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银矿的银矿物 银的矿产分布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含银矿物有200多种,其中银为主要元素的银矿物和含银矿物有60余种,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作为白银生产的主要原料有12种:自然银(Ag)、银金矿(AgAu)、辉银矿(Ag2S)、深红银矿(Ag3SbS3)、深红银矿(Ag3AsS3)、角银矿(AgCl)、脆银矿(Ag2SbS3)、锑银矿(Ag3Sb)、硒银矿(Ag3Se)、碲银矿(Ag2Te)、锌锑方辉银矿(5Ag2Sb2S3)、硫锑铜银矿(8(AgCu)SSb2S3)。
银属铜型离子,亲硫,极化能力强。在自然界中常以自然银、硫化物、硫盐等形式存在,因其离子半径较大,又能与巨大的阴离子Se和Te形成硒化物和碲化物。但它通常最喜欢潜藏在方铅矿中,或作机械混入,或作类质同象潜晶。其次是赋存于自然金、黝铜矿、黄铜矿、闪锌矿等矿物中。因此在铅锌矿、铜矿、金矿开采、冶炼过程中往往也可回收银。
在内生作用中,银在热液阶段才趋于高度集中,富集成银(金)或各种含银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在表生条件下,银的硫化物可形成具有一定溶解性、易溶于水的Ag2SO4,在氧化带下部形成次生富集体;在沉积作用中,银常与铜、金、铀、铅、锌或钒、磷等一起迁移,沉淀于砂岩、粘土页岩和碳酸盐岩类岩石中,当其达到一定程度的富集,可形成沉积型或层控型银矿床;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中呈细分散状态的银,经变质热液的萃取与活化迁移,在适当的地质条件下可富集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新矿床,或者使原矿体叠加富化。
自然界银矿物或含银矿物种类繁多,它们又可在不同的地质作用阶段形成,因此这些银矿物常分布在不同的矿相中,甚至好几种银矿物赋存于同一矿石之中,它们除独立呈粗粒单晶存在,嵌布于脉石矿物中外,还有与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呈细微的连晶出现,也有呈分散状态赋存于上述矿物之中。银矿物分布的这种特点,给设计较理想的选矿工艺与流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对银矿物与共生矿物进行工艺学研究,对银的最佳回收意义重大。
长期以来,大量纯度较高的银用于制造银币和装饰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银已由传统的货币和首饰工艺品方面的消费,逐渐转移到工业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领域。
1.影视和照相行业
在影视和照相行业中,由于银的卤盐(溴化银、氯化银、碘化银)硝酸银具有对光特别敏感的特性,因此可用来制作电影、电视和照相所需要的黑白与彩色胶片、底片、晒相和印相纸、印刷制版用的感光胶片。医疗与工业探伤用的X光胶片和航空测绘、天文宇宙探索与国防科学研究等使用的各种特殊感光材料。
2. 其他行业
在机电和电气工业方面,银主要以纯金属、银合金的形式用作电接触材料、电阻材料、钎焊料、测温材料和厚膜浆料等。如银铜、银镉、银镍等合金制作的电触头,可以消除一般金属的消耗变形、接触电阻及粘接等弊病;银钨、银钼、银铁合金等制作的低压功率开关、起重开关、重负荷的继电器与电接点材料可广泛用于交通、冶金、自动化和航空航天等尖端工业;在厚膜工艺中,银浆料使用最早,导电最好,与陶瓷的附着力又强。在石油化工方面,银主要以Ag/Al2O3、KBr-Ag-Al2O3、Au-Ag网等催化剂用于化学反应。
医疗卫生事业中,银金、银汞、银锡合金等为重要的牙科材料;银泊丹、镇心丸具有定志养神、安脏之功用;银纱布、药棉可医治恶性溃疡;银线、银片是固定碎骨与修补颅骨破洞的非常材料。银盐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银器皿具有特殊的作用。
在农业气象上,碘化银用于人工降雨。在能源利用上,将银涂在巨大的弧形玻璃镜面上,可聚集阳光,将其转变成热能和电能。银锌、银镉电池比普通电池强20倍以上。此外,银敷玻璃窗户可以防止紫外线通过,能节省空调设备的能耗和费用。 由于中国在80年代以前,独立银矿床发现不多,大部分银是为有色贱金属矿的伴(共)生组分,在勘查主矿产时顺带进行评价,当含银量大于5~10g/t时,就给予计算储量。若银的选冶性能较优,在铜和金矿中有时降低至1g/t,铅锌矿中为2g/t。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银矿地质工作得到加强,80年代以来,相继找到一批以银为主的矿床,根据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对银矿床的工业指标、规定如下:边界品位A40~50g/t,工业品位Ag100~120g/t,矿床平均品位Ag140~150g/t,可采厚度0.8~1m,夹石剔涂厚度≥2~4m。 中国银矿的地质工作始于本世纪初地质调查所成立之后,截金矿银矿全套选矿设备
