它们的吵闹。这些僧鹦鹉后来倒也很好地适应了温带的气候,在美国的许多地区繁殖起来。然而它们还是不受欢迎,因为它们在非洲家乡曾毁坏庄稼,名声不好。

人们喜欢饲养鹦鹉,主要因为它们善于模仿人和别的声音。其中当属处身长30厘米,有着红色短尾巴的灰鹦鹉最为出色。实验证明,它的认知能力可以和海脬以灵长类相比。亚马孙鹦鹉是美洲鹦鹉中最善说话的鹦鹉。

由于人们大量捕捉和饲养鹦鹉,许多鹦鹉脱离了它们原先的生活环境,造成面临绝种的危险。每年都有几千只鹦鹉非法或合法地带进欧洲和北美,许多在路途中就死去。为了保护鹦鹉的生存,最好的办法是除了现有的笼鸟之外,不再捕捉野生的鹦鹉来饲养。为此,许多国家都严格地限制捕捉、输出和输入鹦鹉。但总是有不少违法分子置若罔闻。澳大利亚鹦鹉、巴哈马鹦鹉、地鹦鹉、红眉鹦鹉、红尾鹦鹉等几十种鹦鹉都已面临绝种的危险。

分布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的红领绿鹦鹉、绯胸鹦鹉、大绯胸鹦鹉、花头鹦鹉、灰头鹦鹉、长尾鹦鹉、短尾鹦鹉等都属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鹦鹉属鹦形目,鹦鹉科,是一类色彩艳丽的鸟。全世界有340多种鹦鹉,分属6个亚科,70---80个属。包括产于澳洲和东印度群岛等地的美冠鹦鹉、短尾鹦鹉、相思鹦鹉、金刚鹦鹉、长尾鹦鹉等等。

不是,如果是无性繁殖,那么公鸡也会生鸡蛋,那还分公鸡母鸡干嘛/微笑.小鸡是由受精软(这个字打不出来,以同音字代替),且小鸡有除所生母鸡之外的遗传特性,鸡与其交配的公鸡的遗传特性.所以一般来说,鸡是有性繁殖的.

把上面的结合起来就是鹦鹉的简介。

科学动物小知识有哪些?~


动物学
研究动物的形态、分类、生理活动、分布以及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科学。科学家们每发现一种新的动物,都要先对它的外形、相貌作一番研究,然后根据它的身体构造的特征,把它安排到一个合适的类群,给它定名,对它的生活起居、习性、繁殖生育、生活的环境、地理位置进行观察、考察,这种动物对人类有什么用处或是否会对人类造成危害,我们将怎样保护,利用这种动物?以上这些,就是动物学要研究的内容。早期的动物学主要是描述动物的形态、分类,如我国古代的《诗经》、《尔雅》等书中有许多关于动物的记载,算得上是我国最早的动物学经典著作。现在动物学研究的范围扩大了许多,学科分支的数目也大大增加。目前动物学的分支学科有:动物分类学、动物形态学、动物生理学、寄生虫学、动物胚胎学、动物地理学等等。

动物分类学
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动物的种类、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动物界起源和演化等。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的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等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将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动物归为一类,给它们命名,这就是动物分类学所研究的内容。

无脊椎动物学
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动物分类中,根据动物身体中有没有脊椎骨而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研究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形态、生理特点、地理分布、繁殖、进化等的科学,叫无脊椎动物学。无脊椎动物学中包括:原生动物学、蠕虫学、昆虫学、软体动物学、甲壳动物学等。

脊椎动物学
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对各类群脊椎动物的形态、解剖、生理活动、繁殖、进化、分布等等进行综合研究的科学。脊椎动物学包括:鱼类学、爬行类学、鸟类学、鱼类学、灵长类学等学科。

高等动物、低等动物
一般将身体构造比较复杂、组织及器官分化明显并具有脊椎的动物称为高等动物;而身体构造比较简单、组织及器官分化不明显、无脊椎的动物叫低等动物。实际上在动物学中,高等动物与低等动物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并无明显的界线。例如脊椎动物相对于无脊椎动物是高等动物,在脊椎动物中,鱼类相对于爬行类来说,鱼类是低等动物,而爬行类是高等动物。同样,在无脊椎动物中,原生动物相对于软体动物来说,原生动物是低等动物,软体动物是高等动物。

