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浅析 部署重点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一、引言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将以国家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和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实物地质资料分支机构的实物地质资料为数据源,通过筛选、收集、储藏,建立能够体现地质科学体系、反映中国地质条件和地质工作成果的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库和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实物地质资料数据管理和服务现代化。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普及地质科学知识,推进地矿工作成果的社会化,从而提高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水平。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建设的重点:建设现代化的实物储藏库;筛选、收集、珍藏、保管、利用具有重要地质意义和反映地矿工作成果的实物;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服务机构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向社会提供服务。

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属性、图形、文档)是描述地球演化历史及其变化趋势的多学科数据,它涉及地层、岩石、构造、古生物、矿产等专业学科的数据,在空间上和属性上具有相互关联的关系。它们携带的丰富信息在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Internet网络通信和地理信息系统,建立InternetWeb-GIS数据库共享系统是解决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现代化的理想工具。

GIS系统具有数据输入、数据存储、数据检索、数据更新、综合分析和图形可视化、图件输出的强大功能,通过与Web技术的结合可以集中二者的优点,充分利用数据库的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方式,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正在逐渐成为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和桌面与桌面之间互联与资源共享的高效途径。

二、系统的组成

本系统将包含实物地质资料专业属性数据库、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技术规定和方法文档库、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信息服务技术体系、中心局域网和广域网站系统,以实现如图1所示的功能。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领导下,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服务社会。

图1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总体功能框图

三、系统的功能

(1)向国家管理机构提供动态的实物地质资料形成、保管、利用现状;

(2)向社会发布公开的、可利用的实物地质资料成果、原始属性数据、图像信息;

(3)向社会介绍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分支机构保存的实物地质资料状况;

(4)发布实物地质资料的分类、编录、汇交、验收、保存、更新、服务等工作的有关技术标准或规程、规范;

(5)系统维护将根据数据库、文本、网络软件的操作环境,由系统管理人员按照具体的规定进行。主要包括文本数据、表格数据、图形数据的编辑、录入、导出、更新。图层数据利用Arcinfo软件,创建、修改、添加、更新。此外,还包括系统元数据的添加、补充、更新;符号的编辑、更新;权限设置与管理;系统备份、日志和安全管理;数据、图形输出、下载。

四、系统的结构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构成网络服务、数据共享系统。

专业属性数据库采用Access、SQL-Server数据库软件开发。空间数据采用ArcInfo软件格式,建立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拓扑关系。各专业子库(典型矿床、地层剖面、岩石、特殊地质现象等),均包括数据输入与编辑、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浏览与输出等功能(图2)。并利用VB6.0和MapObject控件,建立模块化、单机版的可视化界面,实现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查询、浏览。

图2 专业数据子库结构框图

在数据共享服务方面,服务器端存放数据,通过IMS(Internet Map Server)控件和ArcExplorer空间数据浏览器与网页相连,完成数据的发布。

客户端通过Internet网连接中心的局域网,进行数据、图形的查询、浏览。

通信平台的建设主要考虑局域网的建设,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的互联以及网络维护三个方面。

网络信息资源及信息管理服务器平台主要以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库资源和管理、服务信息建设为主,包括服务器(DatabaseServer,WebServer,E-mailServer)及多台客户机。并配以硬盘阵列、数字化仪、扫描仪、激光/喷墨打印机以及可读写光盘机等。

应用Web数据库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动态访问和安全控制,使用户在Web 浏览器上方便地检索、浏览、下载数据库的内容,完成网络间的信息查询、数据管理和远程大众用户的数据库信息访问。通过ASP技术实现Web浏览器与数据库的连接(图3、图4)。

五、可视化界面

用户界面由自左向右排列的目录树窗口、图例窗口、图层窗口构成(图5),类似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器的平台,采用“鼠标点到底”的方式,实现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和图件的查询、浏览,属性数据综合查询如图6。

(1)用户单击目录树窗口的图层名称,将在图例窗口、图层窗口添加相应的图层名和图层图像;

(2)单击图层表示符号(点、线、多边形),将显示该图层或图元的属性列表;

图3 广域网与内部局域网互联结构图

图4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原理图

(3)单击属性列表窗中的属性项,将显示与之关联的下一级属性参数列表或图像。

六、数据类型

按照系统、数据库软件环境的要求,可把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划分为三种数据类型——文本、表格和图形数据。

