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四川丰都为什么叫做鬼城呢?有什么来历吗? 丰都为什么被称为鬼城,有什么故事?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因为丰都鬼城以各种阴曹地府的建筑和造型而著名。

“鬼国幽都”之说由平都山而起,据《丰都县志》和晋人葛洪《神仙传》载,民间传云,汉代王方平、阴长生两方士曾于平都山修炼成仙,道家遂于此山设天师,并将其列为 “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后人附会“阴、王”为“阴王”(阴间之王),居所即为“鬼都”。

平都山亦渐附会为 “阴都”。唐代大诗人李白写就“下笑世上士,沉魂北丰都”诗句,更使鬼城之名远扬。

加上后来历代统治阶级的不断刻意渲染,历代文人、官吏通过小说、诗词、游记和碑文的描述,如《西游记》《聊斋志异》《说岳全传》《西洋记》等等。

因此一个比较全面的鬼城就在丰都形成了。它从虚幻到实物,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将佛教、道教、儒家学说以及中国鬼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将巴渝文化、中原文化和域外文化结合起来;将民间神话传说想象与现实结合起来;将建筑、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才形成天下闻名的“鬼城文化”。

扩展资料:

丰都被讹传为鬼城,最早的历史渊源,恐怕要从巴蜀氐羌部落第一代鬼帝--土伯住在“鬼国幽都”说起。

据有的历史学家考证,原住在甘肃南部天水一带,由于公元前第十世纪至前九世纪,中国的气候有一次大的变化,西周初年的气候是比较暖和的,但不久就恶化了。《竹书纪年》上记载周孝王时,长江的支流汉水,分别在公元前903年和897年有两次结冰,结冰之后,紧接着就是大旱。

这就表示,公元前第十世纪有一个寒冷期,大约延续了一至二个世纪,到春秋时期,气候才温暖起来。因为这个寒冷期,原住在陇南,分布在今天甘肃、陕西、四川交界处的氐族大举南迁。其中一支经汉水流域而下与巴部落结成了联盟。

今湖北襄阳有樊城,应是南迁中氐族樊姓中的一支。另一支经嘉陵江流域而下,迁到川北,川东北地区的“板盾蛮”,就包括了出于氐羌系的部落。

东至今天湖北、湘西;南至四川西部直至云南东北地区。巴人活动中心在殷商至春秋时代,主要活动于汉水流域,后因楚的侵逼才西迁入四川。进入四川后建立巴国,强盛之时,川东南、湘西皆为其南境。

古巴蜀氐羌部落又称为鬼族的两支部落,在长期的交往中,因皆信鬼巫,产生了一个共同信仰的原始宗教神—土伯,被称为巴蜀两族的第一代鬼帝,这位鬼帝住在幽都。

东汉高诱注《淮南子.坠形篇》称:“古之幽都在雁门以北。”一个“幽都”,一个“雁门以北”,就难以说清了,古有幽都在幽州,雁门指的是山西雁门关一带;然而巴蜀氐羌鬼族又不可能在北方,因此有人认为这个“雁门以北”是在今四川境内。

丰都古时曾作过巴蜀别都,后来即被传为“鬼国”的“幽都”。这个“鬼国幽都”大概就是说“鬼族的首都”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丰都鬼城



