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语文语法讲解 语文语法知识讲解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你要说的是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吧?把我下载的资料跟你共享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指文言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等七种句式。也有人将后面的四种句式归纳统称为倒装句。
之所以将上述七种句式称为特殊句式,是因为这些句式与现代汉语的句式特点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熟悉和了解这些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文言句式特点,有助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一) 判断句
现代汉语中,主要依靠主谓之间的判断动词"是"来构成判断句。这种判断句的形式在文言中只是极个别的现象,一般都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示判断。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主语后面用"者"表提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者,……也)。
例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石钟山记》)
2. 主语后面没有"者", 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也)。
例3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例4 生,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3. 谓语后面连用"者""也"表示判断(……者也)。
例5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毛遂自荐》)
例6 是必射雕者也。(《李将军列传》)
4. 用"为""乃""则""即""诚""非""素""皆"来表示判断。
例7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例8 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例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例10 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o项羽本纪》)
例1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例12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 说》)
例13 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5. 直接用名词充当谓语表示判断。
例14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 被动句
文言一部分被动句与现代汉语被动句有相同之处,都用介词"被"来表被动,另一部分则与现代汉语被动句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用"……于……"来表被动。
例15 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16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拘于时也。(《秋水》)
2. 用"……见……"来表被动。
例17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荆轲刺秦王》)
例18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3. 用"……受……于"或"……见……于"来表被动。
例19 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例20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4. 用"……为……"来表被动。
例21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例22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5. 用"为所"或"为……所……"来表被动。
例23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鱼我所欲也》)
例24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6. 用"被"表被动。
例25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例26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
7. 不用被动词,但是句中的主语是行动的接受者,因而也是被动句。
例27 予羁縻不得还。(《<指南录>后序》)
例28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谏逐客书》)
(三) 省略句
省略是文言和现代汉语都有的语法现象,文言省略句中,主要是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
1. 省略主语。
例29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30 (虫)每闻琴瑟之声。(《促织》)
2. 省略谓语。
例31 平原君与楚(商议)和从,言其利害。(《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32 方宅(有田)十余亩,(有)草屋八九间。(《归园田居》)
3. 省略宾语(包括动宾和介宾)。
例33 汝死我葬(汝),我死谁埋(我)?(《祭妹文》)
例34 公瞿然注视(之)。(《左忠毅公逸事》)
例35 今寇众我寡,难与(之)持久。(《赤壁之战》)
例36 于是秦王不怿,为(赵王)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4. 省略介词。
例37 成妻纳钱(于)案上。(《促织》)
例38 古之圣人,其出(于)人也远矣。(《师说》)
例39 晋太原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例40 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以)百数。(《毛遂自荐》)
(四)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从短语的角度;一是从句式的角度。
从短语的角度来理解,宾语前置句中的宾语不是动宾短语的宾语,就是介宾短语的宾语。
例41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例42 何以战?(《曹刿论战》)
例41的"我"是动词"顾"的宾语。;例42的"何"是介词"以"的宾语。
从句式的角度来理解,要记住两句口诀:一是: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一是: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当然,口诀不能包容的,要另外记忆理解。
1.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43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例44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例43的"何"是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操"的宾语。例44的"谁" 是疑问代词,充当介词"与"的宾语。
2. 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45 先生……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中山狼传》)
例46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例45中的"之"是代词,是动词"知"的宾语。例46中的"之"也是代词,是动词"许"的宾语。
3. 用"之""之为"或"是"将宾语前置。
例47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例48 惟弈秋之为听。(《学弈》)
例49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o僖公五年》)
例47中的"句读"和"惑"分别是动词"知"和"解"的宾语,"之"起提宾的作用。例48中的"弈秋"是动词"听"的宾语,"之为"起提宾的作用。例49中的"德"是动词"辅"的宾语,"是"起提宾的作用。
4. 没有任何标志的宾语前置句。
例50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例51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例50中的"全石"是介词"以"的宾语。例51中的"仁义"是动词"施"的宾语。两个句子都没有任何提宾的标志。
(五) 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是一个短语概念。现代汉语的偏正结构短语,由中心词和定语构成,中心词在后,定语在前。文言定语后置则相反,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文言定语后置句,说的是在一个句子中有一个定语后置的偏正结构短语。定语后置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 以"者"为标志。
例52 郑人有欲买履者。(《郑人买履》)
例53 其人家有好女者。(《西门豹治邺》)
例52中的"人"是中心词,"有欲买履"是定语,"者"是标志。例53中的"人家" 是中心词,"有好女"是定语,"者"是标志。
2. 以"之"为标志
例54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惠之百亩。(《离骚》)
例55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例54中的"滋兰"和"惠"分别是中心词,"九畹"和"百亩"分别是定语。例55中的"爪牙"和"筋骨"分别是中心词,"利"和"强"分别是定语。
3. 以"……之……者"为标志。
例56 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冯婉贞》)
例57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粟一石。(《马说》)
例56中的"少年"是中心词,"精技击"是定语,"之"和"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例57中的"马"是中心词,"千里"是定语,"之"和"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4. 以"……而……者"为标志。
例58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例59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例58中的"缙绅"是中心词,"能不易其志"是定语,"而"和"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例59中的"民"是中心词,"无告(无依无靠)"是定语,"而"和"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5. 数量词作定语,定语后置。
例60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伐檀》)
例61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李将军列传》)
例60中的"禾"是中心词,"三百廛"是定语。例61中的"骑"是中心词,"数十"是定语。
6. 没有任何标志的定语后置句。
例62 兵精足用。(《赤壁之战》)
例63 梦啼妆泪红阑干。(《琵琶行》)
例62中"兵"是中心词,"精"是定语。例63中的"泪"是中心词,"红"是定语。
(六) 介词结构后置句
介宾结构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都是在谓语的前面充当状语,文言中的介宾结构短语如果充当状语,却在谓语后面的话,我们就称它为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 "以……"的形式。
例64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例65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例64中的"以当世之事"是介词结构,置于谓语"咨臣"之后充当状语。例65中的"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是介词结构,置于谓语"饰"之后充当状语。
2. "于……"的形式。
例66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例67 函封,燕王拜送于庭。(《荆轲刺秦王》)
例66中的"于孙将军"是介词结构,置于谓语"求救"之后充当状语。例67中的"于庭"是介词结构,置于谓语"拜送"之后充当状语。
(七) 主谓倒置句
主语和谓语的位置被倒置,起强调和突出谓语的作用。这种句式在文言中较为少见。
例68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例69 小人哉,樊须也!(《论语·子路》)
例68中的"甚"是谓语,"汝之不惠"是主语。例69中的"小人" 是谓语,"樊须"是主语。
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今王鼓乐于此
无所事事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如: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三、名词作状语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如: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相如廷斥之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如: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形容词用为名词时,形容词一般出现在句中宾语的位置上,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如: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
贵以近知远,以所见知所不见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
君将哀而生之乎
不及物动词未带宾语,但它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其他人或物发出的,这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另外,及物动词如果跟它的宾语之间不是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宾语不是动作的承受者,而是动作的实施者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
俯身散马蹄
再有,如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而此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也可断定它们活用成了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足以荣汝身
名词的使动用法可按“使宾语怎么样”这一关系来判断;如: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舍相如广成传舍
六、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如:
成以其小,劣之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一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名词用作动词有其一定的规律可言: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水) (《劝学》)
(2)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公子怒,欲鞭之。(鞭(名→动,鞭打)
(4)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 (《寡人之于国也》)
(6)驴不胜怒,蹄之。(蹄,用蹄子踢)
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7)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过秦论》)
(8)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
(9)晋军函岭,秦军氾南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判断等关系,那么其中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10)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 (《齐桓晋文之事》)
(11)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12)、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13)、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规律五:名词前后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接,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语文语法知识讲解~