体腔
动物身体内各内脏器官周围的空隙叫体腔。严格他讲,真正的体腔是在动物胚胎发育时。由动物的中胚层分离出脏壁和体壁,脏壁和体壁之间形成的空腔为体腔。无脊椎动物中,从环节动物如蚯蚓等开始才有真正的体腔。脊椎动物中,低等脊椎动物如鱼类仅有一个体腔,而高等脊椎动物的体腔又分隔为胸腔、腹腔等。


动物身体躯干后面的一段,通常指肛门以后的部分。脊椎动物有真正的尾,无脊椎动物一般都没有真正的尾。一般把长在身体后端的器官都叫做尾,如虾后端的尾扇。


动物口器或头端突出的部分叫吻,如蝶,蛾等都有吻。鸟类的嘴叫喙,一些低等动物如苍蝇的吻,也称喙。

造骨细胞
动物身体中一种能分泌钙质,硅质或其他坚硬物质的细胞。如海参动物体内的各种类型的骨针,就是由造骨细胞形成的。

骨针
也叫“骨片”,某些低等动物体内呈针状或其他形状的小骨。如海绵、放射虫、海参都有不同类型的骨针,骨针有支持组织,保护身体的功能。

甲壳、介壳、贝壳
某些节肢动物长在身体外的骨胳叫甲壳,它由几丁质和碳酸钙形成,很坚硬,有保护功能。如虾、蟹等均具有甲壳。介壳是软体动物或其他动物体外的壳,有保护作用。如河蚌、蜗牛外面的壳就是介壳。介壳也叫贝壳。

几丁质
一般指节肢动物的身体表面分泌的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含碳水化合物和氨,性柔软,有弹性,与钙盐混杂则硬化,形成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几丁质不溶于水、酒精、弱酸和弱碱等液体,有保护功能。

生长线
软体动物的介壳或厣在逐渐生长时留下的线纹。依据生长线的多少,通常可以推测动物的年龄。例如蜗牛的厣上有相似于同心圆的线纹,就是它的生长线。

排遗
排遗是动物排出废物的一种现象,一般指排除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如蛔虫、鸟类等的排遗。

泄殖腔
也叫“共泄腔”,动物的消化管、输尿管和生殖管最末端汇合处的空腔,有排粪、尿和生殖等功能。蛔虫、轮虫、蛙、鸟类都具有这种器官。

呼吸树
也叫“水肺”,海参类动物的呼吸器官。由消化管末端的一部分伸入体腔,然后在体腔中不断分支,形成树枝状,因而叫做“呼吸树”。除有呼吸作用外、还有徘泄功能。

书肺
也叫“肺囊”,蜘蛛,蝎一类动物特有的呼吸器官。在蜘蛛腹部前方两侧,有一对或多对囊状结构,叫气室,气室中有15~20个薄片,由体壁褶皱重叠而成,像书的书页,因而叫“书肺”。当血液流过书肺时,与这里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完成呼吸过程。

排泄管、马氏管
蚯蚓、虾等无脊椎动物排送废物的管道叫排泄管。有些低等无脊椎动物的排泄管还有生殖功能,能排送生殖细胞。节肢动物如蜈蚣、昆虫、蜘蛛等的排泄器官叫马氏管,因意大利解剖学家马尔皮基发现而得名。

神经节
神经细胞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蚯蚓、蛔虫除头部以外,身体的每节都有一对神经节。河蚌、蜗牛等软体动物的头部有脑神经节,足、身体两侧、体壁、内脏都有成对的神经节。脊椎动物的脊椎骨内有脊神经节,体内各内脏器官上有交感神经节和副交感神经节,这些交感神经节和副交感神经节通过神经纤维与脑和脊髓相联系。

光感受器
动物体内感觉光的器官。如原生动物的眼点,昆虫的单眼和复眼,乌贼和脊推动物的眼。

眼点、单眼、复眼
低等生物的光感受器。具有色素而有感光功能的构造叫眼点,一些单细胞生物如衣藻等具有这种构造。比眼点结构复杂的光感受器叫单眼,它有很多感光细胞,周围有色素、表面被一个两凸形的角膜罩住。单眼只能感觉光的强弱,不能见物体的形状。许多无脊椎动物如一些昆虫都具单眼。由多个“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叫复眼。每一个“小眼”外部由六角形眼面组成,内部与感光细胞和神经连着,由多个“小眼”组成的复眼能感受物体的形状、大小,并可辨别颜色。虾、蟹、蜻蜓、蜘蛛等动物都具有复眼。

