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宋朝奇案:牛舌头被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小偷自然会来呢? 一农夫报案,牛舌头被割走了,包拯却说:把牛宰了,小偷自然会来...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泱泱中华五千,奇人不胜枚举,神机妙算更是不可或缺。我们对于聪慧古人的印象实在太过冗杂丰富。

但每在茶馆里,说书先生谈到足智多谋断案神速时,永远也离不开这个人——包拯包青天。“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黑脸仁心,铁面无私,额中高悬白月牙,身着青衣判官服,俨然大公为民的青天形象也已经融入人们的内心。

宋仁宗庆历年间,一名农夫到开封府报案:牛舌被人偷了。包拯却说:把牛宰了,小偷自然会来自首。案件如此离奇,牛舌为何无故被盗,可包拯为何如此果决判断?

耕牛丢舌牛主伸冤,大人妙算宰牛引贼

某日清晨,包大人方才起床更衣,忽听府衙外有人伸冤,便马上整理衣冠,前去升堂。到得堂上来,原来是一位农夫,牵来一头牛。一问才知,原是好好的老耕牛被割了舌头。

百姓过得几天安稳日子不容易,安稳的日子没过几天,家里的“最大劳动力”就让旁人所伤,况且宋朝法典规定:“凡无事杀牛者皆判刑”。

牛被割舌,没有医疗条件的当初,过不了几天耕牛就会流血感染而亡,到那时农夫便再也说不清楚,于是农夫便急匆匆前来报案求官,伸冤抓贼。

贼人固然是要抓,但抓贼谈何容易。贼在暗,被害人在明,任普通的地方官也只是派人调查,割牛舌不像小偷小摸,案件是完全无从查起,牛虽说是通人灵的牲口,但也达不到指认犯人。

慢慢地没有线索,差兵也只能就此作罢。但包拯一眼便看出端倪,随后低头沉吟,忽而豁然开朗,颔首轻笑道:“你去把牛宰了吧,杀了牛小偷自然便来自首了”。农夫也是一愣,但毕竟获得官府同意,他便向大人告退,回家杀牛。

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再机灵的贼说到头也是贼,贼人贼胆,坏人坏心。没有不透风的墙,也没有万无一失的计划,小偷终究会露出马脚。

老汉受命归舍杀牛,集市卖肉走漏贼风

农夫老汉到了家,不禁暗暗感慨,昨夜小人偷割我牛舌,今日大人又让我因舌废牛,实在难以理解,一个人坐在炕边苦苦琢磨也是不着边际。

心一横,罢了,做官有他做官的道理,大人自有他的想法,我老汉今日就算杀牛判刑,也绝不便宜你偷舌贼人!提起刀冲着牛棚就去,手起刀落。

牛是应声哀鸣,慢慢地牛因放血过多没了力气,正巧官差赶到,对老汉言:“大人有话讲,今日杀牛解构分块,明日街市摆摊卖肉”。于是农夫也是一不做二不休,割下牛首,对着牛胸腹竖切一长刀,牛膛大开,杂碎捡出,分敛肉块,天色将晚,预备明日早集出摊。



因为在古代不得擅自宰牛,是违法要被抓起来的。而牛舌被偷自然是被人报复,牛也活不长。顺势把牛杀了,小偷看见了就会去官府举报,这时候就可以知道谁是小偷了。

这是因为这个牛很快就会因为割的舌头而死亡,然而牛对当时的农民来说非常的重要,所以杀死牛之后,家庭的劳动力就没有了,而拿到市场上卖的话,然而在当时社会上这件事情非常的稀奇,所以有很多人来买,然而也会把小偷吸引过来。

宋朝奇案:牛舌头被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小偷自然会来,那是因为牛舌头被偷说明是周围人犯案,他没有被抓住,一定会再进行第二次犯案。

一农夫报案,牛舌头被割走了,包拯却说:把牛宰了,小偷自然会来自首,这是为何?~

包拯让农夫把牛给宰了,结果割牛舌头的小偷真的主动跳出来了,对包拯说农夫杀了牛,要给他定死罪!熟不知包拯就等着他来自首呢,古代主要的劳动力就是牛,牛在当时是非常珍贵的动物,所以当时北宋的法律就规定了杀牛是死罪。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这首《包青天》很多人都非常熟悉。至于包青天的故事,我们也是相当熟悉的,但是每次再听关于他的故事,还是不免让人感慨,包拯真乃奇人,真是神机妙算,铁面无私!