重庆丰都,谢谢

阴曹地府和十八层地狱,本来只是佛教典籍中所描述的死后世界,可是后来却被道教沿用,并为其说词寻得合理的根据。
在酆都城有一座景色优美的平都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四十五福地。根据东汉的《列仙传》和晋朝葛洪的《神仙传》书中所言,在汉代,曾有王方平和阴长生等人,弃官到此修道,最后终得道成仙,升天而去。
随著王方平、阴长生二位仙人的名声日盛,招引了不少仙人到此来拜访。如传说中的麻仙姑,就曾来拜访过王方平,可惜没遇上。直到现在还留有她住过的“仙姑岩”、“麻姑洞”等遗迹。
此外,吕洞宾也曾拜访过王方平和阴长生。
后来,“王、阴”二仙人被讹传为“阴王”,又误作为“阴间之王”,因此他们居住的地方——酆都,进而成为阎罗王所主宰的阴曹地府了。
东汉末年,五斗米教盛行于四川,而酆都在汉时属于巴郡,是早期道教的重镇之一。五斗米教因揉杂了许多巫术方面的东西而被称为“鬼道”,并将道中的巫师称为“鬼吏”。
于是,这种神仙人鬼混杂的道教信仰,促成了“鬼城”的形成。
因此,原来充满仙气的平都山渐渐渐地被鬼气所笼罩了,一大群的阴间鬼神纷纷涌进鬼国的京都——酆都,使这个地方成了阳间的阴曹地府。
鬼城之说日益普遍
后来,又加上《西游记》、《锺馗传》等小说的夸张渲染,酆都城是鬼城的说法越来越普遍,假的也成了真的。最后,成了真正的"鬼城"。
自宋朝以来,人们藉著自己心中对阴曹地府的揣想,在此处修筑了一套如冥府般的建筑,使酆都更成了名符其实的鬼城。

鬼城"丰都古为"巴子别都"。东汉和帝永元二年置县,素以"鬼国京都"、"阴曹地府"闻名于世,是传说中人类亡灵的归宿之地,集儒、佛、道民间文化于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宝库,被誉为中国"神曲之乡" 人类"灵魂之都"。
历 史
丰都原县城-名山镇,位于县境中部、长江北岸,名山、双桂山南麓,其地古称丰民洲,周时为“巴子别都”,自东汉建县以来,历为县治所在地,曾有三次短暂迁徒。明末连年争战,官署民舍被毁,清初,县官曾侨居高家镇;顺治十七年(1660),知县商起予在故城宣化门重建县衙。同治九年(1870)治所毁于长江洪水,十一年筑新城于傅家堡,县衙迁新城六口井;光绪三年(1877),知县陆镕复葺旧治,县属迁还。民国29年为避日机轰炸,县府迁麻柳嘴,两年后迁还原处。署址在今商业路,解放后为县人民政府驻地。
民国20年,县城始置名山镇,治所设于名山南麓八圣宫(今肉联厂)。民国29年,分上半城置平都镇,治所设于双桂山南麓巧圣宫(今社会福利院)。民国35年,名山、平都两镇并为五云镇,民国36年复置名山、平都两镇。1950年10月两镇并为城关镇,1951年9月改为城关区,1956年复改为城关镇,1980年7月复名山镇镇名,治所设于今中山路。
  古丰都城仅一条河街。明洪武四年(1371)知县桂仲拳时县暑东南向,较简朴,其后渐向名山、双桂山方向扩建街房;天顺四年(1460)知县柴广初建城恒、弘治年间,知县李毅、明绅重修城墙,高二丈,周长六百丈,设五座城门:东南为宣化门,东迎恩门(又名守智门),南会川门(又名管驿门),西阳和门(又名大西门),北屡丰门(又名北门)。另修东水门、西水门、小东门、小西门四道小门。清顺治、乾隆、嘉庆、咸丰、同治、光绪各时期都补修城墙,城内官署、民房、店铺、学校、庙宇逐年增多。
  民国初年,城内外修建房舍,但街道狭窄。民国18至20年,驻军陈兰亭设马路局,拆除城墙及部份民房拓宽街道,建成宽二丈多的三合泥平整路面。纪念碑至公园主街,宽四丈、近一华里、笔直。全城街道两旁植树整齐,房屋多砖木结构,一般是楼下开店,楼上住家。
  解放后,多层建筑逐年增多,除县镇各机关、商店、银行、中小学校外,还建有榨菜、酿造、罐头等厂,一般为钢筋水泥结构,地面磨石,有的门面嵌瓷砖。街道为水泥路面,街房呈块壮聚落,城内面积为0、92平方公里,形若关刀,横呈江畔。城西北有汽车站,每日有开往县内区乡及邻县垫江、石柱、涪陵等地班车;南环路、商业场、管驿门外,建有码头,西去涪陵52公里、重庆172公里,东至宜昌476公里、武汉1102公里,班船日夜可乘。名山镇现有人口二万余,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人 物

