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最新结果是什么?有无成书? 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不知是否出什么书没有?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1)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实施和成果

  1、以琉璃河H108“成周”卜甲的发现与测年,琉璃河M1193、晋侯基地M8的研究与测年,及有关遗址的分期和系统测年等,建立西周考古年代的架构。以严格的类型学方法排定“四要素”俱全的西周青铜器顺序,结合“天再旦”日全食记录的认证及周初文献研究,建立了金文历谱,给出了西周列王年代。

  以先周文化与西周文化的考古学研究为基础,通过沣西H18的发现与测年等,为商周分界确定了年代范围,然后综合文献与金文历日的研究与天文推算,选定公元前1046年为武王克商年。

  2、根据殷墟文化分期与测年,参照殷墟甲骨的分期研究,建立商代后期考古年代的架构。对宾组卜辞五次月食进行了天文计算和证认,推定了商王武丁的年代。采用黄组卜辞周祭三系统说,与商末历日对比,推定了帝辛(纣)年代。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商代后期武丁以下王年。

  3、以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小双桥遗址、东先贤遗址、洹北花园庄遗址等商前期遗址的分期研究与测年为依据,建立商前期考古年代的架构;确认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始建为夏商分界的界标。结合文献商积年的研究,提出了商前期的年代框架。

  4、依据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分期研究与测年,并对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作了探索,结合文献夏积年的研究,估计了夏代的始年。同时对文献中夏代仲康日食与“禹时”五星聚的记载进行了重新研究和推算。

  在以上成果的基础上,“工程”提出了有多学科研究成果支撑的,满足了尽可能多条件的,与相关数据尽可能吻合的,各历史阶段年代互洽的《夏商周年表》。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与意义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夏商周年表》定夏代约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武王伐纣之年)定为公元前1046年。依据武王伐纣之年和懿王的元年的确立,建立了商王武丁以来的年表和西周诸王年表。

  这份《夏商周年表》为我国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历史,建立起1200多年的三代年代框架,其中包括459年西周和商后期的年表。工程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约为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工程排出西周10王具体在位年,排出商代后期从盘庚到帝辛(纣)的12王大致在位年。这些作为夏商周年代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解决了一批我国历史纪年中长期未定的疑难问题,填补了我国古代纪年中的一段空白,为继续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揭示五千年文明史起承转合的发展脉络,给后代留下一份完整的文明编年史,打下了基础,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给出了一个时间上的标尺。

  参考http://www.china5000.org.cn/duandai/index.htm

  (2)

  2000年9月,这个项目顺利通过了由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同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办公室举行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阶段性成果。同时《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也正式出版发行。

  参考http://xiangyata.net/data/articles/e02/232.html

夏商周断代工程貌似持续并缓慢地进行当中,成书是不现实的,学术论文倒是发表过几篇,意义并不是很大。
结果的话,基本上就是对于夏以来的王进行了重新考订,至少是证明了《史记》及《尚书》中记载的文字资料并不是凭空杜撰的。
对于夏商的研究,国外,特别是日本学者的考证以及研究比国内深入得多,无论从学术角度来说,还是从民族感情上而言,我都希望能公布更多的工程成果。

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不知是否出什么书没有?~

有书

夏商周断代工程


作者: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编著

副标题: 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夏商周书·研究报告)
isbn: 7506241382
页数: 118
定价: 20.00元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装帧: 压膜装
出版年: 2001-02



http://cache.baidu.com/c?word=%CF%C4%3B%C9%CC%D6%DC%3B%B6%CF%B4%FA%3B%B9%A4%B3%CC&url=http%3A//www%2Edouban%2Ecom/subject/1477164/&b=0&a=3&user=baidu

不算完全失败,至少商周的断代还是比较成功的,由于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比较多,所以我国的文明到商朝是可以确定的。至于夏朝由于史料缺失,而且对于夏朝的记载太过于奇幻,站在科研的角度,是不能承认的。就好比日本的欠史八代记一样,足足上千年的历史。
神话色彩太过于浓厚,所以不被世界广泛承认。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中国的一项文化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


扩展资料:
该工程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相结合,设置9个课题44个专题,组织来自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学等领域的170名科学家进行联合攻关,旨在研究和排定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确切年代。
为研究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创造条件。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九五计划中的一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商周断代工程

相关要点总结:

19438311204:商王朝建立于()年
赖河答:商朝的时间BC1600---BC1046约从公元前17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商代是继夏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自太乙(汤)至帝辛(纣),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经历了将近六百年。

19438311204: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了哪些成果?
赖河答:同年年底,成立了夏商周断代工程领导小组,由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科院、社科院、教委(现教育部)七个单位领导组成,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历史学家李雪芹、碳-14专家邱世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和天文学家被聘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1996年5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宣布夏商周断代工程...

19438311204: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是哪些?
赖河答:第四,夏代就只能给一个基本年代框架。夏商周年表研究成果:夏代的开始年估计为公元前2070年,夏代和商代之间的界线估计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估计为公元前1300年,武王伐纣是公元前1046年。

19438311204: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周武王伐纣灭商是在哪一年?
赖河答:公元前1046年。

19438311204: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是哪些?
赖河答: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很多交叉点,会产生一些新的学科。这些新学科的研究结果,不但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不能理解为这种结合就是文科利用一下理科的仪器和结论。千万不能这么理解。夏商周断代工程究竟是一个文科的项目,还是一个理科的...

19438311204:夏商西周到南北朝的兴亡和重大历史事件
赖河答:按照《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结果,夏朝建立的准确时间是公元前2070年。1、前2070年 禹建夏朝,都阳翟。2、前1600年 汤灭夏,都于亳。3、前1298年 盘庚迁都于殷,故称商朝为殷商。4、前1046年 周灭商,建都于镐京,史称西周。5、前841年 国人暴动 周厉王本于彘,召公和周公共管朝政,史称...

19438311204:为什么总有人说夏商周断代工程是失败的
赖河答:是不能承认的。就好比日本的欠史八代记一样,足足上千年的历史。神话色彩太过于浓厚,所以不被世界广泛承认。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中国的一项文化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

19438311204:多学科相结合的夏商周断代工程
赖河答:「夏商周断代工程设置了武王伐纣的年代学研究课题,对这一问题作深入研究。在工程所列的39个专题中,有好几个专题的研究结果,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个问题有关。其中,考古学家在西周早期遗存与先周遗存中采集的含碳标本,经碳十四测年,已经提出了反映二者年代关系的时间段,由于这一时间段的跨度比44种说法所跨的100...

19438311204: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叫什么?
赖河答:文武双全,但是继承王位后,为了扩张领土,集中君主权力,征讨东夷,导致国力下降,国库空虚,最终商朝被大周所取代。纣王是帝乙最小的儿子,同时也是嫡子,自古以来是立嫡不立长,所以在帝乙去世后,帝辛继承了王位。少年时期的纣王是个辩论高手,做事情也迅速牢靠,就算朝臣有什么谏言也都不会被采纳。

19438311204:你对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的阶段性结论有何看法?
赖河答:汗,看来还是我写了……首先必须承认,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的研究方法是正确的,他们运用手边能够掌握的文献文物资料,加上与其它学科的同步推演,渐渐减少偏差的区间,从而得出一个较为可信的结论,从这个角度来说,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阶段性结论是有一定价值的。但是,同时我们必须承认,由于资料的缺乏,...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