触角、触须
节肢动物头上多节的感觉器叫触角。每个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等3部分组成。虾、蟹类动物有大、小触角各一对。昆虫只有一对触角,其鞭节变化很多,有丝状、羽毛状等。触角除有触觉、嗅觉功能外,还有其他功能,例如牙虫用触角吸取空气,水蚤用触角来游泳。昆虫口器的小颚及小唇分节的须,虾、蟹类口器的大颚上的须,以及哺乳动物口旁的硬毛(如猫、狗)都称触须,主要有触觉或味觉的功能。

触唇、触手、触脚
有的软体动物,例如河蚌,口部两旁长着一对扁平的肉质瓣状构造,叫做触唇,它具有触觉和摄食的功能。许多无脊椎动物的头部生长着简单或分枝的细长肉质器官,叫做触手。触手有实心的也有空心的,主要起触觉或抓卷作用,有的还具备呼吸、运动或支持身体等功能。水母、蜗牛等都有触手。有的软体动物例如乌贼,其腕足中较长的两条,叫做触脚,功能与触手相同。

纤毛、鞭毛、刚毛
细胞内的原生质伸出细胞外而形成的纤细的毛状物,叫做纤毛。纤毛一般短而多,能有节奏地颤动。纤毛虫和某些无脊椎动物都具有纤毛,主要起呼吸、运动、摄食作用。脊椎动物的气管、食管等内腔壁上也生有纤毛,有保护或辅助排泄、分泌和吞咽的功能。由原生质伸出细胞外形成的细长鞭状物,叫做鞭毛。鞭毛比纤毛长,能作鞭打、振动、旋转或波浪式的运动。许多藻类、原生动物鞭毛虫类等各种动植物的精子细胞都具有鞭毛,它主要有运动和摄食的功能。环节动物的体表长着实心、坚硬的鬃状物,叫做刚毛。如蚯蚓身体的每节都长着一圈刚毛,它有游泳、感觉和行动功能。

吸盘
动物的吸附器官,一般呈圆形、中间凹陷的盘状。吸盘有吸附、摄食和运动等功能。蚂蝗前端的口部周围和后端各有一个吸盘。

雌雄同体、雌雄异体
同一动物体内有雌雄两种生殖器官的现象,叫做雌雄同体。同种动物雌雄生殖器官分别生在不同个体内的现象,叫做雌雄异体。无脊椎动物中的蚯蚓和蜗牛,是雌雄同体动物;水母、血吸虫和乌贼等,是雌雄异体动物。一般脊椎动物都是雌雄异体动物。

幼体生殖
也叫“童体生殖”。某些寄生吸虫和昆虫的幼虫体内的某些生殖细胞不经过受精而能独立长成新的幼虫后产出体外的现象。例如瘿蝇,就具有这种幼体生殖能力。

生殖腺、生殖肢
人和动物产生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的器官,叫做生殖腺。具有生殖功能的附肢叫生殖肢。动物的卵巢就是生殖腺。虾蟹的第一、二对腹肢就是它们的生殖肢。

交配器
雄性动物用来进行交配的外生殖器叫做交配器,如高等动物的阴茎。

产卵器
昆虫雌虫的外生殖器官。如蝗虫有两对能运动的产卵器,由腹部第8节和第9节附肢变成,产卵时可以钻土,使卵块埋入土中。

拟态、拟势、拟死
动物的外表形状或颜色同它生活的周围环境中的其他生物或非生物非常相似的状态叫拟态。如木叶蝶像枝叶,竹节虫像竹节等。某些动物受到外来刺激时,出现异常的姿态或颜色,威吓其他动物的现象,叫做拟势。如天蛾的幼虫,收缩头部出现眼状斑纹,看起来像蛇,用以吓唬其他生物。有些动物受到惊动或袭击时,摆出半死状态,静伏不动状如死物,以此来避敌的现象叫做拟死。蜘蛛就有这种习性。