止1949年,中国只有十几处含银量高的铅锌生产矿区(如水口山、柴河、澜沧等)进行了浅部的银矿储量概算。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在对有色金属矿床进行大规模勘探的同时,对伴(共)生银矿开展了综合评价。60年代后期逐步加强了独立银矿的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至70年代末有7处大、中型银矿产地(山东十里堡、浙江银坑山、湖北银洞沟、陕西银硐子、河南破山、广东庞西洞、广西金山)经勘探转入工业评价。近40年来,中国银矿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国已有26个省、市、区找到了工业银矿床,现建成生产和综合回收白银的矿山与冶炼企业有200多个。 截至1996年底,中国已探明银矿区569处,分布于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银的保有储量达到116516t,其中A+B+C级储量占23.6%,为27519t。与1985年相比,银的保有储量翻了一番。
中国已探明的银矿储量分为二部分,一部分是银品位达到工业指标具有独立开采价值的银矿储量,另一部分是指银品位低于工业指标,随主元素开采而顺便综合回收的伴生银矿储量。80年代以来,银矿储量增长较快,由1985年占总储量的18.4%到1995年占到总储量的42%;伴生银矿储量相对增长较慢。
据美国矿业局出版的《MineralCommoditySummaries,1996》报道,全世界银矿总储量为28万t,储量基础42万t,主要分布在美国(储量3.1万t、储量基础7.2万t)、加拿大(储量3.7万t、储量基础4.7万t)、墨西哥(储量3.7万t、储量基础4万t)、秘鲁(储量2.5万t、储量基础3.7万t)和澳大利亚(储量2.9万t、储量基础3.3万t)。如果以中国其独立开采银矿储量和这些国家的储量基础相比,中国居美国、加拿大之后,位居世界第三。 产地分布广泛,储量相对集中  
全国已探明有储量的产地有569处,分布在27个省、市、自治区。储量在万t以上的省有江西、云南、广东;储量在10000~5000t的省(区)有内蒙古、广西、湖北、甘肃。这7个省(区)的储量占了全国总保有储量的60.7%。其余20个省、市、自治区的储量只占全国总储量的39.3%。
贫矿多,富矿少,伴生银资源丰富,产地多,但贫矿多,富矿少
中国伴生银资源丰富,1995年,保有储量66146t,占当年银总保有储量的58%,尚有一部分矿区未进行银的分析或未计算储量,伴生银矿储量实际上应更多些。全国除宁夏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伴生银产地。伴生银矿储量和产地以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和云南为最多。但是中国伴生银矿富矿少,贫矿多,银品位大于50g/t的富伴生银矿只占伴生银矿储量的1/4左右,而银品位小于50g/t的贫伴生银矿储量却占伴生银矿总储量的3/4。
大、中型产地少,占有的储量多;大、中型产地少,占有的储量多;小型产地多,占有的储量少
据1992年的资料分析,中国以银为主要开采对象的银矿,大型产地12处,中型产地40处,大、中型产地占有的储量占该类银矿储量的95%;小型产地29处,占有的储量只占5%左右。伴生银矿大型产地14处,中型产地73处,大、中型产地占有的伴生银矿储量占伴生银矿总储量的79%,而小型产地有271处,占有的伴生银矿储量只占伴生银矿总储量的21%。
银多与铅锌共生或伴生
中国共生银矿以银铅锌矿为多,其保有储量占银矿储量的64.3%。伴生银矿主要产在铅锌矿(占伴生银矿储量的44%)和铜矿(占伴生银矿储量的31.6%)中。与银共生或伴生的除了铅锌和铜外,还有锡矿、金矿,以及多金属矿等。
一种银矿。化学成分为Ag3AsS3、晶体属三方晶系的硫盐矿物。又名硫砷银矿。英文名来源于法国化学家J.-L.普鲁斯特(J.-L.Proust)的姓氏。
淡红银矿呈鲜红色,条痕也是鲜红色,在光线下颜色变暗。半透明到不透明,金刚光泽到半金属光泽。其表面因易氧化而常被暗黑色的薄膜所覆盖,粉末呈砖红色。摩氏硬度2~2.5,比重5.57~5.64,清楚菱面体解理,断口贝壳状至参差状。溶于硝酸,易熔。晶体的两端不对称,呈异极形的短柱状;通常呈粒状和块状产出。晶体柱状、菱面体和偏三角面体。也以块状或致密状集合体产出。
淡红银矿是热液成因的矿物。通常都与其他银矿物一起产出,作为银矿石利用。与多种矿物伴生于热液矿脉,如黝铜矿和砷黝铜矿,以及一些硫化物,如方铅矿,还有石英。中国辽宁、江西、青海、广东等省的铅锌银矿床中均有淡红银矿。美观的大晶体发现于智利的查纳西约。墨西哥、玻利维亚、德国有著名产地。淡红银矿除作为提炼银的矿物原料外,其单晶体可用作激光材料。
银矿湾(又写作银矿湾)是香港一个海湾,银矿湾酒店
位于新界大屿山东南部梅窝一带。该处的银矿湾泳滩宽阔且较浅,为香港著名的海滩之一。银矿湾因位于附近山上的银矿洞而得名,该洞曾出产白银,约于19世纪末期开采,后因矿石含银量过低而停止生产,只留下洞穴遗迹给游人怀缅。
邻近景点:银矿瀑布(银矿湾瀑布公园)



