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帮我总结一下高中化学课本上的人物事例 高中化学应了解的人物及事迹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侯德榜,侯氏制碱法,改良了制取碳酸钠的方法。

国外的门捷列夫,发明了元素周期表,还有个就是勒夏特列,发现了平衡移动的规律。这三个比较重要 其他的稍微了解下的就是合成氨的哈伯,貌似不怎么考察他的。

人物生平

侯德榜(右二)与同学。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个普通农家。1903~1906年,得姑妈资助在福州英华书院学习。1907年,他曾到上海学习了两年铁路工程。毕业后,在当时正施工的津浦路上谋到了一份工作。1911年,侯德榜弃职并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堂。

以10门功课1000的优异成绩誉满清华园。



高考化学 历史人物与贡献
1.1938年 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
2.1771年舍勒(Scheele,1742—1786) 、普利斯特里(Priestley,1733—1804)发现氧
3.1774年 瑞典 舍勒发现氯
4.俄国化学家 盖斯总结热 `效应盖斯定律
5.1777年 法国拉瓦锡(1743—1794)证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6.1778年 拉瓦锡建立燃烧的新理论
7.1914年德国化学家 雷兹·哈伯用氮气和氢气直接化合来合成氨气
8.1888年法国科学家 勒夏特列发现体系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
9.1919年国际化学会联盟改组为“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简IUPAC
10.1800年 发明电池(意大利 伏特)
11.道尔顿(Dalton,1766-1844)提出原子学说
12.1807年 戴维(Davy,1778-1829)用电解法首次制得金属钾和钠
13.贝采里乌斯(berzelius, 1779--1849)对化学基本定律的证明
14.德国化学家 李比希和维勒发现不同物质却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15.1828年德国 维勒(Wohler, 1800--1882)合成尿素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绝对界线,动摇了生命力学说
16.德国 李比希建立有机物中碳氢定量分析法并提出取代学说
17.1832年李比希、 武勒提出“基”的概念
18.1897年 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19.1911年英国科学家 卢瑟福根据a粒子散射现象,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tob_id_3199
20.1913年丹麦科学家 波尔在研究氢原子光谱时,引入量子论观点
21.1964年美国科学家 盖尔曼设计了夸克模型
22.1939年瑞士科学家 米勒发现DDT
23.1865年德国化学家 凯库勒提出苯的结构式
24.瑞典化学家 诺贝尔发明了TNT炸药和雷管
25.1869年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Mehgegeeb, 1834--1907)发现元素周期律
26.瑞典 阿仑尼乌斯(Aeehenius,1859--1927)提出电离学说
27.法国 勒沙特列提出了关于平衡移动的勒沙特列原理
28、化学家 鲍林提出了氢键理论和蛋白质分子的螺旋结构模型,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29、美国化学家 科里创立了有机化学合成的“逆合成分析理论”

资源来自:http://wenku.baidu.com/link?url=3qmmKEdNh167-g6Pd39NziIaffV3KPmRHrDMuw_6gM0Y_lm53hxtO50PeIKJtgcGvgLfH-eoExPOFrJl8Kkk9DLuWPGKGHlGNbgt0nsFbSK

人物事例??????????

高中化学应了解的人物及事迹~

1.惠施: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2.汤姆逊:葡萄干蛋糕模型,证明了原子的可分性
3.“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的近代原子论(重要)
4.古代-------德谟克利特:物质只能分到原子为止
5.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重要)
6.索第的同位素

7.哈勃工业合成氨
8.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

9.门捷列夫的周期表
10.维勒合成尿素,首次将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
(基本上就这些,或许还有许多不全,请多多见谅)

中学化学中反常规情况的归纳与分析
戴国良
掌握规律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但对于化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往往容易被疏忽。因此,在学习中不但要运用知识去认识问题,而且要分析一般规律受影响的因素和存在的条件。掌握物质的个性,并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下面就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反常规情况进行讨论。
1. 弱酸能制强酸
在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中,一般只能由强酸制弱酸。但向 溶液中滴加氢硫酸可制盐酸: ,此反应为弱酸制强酸的反常规情况。其原因为 难溶于强酸中。同理用 与 反应可制 ,因为 常温下难与 反应。
2. 还原性弱的物质可制还原性强的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的基本规律如下:
氧化性强弱为: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强弱为:还原剂>还原产物
但工业制硅反应中: 还原性弱的碳能制还原性强的硅,原因是上述规则只适用于溶液中,而此反应为高温下的气相反应。又如钾的还原性比钠强,但工业上可用 制K: ,原因是K的沸点比Na低,有利于K的分离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3. 氢后面的金属也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
一般只有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或水中的氢。但Cu和Ag能发生如下反应:


