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国家对钨矿 锑矿,稀土实施限采措施主要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中国对钨锑稀土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库存高企是有色金属行业难题,由于需求量本来就不大,加上企业库存,钨、锑、稀土等小金属品种的市场行情长期萎靡不振。 国土资源部下发了《2009年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以下称《通知》),除了明确钨矿、锑矿和稀土矿的开采总量之外,首次对锑矿实施开采总量管理,同时暂停钨矿、锑矿和稀土矿3个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探矿权、采矿权申请至2010年6月30日。 过量开采 钨、锑、稀土均为中国少有的优势矿种,1991年国务院就将钨、锡、锑、离子型稀土列为国家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为了进一步保护这些优势矿种,中国实行开采总量控制政策,对稀土和钨实施年度开采量作出整体规划,以提升矿产品价格,争取国际市场话语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锑矿生产国,查明资源储量246万吨(锑金属量),占世界的55.8%。此次《通知》将锑矿列入开采总量控制管理序列。 尽管中国对钨和稀土实行开采总量控制,但市场上钨和稀土的产量仍然大大高于市场需求。以钨精矿为例,2008年初,全国共下达钨精矿(含三氧化钨65%)开采总量控制指标66850吨,国有矿山未超指标开采。然而,“根据钨的下游产品产量倒推,中国市场上钨精矿产量至少在12万吨以上,是总量控制的2倍。”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 既然开采总量控制执行彻底,那么,市场上多出开采配额的钨来自何处?大体而言,这些“超额”的钨精矿来源于国内私营钨矿山以及从国外进口。 钨是国家保护性开采矿种,采矿证的发放严格而审慎。从2002年开始,中国实行钨开采总量控制,并暂停颁发钨矿采矿许可证已经6年。据了解,相对而言,铝矿的审批就不那么严格,于是出现了“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企业拿的是铝矿开采权,实际上开采的却是“伴生矿”钨精矿。 江西省赣州市是中国最大的钨精矿产地,大余县有“世界钨都”之称,包括国有企业在内,一共有19本钨矿开采证。在大余县,国有企业矿山长期服役,品位下降,无接替矿山。而国有企业的四周已被私营企业所包围,找矿的压力巨大。 此外,为了避开采矿证的限制,一些企业采取“以探代采”的隐蔽操作方式,钨精矿就被“探”了出来。如此,多头开采之下,钨精矿超量流入市场。 除了国产钨精矿,还有舶来品。一些地处保税区的企业,从越南、俄罗斯等国进口钨精矿,进一步推高了国内钨精矿的市场存量。 除了钨之外,锑矿山的情景也大致如此。在湖南锡矿山闪星锑业的矿山周围,大大小小的矿坑不计其数。原先的锡矿山如同“肥牛”,而现在可以利用的锑矿只剩下“牛尾巴”。另外,锑矿走私猖獗,也进一步恶化了锑业市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中国钨、锑、稀土市场也一定会经历一场“劫难”,而金融危机加速这一天的到来。 利益的博弈 实行总量控制以减少开采,究竟是控制了谁的开采量?上述业内人士认为:“总量开采实际上是限制了国有矿山的开采量,而私营企业则受到当地政府的各项优惠和扶持。” 国有矿山受到各级职能部门的监管,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严格按照年度开采指标执行。地方私营企业的生产任务,则完全依靠市场来安排。每当市场需求旺盛之时,产量随之增加。一些私营企业瞒报、漏报产量,真正的产量很难得到监督。因此,总量控制是给国有企业戴上了一道“紧箍咒”,私营矿山“游离于”政策之外。 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这不是一句口号。然而多年来屡禁不止的是,矿产资源被私采滥挖。经过几番整顿治理,这种现象有所收敛,而看似合法的“探采”依旧蚕食着矿产资源。 这些现象的背后,是中央和地方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博弈。从宏观层面上看,钨、稀土、锑等都为国家的战略资源,国家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从地方利益来看,地方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这些矿产品,作为地方政府,私营企业是税收贡献的主力,势必从各个方面予以倾斜,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在一些地方的财政收入中,矿业部分占据一半以上,有的地方高达80%。以矿业立市的城市,只能是“靠山吃山”。 中国的GDP保持高速的增长,这离不开地方GDP的快速增长。尽管中央“上有政策”,但地方政府“下有对策”,想方设法扶持本地企业,以完成GDP的指标。 金融危机造成的矿产品需求猛降,尽管中央出台《有色金属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但政策效应传导到市场,尚有一段时间。国家出台收储计划,“甘霖”没有落在地方私营企业。 受危机影响,大多数私营矿山减产、停产,直接的后果是财政收入下降,而一些地方甚至出现政府贷款发工资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说,救企业就是救财政。私营企业是各地利税的主力军,在GDP增速、财政收入、就业、“政绩”的多重“逼迫”下,云南、江西等地纷纷出台矿产品收储计划,以拯救经营苦难的企业。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拯救运动中,私营企业是重点扶持的对象。