银的主要矿产资源种类有:自然银(Ag)、银金矿(AgAu)、辉银矿(Ag2S)、深红银矿(Ag3SbS3)、淡红银矿(Ag3ASS3)、角银矿(AgCe)、脆银矿(Ag2SbS3)、锑银矿(Ag3Sb)、硒银矿(Ag3Se)、碲银矿(Ag2Te)、锌锑方辉银矿(5Ag2Sb2S3)、硫锑铜银矿(8(AgCu)SSb2S3)。

银的矿产分布~

目前已知银以主要元素、次要元素和不定量形式存在的银矿物和含银矿物有200多种,其中以银为主要元素的银矿物和含银矿物有60余种,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作为白银生产的主要原料有12种:自然银(Ag)、银金矿(AgAu)、辉银矿(Ag2S)、深红银矿(Ag3SbS3)、淡红银矿(Ag3ASS3)、角银矿(AgCl)、脆银矿(Ag2SbS3)、锑银矿(Ag3Sb)、硒银矿(Ag3Se)、碲银矿(Ag2Te)、锌锑方辉银矿(5Ag2Sb2S3)、硫锑铜银矿(8(AgCu)SSb2S3)。 中国是银矿资源中等丰度的国家。总保有储量银11.65万吨,居世界第六位。我国银矿分布较广,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均有产出,探明储量的矿区有569处,以江西银储量为最多,占全国的15.5%;其次为云南、内蒙古、广西、湖北、甘肃等省(区)银资源亦较丰富。银矿成矿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80%的银是与其他金属,特别是与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共生或伴生在一起。我国重要的银矿区有江西贵溪冷水坑、广东凡口、湖北竹山、辽宁凤城、吉林四平、陕西柞水、甘肃白银、河南桐柏银矿等。矿床类型有火山-沉积型、沉积型、变质型、侵入岩型、沉积改造型等几种,以火山-沉积型和变质型为最重要。从成矿时代分析,除太古宙和新生代没有发现具工业意义的银矿床外,自元古宙到中生代都有大中型银矿床产出,其中以中生代形成的银矿最多。中国银矿储量按照大区,以中南区为最多,占总保有储量的29.5%,其次是华东区,占26.7%;西南区,占15.6%;华北区,占13.3%;西北区,占10.2%;最少的是东北区,只占4.7%。从省区来看,保有储量最多的是江西,为18016t,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15.5%;其次是云南,为13190t,占11.3%;广东,为10978t,占9.4%;内蒙古为8864t,占7.6%;广西为7708t,占6.6%;湖北为6867t,占5.9%;甘肃为5126t,占4.4%,以上7个省(区)储量合计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60.7%。