1.文本数据

主要包括系统元数据、法令、法规、技术方法、专业标准、工作指南、用户帮助等。采用超级链接的方式与目录树的事件相连,由word等软件或专题网页显示。

2.表格数据

主要由4个地质专业子库的属性表组成。

(1)典型矿床:矿床种类表、矿床表、岩矿心表、岩石标本表、副样表、光薄片表、图像表、成果表。

(2)地层剖面:地层学分类表、剖面表、岩心表、岩石标本表、副样表、古生物化石表、光薄片表、图像表、成果表。

(3)岩石:岩石种类表、岩石表、岩心表、岩石标本表、副样表、光薄片表、图像表、成果表。

(4)特殊地质现象:地质现象表、岩心表、岩石标本表(蛇绿岩、榴辉岩、糜棱岩、蓝片岩、岛弧火山岩、埃达克岩、含柯石英岩、橄榄岩)、地幔包体表、陨石表、副样表、光薄片表、图像表、成果表。

图5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可视化界面

图6 岩心库位地址参数综合查询界面

3.图形数据

主要由地理地图、中国政区图、地质专业的图层、图像数据组成。利用Arcinfo软件,根据不同专业属性表中的位置属性项(经度、纬度或投影坐标),建立不同专业空间数据子库的专题图层。

(1)典型矿床:矿床种类图层、岩矿心图层、岩石标本图层。

根据不同的矿床种类,建立各种矿床的图层(40~50个)。

同种矿床的点图元,构成同种矿床的图层(如铜、铁、金、煤等)。

每种矿床的岩矿心图斑(点图元组成),构成同种矿床的岩矿心图层。

每种矿床的岩石标本图斑,构成同种矿床的岩石标本图层。

图像:岩矿心柱状图、岩矿心荧光图、岩矿心自然光图、岩石标本图、光薄片图。

(2)地层剖面:地层剖面图层、岩心图层、岩石标本图层、古生物图层。

地层剖面的位置(经度、纬度或投影坐标)图元,构成地层剖面图层。

同一地层剖面的岩心点图元,构成同一地层剖面的岩心图斑。同类地层剖面的岩心图斑,构成同类地层剖面的岩心图层。

同一地层剖面的岩石标本点图元,构成同一地层剖面的岩石标本图斑。同类地层剖面的岩石标本图斑,构成同类地层剖面的岩石标本图层。

同一地层剖面的古生物点图元,构成同一地层剖面的古生物图斑。同类地层剖面的古生物图斑,构成同类地层剖面的古生物图层。

图像:地层剖面素描图、等厚线图、岩相图、等时线图、沉积地层图、岩心柱状图、岩心荧光图、岩心自然光图、岩石标本图、光薄片图、化石图版、化石照片。

(3)岩石:岩石种类图层、岩心图层表、岩石标本图层。

根据不同的岩石种类,建立各种岩石的图层(约50个)。

同种岩石的点图元,构成同种岩石的图层(如橄榄岩、花岗岩、大理岩等)。

每种岩石的岩心图斑(点图元组成),构成同种岩石的岩心图层。

每种岩石的标本图斑,构成同种岩石的标本图层。

图像:岩心柱状图、岩心荧光图、岩心自然光图、岩石标本图、光薄片图。

(4)特殊地质现象:地质构造图层、岩心图层、岩石图层(蛇绿岩、榴辉岩、糜棱岩、蓝片岩、岛弧火山岩、埃达克岩、含柯石英岩、橄榄岩)、标本图层、地幔包体图层、陨石图层。

根据不同地质构造带的展布位置(经度、纬度或投影坐标)线图元,建立不同地质构造图层(12个)。

根据不同构造带的岩石种类,建立不同构造带的岩石种类图层(8个)。

同种岩石的点图元,构成同种岩石的图层(如橄榄岩、蛇绿岩、含柯石英岩等)。

同一地质构造带的岩心点图元,构成同一地质构造带的岩心图斑。所有构造带的岩心图斑,构成构造带的岩心图层。

同一地质构造带的标本点图元,构成同一地质构造带的标本图斑。所有构造带的标本图斑,构成构造带的标本图层。

同一构造带的地幔包体点图元,构成同一构造带的地幔包体图斑。所有构造带的地幔包体图斑,构成构造带的地幔包体图层。

根据陨石的坠落位置(经度、纬度或投影坐标)点图元,建立所有陨石的图层。

图像:构造带描述图、岩心柱状图、岩心荧光图、岩心自然光图、岩石标本图、光薄片图、陨石照片。

七、实物地质资料数据来源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下,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将与各个省(市、自治区)地质资料管理部门协作,开展全国实物地质资料分库的实物、数据汇交、收集工作(图7)。

