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银矿物特征 矿石矿物及其主要特征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4.5.1 银矿物种及其特征

矿相学研究及电子探针试验表明,矿床中银矿物以独立银矿物为主,包括:螺状硫银矿、自然银、金银矿、银黝铜矿、硫银锡矿、浓红银矿、淡红银矿等,主要银矿物特征如下:

(1)螺状硫银矿(Ag2S)

螺状硫银矿的Ag含量为80.70%~87.37%,为矿石中主要的银矿物,是等轴辉银矿在179℃下的低温单斜变体。镜下反射色为浅蓝绿色(图4.53,图4.54),颗粒细小,粒径一般为20~50μm,呈微细脉状(图4.53,图4.55)、不规则他形粒状(图4.54)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或铁锰碳酸盐颗粒的裂隙及边缘充填交代,或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银颗粒的边缘以细小锥状集合体形式聚集分布(图4.56,图4.57,图4.58)。据电子探针分析(表4.10),平均含Ag 85.5%,S 12.76%,另有微量Te等。

图4.53 螺状硫银矿(Aka)呈微细脉状贯穿闪锌矿(Sp)晶体颗粒

图4.54 螺状硫银矿(Aka)呈不规则他形沿方铅矿(Gn)边缘和闪锌矿粒间分布

图4.55 螺状硫银矿(Aka)呈微细脉状交代闪锌矿(Sp),细脉两侧为方铅矿

图4.56 螺状硫银矿(Aka)呈锥状集合体分布于方铅矿(Gn)边缘

(2)自然银(Ag)

自然银的Ag含量为97.06%~99.76%,是矿石中另一主要的银矿物。镜下反射色为黄色、浅黄色(图4.59至图4.62),常见蓝、绿、紫、红、黄、褐等彩斑色(图4.63,图4.64),自然银由中心往边部,颜色由淡黄色、黄色,再到红、蓝绿,说明颗粒已经历氧化作用,颜色为风化色,边部风化比较强烈。自然银呈半自形—他形粒状、不规则状、片状,粒度通常在50~300μm之间,以80~150μm为主。通常呈细脉状充填在铁锰碳酸盐的裂隙中(图4.60,图4.61,图4.65,图4.66),或呈他形粒状分布于其他矿物粒间,或呈乳滴状与方铅矿、黄铜矿等共同产于闪锌矿中(图4.67),有时可见其包裹方铅矿(图4.67),自然银边缘常可见微细的螺状硫银矿(图4.67),个别自然银中含有金。据电子探针分析(表4.10),平均含Ag 98.52%,含微量Sn、Te。

图4.57 螺状硫银矿(Aka)呈锥状集合体形式分布于闪锌矿边缘(BSE)

图4.58 螺状硫银矿(Aka)呈锥状集合体分布于自然银颗粒周边(BSE)

图4.59 自然银(Slv)与方铅矿(Gn)共生充填铁锰碳酸盐(Fer)裂隙间

图4.60 自然银(Slv)呈细脉状充填铁锰碳酸盐(Fer)裂隙

图4.61 自然银(Slv)呈脉状填充铁锰碳酸盐(Fer)裂隙

图4.62 自然银(Slv)呈他形充填石英(Qtz)颗粒间,并包裹方铅矿(Gn)

图4.63 自然银(Slv)交代方铅矿(Gn)、闪锌矿 Sp)

图4.64 自然银(Slv)与黄铁矿(Py)共生分布于铁锰碳酸盐(Fer)颗粒间

图4.65 自然银(Slv)分布于铁锰碳酸盐(Fer)颗粒间

图4.66 自然银(Slv)与黄铁矿(Py)共生分布于铁锰碳酸盐(Fer)中

图4.67 自然银(Slv)呈乳滴状与方铅矿(Gn)、黄铜矿(Ccp)共同产于闪锌矿(Sp)中(BSE)

(3)金银矿(Ag,Au)

金银矿的Ag含量为57.89%~71.68%(通常,将Ag为0~15%的称为自然金,16%~50%的称为银金矿,51%~85%的为金银矿,86%~100%的为自然银)。反射色黄色、棕黄色(图4.68,图4.69),呈他形粒状或不规则状结构,粒度在100μm以内,以5~20μm为主。常与方铅矿共生或是赋存于闪锌矿粒间(图 4.70,图 4.71)。据电子探针分析(表 4.10),平均含 Ag 63.59%,Au 34.14%。