刺细胞
腔肠动物体中的一种特殊细胞。细胞内有一个细胞核和一个外向的刺柄,内藏囊状的刺丝胞,刺丝胞内有卷曲、细长而中空的刺丝。当刺柄碰着外面某个动物体时,卷曲的刺丝立即弹出,刺入其他动物体并放出毒素,麻醉或杀死被刺中的动物。

花粉筐、花粉栉、花粉刷
都是蜜蜂身上由附肢演变而成的一些构造,用以采集花粉。蜜蜂后足胫节外侧未端有一凹陷,凹陷两边有两列直而结实的细毛,这就是花粉筐。蜜蜂用它装着从身体各部分收集来的花粉,带回蜂巢。蜜蜂后足胫节未端部宽大的地方,由许多尖长的齿形成的一种梳状构造,叫做花粉栉。蜜蜂用它把粘附在足和腹部的花粉剔取出来,装到另一只蜜蜂的花粉筐里。蜜蜂后足膨大呈四角形的一个肢节的内侧面,有由10~12横列金黄色粗毛组成的花粉刷。蜜蜂用它把粘在身上的花粉刷落下来,集中到花粉筐里,带回巢内。

蜜胃
蜜蜂食道后端贮藏花蜜的囊。囊的后端有蜜塞,使蜜不致流入到肠道。蜜蜂吸取的花蜜贮入蜜胃后,在其中起化学变化,使蔗糖大部分转化成果糖和葡萄糖,这就是蜂蜜。蜜蜂回巢后再吐出贮藏在蜂巢内,作为食物。

口器
生在节肢动物口两侧的附肢,主要有摄食、感觉等功能。蜘蛛的口器包括两对附肢,昆虫的口器包括上唇一个,大颚一对,小颚一对,舌、下唇各一个。由于昆虫的食性非常广泛,口器变化也很多,一般有5种类型:①咀嚼式,如蝗虫;②咀敌式,如蜜蜂;③刺吸式,如蚊、虱等;④敌吸式,如蝇;⑤吸管式,如蛾、蝶等。

听器
能发声的昆虫的听觉器官,通常像鼓的形状,上有薄膜,能接受声波。蝗虫的听器位于腹部第一节侧面,蟋蟀的听器位于前足胫节接近基部的地方。

翅脉
昆虫翅上纵行和横行的脉,由胚胎时气管分布到翅的内部而形成。翅脉有一定的形式、数目及分布特点,称为“脉序”。脉序是昆虫分类的重要根据之一。

胚后发育
昆虫从卵中孵化出来以后,所经过的一系列发育变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昆虫要由若虫或幼虫变为成虫,这中间要经过蜕皮、形态变化,许多种类的昆虫的幼虫还要经过蛹期这一发育期。

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
昆虫变态的两种类型。昆虫在个体发育中,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等3个时期的,叫做不完全变态;而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蜻蜓的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过程,蝶、蚊则是经过完全变态而长成的昆虫。


在完全变态的昆虫(如苍蝇、桑蚕)中,从幼虫过渡到成虫时的虫体形态叫蛹。处于蛹发育阶段时,虫体不吃不动,但体内却在发生变化:原来幼虫的一些组织和器官被破坏,新的成虫的组织器官逐渐形成。一些害虫处于蛹发育阶段时,是消灭它们的最好时期。

若虫、稚虫
凡是不完全变态的昆虫的幼虫,生活在陆地上的就叫若虫,生活在水中的叫稚虫。

蜕皮与虫龄
昆虫的幼虫(或若虫)生长到一定程度后,脱掉原有的外壳的现象叫蜕皮。刚孵化出来、没经过蜕皮的幼虫,叫一龄虫,以后每蜕皮一次,就增加一龄。

子宫
人和动物的雌性生殖器官的一部分,是人和动物胎儿或幼体发育生长的场所。

眠性
蚕在幼虫期蜕皮次数的一种特性。 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为“眠”。蜕皮4次的叫“四眠蚕”,蜕皮3次的叫“三眠蚕”。

寄主交替
某些昆虫在整个生活史中,由于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不同,由一个寄主更换到另一个寄主的现象。如棉蚜,春夏之间寄生在棉花树上为害棉花,秋冬季节转移到木槿等别的植物上。

昆虫激素
昆虫体内的某些细胞或腺体所分泌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生物活性,直接参与并影响昆虫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昆虫激素包括脑激素、保幼激素及蜕皮激素等种类。