4.5.1 银矿物种及其特征
矿相学研究及电子探针试验表明,矿床中银矿物以独立银矿物为主,包括:螺状硫银矿、自然银、金银矿、银黝铜矿、硫银锡矿、浓红银矿、淡红银矿等,主要银矿物特征如下:
(1)螺状硫银矿(Ag2S)
螺状硫银矿的Ag含量为80.70%~87.37%,为矿石中主要的银矿物,是等轴辉银矿在179℃下的低温单斜变体。镜下反射色为浅蓝绿色(图4.53,图4.54),颗粒细小,粒径一般为20~50μm,呈微细脉状(图4.53,图4.55)、不规则他形粒状(图4.54)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或铁锰碳酸盐颗粒的裂隙及边缘充填交代,或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银颗粒的边缘以细小锥状集合体形式聚集分布(图4.56,图4.57,图4.58)。据电子探针分析(表4.10),平均含Ag 85.5%,S 12.76%,另有微量Te等。

图4.53 螺状硫银矿(Aka)呈微细脉状贯穿闪锌矿(Sp)晶体颗粒


图4.54 螺状硫银矿(Aka)呈不规则他形沿方铅矿(Gn)边缘和闪锌矿粒间分布


图4.55 螺状硫银矿(Aka)呈微细脉状交代闪锌矿(Sp),细脉两侧为方铅矿


图4.56 螺状硫银矿(Aka)呈锥状集合体分布于方铅矿(Gn)边缘

(2)自然银(Ag)
自然银的Ag含量为97.06%~99.76%,是矿石中另一主要的银矿物。镜下反射色为黄色、浅黄色(图4.59至图4.62),常见蓝、绿、紫、红、黄、褐等彩斑色(图4.63,图4.64),自然银由中心往边部,颜色由淡黄色、黄色,再到红、蓝绿,说明颗粒已经历氧化作用,颜色为风化色,边部风化比较强烈。自然银呈半自形—他形粒状、不规则状、片状,粒度通常在50~300μm之间,以80~150μm为主。通常呈细脉状充填在铁锰碳酸盐的裂隙中(图4.60,图4.61,图4.65,图4.66),或呈他形粒状分布于其他矿物粒间,或呈乳滴状与方铅矿、黄铜矿等共同产于闪锌矿中(图4.67),有时可见其包裹方铅矿(图4.67),自然银边缘常可见微细的螺状硫银矿(图4.67),个别自然银中含有金。据电子探针分析(表4.10),平均含Ag 98.52%,含微量Sn、Te。

图4.57 螺状硫银矿(Aka)呈锥状集合体形式分布于闪锌矿边缘(BSE)


图4.58 螺状硫银矿(Aka)呈锥状集合体分布于自然银颗粒周边(BSE)


图4.59 自然银(Slv)与方铅矿(Gn)共生充填铁锰碳酸盐(Fer)裂隙间


图4.60 自然银(Slv)呈细脉状充填铁锰碳酸盐(Fer)裂隙


图4.61 自然银(Slv)呈脉状填充铁锰碳酸盐(Fer)裂隙


图4.62 自然银(Slv)呈他形充填石英(Qtz)颗粒间,并包裹方铅矿(Gn)


图4.63 自然银(Slv)交代方铅矿(Gn)、闪锌矿 Sp)


图4.64 自然银(Slv)与黄铁矿(Py)共生分布于铁锰碳酸盐(Fer)颗粒间


图4.65 自然银(Slv)分布于铁锰碳酸盐(Fer)颗粒间


图4.66 自然银(Slv)与黄铁矿(Py)共生分布于铁锰碳酸盐(Fer)中


图4.67 自然银(Slv)呈乳滴状与方铅矿(Gn)、黄铜矿(Ccp)共同产于闪锌矿(Sp)中(BSE)

(3)金银矿(Ag,Au)
金银矿的Ag含量为57.89%~71.68%(通常,将Ag为0~15%的称为自然金,16%~50%的称为银金矿,51%~85%的为金银矿,86%~100%的为自然银)。反射色黄色、棕黄色(图4.68,图4.69),呈他形粒状或不规则状结构,粒度在100μm以内,以5~20μm为主。常与方铅矿共生或是赋存于闪锌矿粒间(图 4.70,图 4.71)。据电子探针分析(表 4.10),平均含 Ag 63.59%,Au 34.14%。