通过抵押贷款的方式,私营企业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 各地政府制定各项优惠政策,挽救企业,恢复生产,等待市场回暖。如此,陷入了“库存过大——市场萎靡——整顿”循环的怪圈。 解决办法 由于当前国内钨、锑、稀土库存过大,呼吁国家收储的声音不断。众所周知,国家储备是一个“蓄水池”,钨、锑、稀土又是战略资源,在市场库存大,价格低的情况下,国家拿出专门的储备资金进行收储,将多余的库存储备起来,是解决当前存量过大最直接的办法。 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地方政府采取抵押贷款形式的“收储”,由银行为企业提供发展资金。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形式的收储,并没有减少市场上的库存,而且,市场迟早有一天回暖,这些库存产品仍然要走向市场。这些库存释放之时,必然造成新一轮的市场冲击。因此说,地方政府的收储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能完全解决危机和矛盾。 从历史来看,中国多次采取暂停颁发采矿证的方法,以减少开采量。1999年国家颁发了《关于对稀土等八种矿产暂停颁发采矿许可证的通知》;2000年出台了《关于继续对稀土等八种矿产暂停颁发采矿许可证的通知》;2005年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强钨锡锑行业管理意见的通知》;2006年在下达钨矿、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时也停发了采矿许可证。总体而言,暂停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宏观调整政策,在稳定钨、锑、稀土产品的市场价格,控制总产量方面,曾经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据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的资料,目前中国有效的钨探矿权128个、稀土172个、锑174个,其找矿成果将在近几年释放。考虑到钨、锑、稀土市场的预期需求,缓解产量过大的情况,《通知》提出,暂停受理钨矿、锑矿和稀土矿探矿权、采矿权申请至2010年6月30日,以配合实施开采总量控制管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种政策是减少开采量,缓解市场过剩的方法,但也是一个长远的过程。 地方政府需要私营企业为财政做贡献,需要足够多的就业岗位,也需要GDP的高速增长。控制矿产产量只能将矛盾转移。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为GDP、就业和财政收入找到新的依托点和增长点。 钨、稀土、锑作为中国的优势资源,真正在国内消化利用的比例并不高,绝大部分都用于出口。根据中国钨业协会的数据,2008年全球钨消费量折合钨精矿为12.53万吨;国内钨精矿消费量为5.05万吨,出口钨品折合钨精矿5.83万吨,同时进口钨金属包括钨废料约1.25万吨。中国稀土一半以上出口,稀土深加工技术尚比较落后。 对于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应该将资源优势强化为产业优势,鼓励钨、锑、稀土深加工企业发展,建设一套完备的产业链条。通过拉长产业链,矿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升,就业岗位得到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和GDP也得到稳步提升。 为了扶持企业度过艰难期,2009年1月,赣州市正式推行钨、稀土矿产品收储计划,开展钨、稀土矿产品储备工作。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赣州市以深加工企业为主体,保护了整条产业链。从2009年1月起至12月止,赣州市计划储备钨精矿及钨加工产品1万吨,储备稀土原矿及各类稀土分离产品1万吨,挽救当地的钨、稀土产业链。 “钨矿鉴定和审查简单,与黄金相比,它的变现能力比黄金强,这是它受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业内人士幽默道,“利欲驱人万火牛”。陆放翁的这句诗道明了私采滥挖大行其道动力。设想有一个权力机构,能像保护林木一样保护矿产资源,从宏观上来平衡长远和当前利益、中央和地方利益,那么,钨、锑和稀土等行业也将会更和谐地发展。
求采纳

为什么中国对钨锑稀土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

为保护和合理利用中国优势矿产资源,国土资源部经综合研究资源储量、矿业权设置情况以及市场需求趋势等因素,决定2010年继续对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管理。
国土资源部近日发布《通知》要求,2010年全国钨精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8万吨,其中主采指标6.65万吨,综合利用指标1.35万吨。锑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0万吨,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8.92万吨,其中轻稀土7.万吨,中重稀土1.22万吨。
国土资源部要求,各省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部下达的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认真做好指标分解和下达工作,做到控制指标到市县、到矿山企业,分级负责,层层落实。2010年4月底前将指标分解和落实情况上报。
国土资源部将对各地钨、锑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执行情况季报进行严格审核,并将组织开展钨、锑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执行情况检查。