主语:一个句子的发生动作的主体
谓语:一般是动词充当
宾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对象
举个例子~ 我吃饭
我是主语 吃是谓语 饭是宾语
定语:一般是形容词充当 修饰主语和宾语
状语:表时间、地点、状态、方位等等的限制补充的成分
补语:补充说明宾语的(好象是吧 记不清了)
举个例子~ 昨天晚上在饭馆里我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昨天晚上在饭馆里是状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一顿丰盛的是定语,晚餐作宾语。
(只能这么讲了,要不太复杂了说不清楚,以后多揣摩揣摩就自然会了!)
文言文句式~最重要是弄懂句子的意思,再看它和我们现在说的话有什么不同,在判断是定语后置还是宾语前置或是介词短语后置~
举个例子~
“忌不自信”
按字面意思讲是“邹忌不自己相信”但用现代人的话讲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所以它就是把宾语提前了,所以叫宾语前置,属于倒装句的一种。
“蚓无爪牙之利”
按字面意思讲是“蚯蚓没有爪子牙齿的锋利”但用现代人的话讲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所以是把定语放后面了 属于定语后置,也是倒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按字面意思讲是“着就是战胜别国在朝廷上”但用现代人的话讲是“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所以古语里是把介词短语也就是状语放在后面了,所以叫介词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也是倒装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者……也 一般都是判断句,表示对某一对象作出性质、身份、状态上的判断。所以上句是说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的人,表职能,所以是判断句。
“晋军函陵”
按字面意思讲是“晋国军队驻扎函陵(地名)” 实际上应该是“……驻扎(在)函陵” 它省略了介词“在” 所以是省略句。