群飞
昆虫在迁移或交配时所发生的成群飞舞的现象。如黄昏时蚊的飞舞,春季白蚁的大批飞出。

保护色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避免敌害攻击而具有的与环境相适应的色彩。如生活在青草里的蚱蜢是绿色,生活在枯草里的蚱蜢为黄褐色。

警戒色
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如毒蛾的幼虫,多数都具有鲜艳的色彩和花纹,如果被鸟类吞食,其毒毛会刺伤鸟的口腔粘膜,这种毒蛾幼虫的色彩就成为鸟的警戒色。

天敌
在自然界中,一种动物甲被另一种动物乙所捕食或寄生而致死时,动物乙就是动物甲的天敌。如寄生性的寄生蜂能抑制某种害虫的繁殖,寄生蜂就是这种害虫的天敌。农林业生产上利用天敌防治害虫,叫生物防治。

毛、毛序
人和哺乳动物特有的、由表皮最外层的细胞所形成的一种结构。毛覆盖在身体表面,有防御、保护的功能。毛露出皮肤外的部分叫毛干,埋在皮肤中的部分叫毛根。毛一般有周期性随季节脱换现象。有的动物的刚毛、棘、刺、须等都是毛的一种。毛在哺乳动物体表排列的形式叫毛序。如类人猿上肢的毛、上臂和前臂上的毛都向肘的方向生长。马身上某些区域的毛形成许多旋涡。

羽、正羽、副羽
鸟类所特有的、由表皮最外层的细胞形成的一种结构叫羽。覆盖在身体表面,轻而坚硬,有弹性和防水性,具有保护、飞翔的功能。正羽是鸟羽的一种,由羽轴和羽瓣组成,羽轴上生着许多羽瓣。它可制扇、扫帚等用品。副羽是鸟羽的另一种,又叫“后羽”,生在正羽的基部,一般为丛生分散的小羽毛。

尾脂腺
也叫“尾腺”、“羽脂腺”,是着生在鸟类尾基部背面的一对皮肤腺。它能分泌脂肪性物质,有使羽毛润滑和防湿的作用。鸭的尾脂腺最发达。

偶蹄、奇蹄
马、牛、羊、猪等脚趾端的表皮变形物称为蹄,有保护和支撑的作用。动物前、后肢双数着地的蹄叫偶蹄,一般由二指(趾)或四指(趾)构成。例如牛和羊,前、后肢都只有第三、第四指(趾)的蹄最发达和最长,直接接触地面,其他各指(趾)或退化,或不发达。动物前、后肢单数着地的蹄叫奇蹄,一般由一指(趾)或三指(趾)构成。例如马,前、后肢都只有一蹄。

动物色素
动物身体及组织器官内累积的天然有色颗粒。例如昆虫、鱼类、鸟类及兽类等,有着各式各样的颜色,包括保护色和警戒色。这都是由于这类色素本身的化学作用,以及皮肤和外部的羽、毛、鳞等对光的反射及干扰等物理作用形成的。

嗉囊
一般指鸟类食管后段暂时贮藏食物的膨大部分。鸽的嗉囊在哺育期间能分泌乳汁,称“鸽乳”,用来哺育雏鸽。

反刍胃
反刍类哺乳动物如牛、羊、鹿等特有的胃。构造复杂,一般由4个室组成,有贮藏、消化、反复咀嚼食物的作用。

脊索
某些动物所特有的原始骨骼称为脊索。它位于这类动物身体的中轴、消化管的背侧,有支撑动物身体的功能。文昌鱼、柱头虫等具有脊索,故称为脊索动物。动物由脊索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时,脊索被脊柱所替代。

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身体背侧有一条由许多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如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它们包括履虫,海绵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等。

哺乳动物
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一类动物。除个别种类(如鸭嘴兽)外,都是胎生,都用乳汁哺育幼兽,因此叫哺乳动物。除哺乳外,一般哺乳动物都具有另外一些特征,如身体一般分头、颈、躯干、尾和四肢等5个部分。体外表面有毛,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两个部分,体温保持稳定等。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各类家畜以及森林中的野兽都是哺乳动物。

