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韵网 >>  正文

唐朝的正三品官,属于绝顶级大佬,那么一品和二品呢? 唐朝的正三品官,属于绝顶级大佬,那么一品和二品呢?

来源:www.baiyundou.net   日期:较早时间

一般来说,正三品已经是为人臣者等达到的顶峰了,毕竟一品和二品多为“有名无事”的官职,而且大多都或废除,或空置,属于一种荣耀称号。 

(一)唐代正三品

我们知道,唐代的中央官制是三省六部,其中在唐代宗大历二年之前,中书令、侍中这两个中书省、门下省的最高长官也就是正三品,要知道唐朝“门下省”掌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审查,及签署章奏,有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之权;“中书省”掌机要,负责中央政令和政策的起草与发布。这两个部门都是唐朝中央最高的执政中枢部门,而作为这两个部门的最高长官中书令和侍中居然也才是正三品,可想而知唐朝正三品的含金量是有多高。

同时,在唐代宗大历二年之后,中书令、侍中都被提为正二品,但门下侍郎、中书侍郎这些“宰相”之职亦也才是正四品。而且在《新唐书》中记载:“自高宗已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就是说,有的宰相才是正三品。由此看来,在唐朝历史上,真正掌握各个部门大权的人,基本上都是正三品。想想连百官之首的“宰相”品级都是只有三品,那可想而知能做在唐朝坐上三品官的,绝对属于朝堂上的顶级大佬。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看三品之上的一品和二品,都是些什么官职,又授予给哪些人呢?

(二)唐代一二品

唐代的正一品,主要官职有这么几种,即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以及天策上将

太师、太傅、太保谓之三师,是皇帝之师,一般多为空置状态,多数会用于追赠故去的有功之臣。 太尉、司徒、司空谓之三公,唐时,只有在大祭祀的时候三公才有点用处。天策上将,武德四年,李世民平定洛阳后,唐高祖设天策上将,掌国之征讨,总判府事,只有李世民一个人做过,之后也没人敢当。一般而言,唐时正一品的官职基本上是用于追赠那些故去的有功之臣,在位的官员很难得到这些官职,但也有少数人是个例外,比如长孙无忌等等。

唐代的从一品,职官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有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有骠骑大将军。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谓之东宫三师。开府仪同三司,就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去自置幕府与幕僚部属。骠骑大将军,唐时为武散官的最高官阶。汉武帝元狩二年,武帝为了奖赏霍去病的功劳,始创骠骑将军一职,金印紫绶,位同三公。 

唐代的正二品,职官有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中书令、侍中(代宗大历二年擢升正二品);文散官有特进;武散官有辅国大将军。尚书令因为李世民担任过,如此无人再敢担任此职,而尚书省的实际长官也就变成了尚书左右仆射。大行台尚书令,总揽陕东道大行台尚书省事务,治所在洛阳,负责几乎整个黄河以东地区的军政事务,后李世民将其废除。

唐代的从二品,职官有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文散官有光禄大夫;武散官有镇军大将军。尚书左右仆射在没了尚书令后,就成为尚书省的实际最高长官,位列宰相。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谓之东宫三少,掌奉皇太子,以观三师(太子太师、太傅、太保)之德。“师”是传授其知识的,“傅”是监督其行动的,“保”是照管其身体的。其他的在此不赘述了。

由此可见,在一品、二品都是虚职,或是不常设的情况下,能到三品的官员就自然成为了朝堂上最为顶级的一批有实权的官员了。  



绝顶级大佬在这里也就是俗称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按照我们正常的理解,那肯定品级也是最高的了啊,不得是个正一品啊。但在唐朝还真不是这么回事儿,掌握实权的宰相只有正三品!那么很多人就会奇怪了,那既然宰相都只是正三品,那一品和二品的那还能是些什么官啊,难道比宰相还大?您别说,还真有,今天请听小祁为您细细道来。

首先说一说唐朝的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分工图)

唐朝的中央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中央下设了三个部门,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又分设六部—吏、户、兵、刑、礼、工。其中的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政令;门下省则负责审议中书省起草的诏书、政令,以决定是否实行;尚书省为行政官署。简单的说就是中书省决策发布政令的,门下省是负责监督审核的、尚书省就是听旨办事儿的!

宰相

唐朝的宰相不像汉朝时那样,就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也就是三省的长官,均可称做宰相!即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门下省的长官门下侍中都可以称宰相!这几位长官中尚书令为正二品,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为正三品(后来在唐代宗的时候升为正二品,但我觉得那个时候已经是乱世,还是以唐初为准来说)
(宰相狄仁杰影视形象)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三省的长官可不是说就3个人啊!尚书令仅有一人,中书令有两人,门下侍中也有两人,因此宰相最少的时候也有5人!为什么要说最少,因为后来宰相越来越多,下面会讲。

而唐代宰相品级低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

就因为唐太宗曾经在唐高祖的时候担任过尚书令,因此后来也就没有人再敢担任此职,因此就以尚书令的两位副长官左右仆射领导尚书省!后来唐太宗又感觉相权过重,于是开始以一些品级低的官通过加衔来参与宰相事务以分相权,这就是“同中书门下三品”,后来唐高宗又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两个在后来都成为了实质上的宰相!在这种情况下,尚书仆射如果不加“同平章事”,反而不能被称为宰相了!因此以后唐朝的宰相都是三品!(这里我们不提安史之乱以后,乱世情况都比较特殊)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说清楚了这个我们就来看看到底位于宰相之上的都有哪些官位呢?

