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谷氨酸钠的生产工艺流程? 谷氨酸钠生产工艺流程,用什么设备进行烘干、干燥生产?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谷氨酸发酵以15%左右的葡萄糖为碳源,并加适量的无机盐和生物素配成发酵培养基,经连消并冷却至40℃后送入已灭菌的发酵空罐;以流加的液氨为氮源,接种经二级扩大培养的谷氨酸产生菌。

提取现一般采用冷冻等电一离子交换法。发酵液在等电罐中一边用冷冻盐水缓慢搅拌冷却降温至5℃,一边用硫酸调Ph值至3.22(等电点);沉淀8h后,沉淀经离心分离得粗谷氨酸;母液和上层清液调配后上离子交换树脂交换,用氨水洗脱。

前流分汇入上层清液重新上柱,后流分与氨水一起作洗脱液,高流分与发酵液一起回等电罐。在装有60~65℃底水的中和罐中加入谷氨酸,搅拌,并缓慢加入纯碱溶液,中和至Ph值6.2~6.4,中和液浓度控制在相对密度1.1 7~1.18(21~2 2°Bé)。

待中和液降温至50℃以下,加入适量的硫化钠溶液以除铁;然后用粗谷氨酸回调Ph值至6.2~6.4,并升温至60℃,再加入粉末活性炭,搅拌半小时后送入压滤机压滤。

再将滤液用颗粒活性炭柱二次脱色得清液;清液送入真空煮晶锅内在60~70℃下蒸发浓缩至相对密度1.28(31.5084),加入0.3 6~0.542mm的晶种后继续蒸发结晶,期间需用热水杀晶和补加一定量的清液。

放料后,经育晶槽,再离心分离得结晶味精,母液或经脱色后再蒸发结晶,精制收率可达理论量的92%。

扩展资料

1、调味剂

做调味剂使用时,一般用量为0.2%~0.5%。除单独使用外,宜与核糖核苷酸和肌苷酸钠之类核酸类调味料配成复合调味料,以提高效果。谷氨酸钠是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鲜昧剂,与食盐共存时可增强其呈味作用,与5'-肌苷酸钠或5'-鸟苷酸钠一起使用,更有相乘的作用。

谷氨酸钠具有强烈的肉类鲜味,味精用水稀释至3000倍仍可感觉到鲜味,广泛用于家庭,饮食业、食品加工业(汤、香肠、鱼糕、辣酱油、罐头等)。鸟苷酸钠与谷氨酸钠同时使用,具有协同作用,能提高鲜味,又称助鲜剂或强力味精。

2、医药用生化试剂

谷氨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机体中,是食品中天然存在的营养成份。谷氨酸食用后,有96%在体内被吸收,其余氧化后在尿中排出。

谷氨酸虽然不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但在氮代谢中与酮酸发生氨基转移作用,能合成其它氨基酸。谷氨酸有降低血液中毒素的作用。当肝功能受损时,血液中含氨量增高,引起严重的氮代谢紊乱,导致肝昏迷,而谷氨酸能与氨起作用,降低血液中氨的含量。

另外,脑组织只能氧化谷氨酸,而不能氧化其他的氨基酸。当葡萄糖供应不足时,谷氨酰胺能起脑组织的能源作用,因此谷氨酸对改进和维持脑机能是必要的。此外,医药上用于预防肝昏迷,防止癫痫也可用作脑营养剂。

3、有机合成中间体

在工业上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但在世界年产量中,这种用途占的比重极小,如应用于助剂、渗透膜、丝蛋白改性、皮革助剂、生物医学材料、改性再生胶原纤维等各个领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谷氨酸钠



谷氨酸钠是一种谷氨酸根离子和钠离子形成的盐,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1908年日本的化学教授池田菊苗从海带中提取出一种白色化学物质,经化验是谷氨酸钠,发现这就是海带煲汤味道鲜美的秘密,申请了专利并起名“味之素“,成了畅销产品。

日本的味之素传入中国后,引起一位名叫吴蕴初的化学工程师的兴趣,买了一瓶来研究,后来他独立发明出一种生产谷氨酸钠的方法,称之为味精。在小麦麸皮(面筋)中,谷氨酸的含量可达40%,他先用34%的盐酸加压水解面筋,得到一种黑色的水解物,经过活性炭脱色,真空浓缩,就得到白色结晶的谷氨酸。再把谷氨酸同氢氧化钠反应,加以浓缩、烘干,就得到了谷氨酸钠。他是世界上最早用水解法来生产味精的人。