育雏
鸟类喂养幼鸟(因幼鸟叫雏)的生物现象。幼鸟分为两类:早成雏和晚成雏。早成雏从鸟蛋里孵出来时身体外表已长有密绒羽,眼已张开,在绒羽干后,就随母鸟找食。晚成雏出壳时还没充分发育,身体外表没有或只有很少绒羽,眼不能张开,需要由母鸟衔虫喂养。鸡、鸭等的雏鸟为早成雏,啄木鸟、鸽等的雏鸟为晚成雏。晚成雏完全靠母鸟衔食饲养的现象叫育雏。

受精
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结合的过程。精子和卵结合而形成的细胞,叫做受精卵。受精若在动物体内进行,叫体内受精。低等动物如蝗虫,高等动物如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都是体内受精。动物的受精若在体外进行,叫体外受精。如鱼类和两栖类都是体外受精。这种受精方式由于不能保证每个卵都能接受到精子,所以不如体内受精优越。

卵生
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叫卵生。卵生的特点是在胚胎发育中,全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黄作为营养。卵生在动物中很普遍,如鸟类、爬行类、鱼类。

胎生
动物的受精卵在动物体内的子宫里发育的过程叫胎生。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可以从母体获得,直至出生时为止。脊椎动物中哺乳类的高等类群如猴、虎、牛、羊等,都是胎生。

孤雌生殖
在一些有性生殖的动物中,有时动物的卵不经受精过程,也能单独发育成幼体的现象,叫孤雌生殖。如蚜虫的卵可以不经过受精,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直接生出小蚜虫,这种生殖方式即孤雌生殖。


也叫“卵子”,指成熟的单个的雌性生殖细胞。卵的形状像圆球或椭球形,一般不能活动,卵内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各种动物的卵的大小相差很大,蚯蚓、寄生虫的卵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鱼卵、蛙卵也很小,但用肉眼能见到;平常吃的鸡、鸭、鹅蛋是较大的动物卵。


借腹怀胎
从一个动物体内取出受精卵,移植到另一动物体内,并在那里发育成胎儿,这种繁殖方法叫借腹怀胎。如从一头良种奶牛体内取出受精卵,移植到普通奶牛体内,从这头普通奶牛体内产出良种奶牛,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良种奶牛由原来一年怀孕1~2次增加到许多次,大大加快了繁殖的速度。

胚胎
田受精卵发育而成的最初的动物体。

胚层
也叫胚叶。人或高等动物的胚胎,由于细胞迅速分裂,胚胎体内的细胞不断增加,于是分裂成3层: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总称胚层。

桑椹胚
动物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一个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形成具有数十至数百个细胞,这个细胞团组成的早期胚胎就桑椹胚。

囊胚
胚胎由桑椹胚进一步发育,形成一个中空的细胞球,这个具有空腔的胚胎叫囊胚。

原肠胚
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层或三层胚层结构的胚胎,称为原肠胚(或神经胚)。

哺乳
指动物产下幼仔以后,用自己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幼仔的生物现象。乳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还有一些抵御疾病的特殊抗体,因此对幼仔的生长发育极其有利。哺乳促进了动物最有效地保护和繁殖后代,是高等动物进化特征之一。猪、牛、羊等具有这种特征的动物,称为哺乳动物。

变温动物
又叫冷血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如鱼、蛙、蛇等。

恒温动物
又叫温血动物。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

洄游
海洋鱼类因季节的变化、寻找食物、生殖等原因,要周期性结群作长距离的定向游动,叫做洄游。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生殖时游向海洋产卵,叫降海性洄游,如鳗鱼。海洋里的鱼类,繁殖时要到淡水中产卵,这种现象叫溯河性洄游,如大马哈鱼。

生活史
动物、植物、微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全部过程,叫做它们的生活史。

冬眠
也叫“冬蛰”。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这些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种适应。蝙蝠、刺猬、极地松鼠等都有冬眠习惯。

夏眠
也叫 “夏蛰”。动物在夏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某些动物对炎热和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例如地老虎(昆虫)、非洲肺鱼、沙蜥、草原龟、黄鼠等都有夏眠习惯。

食性、植食性、肉食性
动物在食物上所表现出的特有爱好和习性,叫做食性。以植物为食料的习性,叫做植食性。昆虫中的蝗虫、棉蚜、蚕蛾的幼虫,鸟类中的鹦鹉、交嘴雀等,兽类中的牛、羊、熊猫等,都是植食性动物。以动物为食料的习性叫肉食性。如鲨、鹰、狮、虎等都是肉食性动物。