语文语法知识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代词的语法特点: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表示否定:不、没;表示时间:刚、恰好;表示程度:很、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 而且、虽然 但是。
语法特点: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的、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2、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特点: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基本结构: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特点: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语法特点: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特点: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3、单句:
(1)、单句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3)、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 常用分析单句成分的符号见课本。
(4)、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
4、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1)、如何区分单、复句:①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②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③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④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单句)
(2)、复句的类型: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判断复句关系,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
“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
“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3)、二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组成主要有三种情况:单句+复句、复句+单句、复句+复句。划分步骤:先看有几个分句,着键是看有几个主谓结构;找准句子的第一层(找的方法:①找统领全句的关联词语。看关联词统领的范围,看关联词覆盖到哪儿。②从分句间的松紧关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层③复句中有分号的地方往往是第一层。)总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5、修改病句:
(1)、句子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定语中心语中心语残缺等。
(2)、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确的陈述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宾语表示的事物;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
(3)、语序不合理: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头,宾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头,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头,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
(4)、句式杂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使用一种句式。把两种说法,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往往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5)、前后表达不一致:在表达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内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另一种是前后情况的表达,互相矛盾。
(6)、其他情况:指代不明、误用词类、重复罗嗦、滥用否定词、用词不当。
6、修辞:
(1)、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反问
(2)、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①句子按用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陈述句是告诉别人一件事;疑问句是询问别人一件事;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或不做什么的句子;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的感情的句子。
②句式的转换: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句式转换应注意的问题:A、句式变换,只是换一种说法,换一种句式,不改变句子的原意;B、肯定句变否定句,一种方法是找反义词加“不”,还可以变双重否定句

主语:一个句子的发生动作的主体
谓语:一般是动词充当
宾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对象
举个例子~ 我吃饭
我是主语 吃是谓语 饭是宾语
定语:一般是形容词充当 修饰主语和宾语
状语:表时间、地点、状态、方位等等的限制补充的成分
补语:补充说明宾语的(好象是吧 记不清了)
举个例子~ 昨天晚上在饭馆里我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昨天晚上在饭馆里是状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一顿丰盛的是定语,晚餐作宾语。
(只能这么讲了,要不太复杂了说不清楚,以后多揣摩揣摩就自然会了!)
文言文句式~最重要是弄懂句子的意思,再看它和我们现在说的话有什么不同,在判断是定语后置还是宾语前置或是介词短语后置~
举个例子~
“忌不自信”
按字面意思讲是“邹忌不自己相信”但用现代人的话讲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所以它就是把宾语提前了,所以叫宾语前置,属于倒装句的一种。
“蚓无爪牙之利”
按字面意思讲是“蚯蚓没有爪子牙齿的锋利”但用现代人的话讲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所以是把定语放后面了 属于定语后置,也是倒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按字面意思讲是“着就是战胜别国在朝廷上”但用现代人的话讲是“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所以古语里是把介词短语也就是状语放在后面了,所以叫介词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也是倒装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者……也 一般都是判断句,表示对某一对象作出性质、身份、状态上的判断。所以上句是说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的人,表职能,所以是判断句。
“晋军函陵”
按字面意思讲是“晋国军队驻扎函陵(地名)” 实际上应该是“……驻扎(在)函陵” 它省略了介词“在” 所以是省略句。