图7 数据收集技术路线

八、社会、经济效益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集地质学、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硬件设备组成的复杂、庞大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在建设、管理、维护、服务的过程中,将通过简单、便捷的操作界面,针对实物地质数据的多源性、多类别、多层次的特点,采用分块、分层、分子库的数据和图形结构,充分考虑平面及空间数据、属性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条件限制,通过实体性质、特征的存在性、可变性分析与元数据描述,表征不同地质实物携带的可利用信息,构成一个能够管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文本数据、元数据和系统引导信息的完整的地学数据库。并在局域、广域网络上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服务、共享和可视化。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国家地质矿产决策机关提供动态的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利用现状,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扭转当前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要求的被动局面。同时还可以为国土资源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储备必要的信息资源,促进国际交流和学术研究,提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公益性服务的水平。



部署重点~

一、国家基础地质数据库建设
对于历史地质资料建库工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制定相应标准,原始资料保存单位承担具体建库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专业中心最终完成全国数据的集成和汇总。
地质资料数字化建库,信息采集与更新。在地质调查工作项目中,部署推广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和自动监测系统,按照统一标准,使调查和自动监测成果与建库工作同步,促进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和自动监测系统以标准规范的形式融合到地质调查工作业务中,保障地质调查数据自然积累和可持续更新。
二、重要地质资料采集与服务系统建设
(1)原始、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在部局领导下,由全国地质资料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牵头,国家出资补助汇总和组织实施的相关经费,依托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原始、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方案和清理工作指南部署实施。
(2)原始地质资料建库工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制定相应标准,原始资料保存单位承担具体建库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专业中心最终完成全国数据的集成和汇总建库。
(3)依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采集、接收与保管实物地质资料,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数字化建库。
(4)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地学文献数字化与集成整合,在已有相关标准的基础上,按照全数字化服务的目标,进行补充完善,组织相关力量建立数据库。
三、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体系建设
首先在全国地质资料馆、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业中心、大区中心部署骨干服务结点,试点先行,选择山东、上海、青海等5省(区、市)部署省级骨干服务结点并建立相应的服务系统。
四、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鉴于工作安排的可行性,采取分阶段组织实施:
(1)到2010年,完成煤炭、铀、铁、铜、铝、铅、锌、金、磷、钾盐、钨、锑、稀土等13个矿种的资源潜力评价。从2008年开始,全面对国家急需矿产资源提供阶段性成果。其中,2009年上半年提交铁、铝2个矿种资源潜力评价工作;2009年底提交煤炭、铀、铜、钨、锑、稀土、铅、锌、金、钾、磷等11个矿种的预测区圈定、优选成果;
(2)2010年提交煤炭、铀、铜、钨、锑、稀土、铅、锌、金、钾、磷等11个矿种的资源定量估算成果;
(3)2012年完成其他12个矿种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
从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周期综合考虑,整体工作分别由全国、大区和省(区、市)共同联合完成。在工作关系上,在全国层面成立汇总组,负责制定技术标准和技术路线,指导大区和省级开展潜力评价各项工作,负责全国成果汇总。在地区层面上,成立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大区项目组,负责对辖区内省(区、市)潜力评价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具体负责技术指导、质量监督检查、大区成果汇总等。在省一级层面上,成立省级项目组,负责各省(区、市)的潜力评价工作的实施。从技术组织方面,整体工作部署分为技术要求及标准制定、技术培训、全面实施和整体汇总四个阶段。