正一品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三师:太师、太傅、太保

天策上将:这是专门封给功高盖世的秦王李世民的,整个唐朝只有李世民一人!

亲王(爵位)

从一品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官)

骠骑大将军(武散官)

嗣王、郡王、国公(爵位)

注:所谓散官,是表示官员的等级的称号,没有实际职务,这个和某个官员担任具体职务相对应。

注:所谓开府仪同三司,就是说可以自己开府办公了,用的仪仗和三司相同!三司指的就是“三师”、“三公”。
(唐朝开国第一功臣长孙无忌画像)

正二品

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只有李世民担任过)

特进(文散官)

辅国大将军(武散官)

开国郡公(爵)

上柱国(勋)

注:勋指的就是勋爵,不同于爵位!是朝廷按照功勋赐予的爵位,有俸禄无实职。

(卫国公李靖画像)

从二品

尚书左右仆射

三少: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十六卫上将军、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督、大都护

光禄大夫(文散官)

镇军大将军(武散官)

开国县公(爵)

柱国(勋)

总的来说,唐朝(安史之乱前)能做到一品、二品的大多数都是开国元勋,后期能做到这个位置的一般都是属于死了追赠的。然后像三公、三师这样的一般都是虚衔,并无实权,要能做到这个官位,也基本是行将就木了!



唐朝正三品官员虽然品级低,但是官职不低。一品和二品可以说是一些亲王和国公、郡王等才能封授,也可以说这些品级都是象征性的荣誉品级。


其一、三品官员不代表官职低。

唐朝的宰相品级很低,因为唐朝的宰相和其余朝代的不一样。其余朝代宰相是一个很,唐朝的宰相是一群人,三省的长官都可以称为宰相。中书省的官员称为中书令,尚书省的官员称为尚书令,门下省的官员皆可以称作宰相。其中尚书省品级最高,为正二品。中书省和门下侍中为正三品。一品和二品上面已经回答了,就是一些王公贵族和开国大臣所能拥有的品级。换句话说,在唐朝普通官员能做到三品,这也是最高地位了,祖上烧了高香了。


其二、品级低源于李世民。

唐朝宰相品级低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李世民,李世民没登上皇位前曾经担任过尚书令,在古代君为大的情况下自然再没有人敢担任此职。所以尚书令就由两位副长官和左右仆射为班底。再加上后来唐太宗认为相权过大,就弄一些品级低的官位来参与宰相事务,用于分开宰相权力。唐高宗时期又设立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所以后来唐朝宰相都是三品。


由此可见在唐代一品、二品(包括从一品、从二品)都是王爵、公爵或者说是开国之臣来担任。很少有人能达到太师、太傅、太保、等等。



正一品:亲王、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正二品: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中书令、侍中辅国大将军,开国郡公,上柱国。

三品官虽然是大官,但是其实一品二品的官比他更高,因为人升到三品官是比较难的,一般都要经历很久的历练,然后一品和二品的官更难达到

唐朝的正三品官,属于绝顶级大佬,那么一品和二品呢?~

唐朝正三品官员虽然品级低,但是官职不低。一品和二品可以说是一些亲王和国公、郡王等才能封授,也可以说这些品级都是象征性的荣誉品级。


其一、三品官员不代表官职低。
唐朝的宰相品级很低,因为唐朝的宰相和其余朝代的不一样。其余朝代宰相是一个很,唐朝的宰相是一群人,三省的长官都可以称为宰相。中书省的官员称为中书令,尚书省的官员称为尚书令,门下省的官员皆可以称作宰相。其中尚书省品级最高,为正二品。中书省和门下侍中为正三品。一品和二品上面已经回答了,就是一些王公贵族和开国大臣所能拥有的品级。换句话说,在唐朝普通官员能做到三品,这也是最高地位了,祖上烧了高香了。


其二、品级低源于李世民。
唐朝宰相品级低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李世民,李世民没登上皇位前曾经担任过尚书令,在古代君为大的情况下自然再没有人敢担任此职。所以尚书令就由两位副长官和左右仆射为班底。再加上后来唐太宗认为相权过大,就弄一些品级低的官位来参与宰相事务,用于分开宰相权力。唐高宗时期又设立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所以后来唐朝宰相都是三品。


由此可见在唐代一品、二品(包括从一品、从二品)都是王爵、公爵或者说是开国之臣来担任。很少有人能达到太师、太傅、太保、等等。

唐朝的宰相为何才官居三品?那一品和二品大员都是哪些职位?

