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总结了油气富集成藏(矿)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油气成藏分布规律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受复杂的地质背景和多阶段演化过程的影响,我国含油气盆地类型多、结构复杂、规模偏小,不同类型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差异较大。裂谷盆地、大陆边缘盆地资源潜力大,油气资源分布的集中性强,主力层系突出;中小型断陷盆地资源潜力差别较大,生油层系和产油层系相对单一。这类盆地勘探层系集中,储量高峰出现早,一般有两个储量高峰值。叠合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大,但生油层和产油层均很多,资源有多层系、多中心分布特点,集中性较裂谷及大陆边缘盆地差,盆地油气地质规律复杂,储量发现具有多阶段、多峰性特点。

在对构造和成煤环境、储集条件、上覆有效厚度、水文地质条件等煤层气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煤层气成藏富集规律。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煤层气藏的涵义:煤层气藏指在地层压力作用下煤层内一定数量甲烷气的聚集。

明确了我国已发现油砂成矿条件,认为充足的原油供给、优势运移通道、聚集和散失共同作用、构造活动改造是形成油砂矿的基本条件。根据油砂矿形成的过程和原油的来源,建立了原生运移型、抬升改造型和次生运移型3种油砂成藏模式。

开展了油页岩特征、构造特征、演化史、地层时代和分布特征、沉积特征等油页岩成矿条件的研究,得出坳陷深水湖泊型、断陷浅水湖泊型、断陷湖沼型和陆棚泻湖型4种油页岩成矿模式。



油气成藏分布规律~

通过对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特征、典型油气藏成藏机理和油气成藏与分布诸多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研究,可以初步总结出查干断陷闭流湖盆层序格架中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成藏分布的一般规律:
①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以凹陷为独立单元。查干断陷闭流湖盆就是一个含油气系统。已发现油气藏分布、具有油气勘探前景的含油气系统为存在超压流体压力封存箱的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
②凹陷的油气运移、聚集规律以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为辅。垂向运移均与正断层有关,而侧向运移则以短距离沿砂岩体及各种地质界面(层理面、不整合面等)侧向运移为主。
③油气运移、聚集的层位以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二段(Sq2高位体系域)和苏红图一段(Sq3、4)为主。
④查干凹陷沉积中心与生烃中心一致,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环绕生烃中心,油气沿凹陷的短轴上倾方向运移,在上倾方向发育断层遮挡构造圈闭、岩性圈闭或地层不整合圈闭时,便形成油气的聚集。
⑤下白垩统油气的运移、聚集高峰期以晚白垩世为主,具有早生、早排、成藏期早的特点。
⑥凹陷中围绕生烃中心伴随断层发育的各类圈闭是油气成藏的主要分布区。油气分布主要限于所预测的含油气系统关键时刻的地理与地层分布范围或具备油气成藏条件的邻近区域内。