五、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
开展矿区资源储量核查,省级及全国汇总,综合性专题研究,成果数据库建设和储量动态监督管理支持系统建设。
六、信息化支撑能力建设
(1)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开发。集成整合分散的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建立统一的野外基础数据采集平台,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专业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形成统一的数字地质调查综合平台。涉及的专业领域包括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地下水资源等。主要系统包括:野外调查数据采集系统(综合通用平台)和室内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编图、评价、预警、潜力分析等)。使地质调查工作能够有效、快捷地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实现地质调查数据采集和综合处理的标准化及数据快速处理,把地质调查的传统工作方式转变为现代数字化工作方式,提升调查工作的技术水平。基本实现地质调查的数据采集、数据管理、综合处理等全过程实施信息化。
(2)综合分析及决策支持系统,提升动态调查评价能力。支持信息服务,在现有资源与环境评价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依据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地学信息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特征研究,采用在线分析处理技术和数据仓库技术,建立具有地学信息特点一体化处理的专业应用模式。研究矿产资源方面的专业数据特征,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对信息进行空间展布和分类研究,建立用于地质矿产信息处理分析的在线分析模型。研究基于网格环境的矿产资源评价的地物化遥地学综合信息的提取方法技术;研究矿产资源评价栅格环境的模型实现技术,建立矿产资源动态评价系统、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动态评价系统。研究地质环境方面的专业数据的空间特征和时间特性,分析地质环境数据结构、属性及其意义,建立专用于地质环境信息处理分析的在线分析模型。
(3)地质工作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构建以地质调查规划部署与管理辅助决策为目标的地质调查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基于综合数据库和地质调查网络系统,通过对公文运转、项目管理、项目预算管理、项目工作程度(进度)管理、设备(装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工作部署支持系统等的不断完善与优化,系统之间的集成,逐步形成完整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实现各级业务管理部门的管理现代化,为进一步支持各级管理部门的辅助决策打下基础。
(4)建立具备数据、视频、语音高速传输的综合网络系统。紧紧围绕局互联网门户和业务网门户,重点开展基础网络应用支撑系统建设、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网络运维管理体系建设、门户系统建设。在网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基于地质调查工作和管理数据流的、能提供具备数据、视频、语音高速传输的综合网络传输服务;逐步实现基于不同安全级别的和能提供具备多级、海量、异地备份(容灾)的存储服务;逐步实现具有安全稳定和能提供远程会商、灾害监控、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等网络增值服务。
(5)信息化标准及相关政策研究。在现有地质调查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成果基础上,继续开展相关标准的研制和修订工作,加强基础标准和信息共享与服务标准的研制,包括地质数据模型、信息分类代码与编码、涉及信息化工作各方面的质量控制标准、WEB组件开发、服务规范等;开发支持标准实现的软件工具;开展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健全完善地质调查信息化标准体系,以标准化建设统一规范地质调查专业领域的信息化工作。
完善成果地质资料服务办法;建立产品价格机制、资料数据交换与协作利益共享机制;修改地质资料数据保密、保护的政策法规;统一研究制定数据加工、处理技术标准,规范资源建设、运行管理、维护更新、研究应用和服务体系;建立资料汇交与项目管理相互联动制约机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建立实用、高效的地质资料采集、加工、处理、存储机制,完善国家地质资料数据资源的建设、存储管理政策。
(6)开展信息技术适用性研究工作,为地质调查信息化和资料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开发系列地质专业应用系统或工具软件,支撑相关系统建设。重点方向为:以语义共享为目的的地学数据内容模型;现代信息服务平台技术;基于标准的Web服务的开发;三维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地质工作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建设模式;跟踪网格技术的发展;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等。

