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二氧化铅为什么不溶于硫酸?(铅蓄电池中) 为什么二氧化铅不溶于浓硝酸却溶于盐酸和浓硫酸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发现过程】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就已被人类发现。
  【元素描述】第一电离能7.416电子伏特。第二电离能15.874电子伏特。熔点327.5℃,沸点1740℃。密度13.34克/厘米3。银灰色重金属,质柔软,延性弱,展性强。空气中表面易氧化而失去光泽,变灰暗。溶于硝酸,热硫酸、有机酸和碱液。不溶于稀酸和硫酸。具有两性:既能形成高铅酸的金属盐,又能形成酸的铅盐。
  【元素来源】主要存在于方铅矿(PbS)及白铅矿(PbCO3)中,经煅烧得硫酸铅及氧化铅,再还原即得金属铅。
  【元素用途】主要用作电缆、蓄电池、铸字合金、巴氏合金、防X射线等的材料。
  【元素辅助资料】
  铅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源于拉丁文,化学符号是Pb(拉丁语Plumbum),原子量207.2,原子序数为82。铅是所有稳定的化学元素中原子序数最高的。
  铅为带蓝色的银白色重金属,它有毒性,是一种有延伸性的主族金属。熔点327.502C,沸点1740C,密度11.3437克/厘米sup3;,硬度1.5,质地柔软,抗张强度小。
  铅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公元前3000年,人类已会从矿石中熔炼铅。铅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016%,主要矿石是方铅矿。铅在自然界中有4种稳定同位素:铅204、206、207、208,还有20多种放射性同位素。
  金属铅在空气中受到氧、水和二氧化碳作用,其表面会很快氧化生成保护薄膜;在加热下,铅能很快与氧、硫、卤素化合;铅与冷盐酸、冷硫酸几乎不起作用,能与热或浓盐酸、硫酸反应;铅与稀硝酸反应,但与浓硝酸不反应;铅能缓慢溶于强碱性溶液。
  铅主要用于制造铅蓄电池;铅合金可用于铸铅字,做焊锡;铅还用来制造放射性辐射、X射线的防护设备;铅及其化合物对人体有较大毒性,并可在人体内积累。铅被用作建筑材料,用在乙酸铅电池中,用作枪弹和炮弹,焊锡、奖杯和一些合金中也含铅。
  铅在地壳中含量不大,自然界中存在很少量的天然铅。但由于含铅矿物聚集,熔点又很低(328℃),使铅在远古时代就被人们所利用了。
  方铅矿(PbS)直到今天都是人们提取铅的主要来源。远古时代人们偶然把方铅矿投进篝火中,它首先被烧成氧化物,然后受到碳的还原,形成了金属铅。
  在英国博物馆里藏有在埃及阿拜多斯清真寺发现的公元前3000年的铅制塑像。在伊拉克乌尔城和其他一些城市发掘古迹所获得的材料中,不仅找到属于公元前4000年间的各种金属物件,而且有古代波斯人所用的契型文字的黏土板文件记录。这些记录说明,在公元前2350年已经从矿石中提炼出大量铁、铜、银和铅。在公元前1792——前1750年巴比伦皇帝汉穆拉比统治时期,已经有了大规模铅的生产。在我国殷代墓葬中也发现有铅制的酒器卣、爵、觚和戈等。
  我国在商殷至汉代青铜器中铅的含量有增大的趋势。青铜中铅的增加对于液态合金流动性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使铸件纹饰毕露。
  不过,古代人对铅和锡的分别并不是十分明确。罗马人称铅为黑铅,称锡为白铅,以致后来它的元素符号定为Pb。
  中外古炼金家和炼丹家们对铅和铅的一些化合物进行了实验,例如在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中说:“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用今天的化学方程式表示就是:
  Pb3O4 + 2C ——→ 3Pb + 2CO2↑
  直到16世纪以前,在用石墨制造铅笔以前,在欧洲,从希腊,罗马时代起,人们就是手握夹在木棍里的铅条在纸上写字,这正是今天“铅笔”这一名称的来源。到中世纪,在富产铅的美国,一些房屋,特别是教堂,屋顶是用铅版建造,因为铅具有化学惰性,耐腐蚀。最初制造硫酸使用的铅室法也是利用铅的这一特性。
  铅的元素符号Pb是来自拉丁名称plumbum 。

为什么二氧化铅不溶于浓硝酸却溶于盐酸和浓硫酸~

PbO2是Pb的高价氧化物,偏酸性,因此不能溶于酸性环境。
溶于盐酸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PbO2氧化了Cl-,生成Pb2+,加上和Cl-的配合作用(生成四氯合铅(II)离子)促使反应进行,从而溶解
常温下不溶于硫酸,加热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放出O2,自身被还原为Pb2+从而溶解。

工作原理:铅蓄电池的两组极板插入稀硫酸溶液里发生化学变化就产生电压。通入直流电时,在正极板上的氧化铅变成了棕褐色的二氧化铅,在负极板上的氧化铅就变成灰色的绒状铅铅蓄电池放电时,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都吸收硫酸起了化学变化,逐渐变成了硫酸铅。
铅酸蓄电池,其正极为二氧化铅,负极为海绵状铅,电解质为硫酸水溶液,隔板根据不同类型的铅蓄电池使用微孔橡胶隔板、微孔塑料隔板或其他材料,电池壳体使用硬橡胶、工程塑料、玻璃钢等材料制成。