中国海洋石油与天然气成因,分陆相和海相两大类,并以前者为主。
近海盆地的陆相生油气,具有独特的地质环境,因为盆地地处大陆活动边缘,当盆地在稳定发展时期,所形成的深湖或半深湖,除了水生浮游生物和藻类以外,从陆上通过河流和其他途径输入的陆源植物残体较多,在还原环境和快速埋藏条件下,除深湖区沉积中心产生的干酪根主要是腐泥型外,大多数是混合型(Ⅱ),斜坡边缘区则属腐殖型(Ⅲ)。当大陆边缘活动加剧时,湖盆水位发生时高时低的环境变迁,频繁出现沼泽化沉积,并在特定地质条件下,湖泊与沼泽多期交替叠加沉积,使产生的多源油气运移到圈闭构造富集成藏,勘探实践证明多数高产井都能油气共出。
以东海西湖凹陷为例,富产天然气的主要原因是盆地沼泽化程度高,广泛发育的沼泽相煤系地层气源岩发挥重要作用。经钻探和测井资料证实,煤层从573~3925米井段多达77层,总厚达50米左右。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在东海打的30口井(其中两口井与东海石油公司合打)中有20口井试获高产天然气,约占67%。尤其是西湖凹陷西南部包括平湖断阶带和苏堤构造带,成烃成藏地质条件更加优越。平湖4井日产油1892.85立方米,天然气148.45万立方米,春晓1井日产油200.04立方米,天然气160.13万立方米。
以南海北部陆架近海盆地为例,东部的珠江口盆地以成油成藏条件居优势,现有9个开发油田年产油量达1295.45万吨。而西部的琼东南盆地则以成气成藏条件最佳,崖13-1气田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达885亿立方米。说明该盆地曾经历过多期持续性的沼泽化沉积环境,天然气主要烃源岩是来自煤系地层。最西部莺歌海盆地成气成藏地质条件更具特殊性,出现成因复杂的多源气源岩,推测同生物成因有密切关系,但盆地深部的沉积相和可能存在的烃源岩,目前尚无法查清。
近海盆地海相生油气,由于沉积物生烃的有机质主要来自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和藻类,除边缘地区外,陆源有机质残体很少介入,因此,生烃母质多为腐泥型干酪根。
海相成烃成藏条件是如何形成的?据东海瓯江凹陷的灵峰1井、石门潭1井和丽水36-1井所钻遇的具有海相古生物化石充分依据的古新世—早始新世海相沉积是其主因。追其来源可能与中国海自中生代以来,发生过多期重大地质事件有关,尤其与特提斯海在中国海域延伸段的闭合事件关系更加密切。特提斯构造是划分地球上两个古大陆(劳亚古陆与冈瓦纳古陆)的全球性构造带。
特提斯构造带从地中海向东延伸至喜马拉雅山区,经越北红河地区向东进入中国海域不知所终,推测途经南海北部陆坡区后转向台湾海峡北上伸及东海南部。其中,瓯江凹陷的海相沉积便是佐证之一,它有可能便是欧亚大陆边缘的残留特提斯盆地一部分。它将为今后寻找海相油气田提供有利条件。
油气藏类型:以渤海海域已知油气藏为例,可分为四种类型:①背斜构造油气藏包括逆牵引背斜和挤压背斜,闭合面积较大,油气受高点控制;②断块油气藏,依靠断层封堵油气;③断鼻油气藏,由断层封堵的鼻状或半背斜构造;④潜山油气藏,由不同的基底岩层古地貌高点形成,如碳酸盐岩潜山,它的分布严格受主断裂控制;⑤潜山披覆背斜油气藏,分布在凸起或低凸起之上,其特点是构造幅度下大上小,油气藏高度和面积严格受构造控制,如埕北油田。此四种类型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如崖13-1大气田便是披覆背斜。而在特殊条件下,莺歌海盆地的“泥拱带”超高压浅气层东方大气田则是一种特殊类型。
根据我国近海5个大型含油气盆地,大中型油气田的地质条件,有如下基本规律:
(1)具备大型沉积盆地,面积一般在5万平方公里以上;
(2)具备巨厚沉积地层,厚度在1万~2万米左右。
(3)具备有利相带,深湖泊相、沼泽相和海相。
(4)具备配置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要求有高孔渗储层:三角洲砂体、海进砂和生物礁以及封闭严密的盖层。
(5)具备大型二级构造带和油气源丰富的凹陷,尤其定居于“凹中隆”或“凹围隆”的区域富集背景下的构造或圈闭。
(6)经钻探证明,单井日产油1000吨或天然气100万立方米,地质储量油亿吨以上,天然气1000亿立方米。
(该文发表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第18卷第4期)

油踪纪程:油气勘查50年随想

相关要点总结:

13632218378:天然气分布规律
利帝答:(2)海相盆地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 上述海相盆地的特征决定了中国海相盆地中油气成藏地质特征的特殊性。通过归纳得到的主要成藏特殊性如下: 图2-259 海相叠合盆地多元供烃示意图 1)海相深层油气藏形成途径——多元供烃。从已发现的海相油气藏来看,多数油气来源具有多元供烃的特点(图2-259),体现在烃源岩的多元性,单...