  要说清楚丰都被讹传为鬼城,最早的历史渊源,恐怕要从巴蜀氐羌部落第一代鬼帝--土伯住在“鬼国幽都”说起。
  巴蜀氐羌部落,据有的历史学家考证,原住在甘肃南部天水一带,由于公元前第十世纪至前九世纪,我国的气候有一次大的变化,西周初年的气候是比较暖和的,但不久就恶化了。《竹书纪年》上记载周孝王时,长江的支流汉水,分别在公元前903年和897年有两次结冰,结冰之后,紧接着就是大旱。这就表示,公元前第十世纪有一个寒冷期,大约延续了一至二个世纪,到春秋时期,气候才温暖起来。因为这个寒冷期,原住在陇南,分布在今天甘肃、陕西、四川交界处的氐族大举南迁。其中一支经汉水流域而下与巴部落结成了联盟。今湖北襄阳有樊城,应是南迁中氐族樊姓中的一支。另一支经嘉陵江流域而下,迁到川北,川东北地区的“板盾蛮”,就包括了出于氐羌系的部落。
  氐羌部落南迁,东至今天湖北、湘西;南至四川西部直至云南东北地区。
  巴人活动中心在殷商至春秋时代,主要活动于汉水流域,后因楚的侵逼才西迁入四川。进入四川后建立巴国,强盛之时,川东南、湘西皆为其南境。古巴蜀氐羌部落又称为鬼族的两支部落,在长期的交往中,因皆信鬼巫,产生了一个共同信仰的原始宗教神—土伯,被称为巴蜀两族的第一代鬼帝,这位鬼帝住在幽都。东汉高诱注《淮南子.坠形篇》称:“古之幽都在雁门以北。”一个“幽都”,一个“雁门以北”,就难以说清了,古有幽都在幽州,雁门指的是山西雁门关一带;然而巴蜀氐羌鬼族又不可能在北方,因此有人认为这个“雁门以北”是在今四川境内。丰都古时曾作过巴蜀别都,后来即被传为“鬼国”的“幽都”。这个“鬼国幽都”大概就是说“鬼族的首都”吧。
  鬼族信巫。肯定有巫术;鬼族有原始宗教,肯定要树立一个神,这个神就是第一代鬼帝,土伯就这样在古丰都大地上被传为第一神。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不过后来张道陵在四川创立的“五斗米道”又称“鬼道”,张天师又吸收低羌部落的巫术作为他驱鬼治病的法术;后来道教又封酆都为游治之一,其间与巴蜀第一代鬼帝被传为住在古酆都是有内在联系的。

丰都自助游攻略
从朝天门坐车出发。经过长寿—涪陵—丰都。差不多三个多小时就到了,重庆到涪陵这一段为全高速路,涪陵到丰都为二级公路,路费差不多是60块钱左右吧,你还可以直接坐船到丰都,在船上还可以悠闲的赏赏一路的江景,到达丰都后,那就看你们怎么玩了,首先肯定要去玩的就是鬼城名山了噻,那里面的好玩的东西可多了,门票嘛,不是很贵,80块钱,保证你玩得很满意的。到了晚上嘛,去新县城那边住,那边的宾馆一晚上也不贵,那个算得上是星级的宏声宾馆一晚也就170左右,如果你觉得高了,也有便宜的,一晚50块钱,电视、浴室,空调也都有的,保证你住得安心,吃得放心。
到了第二天嘛,你就去丰都新县城转一圈,现在这新修的新县城呀,差不多跟重庆的主城区一样吧,看看这个三峡移民库区的人民们把他们的家乡建设得这么的漂亮。不难感叹三峡移民真伟大啊!转玩后,你还不得不去一个地方哦,那就是著名的雪玉洞啦,那个地方呀,简直就是人间的天堂,大自然巧夺天工的雕塑呀。
转录朱德前辈的一首名诗,与孤藤子网友共勉:
朱德同志游七星岩时,作诗赞颂:
七星降人间,仙姿实可攀.久居高要地,仍是发冲冠.
开心才见胆,破腹任人钻.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
有人说:人生的高度是参照于他/她的气度的,很有道理.