扩展资料:
铅酸蓄电池的内阻及容量
1、蓄电池充电时,电解的密度发生变化,极板上的有效物质发生变化,内阻也随之变化。铅酸蓄电池的内阻公式为R=(E-U)/I,其中,R为蓄电池内阻;E为开路电压;U为工作时的端电压;I为放电电流。
2、蓄电池的容量:船用蓄电池的容量一般以10小时放电率的安培小时做单位。例如250安培小时的蓄电池能以25安培的电流放电10小时。但是同一蓄电池在1小时的放电率时不能给出250安培小时容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铅酸蓄电池

相关要点总结:

13689902366:铅蓄电池工作原理
班底答:在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化学能又转化为电能。电池在放电时,金属铅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为硫酸铅;二氧化铅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为硫酸铅。电池在用直流电充电时,两极分别生成铅和二氧化铅。移去电源后,它又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组成化学电池。铅蓄电池是能反复充电、放电...

13689902366:为什么铅酸蓄电池加酸就有电
班底答:因为极板两边的一边是氧化铅,一边是纯铅,加酸后两边电荷量不等,需要进行移动交换,因为有了电子移动,所以就有点,当平衡了,就没电了,然后就充电,充电就是个电离的过程,说的简单一点,加酸时有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了电能。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一种蓄电池。

13689902366:铅酸电池的三要素是什么?
班底答:(一)正极板(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板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铅.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放电时,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铅,并吸收电子,二氧化铅有两种类型晶格,一种是α-Pb02另一种是β-Pb02.这两种二氧化铅活性物质差别很大,它们在正极板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Pb02给出的容量是α-PbO2的1.5~~~3倍....

13689902366:电动车铅酸蓄电池的充电原理是什么
班底答:铅蓄电池内的阳极(PbO2)及阴极(Pb)浸到电解液(稀硫酸)中,两极间会产生2V的电力,这是根据铅蓄电池原理,经由充放电,则阴阳极及电解液即会发生如下的变化:(阴极) (电解液) (阳极)PbO2 + 2H2SO4 + Pb ---> PbSO4 + 2H2O + PbSO4 (放电反应)(过氧化铅) (硫酸) (海绵状铅)PbO2 ...

13689902366:硫酸铅是沉淀吗
班底答:硫酸铅是沉淀。硫酸铅,摩尔质量为303.26g·mol−1,是铅矾或硫酸铅矿的主要成分。可用于铅蓄电池、颜料、用作草酸生产的催化剂,纤维增重剂、涂料、油漆、印刷、分析试剂。硫酸铅微溶于水,溶解度为0.0041克/100克水(20°C),不溶于乙醇,溶于浓硫酸、碱、乙酸铵、酒石酸铵的氨溶液中...

13689902366:硫酸为什么能做蓄电池
班底答:在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化学能又转化为电能。电池在放电时,金属铅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为硫酸铅;二氧化铅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为硫酸铅。电池在用直流电充电时,两极分别生成铅和二氧化铅。移去电源后,它又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组成化学电池。铅蓄电池是能反复充电、放电...

13689902366:电动车电瓶加什么酸?
班底答:铅酸蓄电池中的酸是什么酸 铅酸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稀硫酸,工作时的原理如下:正极反应为:PbO2+4H++SO42-+2e-=PbSO4+2H2O,负极反应为:Pb+SO42--2e-=PbSO4 其电池的放电总反应为:PbO2+2H2SO4+Pb=2PbSO4+2H2O,二氧化铅和铅在稀硫酸作用下生成硫酸铅和水,充电过程则为其逆反应。铅酸...

13689902366:蓄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班底答:在充电时,电能被转化为化学能,而在放电时,化学能又被转化为电能。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在电池的负极,金属铅被氧化,生成硫酸铅;而在正极,二氧化铅被还原,生成硫酸铅。电池在充电时,两极分别生成铅和二氧化铅。移去电源后,电池又会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形成化学电池。铅蓄电池是一...

13689902366:铅蓄电池为什么正极是二氧化铅放电而不是氢离子放电
班底答:因为在酸性条件下,二氧化铅会和氢离子反应(除了硝酸),酸和强氧化物(二氧化铅氧化性很强,强于高锰酸钾)的反应要优先于氢离子单独放电,因为前者是自发进行的,后者是在通电的外加条件下才行。希望有所帮助!

13689902366:蓄电池中为什么用浓硫酸,可不可以用其他的可电离物质代替?
班底答: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蓄电池充电后,正极板二氧化铅(PbO2),在硫酸溶液中水分子的作用下,少量二氧化铅与水生成可离解的不稳定物质--氢氧化铅(Pb(OH)4),氢氧根离子在溶液中,铅离子(Pb4)留在正极板上,故正极板上缺少电子。铅酸蓄电池充电后,负极板是铅(Pb),与电解液中的硫酸(H2SO4)发生...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