13632218378:太平油田岩性地层超覆油藏
利帝答:油藏受近源凸起带成藏模式所控制。馆上段以披覆背斜油藏和岩性油藏为主,馆下段以辫状河流相沉积为主,储层具有横向变化快、连通差的特点,发育了地层超覆、岩性、岩性-地层超覆油藏、构造岩性油藏和小型的披覆背斜油藏等,以岩性-地层超覆油藏为主。根据钻井、测井、试油资料分析,区内馆下段各类隐蔽油气藏的形成、分布...

13632218378:丰富的油源是地层岩性油气富集的物质基础
利帝答:二连盆地地层岩性油气富集的物质基础是具有丰富的油源。阿尔善组和腾一段为两套主要的有效烃源岩层系,具有源岩母质类型好、有机质丰度高、生油潜量大的特点,丰富的油源表现在有效烃源岩体积大、生油洼槽的油气资源规模大,同时有效烃源岩与储集层频繁间互,并有多种接触关系。 1.发育两套烃源岩层系,母质类型...

13632218378:油气分布规律
利帝答:断裂与局部构造、储层、烃源层三位一体的有机配置,有利于油气富集成藏。断裂带旁侧,常形成牵引背斜。在断裂带的端点、拐点、交点、分支点和错列点处,有利于形成圈闭。油气在应力驱动下,可优先在这些部位聚集。因此,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发育的近东西向、北东向断裂和北西向断裂控制了油气藏的聚集分布。 此外,断裂...

13632218378:科技进步促进了塔河油田奥陶系超亿吨级大油气藏的发现
利帝答:在塔河油田奥陶系超亿吨级大油气藏的发现过程中,下列地质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1.1 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大型油气田(藏)的勘探方向 多年的勘探和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成藏地质条件优越,具备了形成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地质条件〔1,2,3〕,其主要原因是:油气资源量巨大,具有多生油层系、多油气源区,长期生油、多期聚集的特点;...

13632218378:连续型油气形成与特征
利帝答:与烃源层系有充分接触的储集砂体具有近水楼台的成藏优势,大面积成藏成为可能。 多数非常规油气富集区,发育有煤系烃源岩层,煤系烃源岩具有全天候持续生烃的特征(图2-2),即生烃过程连续,持续充注,如鄂尔多斯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煤系烃源岩、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均具有连续生烃的特征。不仅煤系连续...

13632218378:烃源岩、储集岩及盖层分布特征
利帝答:受构造、沉积、水文地质旋回的控制,塔里木盆地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油气成藏具有旋回性。研究和勘探结果表明,生油岩主要分布于满加尔坳陷寒武系—奥陶系、库车坳陷三叠系—侏罗系和塔西南石炭系—二叠系中。塔中隆起奥陶系、塔北三叠系—侏罗系也具有一定的生油潜能。油气储层分布很广泛,除二叠系以外,寒武系...

13632218378:油藏分布规律
利帝答:然而浊积扇油藏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到浊积扇砂体的分布规律的控制,只有发育了浊积扇之后,油气才有可能在浊积扇中聚集、成藏,所以浊积扇的分布规律控制着浊积扇油藏的分布规律。 研究区目的层段断裂系统非常发育,复杂断块区的深水浊积扇油藏的油气富集区是在断块区的基础上形成的。断层的普遍发育使得某些浊积扇砂...

13632218378:油气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
利帝答:确定盆地储盖组合特征,综合研究油气聚集成藏基本条件,提出油气远景区。 4.东北—兴蒙区油气基础地质调查 重点加强古生代盆地和含火山岩盆地的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加强松辽盆地多种油气资源综合调查力度。 5.准噶尔区油气基础地质调查 重点加强准噶尔外围和深部晚古生代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调查工作,加强准噶尔盆地多种...

13632218378:蔡希源的研究成果
利帝答:他首次系统总结了松辽盆地岩性油藏的富集规律,为松辽盆地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其次,他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全面总结陆相盆地岩性油藏形成模式及分布规律,提出双面控砂和三元控藏的新认识,丰富了陆相油气地质理论,对东部老油田深化勘探起到了关键作用;另外,他指出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油气成藏...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