图4.68 金银矿(Kut)与方铅矿(Gn)共生呈微细脉状充填交代闪锌矿(Sp)

图4.69 金银矿(Kut)与方铅矿(Gn)共生分布于闪锌矿(Sp)粒间

图4.70 金银矿(Kut)分布于方铅矿(Gn)内部

图4.71 金银矿(Kut)分布于闪锌矿(Sp)颗粒间

(4)银黝铜矿(Ag6Cu4(Fe,Zn)2Sb4S13

银黝铜矿的Ag含量为17.41%~35.76%,它是黝铜矿的含银亚种,镜下反射色暗灰色,粒径5~15μm,大者可达50μm。主要为固溶体分离结构,绝大多数呈乳滴状分布在方铅矿中(图4.72),少数与黄铜矿形成连生体(图4.73)。据电子探针分析(表4.10),平均含 Ag 30.13%,S 22.48%,Sb 18.14%,Fe 8.95%,Cu 18.88%,Zn 1.44%。

图4.72 银黝铜矿(Frb)呈乳滴状固溶体分布于方铅矿(Gn)中

图4.73 银黝铜矿(Frb)与黄铜矿(Ccp)共生包裹于方铅矿(Gn)中

表4.10 银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及晶体化学式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测试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资源研究所电子探针实验室。

(5)硫银锡矿(Ag8SnS6

硫银锡矿的Ag含量为66.97%~73.72%,是矿石中微量的银矿物,镜下灰色略显蓝色调、浅灰色,呈不规则粒状、乳滴状,粒度以1~5μm为主,包裹于铁锰碳酸盐(图4.74)和闪锌矿(图4.75)内,或铁锰碳酸盐粒间(图4.76)。据电子探针分析(表4.10),平均含 Ag 69.77%,Sn 10.86%,S 17.35%。

图4.74 硫银锡矿(Can)呈细微粒状包裹于铁锰碳酸盐(Fer)内

图4.75 硫银锡矿(Can)包裹在闪锌矿(Sp)内

图4.76 自然银(Slv)、硫银锡矿(Can)呈他形粒状赋存于铁锰碳酸盐(Fer)粒间,微粒银黝铜矿(Frb)赋存自然银边缘或包裹其中

(6)浓红银矿/深红银矿(Ag3SbS3

浓红银矿的Ag含量为58.47%~59.82%,它是矿石中微量的银矿物。镜下反射色为淡蓝色,粒径10~20μm,绝大部分呈细小乳滴状、蠕虫状包裹体嵌布于闪锌矿和铁锰碳酸盐中(图4.77,图4.78)。据电子探针分析(表4.10),平均含Ag 59.31%,Sb 0.24%,S 17.27%。

(7)淡红银矿(Ag3[AsS3])

淡红银矿的Ag含量为66.64%,主要呈亚显微银矿物存在。以锥状或草丛状集合体的形式呈镶边结构交代方铅矿,或是赋存于铁锰碳酸盐裂隙中,少量散落于脉石矿物中。因颗粒极小(<1μm),能谱扫描发现存在含银矿物。

(8)存疑银矿物(样品ZK13602-2-7、ZK13602-2-8、ZK13602-2-9)

在电子探针测试的过程中发现一种银矿物,其主要成分为银、硫、铁和铜(表4.10)。此矿物李艺、覃朝科(1999)有提到,其化学成分:Ag 为13.12%,Cu 为31.28%,Fe 为27.42%,S 为28.32%,产于铅锌矿床中,与自然银、银黝铜矿等银矿物共生,主要产地为湖南横山岭。而刘德利等(2008)也提到了类似化学成分的矿物(表4.11),扫描电镜电子图像及能谱图显示其为黄铜矿中的独立银矿物,碲银矿呈乳滴状包裹于黄铜矿中。

在对ZK13602-2-7、ZK13602-2-8、ZK13602-2-9样品数据矫正后计算其晶体化学式为黄铜矿,故认为其可能为包裹于黄铜矿内的自然银。

图4.77 在闪锌矿(Sp)和铁锰碳酸盐(Fer)、石英(Qtz)的颗粒裂隙中赋存的被膜状深红银矿(Pyr)

图4.78 铁锰碳酸盐(Fer)和自然银(Slv)中赋存的细粒深红银矿(Pyr)