图4.68 金银矿(Kut)与方铅矿(Gn)共生呈微细脉状充填交代闪锌矿(Sp)


图4.69 金银矿(Kut)与方铅矿(Gn)共生分布于闪锌矿(Sp)粒间


图4.70 金银矿(Kut)分布于方铅矿(Gn)内部


图4.71 金银矿(Kut)分布于闪锌矿(Sp)颗粒间

(4)银黝铜矿(Ag6Cu4(Fe,Zn)2Sb4S13)
银黝铜矿的Ag含量为17.41%~35.76%,它是黝铜矿的含银亚种,镜下反射色暗灰色,粒径5~15μm,大者可达50μm。主要为固溶体分离结构,绝大多数呈乳滴状分布在方铅矿中(图4.72),少数与黄铜矿形成连生体(图4.73)。据电子探针分析(表4.10),平均含 Ag 30.13%,S 22.48%,Sb 18.14%,Fe 8.95%,Cu 18.88%,Zn 1.44%。

图4.72 银黝铜矿(Frb)呈乳滴状固溶体分布于方铅矿(Gn)中


图4.73 银黝铜矿(Frb)与黄铜矿(Ccp)共生包裹于方铅矿(Gn)中


表4.10 银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及晶体化学式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测试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资源研究所电子探针实验室。
(5)硫银锡矿(Ag8SnS6)
硫银锡矿的Ag含量为66.97%~73.72%,是矿石中微量的银矿物,镜下灰色略显蓝色调、浅灰色,呈不规则粒状、乳滴状,粒度以1~5μm为主,包裹于铁锰碳酸盐(图4.74)和闪锌矿(图4.75)内,或铁锰碳酸盐粒间(图4.76)。据电子探针分析(表4.10),平均含 Ag 69.77%,Sn 10.86%,S 17.35%。

图4.74 硫银锡矿(Can)呈细微粒状包裹于铁锰碳酸盐(Fer)内


图4.75 硫银锡矿(Can)包裹在闪锌矿(Sp)内


图4.76 自然银(Slv)、硫银锡矿(Can)呈他形粒状赋存于铁锰碳酸盐(Fer)粒间,微粒银黝铜矿(Frb)赋存自然银边缘或包裹其中

(6)浓红银矿/深红银矿(Ag3SbS3)
浓红银矿的Ag含量为58.47%~59.82%,它是矿石中微量的银矿物。镜下反射色为淡蓝色,粒径10~20μm,绝大部分呈细小乳滴状、蠕虫状包裹体嵌布于闪锌矿和铁锰碳酸盐中(图4.77,图4.78)。据电子探针分析(表4.10),平均含Ag 59.31%,Sb 0.24%,S 17.27%。
(7)淡红银矿(Ag3[AsS3])
淡红银矿的Ag含量为66.64%,主要呈亚显微银矿物存在。以锥状或草丛状集合体的形式呈镶边结构交代方铅矿,或是赋存于铁锰碳酸盐裂隙中,少量散落于脉石矿物中。因颗粒极小(<1μm),能谱扫描发现存在含银矿物。
(8)存疑银矿物(样品ZK13602-2-7、ZK13602-2-8、ZK13602-2-9)
在电子探针测试的过程中发现一种银矿物,其主要成分为银、硫、铁和铜(表4.10)。此矿物李艺、覃朝科(1999)有提到,其化学成分:Ag 为13.12%,Cu 为31.28%,Fe 为27.42%,S 为28.32%,产于铅锌矿床中,与自然银、银黝铜矿等银矿物共生,主要产地为湖南横山岭。而刘德利等(2008)也提到了类似化学成分的矿物(表4.11),扫描电镜电子图像及能谱图显示其为黄铜矿中的独立银矿物,碲银矿呈乳滴状包裹于黄铜矿中。
在对ZK13602-2-7、ZK13602-2-8、ZK13602-2-9样品数据矫正后计算其晶体化学式为黄铜矿,故认为其可能为包裹于黄铜矿内的自然银。

图4.77 在闪锌矿(Sp)和铁锰碳酸盐(Fer)、石英(Qtz)的颗粒裂隙中赋存的被膜状深红银矿(Pyr)


