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区分为哪几类? 大气环境标准可以分为哪几类?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大气环境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制订原则:首先要考虑保障人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大气质量目标。为此,需综合研究这一目标与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之间关系的资料,并进行定量的相关分析,以确定符合这一目标的污染物的容许浓度。

目前各国判断空气质量时,一般多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63年10月提出的空气质量四级水平:

第一级:在处于或低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观察不到直接或间接的反应(包括反射性或保护性反应)。

第二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对人体的感觉器官有刺激,对植物有损害,并对环境产生其他有害作用。

第三级:在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同时,要合理地协调实现标准所需的社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需进行损益分析,以取得实施环境标准投入的费用最少,收益最大。

标准的确定还应充分考虑地区的差异性原则。要充分注意各地区的人群构成、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异性。除了制订国家标准外,还应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制订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2.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我国于1982年制订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82列入了总悬浮微粒(TSP)、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剂(O3)六种污染物的浓度标准(见附表1)。

根据环境质量基准,各地大气污染状况、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大气环境的规划目标,按照分级分区管理的原则,规定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性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根据各地区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程度,确定大气环境质量分为三类区:

一类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辽养地等。

二类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地区。

三类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

该标准规定,一类区由国家确定,二、三类区以及适用区域的地带范围由当地人民政府划定。上述三类区一般分别执行相应的三级标准。但是,凡位于二类区内的工业企业,应执行二级标准;凡位于三类区内的非规划的居民区,应执行三级标准。此外,标准中还规定了各项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

3.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我国于1962年颁发并于1979年修定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规定了《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和《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见附表2、附表3)。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数值,是以居住区大气卫生学调查资料及动物实验研究资料为依据而制定的。鉴于居民中有老、幼、病、弱,且有昼夜接触有害物质的特点,故采用了较敏感的指标。这一标准是以保障居民不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不引起粘膜的刺激,闻不到异常气味和不影响生活卫生条件为依据而制定的。这一标准,在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未制定出来之前,多年来起到替代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作用。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数值,是以工矿企业现场卫生学调查、工人健康状况的观察以及动物实验研究资料为主要依据而制订的。最高容许浓度是指工人在该浓度下长期进行生产劳动,不致引起急性和慢性职业性危害的数值。在具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中均不应超过的数值。

4.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遵循的原则是,以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综合考虑控制技术的可能性和地区的差异性。排放标准的制订方法,大体上有两种:(1)按最佳适用技术确定的方法;(2)按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规律推算的方法。

最佳实用技术是指在现阶段效果最好、且经济合理的实际应用的污染物控制技术。按该技术确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方法,就是根据污染现状,最佳控制技术的效果和对现有控制得好的污染源进行损益分析来确定排放标准。这样确定的排放标准便于实施,便于监督,但有时不一定能满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有时又可能显得过严。

按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规律推算排放标准的方法,是以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应用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模式推算出不同烟囱高度时的污染物容许排放量或排放浓度,或者根据污染物排放量推算出最低烟囱高度。这样确定的排放标准,由于计算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各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污染源密集程度等并不相同,对不同地区可能偏严或偏宽。

1973年颁发的《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J4-73,暂定了13类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见附表4)。它是以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标准为依据,应用大气扩散模式推算的不同烟囱高度时污染物容许排放量或排放浓度的标准。

划分依据不同就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大气环境标准按其用途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及大气污染警报标准。按其适用范围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这是两种常用的划分依据。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是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规定出大气环境中某些主要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它是进行大气污染评价,制订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是进行大气环境管理的依据。

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这是以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目标,对污染源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容许含量作出限制,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进行净化装置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是环境管理部门的执法依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3.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这是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种辅助规定。它根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结合生产工艺特点、燃料、原料使用标准、净化装置选用标准、烟囱高度标准及卫生防护带标准等,都是为保证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而从某一方面作出的具体技术规定,目的是使生产、设计和管理人员易掌握和执行。

4.警报标准:这是大气环境污染不致恶化或根据大气污染发展趋势,预防发生污染事故而规定的污染物含量的极限值。超过这一极限值时就发生警报,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警报标准的制订,主要建立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生物承受限度的综合研究基础之上。

这些就是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分类,而上面回答的应该是制定各类标准的原则,以及方法依据等等。

划分依据不同就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大气环境标准按其用途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及大气污染警报标准。按其适用范围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这是两种常用的划分依据。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是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规定出大气环境中某些主要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它是进行大气污染评价,制订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是进行大气环境管理的依据。
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这是以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目标,对污染源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容许含量作出限制,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进行净化装置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是环境管理部门的执法依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大气环境标准可以分为哪几类?~