用水解法生产味精很不经济,因为这种方法要耗用很多粮食,每生产1吨味精,至少要花费40吨的小麦。而且,在提取谷氨酸钠时要放出许多味道不好的气体,使用的盐酸也易腐蚀机器设备,还会产生许多有害污水。因此,味精公司不得不继续进行研究工作,以便用更好的方法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来。

1956年,日本协和发酵公司宣布,他们已找到了这位“小工艺师”,这就是短杆菌。谷氨酸钠的发酵法生产就此诞生。协和的科学家们用糖、水分和尿素等配制成培养液,再用高温蒸汽灭菌法将那些杂菌统统杀死,然后把培育好的纯种短杆菌在最有利的环境下接种进去,让它们繁衍后代。由于“小工艺师”们的努力,把绝大部分的糖和尿素转变为谷氨酸,最后,把它中和成为钠盐。
1957年左右开始采用工业化方法进行生产,现在大部分谷氨酸钠都用此法制得。
制作方法

1.发酵原料:用淀粉、糖化液、废糖蜜和合成醋酸作为炭素源,氮源则用中和了的氨、尿素等。另外还添加一定量的磷酸钾、硫酸镁、硫酸铁等无机盐类和生物素、硫胺(维生素B2),而且还必须加入适量的青霉素和界面活性剂。
2.加工、发酵:将杀菌后的原料放入大缸中,在其中接种已培养好的种菌。用于生产谷氨酸的菌种已发现多种,但往往采用Micrococcus glutamicus和Brevibacterium属的细菌。加入本培养液5%左右的前培养液,平均每分钟送入为原料容量1/2~1/4的无菌空气,边送边搅拌进行培养,其酸度保持在PH7~8。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是一种具有特殊生理性质的细菌。如环境条件不能满足量,则谷氨酸的发酵过程就不能进行。
3.除菌:一般在30~32℃下,经过40个小时培养之后,进行过滤除去菌体而得到谷氨酸溶液。
4.浓缩、析晶、分离:将谷氨酸溶液浓缩而得到谷氨酸结晶体。
5.中和、精制: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中和、精制而成谷氨酸钠。谷氨酸的产量为所用糖料的30~50%。

但是,国内味精厂从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酸时,一般受目前已有的设备和工艺的限制,并不先分离菌体,而直接从含有菌体和蛋白质的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酸,由于发酵液中存在的菌体不利于谷氨酸结晶的分离,所以都存在着收率难以提高,质量不易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浓度废水的处理得不到彻底解决等缺点。

谷氨酸钠生产工艺流程,用什么设备进行烘干、干燥生产?~

谷氨酸钠干燥案例给你参考下:流化干燥空气处理单元
流化干燥空气处理单元的配置和参数要求:

(1)进风温湿度可调节至工艺要求的参数范围,t为80℃、RH为20%;
(2)冷冻水降温除湿,盘管采用铜管、铝肋片式,冷冻水采用工艺冷冻水系统的冷冻水,温度7~12℃;
(3)加热器热源为工业蒸汽,应注明压力、温度耗量要求;
(4)过滤器采用(G4 F8 H13)三级过滤,烘干设备,H13需进行PAO检漏测试、验证,说明检测、更换的时间;
(5)箱体要求:中高效后内壁为不锈钢板,中高效前为镀锌钢板,谷氨酸钠烘干设备,壁板具有保温防冷却功能;

味精的生产一般分为糖化、发酵、提取谷氨酸晶体、精制得谷氨酸钠晶体等几个主要工序。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C5H8NO4Na,L-2-氨基戊二酸的单钠盐。谷氨酸是脑组织氧化代谢的氨基酸之一,另外味精中还含有少量氯化钠。
用户在炒菜时需要注意咸淡程度。如果太咸,味精就可能吃不出鲜味,食盐与味精的比例在3:1或4:1范围内,即可达到圆润柔和的口味,作凉拌菜时宜先溶解后再加入。因为味精的溶解温度为85℃,低于此温度,味精难以分解。