(一)提高对实物地质资料的认知 要切实将实物地质资料与成果资料,原始资料等同起来,增强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密切与社会联系,使有关方面及时了解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进展及资源信息。提高各部门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主动为实物地质资料集中统一管理提供各种保障。
(二)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资金投入
目前,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已初具规模,但各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尚未建立,多数地勘单位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也很不完善。经费来源问题是制约实物地质资料保管的关键,由于实物地质资料保管的公益性较强,因此大部分企业都不愿意保管,致使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得不到保存。
应建立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一是国家出资项目,由国家财政在项目款中直接划出。二是市场项目,在项目立项时即要明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费用。三是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做好以往遗留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费用,且均须保证专款专用,为实物地质资料的长期管理提供经费保障,使一些有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得到妥善保管。 (三)注重实物地质资料保存的完整性
实物资料管理在收集整理保管实物的同时,还应注意相关背景资料的保管,背景资料记录了实物采集的时间、地点、采集过程、采集方式、编号、地质特征描述、综合图件、测试鉴定成果、采集人以及保存地点、保存过程等内容,还要收集整理与实物密切相关的原始地质资料和成果地质资料,并且通过建档、编研、著录等工作形成系统的集成信息,提供给社会利用。
(四)拓展实物地质资料的利用方式
突破传统的现场观察取样,为专业人员提供服务的方式,引进信息网络技术和先进的服务方法,如岩心图像扫描技术,使岩心表面图像信息化,便于信息的二次开发及远程传送。降低实物地质资料的使用成本,使其能在更广的范围得到应用,创造更多的价值。
进一步开展科普知识教育。除了具有一定地学知识的人对岩石矿物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认识外,社会上很多人对花花绿绿的岩矿石的特征、形成过程还十分陌生。利用地质实物资料展览,通过一系列的实物展示、利用声光电技术,再现成岩、成矿的演化过程,结合旅游项目的开发,是综合利用实物地质资料的一个较好的路径。

相关要点总结:

19752728252: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进展与展望
昌园答: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①制定发布了一系列法规和制度;②2000年成立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建设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开展了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研究等工作,不仅使一大批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得到有效保护,而且开展了越来越广泛的社会服务,为地质找矿和经济社会...

19752728252: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体系建设框架
昌园答:在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网络系统未建立起来之际,为了方便全国各地用户查询实物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应加强馆际间、单位间的信息交流工作,以便就地就近查询实物地质资料信息。 其三,提供实物资料的观察、取样和测试服务。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多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特别是基层地勘保管单位,缺少实物观察、测试的场地...

19752728252:关于加强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昌园答: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应遵循模块设计、分层实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依据国家有关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规定、规范,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软件应具备适应多种实物地质资料文件的存储格式,支持实时浏览,具有互联网及内联网检索功能,能够实现收集整理、数据存储、检索浏览、利用管理、权限控制、统计报表、鉴定销毁、数据...

19752728252:浅析西藏自治区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昌园答:但是与国家提出的“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和信息服务系统”的要求和时代发展步伐差距较大。所以自治区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不容乐观的,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回避的。因此,分析自治区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对加强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今后的建设工作有着...

19752728252:实物地质资料属性特点、重要性及研究意义
昌园答:摘要 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产生的重要资料信息资源类型之一。 对实物地质资料的属性特点、重要性的判别标志等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和研究,是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收集与服务体系的基础,有助于开展科学化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发挥实物资料信息资源的服务作用,逐步形成系统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科学。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资...

19752728252: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昌园答:摘要 随着我国地质工作和地矿市场的持续发展,特别需要地质资料的支持,因此,国家高度重视地质资料管理,在这种形势下,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在管理体制、法规、设施、技术方法、经费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因此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今后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主要任务:建立健全法规与标准体系;完善...

19752728252:浅谈四川省馆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置的优化
昌园答:随着地质资料汇交系统的不断升级和地质资料数字化的不断发展,为更加方便地对地质资料的汇交和地质资料在线浏览进行监督管理,四川省馆在全国馆开发的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基础设置上实现了优化,搭建了适合资料馆具体情况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是针对地质资料的管理,具体体现在地质资料的接收、验收、移交及借阅利用服务...

19752728252: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研究的意义与可行性
昌园答: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作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和国际一流的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单位,全面收集管理(对实体而言)具有国家级的实物地质资料是单位赖以存在的基础,而更能反映单位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是对实物所包含信息的管理。 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是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包含了对实物信息的采集、识别、传递、储存、...

19752728252: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进展与面临的主要任务
昌园答:与此同时,开展岩心扫描、标本照相、薄片显微照相,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另外,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部分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等,建立了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和管理服务系统,实现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检索查询的信息化,大大提高了管理服务水平。 1.5 实物地质资料服务成效明显 近年...

19752728252:关于实现地质资料一体化管理的探讨
昌园答:我国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经过 60 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成果、原始和实物三类地质资料的不同的管理体制和模式。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种管理的模式已不适应社会需求,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集群化、产业化。实现成果、实物和原始地质资料的一体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地质资料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