表4.11 官房铜矿床内碲银矿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结果 单位:%

(据刘德利等,2008)

4.5.2 银矿物赋存状态

银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见表4.10。各种银矿物中Ag 的含量为:自然银中Ag 平均含量为98.52%,螺状硫银矿中Ag平均含量为85.5%,硫银锡矿中Ag含量为69.77%,金银矿中Ag含量为63.59%,浓红银矿中Ag含量为59.31%,银黝铜矿中Ag含量为30.13%。螺状硫银矿、自然银及银黝铜矿中均检测出Au,以及平均Au含量为34.14%的金银矿的存在,说明Au在本区较为富集;在螺状硫银矿、金银矿、银黝铜矿、硫银锡矿中均检测出Cd,最高可达1.26%,反映了Cd在下鲍矿床的富集。

矿物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表明,下鲍矿床几乎所有金属硫化物(非银矿物)中含银量均接近零,方铅矿亦表现出同样的特征,类质同象银含量相当少,但在黄铁矿、黄铜矿中含有微量的银。矿床中方铅矿、闪锌矿以及铁锰碳酸盐粒间见少量不规则状棕黄色、蓝色或灰白色矿物,呈亚显微状(<0.5μm),能谱扫描发现含银量较高,说明亚显微银是本区银的一种赋存形式。在铁锰碳酸盐或金属硫化物中,发育大量螺状硫银矿和自然银,以及一些深红银矿、硫银锡矿等银矿物,粒度为1~200μm。与其他银矿床不同(周卫宁,1994),下鲍矿床中银主要以独立银矿物形式赋存。

银矿物的嵌布是指银矿物在矿石中的形态及其与其他矿物之间的接触关系。下鲍矿床银矿物主要表现为以下3种嵌布类型:

(1)包裹银

指银矿物被它种矿物所包裹,在磨矿过程中难以解离。自然银呈乳滴状产于闪锌矿中;金银矿呈粒状、片状包裹于闪锌矿中;银黝铜矿呈乳滴状分布在方铅矿中;浓红银矿呈细小乳滴状、蠕虫状包裹体嵌布于方铅矿、闪锌矿和铁锰碳酸盐中。

(2)粒间银

指矿物产在它种矿物晶粒之间,在磨矿过程中较易解离。螺状硫银矿呈微细脉状、他形粒状或细小锥状集合体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或铁锰碳酸盐颗粒边缘充填;自然银呈粒状、片状集合体分布于铁锰碳酸盐粒间或金属硫化物粒间;金银矿与方铅矿呈连晶分布于闪锌矿粒间;硫银锡矿呈他形粒状、不规则状分布于铁锰碳酸盐粒间;淡红银矿呈集合体状分布于铁锰碳酸盐粒间。

(3)裂隙银

指银矿物充填交代产在矿石裂隙中,这种银矿物在磨矿过程中最易解离。螺状硫银矿呈锥状集合体沿边交代方铅矿赋存于铁锰碳酸盐裂隙中或呈粒状、片状赋存于其他金属硫化物裂隙中;自然银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片状结构或与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呈连晶,充填于铁锰碳酸盐裂隙中;淡红银矿呈集合体状分布于铁锰碳酸盐裂隙或方铅矿裂隙中。

下鲍矿床银矿物平均含银量较高,银矿物中不可见银极少,以独立银矿物为主。螺状硫银矿和自然银主要呈粒间银分布于铁锰碳酸盐粒间和早期硫化物晶隙间或呈裂隙银赋存于铁锰碳酸盐裂隙中;金银矿呈不规则粒状与方铅矿共生或赋存于闪锌矿粒间;银黝铜矿大多数呈乳滴状分布在方铅矿中;硫银锡矿呈不规则粒状、乳滴状包裹于铁锰碳酸盐和闪锌矿内,或铁锰碳酸盐粒间;浓红银矿呈细小乳滴状、蠕虫状包裹体嵌布于方铅矿、闪锌矿和铁锰碳酸盐中;淡红银矿以锥状或草丛状集合体的形式呈镶边结构交代方铅矿,或是赋存于铁锰碳酸盐裂隙中。



