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古建筑的柱是什么样的?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柱是一种直立而承受上部荷载的构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重要的构件之一。
一、柱的分类
(一)、按柱的外形分 有直柱、梭柱之别。直柱即无卷杀的柱,此外还有人像柱、束竹柱等 (二)、按柱的断面形式分 中国古代建筑中大多使用圆柱。此外尚有方柱、八角柱、凹棱柱等断面形式。 (三)、按柱所在位置及功用不同分类 按柱所处位置总的可分为外柱和内柱两大类。具体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1、檐柱 位于建筑最外围的柱柱叫檐柱。其主要功能为承载屋檐部分的重量。 2、金柱 位于檐柱以内的柱子,除顺建筑物面阔方向中线上的柱以外,都叫金柱。金柱依位置不同又有外围金柱和里围金柱之分。相邻檐柱的金柱称外围金柱(又叫“老檐柱”)在外围金柱以内的金柱称里围金柱。若一座建筑中没有用里围金柱,则外围金柱即简称金柱。金柱承受屋檐部分以上的屋面重量。在重檐建筑中,金柱上端向上延伸,直达上层屋檐,并承受上层屋檐重量,这样的金柱叫重檐金柱。 3、中柱 位于顺着建筑物面阔方向中线上的柱叫中柱。中柱直接支撑脊檩,将建筑物进深方向的梁架分为两段。中柱常用在门庑建筑中,而殿堂建筑一般不用,以扩大室内空间。 4、山柱位于建筑物两山的中柱叫山柱。山柱常用于硬山或悬山建筑的山面。在门庑建筑或民居中常可看到。 5、童柱 下端落在横梁(如桃间梁、桃间顺梁、趴梁上),上端象檐柱或金柱一样乘托梁坊的柱叫童柱。因其下端不落地,所以柱均比较性。这类柱常见与重檐或多重檐建筑中。 6、角柱 凡位于建筑物的转角处,承托不同角度的梁坊的柱叫角柱。角柱按其位置不同,又有角檐柱、角金柱、重檐角金柱、角童柱之分。 7、雷公柱 雷公柱有两种,一种是庑殿建筑正脊两端用于支撑向外挑出的脊桁的短柱子叫雷公柱,另一种用于园攒尖或多角攒尖建筑中的保顶中心下方,用由戗支撑的短柱子也角雷公柱。
二、柱网的地盘分槽形式
柱网的分槽形式即是柱网的布置形式。按照宋代《营造法式》中的“殿堂结构”,可分为四种地盘分槽形式。 (一)、金厢斗底槽 由内外两圈柱组成相似“回”字的柱网形式叫做金厢斗底槽。其梢间内侧设有中柱。 (二)、分心斗底槽 沿建筑物面阔方向只用一列中柱将建筑物等分围前后两部分的柱网形式叫做分心斗底槽。这种柱网形式常用于门庑建筑中。 (三)、双槽 用两排金柱将建筑物平面分为大小不等的三区,一般中间进深较大,前后两区进深小且常常相等的柱网布置形式叫做双槽。 (四)、单槽 仅用一排金柱将建筑物平面分成不相等的两区的柱网形式叫做单槽。 除了上述四种地盘分槽形式外,在唐代长安大明宫麟德殿中使用了“满堂柱”的柱网布置形式。 在建筑物四周用柱网形成周圈回廊的称做“副阶周匝”,简称“副阶”。这种形式常用于较隆重的建筑物上,如宫殿、塔等。 另外,在秦、汉时期宫室建筑遗址和崖墓中,发现有仅在平面中央设一根柱子的,汉文献中称为“都柱”。估计这可能是人类半穴居时代的遗风。当然这种建筑的规模都是不大的。
三、柱的“生起”与“侧脚”
(一)、生起 建筑物檐柱的柱高有当心间向两端逐渐升高,使檐口呈一缓和、优美的曲线,这种做法在宋代《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营造法式》规定当心间柱不生起,次间柱升二寸,以下各间依次递增。即五开间建筑物的角柱比当心间柱高四寸,七开间高六寸。这种做法在汉代和南北朝时期尚未采用,宋、辽建筑却广泛采用,到明、清时期也就少见了。 (二)、侧脚 为了加强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中国古代建筑常常把最外一圈柱子(即檐柱)的柱脚向外移出一定尺寸,而柱头位置保持不动,使最外一圈柱子略向内倾斜,这种做法叫做侧脚。宋代规定面阔方向的檐柱向内倾斜柱高的10∕1000,进深方向的檐柱向内倾斜8∕1000,角柱则两个方向均倾斜。这样,就形成柱脚和柱头位于不同的平面位置的情况。楼阁式多层建筑的楼层柱,在下层柱侧脚上在加侧脚,并逐层依此向内收进。侧脚只有外圈的檐柱才采用,里面的金柱、中柱是不采用的。
四、柱的“收分”与“卷杀”
(一)、收分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圆形木柱,除去瓜柱等矮短的柱子外,一律做成上端(柱头外)直径小,下端(柱脚处)直径大的形式,这种做法叫做“收分”,又称“收溜”。做出收分的柱子显得稳定、轻巧、视感舒适。小式建筑的收分为柱高的1∕100,大式建筑为7∕1000。 (二)、卷杀 为使柱子外轮廓线挺拔、优美、富有张力,宋《营造法式》中规定,在柱头以下1∕3柱高处做成弧形,每1∕9柱高收进1分°,1∕3柱高共收进3分°,加上柱肩处收1分°,实收进4分°,使柱子外形称为梭柱,这种做法叫做“卷杀”。有的在柱子下段也有卷杀。
五、柱础与石质
柱础是柱脚下面垫的一块石头,用以保护柱脚。柱础有各种形式,并可雕上多种花纹和图案。石质是柱脚底下,柱础上面一种垫状构件,木制的称为木质,铜制的称为锧,石制的称为石质。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