图4.78 铁锰碳酸盐(Fer)和自然银(Slv)中赋存的细粒深红银矿(Pyr)


表4.11 官房铜矿床内碲银矿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结果 单位:%

(据刘德利等,2008)
4.5.2 银矿物赋存状态
银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见表4.10。各种银矿物中Ag 的含量为:自然银中Ag 平均含量为98.52%,螺状硫银矿中Ag平均含量为85.5%,硫银锡矿中Ag含量为69.77%,金银矿中Ag含量为63.59%,浓红银矿中Ag含量为59.31%,银黝铜矿中Ag含量为30.13%。螺状硫银矿、自然银及银黝铜矿中均检测出Au,以及平均Au含量为34.14%的金银矿的存在,说明Au在本区较为富集;在螺状硫银矿、金银矿、银黝铜矿、硫银锡矿中均检测出Cd,最高可达1.26%,反映了Cd在下鲍矿床的富集。
矿物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表明,下鲍矿床几乎所有金属硫化物(非银矿物)中含银量均接近零,方铅矿亦表现出同样的特征,类质同象银含量相当少,但在黄铁矿、黄铜矿中含有微量的银。矿床中方铅矿、闪锌矿以及铁锰碳酸盐粒间见少量不规则状棕黄色、蓝色或灰白色矿物,呈亚显微状(<0.5μm),能谱扫描发现含银量较高,说明亚显微银是本区银的一种赋存形式。在铁锰碳酸盐或金属硫化物中,发育大量螺状硫银矿和自然银,以及一些深红银矿、硫银锡矿等银矿物,粒度为1~200μm。与其他银矿床不同(周卫宁,1994),下鲍矿床中银主要以独立银矿物形式赋存。
银矿物的嵌布是指银矿物在矿石中的形态及其与其他矿物之间的接触关系。下鲍矿床银矿物主要表现为以下3种嵌布类型:
(1)包裹银
指银矿物被它种矿物所包裹,在磨矿过程中难以解离。自然银呈乳滴状产于闪锌矿中;金银矿呈粒状、片状包裹于闪锌矿中;银黝铜矿呈乳滴状分布在方铅矿中;浓红银矿呈细小乳滴状、蠕虫状包裹体嵌布于方铅矿、闪锌矿和铁锰碳酸盐中。
(2)粒间银
指矿物产在它种矿物晶粒之间,在磨矿过程中较易解离。螺状硫银矿呈微细脉状、他形粒状或细小锥状集合体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或铁锰碳酸盐颗粒边缘充填;自然银呈粒状、片状集合体分布于铁锰碳酸盐粒间或金属硫化物粒间;金银矿与方铅矿呈连晶分布于闪锌矿粒间;硫银锡矿呈他形粒状、不规则状分布于铁锰碳酸盐粒间;淡红银矿呈集合体状分布于铁锰碳酸盐粒间。
(3)裂隙银
指银矿物充填交代产在矿石裂隙中,这种银矿物在磨矿过程中最易解离。螺状硫银矿呈锥状集合体沿边交代方铅矿赋存于铁锰碳酸盐裂隙中或呈粒状、片状赋存于其他金属硫化物裂隙中;自然银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片状结构或与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呈连晶,充填于铁锰碳酸盐裂隙中;淡红银矿呈集合体状分布于铁锰碳酸盐裂隙或方铅矿裂隙中。
下鲍矿床银矿物平均含银量较高,银矿物中不可见银极少,以独立银矿物为主。螺状硫银矿和自然银主要呈粒间银分布于铁锰碳酸盐粒间和早期硫化物晶隙间或呈裂隙银赋存于铁锰碳酸盐裂隙中;金银矿呈不规则粒状与方铅矿共生或赋存于闪锌矿粒间;银黝铜矿大多数呈乳滴状分布在方铅矿中;硫银锡矿呈不规则粒状、乳滴状包裹于铁锰碳酸盐和闪锌矿内,或铁锰碳酸盐粒间;浓红银矿呈细小乳滴状、蠕虫状包裹体嵌布于方铅矿、闪锌矿和铁锰碳酸盐中;淡红银矿以锥状或草丛状集合体的形式呈镶边结构交代方铅矿,或是赋存于铁锰碳酸盐裂隙中。

相关要点总结:

17732244518:金、银矿物的标型特征
胡飘答:胶东金矿床的金或金矿物为该系列内的矿物,按岩金规范四分法划分原则(表6-14),将胶东金矿各主要矿床类型的金银系列矿物统计结果列于表6-15中。由表中可知:焦家式金矿床金银系列矿物以银金矿为主,并有少量金银矿、自然金、自然银等。Au/Ag=1.53。河西式金矿床以自然金为主,并有少量银金矿,Au/Ag=5.83。玲珑...