它是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管理及制订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是环境管理部门的执法依据。  
(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系以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日标,而对从污染源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容许含量所作的限制规定。它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进行净化装置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是环境管理部门的执法依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3)污染控制技术标准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是根据污染物排放标准引伸出来的,如燃料、原料使用标准,净化装置选用标准,排气筒高度标准及卫生防护带标准等。它们都是为保证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而从某一方面作出的具体技术规定,目的是使生产、设计和管理人员容易掌握和执行。  
(4)警报标准  大气污染警报标准是为保护大气环境不致恶化或根据大气污染发展趋势,预防发生污染事故而规定的污染物含量的极限值。超过这一极限值时就发出警报,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大气环境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制订原则:首先要考虑保障人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大气质量目标。为此,需综合研究这一目标与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之间关系的资料,并进行定量的相关分析,以确定符合这一目标的污染物的容许浓度。 目前各国判断空气质量时,一般多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63年10月提出的空气质量四级水平: 第一级:在处于或低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观察不到直接或间接的反应(包括反射性或保护性反应)。 第二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对人体的感觉器官有刺激,对植物有损害,并对环境产生其他有害作用。 第三级:在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同时,要合理地协调实现标准所需的社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需进行损益分析,以取得实施环境标准投入的费用最少,收益最大。 标准的确定还应充分考虑地区的差异性原则。要充分注意各地区的人群构成、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异性。除了制订国家标准外,还应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制订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2.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我国于1982年制订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82列入了总悬浮微粒(TSP)、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剂(O3)六种污染物的浓度标准(见附表1)。 根据环境质量基准,各地大气污染状况、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大气环境的规划目标,按照分级分区管理的原则,规定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性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根据各地区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程度,确定大气环境质量分为三类区: 一类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辽养地等。 二类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地区。 三类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 该标准规定,一类区由国家确定,二、三类区以及适用区域的地带范围由当地人民政府划定。上述三类区一般分别执行相应的三级标准。但是,凡位于二类区内的工业企业,应执行二级标准;凡位于三类区内的非规划的居民区,应执行三级标准。此外,标准中还规定了各项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 3.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我国于1962年颁发并于1979年修定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规定了《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和《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见附表2、附表3)。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数值,是以居住区大气卫生学调查资料及动物实验研究资料为依据而制定的。鉴于居民中有老、幼、病、弱,且有昼夜接触有害物质的特点,故采用了较敏感的指标。这一标准是以保障居民不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不引起粘膜的刺激,闻不到异常气味和不影响生活卫生条件为依据而制定的。这一标准,在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未制定出来之前,多年来起到替代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作用。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数值,是以工矿企业现场卫生学调查、工人健康状况的观察以及动物实验研究资料为主要依据而制订的。最高容许浓度是指工人在该浓度下长期进行生产劳动,不致引起急性和慢性职业性危害的数值。在具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中均不应超过的数值。 4.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遵循的原则是,以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综合考虑控制技术的可能性和地区的差异性。排放标准的制订方法,大体上有两种:(1)按最佳适用技术确定的方法;(2)按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规律推算的方法。 最佳实用技术是指在现阶段效果最好、且经济合理的实际应用的污染物控制技术。按该技术确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方法,就是根据污染现状,最佳控制技术的效果和对现有控制得好的污染源进行损益分析来确定排放标准。这样确定的排放标准便于实施,便于监督,但有时不一定能满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有时又可能显得过严。 按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规律推算排放标准的方法,是以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应用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模式推算出不同烟囱高度时的污染物容许排放量或排放浓度,或者根据污染物排放量推算出最低烟囱高度。这样确定的排放标准,由于计算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各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污染源密集程度等并不相同,对不同地区可能偏严或偏宽。 1973年颁发的《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J4-73,暂定了13类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见附表4)。它是以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标准为依据,应用大气扩散模式推算的不同烟囱高度时污染物容许排放量或排放浓度的标准。

相关要点总结:

19822608956: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哪几级?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几类?各类主要...
叶试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19822608956:大气环境监测标准
叶试答:根据环境质量基准,各地大气污染状况、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大气环境的规划目标,按照分级分区管理的原则,规定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1、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性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2、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

19822608956:如何划分大气环境评价等级
叶试答: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主要通过空气污染指数划分,具体如下:1、空气污染指数0至50: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空气质量为优,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2、空气污染指数51至100: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良好,符合居住区、商业区、文化区、一般工业...

19822608956:大气环境的大气质量
叶试答:。 根据环境质量基准,各地大气污染状况、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大气环境的规划目标,按照分级分区管理的原则,规定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性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

19822608956:中国的空气质量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叶试答: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空气质量可以分为六个等级:1、一级: 空气污染指数 ≤50优级 2、二级: 空气污染指数 ≤100良好 3、三级: 空气污染指数 ≤200轻度污染 4、四级: 空气污染指数 ≤300中度污染 5、五级: 空气污染指数 >300重度污染 当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时,...

19822608956: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叶试答:我国环境标准主要分为排放标准、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现场监测标准。不同级别的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我国环境标准是指对环境领域中重要因素(污染物)和主要活动的污染物排放、质量、生态效应等设定的技术规范或环保指标,以达到保护环境和人身健康的目的。根据标准内容不同,我国环境标准主要...

19822608956:空气质量等级共有几级?每级是怎样的?
叶试答:城市空气质量等级是据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所确定的污染指数分级以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划分五级。1、空气污染指数(API)0~50 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空气质量为优,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2、(API...

19822608956: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求出二氧化硫污染物日平均浓_百...
叶试答: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其中环境空气功能区分为二类:一类为自然保护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二类区为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修订内容:——调整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将三类区并入二类区。——增设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 μm)浓度限值和臭氧...

19822608956:国家环保标准分几级
叶试答:甲醛含量在1.5以下的为E1级。E1级环保标准是国家强制性的健康标准,它是强制实行的安全标准线,主要是为提高人类空气质量,对高额油价和城市空气严重污染制定的汽车环保标准。法律依据:《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地方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地方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可以对国家相应...

19822608956:环境标准分为哪几大类
叶试答:环境保护方法标准是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发布实施,是对环境保护标准管理作出全面系统规定的部门规章。 该办法将标准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标准和环境保护方法标准等4种。前两种标准分别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后两种标准只有国家标准。环境保护标准样品标准包括水质、大气、生物、...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