中国的稀土储量最多时占世界的71.1%,目前占比在23%以下。中国稀土储量在1996至2009年间大跌37%,只剩2700万吨。按现有生产速度,中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在2040-2050年前后必须从国外进口才能满足国内需求。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世界稀土供应的角色,结果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日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四处寻找能够替代中国的稀土供应源。东京计划投资12亿美元用来改善稀土供应状况。日本已经与蒙古闪电达成协议,从本月起开发该国的稀土资源。另一稀土消耗大国韩国也有类似的计划。本月初,韩国宣布将投资1500万美元,在2016年前储备1200吨稀土。产量鉴于中国内稀土产业链的严重过剩,尤其是冶炼分离产能产能规模达到32 万吨,远超全球每年的消费需求近3 倍,而真实产量也远大于政府的生产控制总量。我们认为单纯分析全球供求平衡格局实质性意义不大,稀土未来投资机会关键在于寻找供给紧缩的事件驱动因素和下游需求的边际改善空间。从2013 年以来,政府对稀土私挖盗采的打击逐步落到实处,同时稀土价格大幅回落,国内稀土的真实产量处于下降通道。 价钱低当前纯度为99.9%的氧化铈为18元/公斤,过去最高卖到30元/公斤,有时稀土的价格甚至贱过猪肉。就拿提价的氧化钕来说,它的售价最少应该在110至120元/公斤之间,才能够补偿镧、铈、钇和部分重稀土元素积压造成的损失。稀土行业协会人士的共识是:全国30种稀土产品平均出口价格虽然均有所提高,但这个价格只是表面的风光,因为从5月开始国家取消了稀土企业的两项出口退税,同时大量压缩了出口配额企业名额,如果折算这两种因素,加上原辅材料及水电、运输等价格上涨等因素,中国稀土价格仍徘徊在低谷。从1990年到 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可是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64%。在世界高科技电子、激光、通讯、超导等材料呈几何级需求的情况下,中国的稀土价格并没有水涨船高。一些来自稀土企业的代表说,按照当前的价格,稀土企业的利润一般在1%至5%之间。就是最高达到5%左右的利润,卖的也是土的价钱。《中国稀土现状余政策》白皮书透露,中国稀土储量曾占全世界的71.1%,但国务院新闻办2012年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显示,我国稀土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 从71.1%到23%,反映出的不仅是国内稀土生产行业的混乱与无序,同时,也有稀土后端产业链的欠缺。如何让稀土分离及其下游产业得到健康发展,仍然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中国稀土产业在世界上拥有多个第一:资源储量第一,占23%左右; 产量第一,占世界稀土商品量的80%至90%;销售量第一,60%至70%的稀土产品出口到国外。但为什么我们却没有价格话语权呢?专家指出,中国稀土产品价格长期以来一直受国外商家控制。国外一些有实力的贸易商和企业在低价时大量购进中国稀土产品,价格上涨时则停止采购、使用库存,待再次降价时再行购进。这就逼着国内企业竞相降价出售。国外都是大买家,而我们是100多家企业对外销售。中国出口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使宝贵的稀土短线产品钕、铽、镝、铕等低价外销,而铈、镧、钇等大量积压,企业在微利线上挣扎。中国2/3稀土已外流中国是在敞开了门不计成本地向世界供应稀土。意大利稀土问题研究专家德古拉伯爵在其文章中称:中国稀土在世界的比例,不久前说的是85%以上,但是当前中国的实际稀土量已经不足世界的30%。德古拉伯爵的观点得到了中国官方数据的佐证:2012年6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该文件指出,我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 美、俄以及一些是有稀土资源的欧洲国家均为从中国进口稀土。日本已经囤积中国稀土足够其国内使用100-300年,从而掌握稀土的国际定价权。对比这些年国际铁矿石、石油价格不停的翻倍增长,中国稀土的浪费让人困惑。稀土开采属于重污染行业,白云鄂博矿区的村民癌症比例很高,羊群的羊毛很难看,有些羊长着内外双重牙齿。对稀土企业应当收取高额的资源税、环保税,不能让资源出口,而把污染留给国内。而当前我们保护稀土的措施手段粗糙、政策愚蠢,没有遵守国际博弈的游戏规则,导致授人以柄,被欧美进行WTO诉讼,国际处境非常被动。我们要利用规则进行博弈,控制国内市场炒高资源价格并且建立国家的战略储备,国内使用稀土的企业,可以进行高科技的补贴。这才是符合国际游戏规则的措施,才是利用规则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关键。 出口禁止既然过去几十年中,政府领导不可谓不关注,主管部门不可谓不尽心,专家学者们也提出了大量的建议,但中国的稀土开发依然还停留在低水平,那么从长远计,最有效而且最容易实行的方式,莫过于立刻禁止稀土出口,只维持国内生产以及研发所需的产出规模,或者干脆从国际市场购买。此好处有二:第一,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不可再生的稀土资源,从根子上杜绝地方对稀土的无序开发以及偷盗行为,因为这些年,稀土的大量流失,正是因为一些政府和个人被国际市场的蝇头小利所惑;第二,解决产业整合,淘汰生产。稀土储备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在2009年9月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内蒙古正在和国家有关部门协商请示建立稀土储备制度,从而使稀土价格能够更加稳定。