17732244518:(五)形若发丝自然银
胡飘答:太白维山的银矿,是在一亿五千万年前的燕山运动中,由岩浆侵入从地球深处所带上来的。它以辉银矿的形式赋存在岩石的裂隙中。辉银矿是硫化银(Ag2S),矿物含银量 87.1%。以此计算,矿石中辉银矿占体积一半,即可获得 50% 的金属银,一吨矿石半吨银,难怪吨矿价格几十万元。那里的自然银,都赋存在银矿...

17732244518:银是怎么提炼出来的求回答!!
胡飘答:银矿的采选比较复杂,石山洞里蕴藏的银矿常会分成若干支脉,采矿的人要挖土10丈或20丈深才能找到,这不是几天或几个月能办到的事情。银矿物在土里藏得很深,纵横如树枝,所以采矿者得分成若干小队来横挖寻找。为了避免倒塌毁坏,得用木板支撑洞顶,同时还要打着小灯笼来照明。挖出来的银矿砂用斗量后...

17732244518:银矿石的品位和品级怎么划分的?
胡飘答:目前我国单一的银矿矿石边界品位为40克/吨;工业品位为80克/吨。可采厚度为1米。选冶后交易的银精矿一般分为1000克/吨、2000克/吨、3000克/吨等几个品级。银的一般工业标准:边界品位:Ag40~50g/t,工业品位:Ag100~120g/t。国内目前在做的单一银矿矿山品位一般都在200~300,当然还有品位更好的。

17732244518:银的矿产资源特征
胡飘答:(2)伴生银矿床 斑岩型铜矿床;岩浆熔离型铜镍矿床;热液型黄铁矿矿床;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床;铜钴共生矿床;层控铅锌矿床。2.F.T.Graybeal等 F.T.Graybeal等(1986)以矿石类型和成因为分类依据,将银矿床分为:(1)脉状银矿床 包括第三纪火山-侵入岩中的银矿和火山岩中的银-多金属矿脉、前寒武...

17732244518:石头里面全是银子一样的是什么?
胡飘答:银矿石可以在地质形成过程中形成,通常与其他金属矿物或矿石共生。银矿石是银的主要来源之一,经过矿石的提炼和精炼过程,可以获得纯银。然而,需要进行专业的矿石分析和测试才能确定其中的具体矿物成分。如果您发现类似的石头,请咨询专业的地质学家或矿石专家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17732244518:银矿石和银区别?
胡飘答:银矿石和银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形态、成分和用途。首先,银矿石是含有银元素的矿石,通常与其他矿物混合在一起。它需要经过采矿、选矿和冶炼等过程,才能提取出其中的银元素。而银则是一种纯净的金属元素,通常以独立的形式存在,如银锭、银币等。其次,银矿石的用途主要在于提取其中的银元素,用于制造...

17732244518:银色金属矿石对身体健康有防碍吗?
胡飘答:银色金属矿石对身体的健康是有妨碍的,有一定的辐射作用

17732244518:银是怎么提炼出来的
胡飘答:银的提炼一般通过氰化法。氰化法是以碱金属氰化物的水溶液作溶剂,浸出金、银矿石中的金、银,然后从含金、银的溶液中提取金、银的方法。氰化法是简单而又普遍应用的方法,直接处理原矿或浮选后的精矿,金属银的氰化反应为:Ag+O₂+8CN⁻+₂H₂O==4Ag(CN)₂&#...

17732244518:银矿石提炼最简单方法
胡飘答:1. 氰化法对于品位较高的矿石,氰化法是理想选择,尤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通过现场氰化处理,可以直接产出金银。然而,硫化银矿物的溶解速度较慢,需要高浓度的氰化物和长时间搅拌,成本相对较高,效果有时并不理想。2. 浮选法浮选法是银矿石回收的主力,特别适合处理嵌布细致的银矿物。无论是细粒嵌布...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