矿石矿物及其主要特征~


(一)银矿床的特征
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形成不同的矿石建造,有不同类型银矿床的产出;具有层控性特征;很多重要的银矿床成因上与火山岩关系密切;银矿床在不同时代均有产出,但多分布于古生代和中—新生代;成矿物质来源具有深源性、多源性特点(朱裕生等,1997)。以银为主的独立的银矿床少,银和其他金属(Au、Cu、Pb、Zn等)伴生的矿床和含银的矿床多。银矿床成因多样,构造控制明显,矿体形态复杂,矿石类型多样。
(二)银矿床的分类
目前,银矿床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一般以成矿环境、容矿岩系、矿石类型、金属组合等。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银矿的分类进行了探讨(Jensen和Betman,1979;Graybeal等,1986;地矿部,1982;蒋志,孙书山,1984;丁华等,1987;杨舜金,1989;吴美德等,1991),现以地矿部、F.T.Graybeal等(1986)和吴美德等(1991)的分类为例说明:
1.地矿部
地矿部在1982年举行的银矿会议上,对银矿的分类进行了划分,首先划分为独立银矿床和伴生银矿床两类,再进一步分类:
(1)独立银矿床
分为产在海相火山岩系中的银矿床;产在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中的矿床;产在前寒武系变质岩破碎蚀变带中的矿床;产在碳酸盐岩中的热液矿床,产在碳酸盐岩、碎屑岩泥岩中的热液矿床;产于陆相砂岩中的矿床,产于其他岩石中脉状矿床。
(2)伴生银矿床
斑岩型铜矿床;岩浆熔离型铜镍矿床;热液型黄铁矿矿床;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床;铜钴共生矿床;层控铅锌矿床。
2.F.T.Graybeal等
F.T.Graybeal等(1986)以矿石类型和成因为分类依据,将银矿床分为:
(1)脉状银矿床
包括第三纪火山-侵入岩中的银矿和火山岩中的银-多金属矿脉、前寒武纪贝尔特超群中的银矿、Ag-Co-Ni矿脉、古生代—中生代的Ag-贱金属矿脉等。
(2)块状银矿床
包括碳酸盐岩交代型银矿床、火山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银矿床、沉积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矿床。
(3)浸染状银矿床
包括侵入-火山环境和沉积-成岩环境的浸染状银矿床。
3.吴美德等(1991)
吴美德等以成矿环境、容矿岩系、金属组合和典型矿床模型为依据进行分类,将银矿床分为7类:
(1)陆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容矿的银矿床。
(2)海相钙碱性—碱性火山岩、火山—沉积岩容矿的银矿床。
(3)碳酸盐岩、夕卡岩容矿的Ag-Pb-Zn交代型银矿床。
(4)变质岩、碎屑岩容矿Ag-Pb-Zn银矿床。
(5)前寒武纪火山岩、沉积岩、辉绿岩中的Ag-Co-Ni-Bi-As矿床。
(6)含铜砂页岩中的层状银矿床。
(7)伴生银矿床。
(三)银矿床的时空分布
1.银矿床的主要成矿期
银是分布最广的元素之一,多赋存于不同成因、不同时代的矿床中。世界上银矿主要形成时代为中—新生代、古生代、前寒武纪,其中中—新生代是银矿床最主要的成矿期。
在我国,统计表明,太古代和元古代中银的储量13%,主要为热液型Ag-Au矿床、热液型Ag-Pb-Zn矿床和夕卡岩型;古生代中银的储量占54%,主要为碳酸盐交代型Ag-Pb-Zn矿床和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矿床;中—新生代储量占33%,银矿床的形成主要与中酸性火山岩有关(吴美德等,1991)。
2.银矿床的矿化集中区
(1)环太平洋带
与火山—深成作用有关,包括黑矿型Ag-多金属矿床,脉状Ag-Au矿床,Ag-Au-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在西侧,银多与金和多金属共生和伴生;在东侧,沿科迪勒拉造山带分布银为主矿种的超大型银矿床。
(2)地中海带
大多数银矿床与第三纪火山岩密切相关,属Ag-Pb-Zn矿床,部分与深成岩有关,属Ag-Au矿床。在海西期为与黄铁矿型有关的银矿床。
(3)蒙古-鄂霍次克带
分布于中生代和古生代,为成分复杂的Ag多金属矿床,或Ag-Pb-Zn矿床等。
(4)现代大洋裂谷带
与洋中脊喷流成矿作用有关。

相关要点总结:

15389412296:金属矿物特征
祝倩答:他形粒状,以单矿物或集合体及复矿物形式存在,呈脉状、星点状、斑点状、团块状分布于矿石中。粒径以中细粒为主。闪锌矿部分与连生矿物呈规则毗连嵌镶,部分与连生矿物呈不规则的毗连和交代穿插、包裹、嵌镶,闪锌矿内常嵌布有方铅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毒砂、黄铜矿、银矿物等,或呈交代残留于方铅矿等交代矿物之中...