包拯是北宋名臣,在宋仁宗庆历年间,一名农夫急切地敲响了登闻鼓,包拯开堂询问之后得知,农夫耕牛的牛舌竟被人偷了。众人本以为包拯会立刻派人查看耕牛寻找线索,然后抓捕贼人,毕竟耕牛对于农夫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是家里最大的劳动力,而且有宋法规定:“凡无事杀牛者皆判刑”。
而且牛舌被割后,也就活不了几天了,农夫也害怕因此而下狱,因此看起来农夫非常的着急。没想到包拯却说:把牛宰了,小偷自然会来自首。众人大惊,对于包拯的决断深感震惊。


农夫也是相当震惊,同时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毕竟是名声在外的包青天如此嘱咐,他也就没再多问而是回家照办了。杀牛时农夫心痛至极,毕竟是为自己辛苦劳作数年的耕牛,那也是为自己杠了不少的农活啊,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呢?
就在牛断了气,老农伤心流泪之际,几位官兵赶到家中嘱咐道:“今日杀牛解构分块,明日街市摆摊卖肉”。农夫想:牛也已经断气,况且也是大人特地安排,一定是自有用意。于是农夫割下牛首,对着牛胸腹竖切一长刀,将牛切块,预备明日早集出摊。

到了第二天大早,一夜未眠的老汉推车前往集市卖肉,刚才咱们也说到了,在宋朝,牛肉可是稀罕物,百姓平日里在集市上只能见到一日常物品,今日竟突然出现一个卖牛肉的摊子,大家自然全都上前询问情况,有想吃牛肉问价格的,也有纯粹看热闹的,老汉的摊位很快就被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起来了。

第二天一大早,又一人来到府衙告官,包拯问清来意之后,大手一挥喊道:“抓贼人!”衙役瞬间将此人抓获,原来此人正是来状告农夫之人,在包拯的逼问之下,此人终于承认牛舌正是他所割。
此时,包拯又差人带来了老汉,两人一见面,事情就跃然纸上了,原来此前二人结仇,此人深知私杀耕牛会获刑,于是将牛舌割掉,等待耕牛流血而死之后,再嫁祸老汉私杀耕牛,以此报复。

此时若是碰到昏庸无能的官员,老汉可能会因此受冤获刑,贼人将会得逞,但是谁料到包大人早就看穿事实,假借老汉被迫杀牛,原是引出阴谋的真正得益者。真正割了牛舌的人,就此落入法网。包大人的神机妙算真的是可敬可叹,拿捏贼人心理更是运筹帷幄。


其实,“牛舌案”所讲述的不仅仅是包公的大智慧,同时也向世人传达了放大格局,跳跃维度看问题的豁达胸襟与开拓眼界,这也是现在很多人所缺少的!

相关要点总结:

15349233701:老农的牛夜里被割了舌头,包拯却说:回去把牛杀了,凶手自会现身
谢滕答:别看牛只是一个牲畜,在古代却是农业之本,《农书》中说:“农为牛本,有功于世”。宋初的书籍《太平广记》里还记载了一个故事,一个叫阮倪人把牛的舌头割下来吃掉了,后来他的孩子出生没有舌头,遭到天谴,可见古人是有多么重视牛。《太平广记》里的故事再次发生,包拯却说:”你回家把牛杀了...

15349233701:老农的牛被割掉了舌头,包拯是如何断案的?
谢滕答:老者全家人都指望这头耕牛锄地种田,如今这牛舌被割后已经无法进食,心急如焚的他才来到官府报官,希望官府可以帮助找到凶手。包拯听闻之后不由得沉思,过了一会包拯笑着对老者说:你现在就回家,然后把你的耕牛杀掉,小偷自己就会投案。老农听了之后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连忙跪叩着说:老爷这可使不得...