丰都为什么被称为鬼城,有什么故事?~

阴曹地府的另外一个名字叫酆都,和丰都县的“丰都”同音,而且“丰都”字的繁体是“丰都”因此便有鬼城之称。



另外还有一个传说,对丰都和鬼神文化发生联系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传说汉朝时期,有两个人阴长生和王方平,此二人用现在的话说叫看破红尘,于是开始在丰都名山潜心修炼,后来都修成正果成了仙。人们口口相传,将阴、王二位慢慢讹传为“阴王”,这可了不得了。阴、王二位被人们合体成了阴间之王,也就是阎罗王。

然后经过一个个不同的朝代,丰都名山各种和鬼神有关的雕像等事物就越来越多,鬼文化的氛围就越来越浓,以至于后来就有了“鬼城”的称呼。结果到了明朝时期,丰都(丰都)最终改名成了酆都。新中国成立以后,破除迷信,又将酆都改名为丰都。

丰都处于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地带,四川盆地自古被成为“天府之国”,丰都县境跨长江两岸,由一系列平行的褶皱山系构成,典型的 “四山夹三槽”的地形,有长江之水的滋润,历史上丰都确实也是物产富足,是有资格叫“丰都”的。

丰都县位於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地处长江上游,全县幅员面积2910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人。丰都是一座依山面水的古城,春秋时称“巴子别都”,东汉和帝永元二年从枳县划出单独设县,定名为“丰都县”,至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 丰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城,是中国最有特色,最有名气的历史文化小镇,以其作为阴曹地府所在的丰富的鬼文化而蜚生古今中外。这裏流传著许多鬼神传说,《西游记》、《聊斋志异》、《说岳全传》、《钟馗传》等许多中外文学名著对“鬼城”丰都均有生动描述,颇富传奇色彩。 丰都县境内主要景观有:丰都名山、双桂山、“鬼国神宫”、“阴司街”,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鬼神文化人文景观,也是西南地区最壮观的动态人文景观,这裏还有建筑奇特壮观,密集程度大,时代跨度大、文化价值高,在全国实属罕见的汇南汉墓群;有正在施工建设中的树人大鬼石刻,还有低海拨(海拨380-520米)的四坪森林公园,有三抚原始林场,龙河风景区(溶洞、漂流)等自然景观 汉唐以来,丰都县的名山就被称为“鬼城”,从那时起,丰都这座长江北岸上的小县城,以其神秘的面貌和众多的传说名扬天下,成为长江黄金旅游线上一处饱含中国文化内涵的风景名胜,引人探幽。历代骚人名士,羽流迁客纷至沓来,登山揽胜,游览题吟,在“鬼城”中留下了层层足迹和厚重的历史文化。 在丰都“鬼城”旅游,导游一定会给你介绍两个人,因为在把丰都称为“鬼城”的众多传说中,他们功不可没。 这两人一个叫阴长生,一个叫王方平,相传从汉代起,他们曾先后在丰都县城东北角的平都山也就是今天的名山修道成仙,白日飞升。到了唐代,有人误将“阴”和“王”两人的姓连在一起,成为“阴王”,再讹传为“阴间之王”,于是丰都就成了“阴曹地府”。 下笑世上士 沉魂北丰都 这是诗人李白游览丰都名山“鬼城”之后留下的诗句。 如今,李白的诗句成了丰都名山“鬼城”的一幅名联。向世上之人昭示一个关于生与死、来与去的人生道理。 丰都名山林木幽胜,风景如画。古木掩蔽的翠绿丛中,石径曲回,庙宇重叠。