杂食性
也叫“泛食性”。动物以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为营养的习性。如大家鼠、猪等。

多食性、寡食性
动物以多种不同类群的植物或动物为食料的习性为多食性。如地老虎(昆虫),它除了为害麦类和杂粮作物外,也为害棉花、豆类、十字花科的蔬菜作物。鹰除了吃鸟、爬行动物、蛙外、还吃鱼类、昆虫、软体动物等,动物以某一类群的植物或动物为食料的习性叫寡食性。如菜粉蝶的幼虫只吃十字花科植物,交嘴雀只吃针叶树的种子。

单食性
动物仅以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为食料的习性叫单食性。多数单食性动物为无脊椎动物,特别是昆虫。如豌豆象专吃豌豆,一种寄生虫路氏锥体虫只寄生在大鼠体中。

连续分布、隔离分布
一个物种或类群的分布区域连成一片的,称为连续分布。如北极狐分布在欧洲、亚洲、美洲的北部,蛙类分布在欧洲、非洲到亚洲,它们的分布都是连续不断的。一个物种或类群的分布区域不是连续而是间断的,分布区由两个或几个相距很远的地区或水域所组成,在中间地区没有这种物种或类群的存在,这种分布状态叫做隔离分布。如蓝鹊在欧洲的西南伊比利亚半岛上有它的分布,远在欧洲的东部也有它的分布,但在这两个地区的中间地带却没有蓝鹊的分布。

候鸟
随季节不同作定时迁移而变更栖居地的鸟类。夏季在一定地区繁殖,秋季飞往南方温暖地带,第二年春季又返回北方的种类,对这地区来说是“夏候鸟”。如黄鹂和杜鹃。

旅鸟
候鸟在依不同季节而从一个栖居地飞到另一个栖居地的过程中,经过某些地区,不在这个地区繁殖,也不在这个地区过冬,这种候鸟就成为该地区的旅鸟。某些鹊类就是中国的旅鸟。

珍贵兽
哺乳动物中,有一些经济价值极高,如紫貂、麝等,有些是数量极少,如大熊猫、野骆驼、金丝猴等,它们都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这些就是被人们珍惜的珍贵兽。

肉用兽
肉可以食用的哺乳类动物,叫肉用兽。家畜中如猪、牛、羊等;野兽中如黄羊、野猪等。

毛皮兽
毛皮优良的哺乳类动物叫毛皮兽。毛皮兽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类饲养的家畜如山羊、绵羊、牛、猪、兔等;一类是野兽,如猞猁、黄鼠狼、貂,獭等。这些哺乳动物的毛皮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以用来做衣服、鞋、帽、毯、毡子等。

药用兽
有些哺乳类动物,身体某些部分可以做药,或它们的分泌物可以做药,这类动物叫药用兽。如梅花鹿是药用兽,鹿茸是鹿未骨化的角,鹿骨、鹿皮、鹿肾、鹿胎都是药材。又如牛黄是牛的胆结石,麝香是雄麝香腺中的分泌物,所以牛和麝也都是药用兽。

家畜
人类为了经济或其他目的而驯养的兽类。中国主要的家畜有:猪、羊、牛、马、骡、驴、骆驼等7类。中国的家马可能是由蒙古野马驯化而成的;驴是由西藏驴家养而成的;黄牛是由野牛驯化而成的;家猪是由分布在欧、亚两洲的野猪驯化而成的。七大家畜中,比较有名的家马品种有:蒙古马、三河马、伊犁马;家驴中有山东驴、关中驴;家牛中有水牛、牦牛;家羊中有山羊和绵羊,山羊品种有蒙古山羊、喀什米尔山羊,绵羊品种有蒙古羊、西藏羊、哈萨克羊等;家猪中有华北猪、华南猪等。

相关要点总结:

18327762255:关于动物的常识
欧耐答:爬行动物可以在陆地上产卵、孵化,完全脱离了对水的依赖性,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爬行类及其以前的动物都属于变温动物,它们的身体会变得冰冷僵硬,这个时候它们不得不停止活动进入休眠状态。 然后爬行类动物进化为鸟类,成为了恒温动物,不必进入休眠状态,最后进化成胎生动物哺乳类动物,而人是哺乳类动物中最高级的动物。[编...