他同时表示,以包钢稀土集团为龙头对中国西部的稀土产业的整合基本完成。包钢稀土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条贯穿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以包钢稀土为中心的北方大型稀土产业集团公司的已经初具雏形。当前,包钢稀土对内蒙稀土资源控制力很强,已占据垄断地位。联合机制稀土行业的七雄格局已经形成,包钢稀土、广晟有色、厦门钨业、赣州矿业;国字号的三雄有中色建、中铝公司、五矿集团。独占南方离子型中重稀土资源开采大权的广晟有色、赣州矿业尤其引人瞩目。但要监管、杜绝民采偷盗行为,单凭稀土龙头企业的作为是不够的,政府作为监管主体不可缺位。2010年8月10日上午,南方五省(区)15市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合行动启动仪式在广东省河源市举行。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五省(区)15市共同签署《南方五省(区)15市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合行动方案》,共同规范中国稀土开发经营秩序,促进中国稀土产业协调发展。稀土限采国土资源部决定,2010年继续对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管理;2011年6月30日前,原则上暂停受理新的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勘查、开采登记申请。国土资源部发出通知,2010年全国钨精矿(三氧化钨含量65%)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80000吨,其中主采指标66480吨,综合利用指标13520吨。锑矿(金属量)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00000吨,稀土矿(稀土氧化物REO)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89200吨,其中轻稀土77000吨,中重稀土12200吨。通知要求各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土资源部下达的控制指标,认真做好指标分解和下达工作,做到控制指标到市、县、矿山企业。4月底前将指标分解和落实情况报国土资源部。各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要求,签订开采总量控制责任书和合同书,落实专人对矿山企业控制指标执行情况进行监管。国土资源部将严格审核各地钨、锑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执行情况季报,并将组织开展钨、锑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执行情况检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稀土行业存在不少问题,中国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稀土资源税2011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首次下发通知,决定自当年4月1日起,统一调整稀土矿原矿资源税税额标准,上调幅度逾10倍。当时调整后的稀土资源税税额标准为:轻稀土包括氟碳铈矿、独居石矿,60元/吨;中重稀土包括磷钇矿、离子型稀土矿,30元/吨。商务部2015年元旦期间调整了出口许可目录,稀土被取消配额管理,只需凭出口合同即可申领出口,无需提供批文。这意味着稀土出口新政如预期中的逐步落地。 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我国稀土的现状、保护和利用情况、发展原则和目标以及相关政策,以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稀土的了解。首次稀土战略收储工作启动2012年7月稀土战略收储工作已启动,国家财政资金将通过企业进行收储。这是我国首次启动稀土战略收储。针对国内稀土行业集中度低、产业竞争力差、稀土定价权缺失等问题,工信部提出稀土行业将加速整合,形成2-3家大型稀土产业集团。根据工信部2012年8月份发布的《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当前50%左右的冶炼分离企业达不到行业准入标准,面临着被整合或淘汰的命运。国内首个稀土交易平台挂牌2012年8月8日上午,我国第一家稀土产品交易平台将在包头挂牌。包钢稀土、厦门钨业等12家稀土生产和流通骨干企业,每家出资1000万,在北方的稀土重镇包头成立国内首个稀土交易平台。虽然全国性的稀土交易平台是第一次建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卖的问题,但是产的问题还是存在的。因为国内深加工水平比较低,单靠一个稀土的交易平台并没有解决技术升级的问题,平台的建立和稀土深加工行业的发展会起到相互促进作用。出口量统计一季度稀土出口量增价跌,主要原因是国家配额增加使得出口量增多,而需求不振是制约稀土价格的主要因素。据悉,在商务部公布稀土出口企业首批出口配额中,包钢集团公司获得1811吨,其中包钢稀土553吨。与此同时,稀土业存在产能过剩状况,国际市场对中国稀土原料依赖度也有所减弱。取消关税中国宣布到今年5月1日已经取消了违反世贸组织规定的稀土出口关税。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也取消了对稀土的出口配额。去年8月世贸组织在美国等伙伴国家提出申诉后裁决,中国对稀土出口实行配额和征收关税违法了世贸组织的规定 。

相关要点总结: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