相关要点总结:

13551988326:唐朝宰相都是正三品.官中老大都是三品,那一二品不是没人吗
曲嵇答:品级官职---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从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都御史正二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从二品 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时,各省布政使.正三品 督察院左,右副都于是,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

13551988326:狄仁杰为什么只是三品官职,为什么不是一品二品?
曲嵇答:唐朝官职制度跟别的朝代不一样,在唐朝正一品二品的官职都是些虚职,狄仁杰三品官职已经是非常高的官儿了,而且是实职。武则天是中国唯一一个,官方认证的女皇帝,像之前的秦宣太后、吕雉,还是之后的慈禧什么的在历史职位上,都不能跟武则天比,毕竟武则天当了皇帝,全天下都是她的,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13551988326:狄仁杰是宰相,官居一品吧?那千牛卫大将军,李元芳呢?官居几品?那
曲嵇答:从剧情上看,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更可能是属于★★第二种情况★★,因为:他之前只是“千牛卫中郎将(正四品下)”,级别比“大将军(正三品)”低两级,不属于“兼领平级/低级官职”的情况;而且李元芳并不在“千牛卫”管事、不参与大型朝会、仪仗,只是跟着狄仁杰四处查案。

13551988326:狄仁杰为什么只是三品官职?那谁是一品二品?
曲嵇答:狄仁杰作为“古今第一女帝”武则天的心腹大臣,其官至宰相,权倾朝野。乃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武周第一权臣。 然而狄仁杰这样的“大佬”级人物,官职却只有三品?难道唐朝时期的一品、二品官员,都是“神仙”吗?事实上,唐朝的官吏级别制度,与后世的明、清有着极大的不同。例如,清朝时期的王爷、...

13551988326:被武则天称为阁老的狄仁杰,为何官位却只被其封赐到三品?
曲嵇答:那像是开封府的太子太保等等,这些也是一品的官员,那从这个角度的话你就可以发现,如果说想要当一品官员或者是二品官员的话,就毕竟是需要拥有这一类的身份。而当时的狄仁杰他其实是并不具备这样的身份的,所以说他一直仅仅有着一个三品的官员职位,可是他个人的功绩相对来说比较的突出。那么当时的武则天...

13551988326:为何只是一个三品官的狄仁杰,在历史上是一代名相?
曲嵇答:再来,掌管着门下省的“侍中”张柬,同样也是宰相级别,曾经是狄仁杰的门生,但凡遇到棘手的国家大事,张柬都要请狄仁杰代为处理,所以狄仁杰这个“三品官”的权利,抵得上十个一品官。所以,狄仁杰的官职履历在武周一朝已经是顶级,之所以从始至终都没有超过三品,乃是是唐朝的官员...

13551988326:《雍正王朝》科场舞弊案,李绂求助李卫,李卫为何当着李绂的面掏耳屎?
曲嵇答:虽说这个官不大,算是个三品官吧,但权力大,至少李卫带着兵在江南转悠,江南的那些官员都得听他调遣。 此时的李绂已经是直隶总督了,是正二品大员,就算李卫此时是江苏巡抚,也不过是从二品,李绂大他半级。在过去那种等级观念很强的时代,李绂去求李卫,是非常不情愿的,也是掉面子的一件事。 这让杨角风想起了十八年...

13551988326:司马光和王安石作为好友 两人最后为什么会反目成仇
曲嵇答:以名气很大的包拯为例,史学界曾有人根据包拯年收入的史料记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若按今日人民币的购买力来换算,其年薪竟然高达两千余万人民币,难怪能够做到清廉不贪。包拯不过是从三品官,工资就已经数百倍于普通百姓了,北宋士大夫阶层的待遇由此可见一斑。这还只是明面上的收入。北宋善待士...

13551988326:清代的甲申年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
曲嵇答:木猴是个工作狂,经常会为了得到一结论而在实验室废寝忘食,昼夜不归,但正是这种敬业的态度使他的副业进一步发展扩大。木猴有令人羡慕的缘分,特别是女性,夫妻缘特佳。在感情上属于热情、稳重但有些保守的类型,夫妻间不会出现大风波,虽然偶尔有争执吵闹,但过会儿便会和好如初,恩爱如初,是一对...

13551988326:唐朝的正三品官,属于绝顶级大佬,那么一品和二品呢?
曲嵇答:绝顶级大佬在这里也就是俗称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按照我们正常的理解,那肯定品级也是最高的了啊,不得是个正一品啊。但在唐朝还真不是这么回事儿,掌握实权的宰相只有正三品!那么很多人就会奇怪了,那既然宰相都只是正三品,那一品和二品的那还能是些什么官啊,难道比宰相还大...

(编辑:本站网友)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百韵网