扩展资料:
味精长期食用危害:
1、过多食用味精后,人体血液中的谷氨酸含量就会升高,会妨碍钙和镁的吸收,从而造成短期的头痛、心跳、恶心等症状,且对生殖系统也有不良影响。
2、味精食用过多,会使人产生对味精的依赖性,再吃不含味精的菜就会觉得没有味道,还会妨碍对其他营养素的吸收。
3、食用味精有可能会导致血压增高。味精含钠离子量大约是13%,身体吸收太多钠离子可能导致高血压症。
4、经常吃味精,有可能会导致出现有肥胖的现象,与味精提鲜的作用有关,鲜美的食品往往能增加人们的食欲,长此以往,吃得多了体重自然就可能超标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经常吃味精到底有哪些危害?六种危害全在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味精

相关要点总结:

13440922515:鸡精是如何提炼出来的?
洪军答:鸡精生产工艺流程为:粮食(小麦、玉米、大豆)--味精半成品(谷氨酸钠)与少量鸡粉等其他辅料混合-制粒-干燥-过筛-包装-检验-成品-入库。为获得色香味形俱佳的鸡精产品;辅料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味精半成品(谷氨酸钠)油胎等品质对鸡精成品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干燥方面,由于鸡精的主要成分是由...

13440922515:味精是如何发明出来的?
洪军答:第二阶段:以面筋或大豆粕为原料通过用酸水解的方法生产味精,在1965年以前是用这种方法生产的。这个方法消耗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对设备要求高,需耐酸设备。第三阶段:随着科学的进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味精生产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自1965年以后我国味精厂都采用以粮食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提取...

13440922515:味精生产设计工艺流程是怎样的
洪军答:1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味精的生产一般分为制糖、谷氨酸发酵、中和提取及精制等4个主要工序。1.1液化和糖化因为大米涨价,目前大多数味精厂都使用淀粉作为原材料。淀粉先要经过液化阶段。然后在与B一淀粉酶作用进入糖化阶段。首先利用 一淀粉酶将淀粉浆液化,降低淀粉粘度并将其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应为淀粉中蛋白质的...

13440922515:鸡精的生产工艺流程是什么?
洪军答:工艺流程就是要先用机器加工化学调料,然后再用机器把味精和其混合压缩,最后添加色素形成鸡精。鸡精不是从鸡身上提取的,它是在味精的基础上加入化学调料制成的。由于核苷酸带有鸡肉的鲜味,故称鸡精。可以用于使用味精的所有场合,适量加入菜肴、汤羹、面食中均能达到效果。味精是烹调中常用的鲜味调味品,...

13440922515:味精是怎么做成的?
洪军答:味精是鲜味调味品类烹饪原料,以小麦、大豆等含蛋白质较多的原料经水解法制得或以淀粉为原料经发酵法加工而成的一种粉末状或结晶状的调味品,也可用甜菜、蜂蜜等通过化学合成制作。

13440922515:味精是什么做的?吃多了对身体有害吗
洪军答:说工业制成主要说的是提炼这种物质的工艺,其实味精生产的工艺与酿酒十分类似,即用粮食做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并提纯得到,虽然是工业化规模生产,但并不改变其天然的属性。美国的权威部门曾研究发现过量摄入味精会导致体重超重与镁、钙、锌等微量元素缺乏等副作用产生。而且味精中含有很多的钠,如果使用味精时...

13440922515:味素是从什么里面提炼出来的
洪军答:味精是调味料的一种,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鲜味,在中国菜里用的最多,也可用于汤和调味汁。谷氨酸钠(C5H8NO4Na),又叫麸氨酸钠。谷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也是蛋白质的最后分解产物。谷氨酸钠是一种氨基酸的钠盐。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晶体,在232°C时解体熔化。谷氨酸钠的水溶性...

13440922515:味精是什么原料做的
洪军答:生产方法 谷氨酸发展主要原料有淀粉、糖蜜、醋酸、乙醇等,国内厂家现多以淀粉为原料生产谷氨酸,少数厂家以糖蜜为原料生产谷氨酸,然后转化生产成味精。用脲素、钱盐等为氮源,加入辅料,培养谷氨酸生产菌,发酵30至40小时。我国最初的味精工业化生产是以面筋或大豆粕为原料,采用酸水解的方法生产味精,这个...

13440922515:为何味精变“害人精”成为毁掉菜肴的工业产物?你知道他的配料吗?
洪军答:由于提鲜效果非常明显,因此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到20世纪60年代,味精的生产开始转向了跟着何其类似作物的细菌发酵,它的生产过程跟葡萄酒、酸奶等过程极其相似。这种方法省时、省事还省钱,成为味精提取的主要方式,味精的价格也因此下降,开始成为一种常备调料品。走进中国家庭,从味精的原料到生产工艺就可以...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