原因是 和 溶解度极小,有利于化学反应向正方向移动。
4. 锡铅活动性反常
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可知: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从上至下逐渐增强,即 。但金属活动顺序表中 。原因是比较的条件不同,前者指气态原子失电子时铅比锡容易,而后者则是指在溶液中单质锡比单质铅失电子容易。
5. 溶液中活泼金属单质不能置换不活泼金属
一般情况下,在溶液中活泼金属单质能置换不活泼金属。但Na、K等非常活泼的金属却不能把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K和CuSO4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Cu,原因为:


6. 原子活泼,其单质不活泼
一般情况为原子越活泼,其单质也越活泼。但对于少数非金属原子及其单质活泼性则表现出不匹配的关系。如非金属性 ,但 分子比 分子稳定,N的非金属性比P强,但N2比磷单质稳定得多,N2甚至可代替稀有气体作用,原因是单质分子中化学键结合程度影响分子的性质。
7. Hg、Ag与O2、S反应反常
一般为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应越强烈,条件越容易。例如:O2、S分别与金属反应时,一般O2更容易些。但它们与Hg、Ag反应时出现反常,且硫在常温下就能发生如下反应:


8. 卤素及其化合物有关特性
卤素单质与水反应通式为: ,而F2与水的反应放出O2, 难溶于水且有感光性,而AgF溶于水无感光性, 易溶于水,而 难溶于水,F没有正价而不能形成含氧酸。
9. 硅的反常性质
硅在常温下很稳定,但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而只有化合态,原因是硅以化合态存在更稳定。一般只有氢前面活泼金属才能置换酸或水中的氢。而非金属硅却与强碱溶液反应产生H2。原因是硅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在碱作用下还原水电离的H+而生成H2。
10. 铁、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常温下,铁、铝分别与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而浓硫酸或浓硝酸却能使铁铝钝化,原因是浓硫酸、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它们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11. 酸性氧化物与酸反应
一般情况下,酸性氧化物不与酸反应,但下面反应却反常:


前者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者是生成气体 ,有利于反应进行。
12. 酸可与酸反应
一般情况下,酸不与酸反应,但氧化性酸与还原性酸能反应。例如:硝酸、浓硫酸可与氢碘酸、氢溴酸及氢硫酸等反应。
13. 碱可与碱反应
一般情况下,碱与碱不反应,但络合能力较强的一些难溶性碱却可能溶解在弱碱氨水中。如 溶于氨水生成 溶于氨水生成 。
14. 改变气体压强平衡不移动
对于反应体系中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平衡移动应符合勒夏特列原理。例如对于气体系数不相等的反应, 反应达到平衡后,在恒温恒容下,充入稀有气体时,压强增大,但平衡不移动,因为稀有气体不参与反应, 的平衡浓度并没有改变。
15. 强碱弱酸盐溶液显酸性
盐类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方法为: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强碱弱酸盐水解后一般显碱性。但 和 溶液却显酸性,原因是 和 的电离程度大于它们的水解程度。
16. 原电池电极反常
原电池中,一般负极为相对活泼金属。但Mg、Al电极与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应为Al而不是Mg,因为Mg与NaOH不反应。
其负极电极反应为:

17. 有机物中不饱和键难加成
有机物中若含有不饱和键,如 时,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但酯类或羧酸中, 一般很稳定而难加成。
18. 稀有气体也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稀有气体结构稳定,性质极不活泼,但在特殊条件下也能发生化学反应,目前世界上已合成多种含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物。如 、 等。
19. 物质的物理性质反常
(1)物质熔点反常
VA主族的元素中,从上至下,单质的熔点有升高的趋势,但铋的熔点比锑低;
IVA主族的元素中,锡铅的熔点反常;
过渡元素金属单质通常熔点较高,而Hg在常温下是液态,是所有金属中熔点最低的。
(2)沸点反常
常见的沸点反常有如下两种情况:
①IVA主族元素中,硅、锗沸点反常;VA主族元素中,锑、铋沸点反常。
②氢化物沸点反常,对于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但在同系列氢化物中HF、H2O、NH3沸点反常,原因是它们易形成氢键。
(3)密度反常
碱金属单质从上至下密度有增大的趋势,但钠钾反常;碳族元素单质中,金刚石和晶体硅密度反常。
(4)导电性反常
一般非金属导电性差,但石墨是良导体,C60可做超导材料。
(5)物质溶解度有反常
相同温度下,一般正盐的溶解度小于其对应的酸式盐。但 溶解度大于 。如向饱和的 溶液中通入 ,其离子方程式应为:

若温度改变时,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 化学实验中反常规情况
使用指示剂时,应将指示剂配成溶液,但使用pH试纸则不能用水润湿,因为润湿过程会稀释溶液,影响溶液pH值的测定。胶头滴管操作应将它垂直于试管口上方1~2cm处,否则容易弄脏滴管而污染试剂。但向 溶液中滴加 溶液时,应将滴管伸入液面以下,防止带入 而使生成的 氧化成 。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一般应插入液面以下,但蒸馏时,温度计不插入液面下而应在支管口附近,以便测量馏分温度。
通过对上述反常规情况分析可知,化学中的反常规情况属于特殊规律。只有充分认识一般规律,才能掌握特殊规律。因此,在化学学习中,要以不变应万变,灵活运用,既要做到举一反三,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有利于思维的发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关要点总结:

17096827759:200分问个高中化学的问题,影响我人生的大事,请万金油离开
邱亮答:你就要知道此反应在碱性条件下才会成功,所以要先加足量的氢氧化钠再加入几滴硫酸铜,最后加含醛基的物质并加热。所以说要仔细看看课本里的细节,看实验的操作等。并多多总结知识。下面我总结了一些:无机化学部分化学方程式 非金属单质(F2 ,Cl2 , O2 , S, N2 , P , C , Si)1. 氧化性:F...

17096827759:呃我读高三,剩下一学期了,可是化学几乎全不懂,感觉知识点太散_百度知...
邱亮答:帮助的人:45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分析一下,化学全不懂,捡起来相当费劲的,因为你不是只学化学了。高效率和有计划才是应对法门。把第一个回答做成卡片,幻灯片,恶补化学常识,背下几张卷子,对化学考试有个切肤认识。努力吧,如果领会了精华回答的精粹,机会还是有的。我的一个精华回答,是...

17096827759:怎么学好高中化学?
邱亮答:知道答主 回答量:15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一、认真阅读化学课本 化学课本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

17096827759:高一化学必修一课本上的所有化学式,帮忙做个整理和集合。谢了。_百度...
邱亮答:高一化学必修一课本上的所有化学式,帮忙做个整理和集合。谢了。 4个回答 #热议# 网文质量是不是下降了?zhangyali948 2010-12-30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最好自己整理一下 我是高中化学教师 我赞成学生这样自己总结 如果你实在没有时间...

17096827759:2020高中化学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邱亮答:化学在理科的科目中应该是属于难度较大的科目了,所以化学教师就是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化学。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化学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0高中化学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一) 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一1部3、4班的化学课。高一1部四个班是xx实验高中初中部直升班。

17096827759:谁能帮我总结一下这些化学零散知识,多谢!
邱亮答:10、电解条件下进行的反应 (1)氯碱工业,即电解饱和食盐水,特点是产物有三个 (2)电解制取活泼金属,如钠(电解熔融氯化钠)、镁(电解熔融氯化镁)、铝(电解熔融氧化铝)的制取 (3)电解水 这些倒是很重要的,主要是出现在推断题中,常常是突破口。在分析总结物质的化学性质时,可以从三个角度...

17096827759:请问一下 高中高一化学都讲得什么?学生学的是哪几本教材。高二化学学的...
邱亮答:和《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这在高考理科中是2选1 的,(但我们学校老师这两本全教了,原因大概是这两本书与高一的必修有一定的深化作用)如果你是文科生,在分科之前,你会学完必修12 分课后你会学习《化学与生活》来迎接会考。高中化学就大概这个流程了,希望我地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和鼓励。

17096827759:高中化学教师的工作总结
邱亮答: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教师的工作总结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化学教师的工作总结 篇1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

17096827759:高二年级化学教案
邱亮答: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年级化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高二年级化学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本章以分类...第二课时从概念出发,结合探究实验总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本节内容在中学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尽量把学生带入“真实”的问题中去,充分利用高中生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关注...

17096827759:谁能帮我整理一下高中时期所有的有机化学方程式,最好带上反应条件。
邱亮答:1.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 (C17H33COO)3C3H5+3H2 (C17H35COO)3C3H5 3.氧化反应 2C2H2+5O2 4CO2+2H2O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2CH3CHO+O2 CH3CHO+2Ag(NH3)2OH +2Ag↓+3NH3+H2O 4.还原反应 5.消去反应 C2H5OH CH2═CH2↑+H2O CH3—CH2—CH2Br+KOH CH3—CH═CH2+KBr+H2O ...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