历朝历代的人们在沧桑的岁月积淀中,凭着丰富的想象和心中的奢望在名山之上,日积月累修建了阴阳界、奈河桥、十八层地狱等众多的景点,并根据道、佛、儒教的学说,塑造了大量的人、鬼、神的形象,同时把人世间原有的机构和设施一一搬到了阴间,构建了自身想象中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阴间政府”,充分发挥“阴间政府”的职能,把人不能在阳间实现的愿望和理想以及种种恩怨都放到阴间解决,用自己心中的理想鬼神去惩恶扬善,使理想的鬼神成为人们生存的精神支柱。因为在他们心中相信善恶之人是存在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 传统中国迷信颇多,传说人死之后阴魂不散,都要到长江北岸的丰都“鬼城”这个地方来报到,在这里接受“阎罗天子”的审判,判定功罪善恶,安排来世去向。这些游动的亡魂手持盖有“阴司”、“城隍”、“丰都县府”三枚大印的“路引”(通行证),匆匆赶到丰都“鬼城”转世升天,不敢耽搁,否则来迟一步就会成为孤魂野鬼,永无宁日。 奈河桥是丰都鬼城中一个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地方。 它位于丰都名山寥阳殿前,由三座大小、形制完全相同的石拱桥并列而成。桥面窄小,青石铺砌,略成弧形,每次只能行走一人。桥的两侧石栏雕花,桥下为一方池塘。桥头设有关卡,由阴间厉鬼日游神和夜游神昼夜把守。 民间传说,奈河桥是人死之后,到阴间报道的必往之路。如果人活着的时候品行端正、行善积德,那么就有神灵保佑平安过桥;如果人活着的时候品行恶劣、行恶积怨,那么亡魂就会打入桥下血河,被池中铜蛇铁狗狂咬。《丰都宗教习俗调查》一书对此有过这样的描述: “桥分三层(或三座),善人的亡魂可以安全地通过上层的桥;善恶兼半者的亡魂可以通过中间的桥;恶人的亡魂则过下层的桥”。恶人过桥时,都会被守桥的历鬼识破拦住,并推往桥下“波涛翻滚、血水横流、腥风扑面、尸骨满布”的血河。 很多来丰都名山“鬼城”旅游的游客喜欢从桥上顺利走过。认为走过此桥,死后就能免受再过奈河桥之苦。于是,他们在过桥之前烧香化纸,施舍钱物,愿神能庇护。而庙里僧尼更是生财有道,故意在青石桥面上泼上桐油,使过桥香客行步艰难,常常滑倒,诚惶诚恐,这样一来,奈河桥也就多了神话的色彩。 奈河桥是名山“鬼城”中的难得的一处古迹,建于明代,距离今天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奈河”在佛教中是地狱里的河名。把奈河桥编撰成故事,旨在教化活着的人多做好事、行善积德、造福人类,来世方能转世升天。 古人这种因果报应的思想早已不足为训,但是作为名胜古迹和宗教文物来观赏,丰都“鬼城”却是其它寺庙所不能替代的。如果你来丰都旅游,不妨去名山“鬼城”走走这座奈河桥。 1 回答者: 小松博客 - 首席执行官 十六级

相关要点总结:

13061157795:丰都县为什么被称为“鬼城”?
沙柱答:1、丰都县为什么被称为“鬼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阴、王成仙之说,这是丰都最广为流传的说法。传说在汉朝时候,有两位方士,一位叫阴长生,是刘肇皇后的曾祖父;一位叫王方平,官至朝中散大夫。他们因不满社会现状,双双先后来丰都修炼,于魏青龙初年,成仙而去。后来到了唐朝,他们二人被...

13061157795:为什么叫酆都城为“鬼城”?
沙柱答:然后经过一个个不同的朝代,丰都名山各种和鬼神有关的雕像等事物就越来越多,鬼文化的氛围就越来越浓,以至于后来就有了“鬼城”的称呼。结果到了明朝时期,丰都(丰都)最终改名成了酆都。新中国成立以后,破除迷信,又将酆都改名为丰都。鬼城以各种阴曹地府的建筑和造型而著名。鬼城内有哼哈祠、天子殿...