相关要点总结:

13695719065: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结构?
汤党答:西方建筑中则以石柱为主 ,古埃及石柱粗壮 ,其柱头、柱身充分体现了巨石柱子的艺术。古希腊建筑中的3种柱式(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及科林斯式 )构成了希腊建筑的精髓 ,并将其造型艺术拟人化。古罗马柱则是用石头说话的世界艺术珍品 ,并将古希腊柱式发展为5种 :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组合现在的一些建筑设计中,人们...

13695719065:古建筑中,望柱就是华表吗?
汤党答:柱头的装饰,花样繁多,常见的有龙纹、风纹、云纹、狮子、莲花、葫芦。 故圆明园内楠木塔的栏杆柱为木制,柱头雕覆莲花圆明园绥城楼宝塔栏杆柱,高五六寸,雕成如意云。古代大型建筑物及桥梁等,常有石栏杆相衬托,那些支撑石栏杆之间的石柱就叫望柱。 清 崇陵望柱望柱头部,常雕饰有龙凤狮猴等动物形象...

13695719065:古建筑中的柱式问题
汤党答:收分 中国古代柱身的两种(直柱、收分)类型之一 中国古代的圆柱子上下两端直径是不相等的,除去瓜柱一类短柱外,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径的圆柱体,而是根部略粗,顶部略细,这种作法,称为“收溜”又称“收分”。柱子做出收分,即稳定又轻巧。小式建筑收分的大小一般为柱高的1/100,(柱高为3米...

13695719065:中国古建筑用柱很多,柱用在什么部位?
汤党答:中国古代建筑向以木结构为主来建造房屋,建房屋,用立柱,是因为木构架承重力强,建有外墙为围挡,所以说中国古代建筑有“墙倒,房屋不塌”的说法,这主要是说一座房屋是用木构梁柱承重的,不像外国的做法,是用砖墙承重的。“立柱顶千斤”说明中国古代建筑的“柱”十分重要,立柱的作用是承梁,同时也...

13695719065:都是不落地的短柱,那么童柱与瓜柱有什么区别呢
汤党答:童柱的柱脚多与墩斗连接。瓜柱:清式建筑大木作柱类之一,指位于梁或顺梁上,将上一层梁支起所用的小矮柱。瓜柱由于位置不同名称各异,如脊瓜柱、金瓜柱等等。瓜柱本身的高度要大于本身的长或宽,起支撑梁架的作用。这是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的解释,二者应该是同一种木构件的不同称呼。

13695719065:古代并没有钉子,建筑师是如何保证木制建筑不倒塌的?
汤党答:中国古代建筑是如何做到“房子倒塌,房子不倒塌”的?垂直于地面的柱子,柱子身体细长,上下通常是粗直的柱子。但是直柱子只能看起来很硬,工匠们对这些柱子进行了整体加工。也就是说,在柱子的上端和下端使柱子稍微变细,使两端变成稍小的中间粗柱子。它的形状像织物用的木梭子,所以被称为“梭子”。发...

13695719065:关于古建筑柱子,请问大神们,图中的柱础是覆盆式么?还是鼓镜式?
汤党答:唐宋时期柱础石多为覆盆式,元代多用不加雕饰的素覆盆式;明、清时期官式多用鼓镜式柱础,图中的建筑像是某座明清皇家陵寝的享殿台基,可能是明十三陵中的某一处,属官式建筑之列。覆盆式柱础就如同倒扣的盆子,鼓镜式柱础则是薄如镜面,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样式称鼓式或鼓蹬式,像横着放的鼓。

13695719065:古建筑中什么叫墩柱
汤党答:以半圆形的附柱比较多(感觉就像有柱子一半嵌在里面)。墩柱在西方建筑的早期用的比较多,如早期的教堂中厅和翼廊交叉的部分就用四个大墩柱,罗马风建筑里常常有墩柱和细长的柱子一起交替出现,比如在每两个相邻的墩柱中放置一根或两根细长柱,但以墩柱为主要承重构件。

13695719065:中国古建筑中墙转角的石柱作用是
汤党答:中国古建筑中墙转角的石柱作用是装饰和实用保护。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柱子作为竖向构件,与横向的构件梁、檩、枋等相结合组成了屋架,让房子可以稳固,属于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重要的构件之一。柱子是一种直立而承受上部荷载的构件,起到承托在它上方物件的重量的作用,是建筑的承重部分。古代建筑中的柱子多...

13695719065:古建筑楼阁建筑中平座的结构构造有图最好
汤党答:按柱所在位置及功用不同分类     按柱所处位置总的可分为外柱和内柱两大类。具体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檐柱     位于建筑最外围的柱柱叫檐柱。其主要功能为承载屋檐部分的重量。    &#...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