18327762255:30个动物冷知识,看完觉得没白活
欧耐答:1.髯鹫是唯一一种会“化妆”的鸟类。它们会用泥浆把原本白色或褐色的羽毛染成棕红色。2.黑麂是唯一一种会吃肉的鹿。它们的食物中主要是植物,有一部分则来自于一些小型动物。3.大象的幼崽会吮吸它们的鼻子,和人类婴儿吮吸拇指的行为是一样的。4.大象的脚和人脚看起来毫无相同之处,但骨骼结构却是...

18327762255:动物知识问答
欧耐答:1、兔子用腿拍打地面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用后腿拍打地面的大多数是雄兔,这是它向雌兔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2、世界上最大的猴是狒狒,最小的猴子是倭狨.3、"四不象"真正的名字叫麋鹿,是我国的珍奇动物.4、冰糕为什么会冒气?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

18327762255:12个动物冷知识
欧耐答:2、大象是唯一拥有下巴的动物。 3、海豚每两个小时要更新一次外表皮肤层的细胞,可永葆青春,没有皱纹。 4、有些蜘蛛胆子特别小,很有可能被吓死。 5、我们可爱的大熊猫可没有床,想在哪睡就在哪睡,比如在树杈上。 6、蚂蚁从来不睡觉 7、蜻蜓是飞的最快的飞虫,它们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100公里。 8、在交配的...

18327762255:关于动物的知识有哪些
欧耐答:(1)兔子用腿拍打地面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用后腿拍打地面的大多数是雄兔,这是它向雌兔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2)世界上最大的猴是狒狒,最小的猴子是倭狨.(3)狗快乐时,不停地摇动尾巴.狗愤怒时,就向后伸直尾巴.狗感到惊慌害怕时,就把尾巴夹起来.(4)豹在树上磨爪子.雄鹿在树干上蹭角,使角变得锋利...

18327762255:10个动物冷知识
欧耐答:长颈鹿有现在世界动物中最长的脖子,很多人以为,这么长的脖子一定是很多骨头组成的吧? 还真不是,长颈鹿的大长脖子只有7块骨头……我们人类还有13块呢! 九:蟑螂有翅膀为啥不会飞? 蟑螂存在时间太长了,以至于我们对蟑螂在远古时候的研究一直都没研究明白。最让人头皮发凉的一个研究是:蟑螂有翅膀,为什么很少见到蟑螂...

18327762255:9个与动物有关的冷知识
欧耐答:1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综艺甜甜圈 2023-06-23 · 超过10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1、啄木鸟频繁啄树却不会头痛 啄木鸟从不脑震荡,即使它们整天都在敲树,就像打孔机一样。问题是,这些鸟的头骨很薄,颅骨中几乎没有液体将大脑与固体表面分开。通常,动物的骨骼外部有坚硬的角...

18327762255:动物常识大全
欧耐答:上一页 下一页 本文来源于动物世界 。3.动物知识 据《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记载,海龟的寿命最长可达152年,是动物中当之无愧的老寿星。 动物的寿命 动物中寿命最长的可能是龟。1737年、科学家们在印度洋的一个岛上捕获了一只象龟,据鉴定它的年龄当时是100岁左右。这只龟被送到英国,在一个动物园又活了很...

18327762255:有趣的动物科普小知识 有趣的动物科普小知识有哪些
欧耐答:1、兔子用腿拍打地面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用后腿拍打地面的大多数是雄兔,这是它向雌兔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2、世界上最大的猴是狒狒,最小的猴子是倭狨;3、狗快乐时,不停地摇动尾巴;狗愤怒时,就向后伸直尾巴;狗感到惊慌害怕时,就把尾巴夹起来;4、豹在树上磨爪子;6、雄鹿在树干上蹭角,使...

18327762255:科学动物小知识有哪些?
欧耐答:狗鱼-最长寿的鱼 \x0d\x0a智商最高-人 \x0d\x0a最小的鸟-蜂鸟 \x0d\x0a最危险的毒蜘蛛:雪梨漏斗网蜘蛛 \x0d\x0a最大的壁虎——大壁虎 \x0d\x0a咬力最强的动物-袋狮、袋獾 \x0d\x0a眼镜王蛇——世界上最危险的蛇 \x0d\x0a寿命最短脊椎动物—虾虎鱼 \x0d\x0a最小的...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