13061157795:丰都为什么被称为鬼城?具体有什么故事?
沙柱答:丰都被称为鬼城——“鬼国幽都”是由平都山而起,据《丰都县志》和晋人葛洪 《神仙传》载,民间传云,汉代王方平、阴长生两方士曾于平都山修炼成仙,道家遂于此山设天师,并将其列为 “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后人附会“阴、王”为“阴王”,阴间之王居所即为“鬼都”。平都山亦渐附会为...

13061157795:酆都为什么被称为是鬼城?
沙柱答:丰都鬼城的由来:东汉末年,道教早期形态五斗米教流行于四川,酆都是当时的道教重镇之一。四川自古巫文化发达,五斗米教更是因为与巫术多有结合,在当时被称为“鬼道”五斗米教的道士也被称为“鬼吏”。随着时间的流转,鬼文化不断在民间浸淫,本是仙境的酆都的鬼气越来越浓厚,最终成了“鬼城”。宋代...

13061157795:丰都为什么被称为鬼城
沙柱答:而且“丰都”字的繁体是“丰都”,同音又形似,这为丰都和鬼神文化的挂钩提供了一些外在的条件。然后经过一个个不同的朝代,丰都名山各种和鬼神有关的雕像等事物就越来越多,鬼文化的氛围就越来越浓,以至于后来就有了“鬼城”的称呼。丰都景区简介 丰都名山 丰都名山为国家AAAA级景区,由名山风景名胜区...

13061157795:丰都鬼城的由来
沙柱答:丰都鬼城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鬼城要建在丰都呢?关于鬼城的形成原因,说法非常的多,但总的说起来,一共有四点:一是道教之说。在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吸收了不少巫术,成为后来的“鬼教”。公元198年,他的孙子张鲁在丰都设立道教“平都治”,这里遂成为了道教的传教中心。后来,...

13061157795:丰都为什么被叫做鬼城
沙柱答:丰都 鬼城 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地处三峡库区和重庆市版图轴心,扼长江黄金水道要冲 丰都被传为 鬼城 鬼国 名山被称作 幽都 鬼府 ,由来甚久,传说颇多 据 丰都县志 记载,相传汉代道教信徒王方平阴长生在名山修炼成仙 ,于此设天师治 后来,这里成为道教 三十六洞天 , 七十二福地 之一 宗教信徒将传说中...

13061157795:丰都鬼城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沙柱答:丰都鬼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地处长江上游。是七里的故乡。它是一 座依山面水的古城,春秋时称“巴子别都”,它是从重庆顺游长江三峡的第一个旅游景区。“鬼城”,顾名思义,必有鬼神出没,恐怖之极。从重庆顺长江而下,丰都鬼城隐匿在岸边山峦中,更添一份神秘与阴森。丰都鬼城素以“鬼国京都”...

13061157795:为什么说丰都是鬼城?
沙柱答:4、阴、王成仙之说。这是丰都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早在公元270年左右,晋人葛洪在其《神仙传》中就有关阴、王成仙的说法。传说在汉朝时候,有两位方士,一位叫阴长生,是刘肇皇后的曾祖父;一位叫王方平,官至朝中散大夫。他们因不满社会现状,双双先后来丰都修炼,于魏青龙初年,成仙而去。后来到了...

13061157795:简要说明一下丰都鬼城是如何形成的~~~
沙柱答:东汉高诱注《淮南子.坠形篇》称:“古之幽都在雁门以北。”一个“幽都”,一个“雁门以北”,就难以说清了,古有幽都在幽州,雁门指的是山西雁门关一带;然而巴蜀氐羌鬼族又不可能在北方,因此有人认为这个“雁门以北”是在今四川境内。丰都古时曾作过巴蜀别都,后来即被传为“鬼国”的“幽都”...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