15349233701:一位老农的牛被割掉了舌头,包拯是如何破案的?
谢滕答:由于父母不愿跟随包公去外地,包公便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有一天早上,一位老农前来向报案,悲戚戚的控诉,自己的牛被割掉了舌头,这时的包拯刚任职不久。包拯感到很惊讶,只听说过偷整头牛的,还没有听说过,不偷牛只偷牛舌头的,对此包拯很是严肃,因为在古代农民的家里,牛对于以耕种为生的...

15349233701:为何包公说把被偷了牛舌头的牛买了,贼人就会来?
谢滕答:一日,一农夫报案,他家牛舌头被人割了,这对我们现在来说不就是牛舌头被割了吗,其他也没什么,如果仅是牛舌头的问题的话分分钟就能解决,可是在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古代,牛舌头被偷,牛就会大量流血,导致死亡,这就会犯法了,所案。包拯想了想说,你回去把牛宰了吧,宰了小偷就来自首了。农夫听完...

15349233701:老农的牛半夜被人割掉舌头了,包拯是怎么断案的?
谢滕答:包拯一看便心中有些眉目,于是便问农夫,是否与谁家结有冤仇,而农夫却答不上来。接着农夫便说,因为牛无法进食就只能够等死了,若是迟迟找不到割牛舌头的人,那他就只能杀掉这头牛。但是按照宋朝的法律,杀掉耕牛就属于重罪,他怎敢下此手。在农夫急得团团转之时,只听包拯说:回去把牛杀了。

15349233701:包拯巧断牛舌案
谢滕答:包拯知这正是那仇家,于是大喝道:“你割了人家的牛舌,现在还要来告人私自宰牛?”那人被包拯看穿,大惊失色,生怕包拯重判,只好承认正是他割了牛舌。牛舌案使包拯“一炮而红”。三年后,包拯被提拔为大理寺丞、知端州。端州特产端砚是宋朝士大夫们很珍爱的时髦雅器,当地每年都向朝廷进贡一批端砚...

15349233701:包拯审“盗割牛舌案”的具体过程(细节)
谢滕答:孩子吓得哭起来。 孩子的爸爸听说了,跑到河边细一看,才发觉牛的舌头不知被谁割去了。他又急又恨,跺着脚说: “毁了我的牛,这让我怎么耕地呀!” 说完,他赶到县衙门去告状。包拯听完他的叙述以后,想了想,有了主意。他不慌不忙地对告状人说: “牛舌头割了,就不能再长上去。你回家把...

15349233701:一农夫报案,说牛舌头被割走了,为何包拯让他把牛宰了?
谢滕答:就有人过来举报有人杀牛,然后这个人立刻就被包公给识破了。原来这个人真的是想要陷害农民的凶手,他为什么要割掉牛舌头,就是想借助法律来陷害这个农民,想不到碰到了包公这么厉害的神探,他也算是倒了大霉,可以说包公做事也是非常胆大心细的,宁愿让农民先把这头牛杀死,也一定要引出这个凶手来。

15349233701:包拯牛舌案文言文
谢滕答:包拯在天长县做县令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农民到县衙门来告状,说有人把他的耕牛舌头割掉了。 包公问他:“你来告状,有人知道吗?”农民回答说没有人知道。包公又问:“你的耕牛舌头被人割掉了,邻居们知道吗?”农民回答说:“邻居们都还不知道。” 包公对告状的农民说:“你不要担心,割牛舌头的人不久就会落网。

15349233701:民间传说包拯审过一个很有名的案件,这一案件是什么呢?
谢滕答:包拯在安徽当县令时审的。当时有个养牛人来到他那里告状,说是家中养着的牛,牛舌头被人给割掉了。牛在那个时候是属于比较贵重的物品,在那个时代牛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朝廷也是禁止私自宰杀耕牛,所以这个案情还是比较严重的。牛没有了舌头,眼看也是活不成了。包拯就让报案的人回去把牛宰了,出卖牛肉以...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