15389412296:金、银、铅锌矿床同位素特征
祝倩答:这些特征反映了矿物生长顺序基本上是符合晶格能降低的规律的,说明硫同位素的交换已达到平衡。 (二)铅同位素特征 据冀西北幔枝构造区已知成型的21个金、银多金属矿床共147件铅同位素数据统计(表3-3)表明:不论产于何种构造位置,不同矿种原生矿石铅同位素(平均值)十分接近。即206Pb/204Pb=16.31~17.54;207Pb/204...

15389412296:银金矿详细资料大全
祝倩答:类别 :天然合金 学科 :矿床学 产出 :中低温热液矿床 形态 :呈板状、薄片状 颜色 :浅黄到黄白色 晶系 :等轴晶系 矿物成分 :通常含银30%~40% 光泽 :强金属光泽 透明度 :不透明 解理 :无解理 硬度 :2~3 相对密度 :12.5~15.6 特性 :延展...

15389412296:油房西银铅锌多金属矿
祝倩答:银多金属矿体一般为隐伏状或半隐伏状,仅在山脊可见露头矿。银矿化很不均匀,地表银品位一般数克吨至数十克吨,最高315×10-6g/t,往深部银品位明显变富,最高可达2600×10-6g/t。银矿物一般呈独立矿物或包体形式存在,与铅、铜、黄铁矿关系密切,与锌关系不大。 三、矿区的围岩蚀变特征 根据野外及室内显微镜...

15389412296:银有哪些特征?
祝倩答:古时候,人们就知道用银确定盛牛奶等食物,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不变质。因为银子也会“溶解”于水,当食物同银碗接触以后,食物中的水就会使极微量的银变成银离子。银离子的杀菌能力相当强,每升水中只要有一千亿分之二克的银离子,就足以叫细菌一命呜呼了。银离子的杀菌功能,还可以用在消毒和外科救护...

15389412296:关于银的性质
祝倩答:银的特征氧化数为+1,其化学性质比铜差,常温下,甚至加热时也不与水和空气中的氧作用。但当空气中含有硫化氢时,银的表面会失去银白色的光泽,这是因为银和空气中的H2S化合成黑色Ag2S的缘故。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Ag + H2S + O2 = 2Ag2S + 2H2O 银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但银...

15389412296:矿石矿物及其主要特征
祝倩答:金属矿物:黄铁矿、黄铜矿、黝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银金矿、辉银矿、碲金矿、碲金银矿、碲银矿、褐铁矿、磁铁矿。金、银主要以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的形式存在。非金属矿物:石英、方解石、玉髓、蛋白石、冰长石、萤石、沸石、高岭石、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钠长石等。(二)主要矿物特征 黄铁矿:为...

15389412296:银矿石的品位和品级怎么划分的?
祝倩答:工业部门对某些矿产的某一工业类型,要求根据不同矿石(矿物)的有用、有害组分含量、或物理性能、或不同工业用途的要求等,划分的不同矿石等级。目前我国单一的银矿矿石边界品位为40克/吨;工业品位为80克/吨。可采厚度为1米。选冶后交易的银精矿一般分为1000克/吨、2000克/吨、3000克/吨等几个...

15389412296:与花岗岩浆作用有关的金银钨钼矿床
祝倩答:(1) 矿石矿物组成 各类型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毒矿,次为褐铁矿、赤铁矿、辉铋矿、泡铋矿、磁铁矿、黄铜矿等;贵金属矿物为自然金、金银矿、自然银、角银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透辉石、重晶石、蛇纹石,少量电气石、粘土、高岭土、葡萄石等。 主要金属矿物特征为: 黄铁矿:镜下...

15389412296:银子是和什么矿物质形成的
祝倩答:原来矿体的产状、矿物组分、结构构造,甚至品位等,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改造。虽然由于所经受的变质种类及程度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还是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①具有片状、片麻状或结晶粒状构造,原生的构造只作为残留体以变余构造保留下来。②在变质作用的过程中,由于脱水作用而产生的热液使成矿物质...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