以上是知道里另一个人的回答





语文语法知识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代词的语法特点: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表示否定:不、没;表示时间:刚、恰好;表示程度:很、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 而且、虽然 但是。
语法特点: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的、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2、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特点: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基本结构: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特点: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语法特点: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特点: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3、单句:
(1)、单句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3)、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 常用分析单句成分的符号见课本。
(4)、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
4、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1)、如何区分单、复句:①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②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③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④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单句)
(2)、复句的类型: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判断复句关系,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
“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
“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3)、二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组成主要有三种情况:单句+复句、复句+单句、复句+复句。划分步骤:先看有几个分句,着键是看有几个主谓结构;找准句子的第一层(找的方法:①找统领全句的关联词语。看关联词统领的范围,看关联词覆盖到哪儿。②从分句间的松紧关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层③复句中有分号的地方往往是第一层。)总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5、修改病句:
(1)、句子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定语中心语中心语残缺等。
(2)、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确的陈述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宾语表示的事物;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
(3)、语序不合理: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头,宾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头,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头,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
(4)、句式杂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使用一种句式。把两种说法,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往往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5)、前后表达不一致:在表达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内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另一种是前后情况的表达,互相矛盾。
(6)、其他情况:指代不明、误用词类、重复罗嗦、滥用否定词、用词不当。
6、修辞:
(1)、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反问
(2)、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①句子按用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陈述句是告诉别人一件事;疑问句是询问别人一件事;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或不做什么的句子;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的感情的句子。
②句式的转换: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句式转换应注意的问题:A、句式变换,只是换一种说法,换一种句式,不改变句子的原意;B、肯定句变否定句,一种方法是找反义词加“不”,还可以变双重否定句。

相关要点总结:

18274708414:有专门讲解语文主谓宾等词性的书吗
茅贾答:有的,原来有专门的高中语法讲座等书,这些年不流行了,也就没有出版机会了。不过大学教材《现代汉语》都是有专门的章节来讲述主谓宾这些语法知识的。推荐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的那本,最为流行。

18274708414:汉语教学的语文教学
茅贾答:1958年,两种教科书停用,恢复了语文课。《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继续使用,并且对部分高等学校的语法教学、语法研究产生了一定作用。根据多年使用的经验,吸收教师们反映的意见,1984年重新拟定了《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取代《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教学研究的新进展。1949年以来,语文教学的研究工作有了新的...

18274708414:什么是现代汉语?
茅贾答:现代汉语,我们这里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简介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现代汉语这门课程讲解的是狭义...

18274708414:小丰现代汉语广告语法辞典
茅贾答:总觉得没有连词就解释不好产品的逻辑关系,其实读者根本不在意你有没有说清楚,商家也不介意,说不清楚留点悬疑还更好,所有人都有好奇心,感兴趣了他们自然会去弄清楚,反倒比你直接说出来好。语文文法中,句子中里的所有词语依据其重要程度都是有等级的,其中主谓宾最重要,...

18274708414:语文怎么复习
茅贾答:以下是如何复习语文:1、复习语文不要盲目的去复习知识点,可以先梳理下自己的学习情况,哪些自己掌握了,哪些要重点复习,根据不同板块,发现重点题型、突出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抓好基础知识,强化主干知识,迅速提升解题能力。2、语文很多知识点靠背诵,比如文言文、古诗词等都需要死记硬背,所以需要...

18274708414:初中语文复习资料
茅贾答:初中语文复习资料 200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越多越好!要重点的啊...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越多越好!要重点的啊 展开  我来答 18个回答 #热议# 国际油价...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 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

18274708414:简述传统语文学的缺陷?
茅贾答:(2)片面性:传统语文学把古代文献中的书面语当做学习的榜样,而把现代人使用的口语看成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俚言俗语,不屑于研究,表现出明显的重古代轻现代、重书面语轻口语的倾向。(3)规范性语法:传统语文学制定的语法是以古代书面语为基础的,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而不考虑当代语言的发展变化,以古...

18274708414:初中语文为什么不讲语法?讲文言文中用到时总是用英语语法来论证,高手们...
茅贾答:2. 现在学生学英语,语法成为主要内容,中考,高考,大学4级,6级,托福,雅思,哪个不考语法?连小学的英语试卷中都充斥着语法题。可是中国人的语文教学,却从来不提语法,可能教育部的专家们认为语法没有用处,反正不懂中文语法的人也会说中文,美国的文盲说英文也很流利嘛。但是教外国人学中文的教材...

18274708414:为什么我觉得汉语口语甚至书面语言完全不讲语法
茅贾答:中文的语法的确很模糊。在一般的艺术,诗歌创作的时候,可能有独特的抽象的意境美。但是在科技,科学方面,汉语很不适合,我深有体会。1 ,英语很精确的,一个词,就有一个确定的意思,而汉语呢,有时候一个词,这个词由两个单字组成,但是常常其中的某一个字就可以完全的说明整个的意思。所以不同的...

18274708414: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与专业学科知识的关系
茅贾答:教学技能与专业学科知识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微观语文知识的讲解,如讲字词、语法、修辞、逻辑等。微观语文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扫清阅读时的文字障碍,提供写作所需的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细致、深入地看待事物、分析问题。同时,同义词、近义词的比较...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